僅用一天,與親友分別70年的臺灣90歲高齡老人趙東發,就找到了兩個妹妹。
1月3日,趙東發通過其女婿李仕偉,向網際網路媒體發布一則尋親消息,欲尋找他在大陸的兄弟姐妹。
1月4日,澎湃新聞記者(www.thepaper.cn)輾轉聯繫到了李仕偉。據其透露,其嶽父趙東發出生於1927年10月24日,今年90歲,祖籍上海,為家中長子,包含他在內家中有十個兄弟姐妹。
趙東發年輕時照片。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 供圖當時,為了逃避徵兵,20歲的趙東發偷偷離開父親所在的工廠宿舍,隻身坐火車從蘇州前往廣西,沒想到在火車上遇上國民黨部隊,被迫走上從軍道路,之後隨部隊到了臺灣,成家育女,與大陸家人天各一方。
70年來,趙東發對親友的思念從未停止。因要照顧生病的妻子,他一直未能前往滬蘇兩地尋親,直到2015年妻子去世,他在家人陪同下來上海,但尋親無果。
1月5日上午,記者從家屬處獲悉,在蘇州民警的幫助下,老人於4日傍晚已找到大陸親人,儘管不少親人已離世,但他的兩個親妹妹仍健在。預計今年3月初,老人將前往蘇州,與家人重逢。
20歲前往臺灣並在當地定居根據李仕偉整理的老人口述經歷顯示,趙東發之所以尋親,源自70年前一次「意外」離散。
趙東發回憶,其父親叫趙賡蓀,母親叫吳金妹,家中他是長子,還有兩個姐姐、三個弟弟和四個妹妹。儘管他祖籍在上海,但年少時曾隨父母多次搬遷。
抗戰時,趙東發全家曾搬到貴州桐梓。抗戰後期,因父親到湘桂黔鐵路局上班,全家又搬遷到廣西柳州。高中畢業後,趙東發隨父親在鐵路局工作,直到抗戰勝利後才全家回到上海。後因工作緣故,全家人又搬往蘇州,趙東發與父親一同任職於「蘇綸紡織廠」(今江蘇省蘇州市姑蘇區)。
1948年左右,趙東發為逃避國民黨軍隊徵兵,獨自離開蘇州,不料在前往廣西的火車上遇到國民黨部隊,走上從軍之路,兩年後又隨軍前往臺灣,從此與親人斷絕聯繫。
「相離數十年,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成為驅動他尋親的原動力。」李仕偉說,根據嶽父所說,當時他在蘇綸廠工作,一人居住於附近的單人員工宿舍,父母與其他弟妹住在員工宿舍的家庭房,「當時連夜帶著行李離開蘇綸廠員工宿舍,沒有跟父母說,主要是不希望連累親人,原本他計劃去柳州鐵路局,等取得工作安頓好以後,再通知父母自己的下落。」
照顧病妻20餘年,曾與家人來滬尋親無果李仕偉說,老人曾多次想來大陸尋親,但因妻子身體狀況不佳無法前行。
1988年,老人退伍,當時正值兩岸開放探親之際,但妻子中風,他需要照顧妻子而未能成行,一照顧20多年,老人暫時打消了尋親的念頭。
2003年,李仕偉與老先生女兒來大陸旅行,順路探訪上海理工大學附近以及蘇州蘇綸紡織廠。兩人在工作人員協助下,調閱人事檔案查到「趙賡蓀」的名字,但並無進一步線索。此時老先生妻子仍健在,但無法隨行。
2015年,妻子因病過世,趙東發與女兒、女婿等一同來到上海理工大學附近尋親,他記得,母親的娘家就在附近,父親也曾在這裡買了一塊地,在上海定居的可能性相比蘇州更大。但當時他看到,上海軍工路一帶已是一片工廠,早已時過境遷。
2015年,趙東發來上海尋親。2017年下半年,老人又燃起了尋親的希望,開始吵著說要再去上海尋親,甚至表示要獨自一人在上海慢慢找。
妹妹也在尋找哥哥的蛛絲馬跡今年1月初,為了滿足嶽父尋親的希望,李仕偉求助了大陸網際網路媒體。
李仕偉說,去年12月底,尋親有了轉機。他在網絡上看到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在例行新聞發布會透露,大陸網際網路公司今日頭條公司與臺灣有關媒體合作,可發布消息幫助臺灣老兵尋找失散多年的大陸親人。就此,他讓嶽父口述經歷並整理成文,將相關信息發送給「頭條尋人」欄目。
僅僅用了一天時間,尋親有了結果。澎湃新聞記者從家屬處獲悉,在媒體發布信息後,有一名網友回復表示,自己的外祖母可能就是老人的妹妹。隨後,蘇州民警順利找到了老人仍然健在的兩個妹妹:86歲的趙趣英和70歲趙月妹。
趙月妹趙趣英這麼多年來,趙趣英曾委託居委、查閱報紙尋親專欄,同樣也在尋找哥哥的蛛絲馬跡。目前,趙趣英因為中風住院治療觀察,但其家人向趙東發發出邀請,希望他能回老家與親人團聚。不過,老人的其他兄弟姐妹已不在世。
李仕偉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父親親友目前全部在蘇州,但因為蘇州相對臺灣天氣較冷,擔心老人身體狀況,家屬初步定於3月初前往蘇州探親,但由於老人的妹妹因中風病情不穩定,也不排除會提前出發。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