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年前中國就有流行歌曲,皇帝靠它了解民情,部分作品傳承至今

2020-12-04 老黃帶你去旅遊

今天我們的話題發生地依舊在西安,我們足跡來到「詩經裡」小鎮。面對古色古香,且有幾番詩情畫意的小鎮風格,大家頗有一些情趣。而我自己對於詩經也是相當推崇的。在我看來,詩經比起唐詩宋詞來說,是更加「乾淨」的詩歌。這裡面對於政治因素的影響極少也極小。很多詩篇都是表達了人性最真實,最寶貴的東西,而且用詞相當優美,讀起來讓人無限遐想!但又有多少人知道,這些朗朗上口的詩篇到底是出自何人之手呢?詩集又是如何匯總,如何流傳的呢?題目中稱它為流行歌曲又意義何在呢?帶著這些話題,我們開始今天的講述!

簡單的介紹下詩經,它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裡面的詩歌年代從喜洲到春秋中葉,跨度達到500多年。總篇幅數是305首。其作品的內容包括勞動,愛情,戰爭,風俗,婚姻,祭祖等方面。是周朝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以供天子真實的了解民情。

詩經裡的詩歌是誰所作?

這個問題是所有人接觸詩經後的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到現在是有了準確答案。詩經並不是單個人的作品集,而是一本集大家的合集。所以如果去追溯某一首詩的作者已經無法考證了。這些詩歌的來源,有可能是民謠,有可能是當地的故事改編,有可能是一件真實事件改編等。在周代有一種官,名叫:採詩官。這個官從名字來分析就不難看出是幹嘛的。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深入民間收集詩歌素材。通過聆聽,記錄,抄送等方式把這些素材進行整理。所以採詩官是整個詩經集合中最重要的一環,他直接接觸到了詩經所有的作品。而且是否收錄都是在他的一念之間。但如果這樣就說採詩官為作者也是不準確的,只能說他是收集者更為準確。

為什麼說詩經裡的詩歌是3000多年前的流行歌曲呢?

其實不僅是詩經,古代所有的詩歌大多數都是被用作唱誦的,而不是今天的吟誦。我們知道有個詞叫樂府,有種詩叫樂府詩。我們耳熟能詳的木蘭詩,曹操的短歌行,李白的陌上桑都屬於樂府詩。那麼樂府這個詞看字面就知道肯定是和音樂有關的。所以古代的詩歌是帶有音樂,用作吟唱的文學形式。詩經作為中國最早的詩歌,它的形式也是以音樂的形式出現的。我們上節說到採詩官,採詩官在採集的過程中,有時候會遇到直接吟唱的形式,比如民謠,就直接記錄下來。而如果是故事,或者是真實案例這樣的,就把內容記錄,然後回到工作崗位上,交給太師,也就是負責音律的官員。由他們配合文字加上調子,成為可以吟誦的詩歌。而這種形式的流傳最早也是以歌曲的形式流傳,只是因為時間太過久遠,到了我們這個年代只能看到文字的東西,樂章部分早已失傳。所以說詩經是3000年前中國的流行歌曲,這個說法也不過分。

最早的詩經是起到什麼作用呢?

其實詩經最早的作用並不是我們現在這樣,用作閱讀欣賞之用。周代用專門的官員去做這個東西,實際上是對當政者有用的。皇帝聆聽這些詩詞的時候,就能準確的把握住民情。不管是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因為當時的通信手段不強大,民眾也沒有機會跟當政者面對面的進行溝通。如果冒然去做什麼家訪,恐惹得民眾因為顧及朝廷威嚴而回答不實。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用聽,編,寫的方式,留下詩經這樣的「民情調研」,再配上音樂,唱給皇帝聽。讓他能及時的獲得有用的情報!

詩經是如何保存傳承的?

詩經相傳是孔子時期,才得到最為嚴格的一次匯總編寫。而可惜的是在孔子時期,很多詩歌已經失傳了。失傳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時的生活條件有限,能用上甲骨來記錄東西的人畢竟是少數,因為造價太過昂貴。普通人根本無法去接觸和嘗試。所以在經歷戰火,以及小範圍的傳承後,使得大量的詩經內容失傳。經過孔子的編輯後,傳說是交給學生子夏來繼承傳詩。但那個時代,仍然面臨著物資匱乏,資源有限的窘境。所以更多時候是通過口誦而傳承。所以經過這千年的時光,我們現在依然能夠讀到這300多首詩歌,我覺得已經算是奇蹟!

最後我仍要為詩經說一句,中國古代的璀璨文化結晶,應該被更多的國人所熟悉。在閱讀這些優美的字句之時,想像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這種價值比起任何的代入都無法比擬!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作者)

相關焦點

  • 2020首屆長三角原創流行歌曲大賽盛大來襲
    今年是施光南誕辰80周年,為了緬懷施光南先生,激勵當代音樂創作者、演唱者、愛好者傳承施光南謳歌時代的音樂精神,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服務長三角區域文化繁榮,打造錢塘江詩路文化帶重要節點品牌節慶活動,深入實施「人文富區」戰略,我區在成功舉辦兩屆施光南音樂節的基礎上,舉辦本次「光南故裡˙音樂盛典」2020首屆長三角原創流行歌曲大賽。
  • 優秀流行歌曲的三要素
    作為大眾文化中較為活躍的組成部分,流行歌曲尤能代表時代風貌,是引領時代風氣的「急先鋒」。曲(曲調、節奏等)、詞、人(音樂人、歌手等)是流行歌曲最為基本的三要素。這三要素中只要有一個格外突出,就可以成就一首流行歌曲;三個要素均十分突出,則可以成就精品佳作。流行歌曲具有獨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這一藝術形式藉助音樂與文字的結合,通過歌者的演唱,在人們心中建立起唯善唯美的精神家園。
  • 「光南故裡·音樂盛典」2020首屆長三角原創流行歌曲大賽走進金東
    今年是施光南誕辰80周年,為了紀念和緬懷施光南先生,激勵當代音樂創作者、演唱者、愛好者傳承施光南謳歌時代的音樂精神,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服務長三角區域文化繁榮,打造錢塘江詩路文化帶重要節點品牌節慶活動,深入實施「人文富區」戰略,金東區在成功舉辦兩屆施光南音樂節的基礎上,舉辦本次「光南故裡˙音樂盛典」2020首屆長三角原創流行歌曲大賽。
  • 《親近五皇山》喜獲優秀作品獎 展現浦北民風民情
    近日,由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中國農業電影電視協會主辦的,以「講好中國故事 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2020第五屆美麗鄉村國際微電影藝術節在青島市舉行,微電影《親近五皇山》從2000多部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美麗鄉村單元優秀作品獎。
  • 韓國又要「申遺」,河南老人拿出3000年前證據質問:這個你們有嗎
    風水在中國有幾千年的發展歷史,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但是在2006年的時候韓國人卻打算將風水申遺,這一消息被我國的一個建築學家聽說了之後,他迅速找出了3000多年的證據,阻止了韓國人的「風水申遺」,他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人物王其亨。
  • 一個獨霸文壇的皇帝,卻製造了中國最大的文化浩劫
    中國是一個極度重視文化傳承的國家,最典型的是《尚書》,就是上古之書,講述三皇五帝到春秋戰國的事跡,在全世界對自己祖先只能靠考古了解的時候,中國人卻可以通過文獻記載了解先民的事跡。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中國歷史上卻又有多次文化浩劫,比如秦孝公焚書(韓非子記載,商君教秦孝公燔《詩》、《書》而明法令,當然實際沒有認真執行,且局限於秦國,影響不大)、秦始皇焚書坑儒、梁元帝焚書等,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秦始皇焚書坑儒。那麼,中國最大的文化浩劫,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嗎?其實並非如此,而是來源於一個獨霸文壇的皇帝之手,這就是清朝的乾隆!
  • ...凝聚長三角文化發展青年力量——2020首屆長三角原創流行歌曲...
    」在金華市中國婺劇院舉行。大賽旨在對當下中國長三角地區原創流行歌曲優質曲目及優秀創作人才進行集中挖掘與展示,推動長三角音樂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同時,大賽題材作品以當下民生為主線,貼近人民,以紀念金華籍著名音樂家施光南先生誕辰80周年,傳承其「謳歌時代、謳歌人民」的音樂精神。
  • 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山中有園,園中有山,清朝皇帝避暑勝地
    中國「最大」的皇家園林:山中有園,園中有山,清朝皇帝避暑勝地,從前,人們對庭院情有獨鍾,無論是皇室還是平民,都喜歡庭院風格的建築,園林主要分為皇家園林、民間園林,中國園林大大小小有幾萬家,在這眾多園林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國四大園林,承德避暑山莊、北京頤和園以及蘇州拙政園和留園。
  • 從「路邊野花」到「風吹麥浪」:數據揭秘大陸流行歌曲更受歡迎
    他說:「10年前,音樂節很少會想到邀請大陸歌手,而明年嘉賓中,中國港臺地區最多佔30%。而且,如今大陸歌手的選擇餘地也很大,既有許巍這樣的歌壇宿將,也有薛之謙這樣廣受青年人歡迎的人氣歌手。」「1980年之前的中國香港歌曲」點唱數為2351首,也是全表最低,同期的大陸歌曲為4805首,中國臺灣歌曲為37452首——這一數字與2010年之後的中國香港歌曲點唱數持平。這意味著粵語歌曲風光不再。「60後」「70後」和部分「80後」信手拈來「四大天王」歌曲的年代不再來。
  • 春晚裡的文化傳承:流行歌曲與蘇州評彈如何實現聯姻(1)
    同樣是古今對話,春晚上,還有一個流行歌曲和蘇州評彈融合的節目,就是由劉濤、林心如、梁詠琪和評彈演員共同演繹的山水中國美。流行歌曲和蘇州評彈怎樣實現聯姻的?小編為您揭秘《山水中國美》的臺前幕後。
  • 評論:「娛樂中傳承國學」並不可怕
    評論:「娛樂中傳承國學」並不可怕 在全國中小學國學教育研究現場會上,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王登峰表示,國學教育應加入時尚元素
  • 了解漢字,才能了解中國,它是中國人的驕傲,漢字的優勢是什麼?
    簡體字的好處是讓漢字更加簡單,也更加便於學習,大大的消減了中國的文盲率,同時也降低了中國人的交流成本,提升了中國人的交流效率,簡體字至少在我們這一代看來是功德無量的。中國漢字與古埃及文字形成鮮明對比。古埃及文字早已壽終正寢,不過它同樣偉大。最早受到古埃及文字影響的是閃米特人,他們將古埃及文字變成了字母,從此演化出了拼音文字。
  • 流行歌曲《梅花雪》賞析
    我聽《梅花雪》這首歌曲已經二十八年了,每次聽來都有一種清新,激蕩靈魂的感覺。我記得非常清楚,二十八年前那時候青年人都喜歡聽流行歌曲,到商場買磁帶聽歌就非常時尚。大家都擠在櫃檯前看有什麼新磁帶。雖然不讓我聽了但是這短短的十幾秒的美妙樂曲,還有這四個字「梅花飄雪」早已映入我的腦海,也讓我的心兒早醉了,也讓我如獲至寶,拿著它刻不容緩,回家馬上聽。就是這短短的試聽,讓我搞定了這盤磁帶,讓我從歌曲中認識甜歌皇后李玲玉和她的歌曲。
  • 兒歌創作面臨尷尬 流行歌曲「乘虛而入」
    兒歌創作面臨尷尬 流行歌曲「乘虛而入」 據《中國文化報》日前報導,「現在的孩子,大多還是唱著父輩甚至是祖輩傳下來的兒歌,有時為了提高英語水平也會學些英文兒歌,真正讓孩子們喜歡又流傳很廣的新兒歌並不多見。與此同時,流行歌曲卻『乘虛而入』,《嘻唰唰》、《老鼠愛大米》在小學校園中的傳唱率相當高,很多小學生歌舞活動的音樂採用流行音樂……」  這的確是當前我國兒童歌曲的現狀。
  • 楊紅櫻作品銷3000萬冊卻爭議不斷 引書業界反思
    楊紅櫻作品銷3000萬冊卻爭議不斷 引書業界反思 2008年10月17日 08:14 來源:中華讀書報 發表評論   從1998年7月國內書業數據調查公司開卷的第一次監控,到今年的7月份,開卷監控和推演得出的數據是,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所有作品的銷售量已達2600萬到3000萬冊之間。
  • 伍氏興隆:傳承有價值的紅木家具
    除了伍氏興隆董事長一職,伍炳亮還是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和中國傳統家具專業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他表示,所有伍氏興隆出品的家具,從整個定位、構思設計他都會去把關,伍氏興隆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作品在傳承中國傳統家具精華的基礎上,對一些老家具存在的問題會進行改造。以做精、做特、做優、做藝術的心態來製作家具,所以做出來的每一款家具都有很高藝術含金量,並具有收藏價值。
  • 它是中國古老文化的首傳之地,地位如同印度的鹿野苑
    它究竟有哪些古老的文化傳統,又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就讓我們走進林芝,揭開它古老神秘的面紗吧。一、西藏文化的源頭:林芝地區歷史之古老,可以追溯到西藏的史前時期。這裡是西藏文化的源頭,古象雄文化在西藏傳承發展的第一站。
  • 廣式硬木家具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傳人楊蝦:傳承靠市場 市場靠創新
    大洋網訊 廣式硬木家具是中國傳統紅木家具的三大流派之一,自清代中葉開始興盛,它的造型大氣、精雕細琢,具有濃鬱的嶺南風情。如今已經81歲的廣東人楊蝦是廣式硬木家具製作工藝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他與紅木打了60年的交道,經歷了廣式家具跌宕起伏的發展,始終致力於推進廣式家具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工作。
  • @想成為科普作家的你 首屆「流行歌曲的科學密碼」徵文活動來啦
    星辰在線10月16日訊(通訊員 茄子 曾茜 張宇)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愛的流行歌曲。事實上,大量流行歌曲也有著豐富的科學知識,例如周杰倫的《青花瓷》、鄧紫棋的《泡沫》等。如果藉助流行歌曲來開展科學知識的普及,一方面可以發動更廣泛的社會大眾來創作科普作品,讓大家明白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大家明白,找到合適的著眼點,創作科普作品其實很容易。
  • 還記得當年的那些流行歌曲嗎?
    當年的那些流行歌曲都有哪些留在了我們的記憶深處呢?首先要說的是周杰倫,2000年,周杰倫發布了他的首張個人專輯《Jay》,從此一發不可收拾,開啟了他走上人生巔峰的道路。這張專輯中包括《完美主義》《星晴》《黑色幽默》《印第安老斑鳩》《龍捲風》等都成為當年的熱門歌曲,其中很多歌曲至今都是很多人K歌的必點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