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發明」中的火藥,最早出現於何時?對社會發展有什麼作用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人們不僅感受到了科技帶來的便利。同時,也正在被各種科技產品所包圍,平板電腦、手機、智能手錶、網絡等,撐起了21世紀的科技新生活。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一旦離開科技產品,人們的日常生活就會被徹底打亂。
尤其是在網絡飛速發展的20年中,社會中的每一個人的工作和生活,幾乎都與網絡緊密捆綁在一起。一旦失去網絡就仿佛變成了,一具丟了靈魂的行屍走肉。以網絡為契機衍生出來的「新四大發明」,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高速鐵路、掃碼支付、共享單車、網絡購物,都是現在社會中比較熱門的新寵。「新四大發明」囊括了出行與購物兩大方面,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出行速度,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支付速度和便捷性。
當很多人在為趕上了好時代而竊喜時,筆者則認為現代科技高速發展,並不是憑空出現也不是未開花就結果。深挖其背後的秘密之後才知道,原來科技發展也具有傳承性。而這種傳承性的關鍵就在於3-4千年前,就已經陸續出現的古代「四大發明」。
古代科技巔峰之「四大發明」
談起「四大發明」很多人都會如數家珍一般,說出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雖然在現代人眼中這四項偉大的發明,正在隨著時間不斷流逝而逐漸被淡化。但是在生產力比較落後的古代社會,能夠創造出令世人為之仰慕的「四大發明」,絕對是一件足以震驚當時世界的熱點新聞。
雖然很多人都知道四大發明的名稱,但如果想要說出每一項科技發明,具體歷史背景和主要作用。恐怕就很容易出現一時語塞的尷尬情形,作為古代文明與科技發展的重要標誌,四大發明被載入了中國史冊。
一、歐洲人首次提出四大發明概念
早在16世紀中葉四大發明就被歐洲人發現,並毫不吝嗇的將其稱為,對世界有影響力的偉大發明。而這位歐洲學者就是義大利人羅姆·卡丹,他曾在1550年首次提出「三大發明」概念。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是外國人,歸納總結出了我國古代的科技發展。
但羅姆·卡丹僅提出了「三大發明」,即「司南、印刷術、火藥」。他認為「整個古代沒有能與之相匹敵的發明」。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特別肯定的說法,主要是因為這三大發明對歐洲社會發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促進作用。
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西班牙探險家麥哲倫,就是因為參透了指南針技術的真諦,所以才會成為開啟大航海時代的領軍人物。至於火藥在流傳至歐洲之後,更是被應用於軍工製造行業。同時,也為歐洲人侵略世界的野心,奠定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
馬克思更是將中國「三大發明」,比喻成資產階級誕生的催化劑。正是因為這三種來自東方古國的科技成果,才讓西方世界蛻變成了近代科學大本營。醫者認為如果從這個角度去分析,可以得知古代人創造的「三大發明」,簡直就是撬動世界改變的槓桿。
二、「四大發明」誕生歷史
「四大發明」是人類歷史進步的重要表現。當社會生產力達到一定高度之後,人們就會對物質、文化以及科技產生更高的要求。筆者認為生產力是科技發展的重要基礎,而人們的思想意識提升才是,我國古代科技發明的重契機。
正因為人們對生活水平要求提升,才會不斷嘗試創造更符合現實生活的,或者說能夠讓生活更加便利發明。相信大家都知道在遙遠的上古時期,由於生產力水平相對來說比較落後,而且人們的意識基本上處於萌芽狀態。
在這種前提下根本不會想到發明創造,亦或是能夠製造簡單的農業工具,就已經可以符合當時社會的發展要求。但是隨著時間不斷推移以及社會不斷發展,現有的生產力水平和農業工具,已經無法跟上日新月異的發展速度。
所以在這種歷史背景的促進之下,很多學識淵博並具有豐富生活經驗的人,就會開始不斷研究新型工具。尤其是在農耕文敏逐漸發展成熟之後,人們開始有意識的開始記錄。從最初的結繩記事到甲骨文,再從甲骨文到竹簡出現,大約走過了2000多年的時間。
1.造紙術應運而生
造紙術誕生於西漢時期,在這之前無論是聖旨還是書籍,都會使用比較沉重的竹簡刻字。筆者認為雖然竹簡相對於甲骨文來說,也是一種具有歷史性意義的跨越式發展。但是相比較於「紙」來說,它的優勢反而變成了劣勢。
雖然古代社會中的經史子集都不是長篇大論,被道家奉為經典的《道德經》,也只不過才有短短的5162個字。但如果將這些漢字雕刻在竹簡上,按照現代社會的公眾單位進行計算,其重量至少會有10-20千克。
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通篇閱讀此書,不僅會頻繁翻閱幾十卷竹簡,而且也很容易導致手臂酸痛。如果按照「物以稀為貴」的道理來講,西漢時期利用蠶繭廢料製作的紙張,不僅具有輕便易於攜帶的特點,而且也可以將幾萬字的史料,印刷在一本薄薄的書中。
(1)西漢紙張發展歷程
但由於西漢時期的造紙技術比較落後,所以真正能夠用得起紙的人並不多。只有王公貴族以及士大夫階層,才能將紙作為日常書寫來讀。而普通的讀書人依然在使用竹簡,當然在一些特別貧困的地區樹葉也是寫字的工具。
這一時期的「紙」被人們稱為「赫蹏」或「方絮」。這兩種稱呼不僅體現出了,西漢紙張的製作原來和特點,同時也在告訴世人紙張出現於絲絮有關係。蠶繭在古代社會是一種非常珍貴的布匹原料,由於產量比較低所以廢料也彌足珍貴。
在這種前提下能夠用來造紙的原料也會比較少,所以西漢時期的紙張,完全可以用「洛陽紙貴」來形容。事實上這種情況直到東漢時期,才在蔡倫的研發下有所改觀。也就是說東漢是古代造紙術的科技高峰。
(2)東漢造紙術更為先進
現在社會中大家平時用來寫字的紙張,或者說拿來印刷文件或書籍的紙張,其實都與東漢時期蔡倫改進的造紙術息息相關。公元105年東漢中常侍、尚方令蔡倫,在借鑑西漢造紙術的基礎上,改進了製造紙張的原料以及相關技術。
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蔡倫的造紙術,不僅顛覆了古代人對文字載體的認知,同時,也為古代文化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後人為了紀念這位造紙鼻祖,將他改進之後創造出來的紙稱為「蔡侯紙」。
「蔡侯紙」的摒棄了產量較少的蠶繭廢料,而是選取大自然中特別容易獲取的,樹皮、枯草、麻頭、敝布、魚網等。這些既廉價產量又高的造紙原料,已經使用之後不僅提升了造紙數量。同時,也讓紙張的價格逐漸下降,很多生活困難的讀書人也能用得起紙。
2.指南針與印刷術
(1)指南針誕生歷史
指南針又被稱為「司南」,是一種可以辨別方向的工具。據《古礦錄》記載來看,指南針最早可能出現於戰國時期磁山一帶。這種觀點可以在《明史地理志》中得到證實,「磁州武安縣西南有磁山,產磁鐵石」。
但是關於指南針的起源歷史目前有很多種說法,有人認為指南針是宋代人發明的,可以用來辨別方向的科技之一。這一點得到了很多學者的贊同,而且現在史學界公認四大發明中,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都源於宋代。
支持這種說法的學者認為,宋朝時期由於商品經濟高度發達,所以出現了規模較大的對外貿易團隊。宋代的明州、福州等都設有大型港口,為了便於商船出海所以發明了指南針。這種可以辨別方向的工具,發明靈感就源於司南,所以很多人又將指南針成為司南。
筆者認為作為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無論是誕生於歷史中的哪個朝代,都是我國古代社會的重要科技發明。可以毫不誇張的說指南針的出現,不僅為中國航海發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也為歐洲大航海時代到來埋下了伏筆。
(2)印刷術起源
筆者認為印刷術出現的契機應該是造紙術,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這兩種重要發明,從嚴格意義上來講屬於互為因果關係。在先秦時期由於沒有紙張,所以人們只能在竹簡上刻字。但是為了克制不得不製造刻刀,而刻刀在先秦時期又可以被稱為「刻筆」。
東漢時期發明家蔡倫改進了西漢造紙技術,至此徹底顛覆了古代社會的文字載體。在紙張出現之後毛筆也就應運而生,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印刷術。其實,也應該稱為造紙術的一個環節,如果沒有紙印刷術也只能是空談。
據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雕版印刷術,源於唐朝初期,並在其誕生之後就開始在唐朝社會中普遍使用。筆者認為這種現象出現也與唐詩文化息息相關。據不完全統計唐朝詩歌總量將近5萬首,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如果將,這些詩歌全部印刷成書籍。不僅需要成千上萬張草紙,同時,也為印刷術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根據史學界的說法雕版印刷術,在使用的過程中非常呆板。並且很容易出現大量錯字,亦或是刻錯一個字整個雕版就都要廢棄。
在這種前提下宋朝時期的發明家畢昇,在唐朝雕版印刷術的基礎上,發明了足以改變古代歷史的活字印刷術。簡而言之就是將每一個字都單獨雕刻,然後根據實際印刷需求挑選文字和字體。這樣不僅可以節約大量地方時間,同時也可以有效提高印刷效率。
「火藥」足以引爆世界的偉大發明
大家日常生活中能夠了解到的火藥,無外乎煙火爆竹和軍事武器。都有很多人都認為火藥非常的神奇,它既可以作為人們休閒娛樂的焰火;同時,也可以變成殺人不眨眼的彈藥。作為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火藥誕生之後蠻橫地改變了人類歷史。
關於火藥的發明與製造一般都認為,是古代方士在煉丹過程中無意間發明的。《範子葉然》中也曾有相關論點,認為春秋時代的方士才是火藥的起源。實際上早在春秋時代,火藥就已經在民間得到利用。但由於沒有確切記載所以,到底是製作煙火還是其他用途不得而知。
筆者認為如果深挖火藥的用途,其實早在唐朝時期就已經被應用於戰爭。「火龍炮」就是當時軍隊的標配武器,這種外形類似於火箭筒的殺傷性武器。頭尾各有兩隻帶引線的小火箭,在使用時只要直接點燃引線,並將其朝向敵軍就可以造成一定殺傷力。
宋朝時期由於經濟、文化、科技,都達到了空前繁榮的程度。所以在火藥的應用上可謂更上一層樓,當時宋軍已經配備了鐵罐型殺傷性武器。簡而言之就是將配比之後的火藥,裝填在一個鐵皮罐子中,這種武器要比「火龍炮」威力更大。
火藥是一柄極具威脅的雙刃劍,如果將其製作成煙花爆竹,會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娛樂和享受。一旦被別有用心之人製造成武器,一旦發生戰爭就將是一場毀滅性的悲劇,兩次世界大戰就是最好的事實證明。
結 語
筆者認為四大發明是古代社會進步的重要標誌。同時,也是中國科技發展的一個重要符號。當印刷術、造紙術、指南針、火藥,被應用於各行各業之後。不僅徹底顛覆了以往的落後局面,而且也為古代社會發展敞開了一扇大門。
尤其是極具殺傷力的火藥問世之後,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古代王朝的軍事實力。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老百姓的對生活。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火藥誕生之後,並沒有從實質上改變古代中國發展方向,反而為西半球上的歐洲國家,埋下了侵略世界的野心。
【參考文獻】
於希賢《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及其西傳》
李樹信《我國古代並不是只有四大發明》
王志功《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及其世界影響》
周嘉華《中國古代科技四大發明之一——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