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刺蝟基因」解鎖脊椎動物分化差異

2021-01-09 科學網

 

■本報見習記者 任芳言

脊椎動物器官結構的複雜程度,可謂現存生物之最,其中樞神經系統的起源與進化一直是發育生物學領域的重要命題。7月14日,《自然—生態與進化》在線發表了一項研究,科學家闡明了脊椎動物祖先——文昌魚神經系統分化的關鍵步驟,並找到其與脊椎動物在分化中的差異,這些差異可能是導致脊椎動物中樞神經系統高度複雜化的重要原因。

而這一切,都與一種名叫「刺蝟」的基因密切相關。

在文昌魚中尋蹤「刺蝟」

論文通訊作者之一、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李光告訴《中國科學報》,刺蝟基因(Hedgehog,簡稱Hh)廣泛存在於昆蟲、哺乳動物等不同類群動物中,並在其胚胎的多個器官或組織的發生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Hh基因最早在果蠅身上發現,因其突變體呈球狀、表面布滿剛毛,形似刺蝟,所以被稱為『刺蝟基因』。」李光表示,在脊椎動物中,Hh蛋白由脊索和神經管基板細胞合成分泌,並以此為中心向四周擴散,形成濃度梯度,影響周圍組織或神經管等器官細胞的分化。

為了探明Hh基因在文昌魚神經系統發育中的作用,李光與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王義權等人建立了文昌魚Hh等基因的突變體,並與英國牛津大學動物學系教授Sebastian M.Shimeld展開合作,發現在脊索動物進化過程中,Hh基因參與神經管形成的功能是「分步式」產生的。

首先,在脊索動物祖先中,Hh基因開始在脊索和神經管腹側表達,參與部分運動神經元的發生。接著,在脊椎動物進化早期,Hh基因參與更多與神經發育相關的轉錄子調控。

「儘管Hh基因可在文昌魚脊索和神經管腹側表達,但它只參與了文昌魚神經管腹側部分運動神經元和Err基因陽性神經元的發育調控。而且在文昌魚胚胎中,神經管背腹不同區域的轉錄子間缺乏明顯的相互抑制。我們認為,這些差異可能是導致脊椎動物中樞神經系統高度複雜化的重要原因。」李光表示。

早期脊椎動物進化仍有謎題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研究中用到的文昌魚Hh突變體模型乃世界首例。

「果蠅、線蟲是目前研究最為深入的無脊椎動物模型,但其神經系統和脊椎動物差別較大。」李光表示,基於它們的研究成果為探索脊椎動物神經系統起源可提供的信息相對有限。

文昌魚是無脊椎動物向脊椎動物進化的關鍵過渡類群,是公認的研究脊椎動物起源、胚胎發育等的理想模型,但研究方法較為單一。

「近20年來,我們課題組一直致力於文昌魚模式動物化建設。」李光告訴《中國科學報》,課題組目前已在室內實現文昌魚的全年可控繁育,並建立了基因功能研究方法。

李光表示,在文昌魚中,Hh基因的表達模式與脊椎動物的Shh(Hh信號配體)基因相似,「但文昌魚胚胎中Hh只調控腹側運動神經元前體發育的相關基因,無法調控神經管中間及背部神經元前體發育的相關基因,這說明在脊椎動物進化早期,中間及背部神經管區域發育相關基因的上遊轉錄調控元件可能發生了重要變化。」這也是課題組未來著重要闡明的問題。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59-020-1248-9

《中國科學報》 (2020-07-17 第1版 要聞)

相關焦點

  • 「刺蝟基因」解鎖脊椎動物分化差異
    7月14日,《自然—生態與進化》在線發表了一項研究,科學家闡明了脊椎動物祖先——文昌魚神經系統分化的關鍵步驟,並找到其與脊椎動物在分化中的差異,這些差異可能是導致脊椎動物中樞神經系統高度複雜化的重要原因。   而這一切,都與一種名叫「刺蝟」的基因密切相關。
  • 廈門大學團隊揭示「刺蝟基因」的階梯式演化
    北京時間2020年7月13日晚23時,《自然-生態與進化》在線發表了一項研究,廈門大學研究人員闡明了脊椎動物祖先——文昌魚神經系統分化的關鍵步驟,並找到其與脊椎動物在分化中的差異,這些差異可能是導致脊椎動物中樞神經系統高度複雜化的重要原因。
  • PNAS:miRNA揭示脊椎動物進化起源
    Ellen Marsden, University of Vermont) 美英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脊椎動物這種複雜生命形式的出現源於miRNA。調控基因表達的miRNA的不斷進化是早期脊椎動物出現的背後原因。相關論文近日在線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
  • ...功能的階梯式演化,為解讀脊椎動物中樞神經系統起源提供了重要...
    Hedgehog(Hh)基因最早在果蠅上被發現,因其突變體成球狀,表面布滿剛毛,形似刺蝟,因此被命名為刺蝟基因(Hedgehog)。但相較於脊椎動物,文昌魚的神經管結構非常簡單,只有約2萬個神經元構成。有趣的是,在文昌魚胚胎中,Hh基因也在脊索和神經管腹側表達。為了探究Hh信號在文昌魚神經管發生中的作用,研究團隊構建了文昌魚Hh基因及Ptch基因(Hh信號通路受體)突變體,發現這兩個基因突變會影響神經管腹側基因(如OligA、Nkx6和Netrin)表達,而對於神經管背側和中央區域表達基因不產生任何影響。
  • 細胞分化的分子機制
    >基因剔除 某些原生動物、昆蟲和甲殼動物在細胞分化過程中有部分染色體丟失的現象。DNA的甲基化 脊椎動物一些基因的活性與基因調控區域或其周圍特定胞嘧啶的甲基化有關,甲基化使基因失活,相應地非甲基化和低甲基化能活化基因的表達。
  • 藏在基因裡的「時鐘」可預測脊椎動物壽命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張夢然)你想過有一座「壽命時鐘」,就藏在基因裡嗎?英國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誌12日公開一項生物學研究,報告了一種利用基因標記來準確估算不同脊椎動物物種壽命的模型。
  • 海洋無脊椎動物血淋巴分化和自噬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研究團隊在無脊椎動物牡蠣血淋巴的分化機制、吞噬細胞激活和自噬免疫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研究近期分別發表在《免疫學前沿》《細胞和發育生物學前沿》。血淋巴細胞是無脊椎動物最核心的免疫器官,解析其分化和吞噬細胞激活的調控機制是理解細胞免疫的關鍵。
  • PNAS:人鼠p53基因網絡有差異 模式生物研究需謹慎
    在這項研究中,Jegga和他的同事們用比較功能基因組學的方法系統地檢查特定基因啟動子的短DNA序列,這些啟動子元件像天線一樣起作用,能接受來自p53指令,對激活的p53作出反應,進而增強目的基因的表達並在細胞核內發揮作用。
  • 昆明動物所重構螞蟻等級分化祖先基因調控網絡
    ,研究人員通過對三個亞科五個螞蟻物種的大腦轉錄組演化分析,揭示了螞蟻這類超個體組織物種(superorganism)存在的生殖等級分化的核心基因調控網絡。通過跨物種的等級差異表達基因比較及對種系特異性變化的標準化處理,檢測出一組核心基因,這組基因在各螞蟻物種中均表現出同方向的、程度類似的等級差異表達。
  • 白色刺蝟突現海豐大面嶺,你見過嗎?
    網友爆料:2019年7月15日晚上21.30分許,海豐市民在大面嶺爬山時發現一隻白色小刺蝟,身形迷你全身長滿白刺,小眼睛忽閃忽閃的,被路人用燈照著拍攝它也完全不驚,只顧著繼續覓食...在這裡看到刺蝟,而且還是白色的,網友覺得甚是鮮奇,可愛的小傢伙真討人喜愛,忍不住拍下來和大家分享....
  • 犬科動物和貓科動物的生物學差異
    貓科和犬科都屬於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的哺乳綱的食肉目,從哺乳綱這個名稱已經能猜到,所謂哺乳綱大體就對應我們平時所說的哺乳動物。哺乳動物是全身有毛、運動快速、恆溫、胎生,體內有骼的脊椎動物,是脊椎動物當中軀體結構功能行為最為複雜的最高級的動物類群,因為可以通過乳腺分泌乳汁來哺乳幼體而得名,而大腦高度發展體溫保持恆溫繁育採用胎生哺乳,這是哺乳動物在動物當中體現出它高級性的一個特點,哺乳綱裡邊又分出許多的目,比如我們熟悉的:食蟲目
  • 探秘癌症基因「沉默」機制—新聞—科學網
    斑馬魚研究揭示表觀遺傳學如何調控生物進化
  • 錢文峰研究組發現組蛋白修飾分工調控基因表達水平和基因表達噪音
  • 海洋無脊椎動物血淋巴分化和自噬取得新進展
    LMB海洋生物分子生物學和遺傳學研究團隊近期在無脊椎動物牡蠣血淋巴的分化機制、吞噬細胞激活和自噬免疫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血淋巴細胞是無脊椎動物最核心的免疫器官,解析其分化和吞噬細胞激活的調控機制是理解細胞免疫的關鍵。
  • 科學家繪製水稻根單細胞轉錄組圖譜—新聞—科學網
    對於根尖這一重要的高異質性器官,傳統的高通量測序無法檢測不同細胞型的轉錄組差異。 12月1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谷曉峰課題組與德國海德堡大學Jan U. Lohmann課題組合作,在《分子植物》在線發表研究論文。
  • 如何養刺蝟,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有哪些飼養刺蝟的妙招呢?
    小刺蝟成為了比較受人們喜歡的寵物之一。怎麼樣去刺蝟也成了一個熱門的問題,那麼如何養刺蝟?飼養刺蝟的時候我們又需要注意些什麼呢?下面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如何養刺蝟?一、吃。刺蝟是不挑食的,家裡如果沒有蔬菜或者水果餵給它吃的話,我們可以給它買一些狗糧,小編認為我們需要買一些貴的狗糧,因為有的狗糧營養不均衡,小刺蝟的營養容易跟不上。我們也可以給它們吃一些我們自己吃的東西,刺蝟喜歡吃偏甜的食物。如果餵給它水果的話可以將橘子,香蕉,哈密瓜之類的餵給它。但是記得不要餵給它葡萄,它會對葡萄食物中毒。
  • 《侏羅紀世界:進化》全外觀基因解鎖條件一覽 外觀基因怎麼解鎖?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準備了侏羅紀世界進化全外觀基因解鎖條件一覽,一起來看看這些外觀基因要怎麼解鎖吧。 侏羅紀世界級進化新手指南 ... 侏羅紀世界進化恐龍全外觀基因要怎麼解鎖?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準備了侏羅紀世界進化全外觀基因解鎖條件一覽,一起來看看這些外觀基因要怎麼解鎖吧。
  • 新方法讓「沉默」基因「說話」—新聞—科學網
    基因的調控和表達對人類健康至關重要。越來越多證據表明,lncRNAs基因不僅參與腦發育、神經元分化等,而且與神經系統損傷後的修復過程有關。
  • 脊椎動物祖先的「活化石」:文昌魚
    但是,其身體前端沒有脊椎動物樣的眼睛、鼻子和耳朵等感覺器,也沒有明顯分化的腦,因而沒有脊椎動物樣的頭部,屬於無頭類(acraniate);加之文昌魚又缺乏魚類所具有的脊椎,因此,文昌魚不是真正的「魚」。其實,它是介於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之間的過渡型動物,是最原始的脊索動物,有時被冠以一個很有意思的名字——「無脊椎脊索動物」(invertebrate chordate)。
  • 《大千世界》坤坤基因鎖怎麼解鎖 坤坤基因鎖解鎖方法
    大千世界坤坤基因鎖解鎖方法 二階需要到招募他的地方點一下雞。這個角色其實並... 大千世界中有非常多的角色玩家們可以使用,其中坤坤就受到了很多玩家們的喜愛,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角色在遊戲中強不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