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獨霸文壇的皇帝,卻製造了中國最大的文化浩劫

2021-01-16 諸史

中國是一個極度重視文化傳承的國家,最典型的是《尚書》,就是上古之書,講述三皇五帝到春秋戰國的事跡,在全世界對自己祖先只能靠考古了解的時候,中國人卻可以通過文獻記載了解先民的事跡。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中國歷史上卻又有多次文化浩劫,比如秦孝公焚書(韓非子記載,商君教秦孝公燔《詩》、《書》而明法令,當然實際沒有認真執行,且局限於秦國,影響不大)、秦始皇焚書坑儒、梁元帝焚書等,其中最廣為人知的是秦始皇焚書坑儒。

那麼,中國最大的文化浩劫,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嗎?其實並非如此,而是來源於一個獨霸文壇的皇帝之手,這就是清朝的乾隆!

眾所周知,乾隆是世界上產量最多的詩人,一生作詩41863首,而《全唐詩》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餘首。乾隆一人就差不多滅了整個唐朝詩人,單就詩作數量而言,可謂獨霸文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當然,也可能是「毒霸文壇」,原因很簡單,除了乾隆這些「注水」、甚至「捉刀」的詩作之外,乾隆還製造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文化浩劫,以至流毒至今。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與之相比,簡直是螢蟲之比皓月。

那麼,乾隆究竟如何製造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文化浩劫?其實,乾隆做的太多,很難一一道明,筆者只從兩個方面簡要談一下。

乾隆製造的文化浩劫,最嚴重的莫過於《四庫全書》。如今,很多學者讚揚四庫全書,但卻不提《四庫全書》到底是什麼!實際上,《四庫全書》只是一本整理古書的書籍,相當於把之前的古書,重新整理錄入。

要說《四庫全書》一點功勞沒有,肯定是胡說八道,因為整理收錄書籍的辦法,整理古書的「苦勞」,以及的確保存了一些孤本。然而,沒有四庫全書,或許有些孤本會遺失,但絕大多數還會流傳下來,不會因為沒有四庫全書就沒了,所以此書功勞沒學者渲染的那麼大。

更為嚴重的是,相比四庫全書的整理之功,對中國文化的毀滅影響卻更大,比如篡改、刪除各種古書內容等,以至流毒至今。至於四庫全書究竟如何毀滅文化,只要看一個數據即可:四庫全書一共收錄3461種,成書79000卷,近7.7億字,但禁毀6766部,93556卷,超過收錄數字,還不包括民間害怕「文字違禁」而主動毀掉的書籍。

禁毀的書籍,不是一兩部書,而是「禁毀6766部,93556卷」,超過收錄的書籍,簡直駭人聽聞。因此,說乾隆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文化毀滅者,相信一點都沒有錯。

魯迅評價一針見血:「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有趣的是,魯迅對秦始皇焚書坑儒也有過評價,關鍵詞句是「秦始皇實在冤枉得很......倒是博採各種的思想的」。顯然,在魯迅看來,乾隆的《四庫全書》流毒更甚!

乾隆製造的第二個文化浩劫,影響力相對較小,卻讓中國最頂尖藝術作品渾身沾滿了「牛皮癬」!

眾所周知,名人字畫是一個民族的藝術精髓,先人留下的珍貴珍寶。儘管可能屬於某人,但卻也屬於整個民族。尤其是一些超級珍貴的藝術品,更是不容隨便破壞。而且,乾隆得到的眾多名人字畫,大家總不會以為是「公平買賣」吧?手段很多,即便不是「巧取豪奪」,但乾隆也肯定有「以權謀私」,所以才獲得了大量古董字畫。

不管乾隆如何得到這些字畫,關鍵是乾隆在這些字畫上到處塗鴉,嚴重影響了字畫的藝術價值:一者乾隆在字畫上蓋章、題字之類,對字畫本身藝術性造成了破壞,二者乾隆的書法、詩作等只能算一般,卻公然在各種名人字畫上題字、題詩。

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見上圖),可謂超級珍寶,王獻之只寫了28個字,字字神韻十足,令人回味無窮,但如今這本字畫上面,卻有73處的乾隆遺蹟,比如乾隆在上面題字賦詩和寫小議論文,還有密密麻麻像牛皮癬一樣的印章,嚴重影響《快雪時晴帖》的藝術性。

不僅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還有王獻之的《中秋帖》,王洵的《伯遠帖》,以及鼎鼎大名的《富春山居圖》。在《富春山居圖》上面,乾隆留下的遺蹟可謂密密麻麻,還不是在犄角旮旯,而是專門找顯眼的地方。

乾隆開心了,中國瑰寶卻遭殃了,留下了一地牛皮癬。

關於乾隆對文化的毀滅,可謂數之不清,餘毒至今還在。只是令人奇怪的是,乾隆形象卻極為正面,民間親切的稱他「風流皇帝」,很多學者提起他的時候,都會肅然起敬的稱之為「乾隆爺」。

一個製造了中國、甚至是世界最大文化浩劫的皇帝,卻有如此之高的評價,可能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相反,只製造了一次焚書坑儒的秦始皇,卻被無數文人墨客口誅筆伐,以至名聲掃地。可見,文人墨客的節操,真讓人哭笑不得。

相關焦點

  • 臺灣去文言文是文化浩劫
    (記者 林谷隆)長期推動學童讀經的國民黨臺中市議員賴義鍠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文言文對傳承中華文化相當重要,「教育部」利用課審會刪減文言文比例,根本是蔡當局官員為去中國化,而去文言文。臺灣良好保存中華文化,很多傳統文化連中國大陸都要派人來學習尋根,現在竟然自己要放棄去除,這是不可思議的事。國民黨必須透過宣傳讓民眾知道去中國化對臺灣有多不利,避免讓文化浩劫發生。
  • 文化浩劫傷痕累累:保衛文化路漫漫其修遠
    核心提示:近現代以來中國傳統文化遭遇了嚴重的現實窘境。西方率先實行資產階級革命,對東方的武力侵略之下伴隨著文化侵略;而中國為了救亡圖存,學習西方從武器到制度到文化,傳統文化變得越來越遙遠和陌生。從內部看,傳統文化也遭遇了三次浩劫:焚書坑儒、新文化運動、文化大革命。
  • 蕭繹焚書——中國歷史上罕見的一場文化浩劫
    蕭繹是位大文化人,著有大量的學術著作,善寫五言詩,曾為漢書作注,史稱他「下筆成章,出言為論,才辯敏速,冠絕一時」。但這個大文化人卻右在政治上非常弱智,這主要是他的性格使然。蕭繹性矯飾,多猜忌,這樣的性格,生逢亂世難以服眾。因為猜忌,他先後殺掉了弟弟桂陽王可蕭慥,侄子蕭譽,並襲擊哥哥蕭綸,殺害孫輩蕭棟;武陵王蕭紀派人援助他,也被他拒之於白帝城。他有大軍十萬,卻坐視老父蕭衍被侯景逼死。
  • 張愛玲:用文化透視女性心理屏障的女人,如何在22歲就享譽文壇?
    張愛玲,中國著名的現代女作家,擅寫小說,其作品精彩絕倫,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的上海,她的作品震驚文壇,打造了一個屬於張愛玲的時代。那麼,1943年,年僅22歲的張愛玲,是如何著名文壇的?1943年,一個春寒料峭的下午。
  • 文壇奇人聶紺弩
    文壇奇人聶紺弩 聶紺弩按《中國作家大辭典》(中國社會出版社1993年12月第一版)辭條雲:聶紺弩(1903——1986)筆名耳耶。湖北京山人。中共黨員。1924年入黃埔軍校第二期學習,後任海豐農民運動講習所教官。1927年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32年參加「左聯」。
  • 南京大屠殺:也是一場文化浩劫
    守城失利後,南京淪陷,侵華日軍入城,製造了連續六個星期、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事件。  與逝去的生命同樣令人痛心的,是日軍在南京的文化掠奪。13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新書正式發行,包括《江蘇的文化劫難:1937—1945》《英國外交官和英美海軍軍官的記載——日軍大屠殺與浩劫後的南京城》等18本。
  • 繼魯迅後最被日本文壇高度關注的中國作家非莫言、餘華,而是他
    莫言、餘華、賈平凹、殘雪等等不僅打動了國內讀者,也一度衝擊世界文壇。在亞洲小範圍內率先取得認可,同時日本文壇近些年來開始關注我們,在文化持續輸出的國際形勢下,中國當代文學已經不再沉睡。曾經我們的鄰居-日本因為過度崇尚文化發展,確出現了一批優秀作家,並且早在二十世紀的一百年裡,亞洲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儘管僅有三人,其中兩人都出現在日本。印度泰戈爾、日本的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 只是回望自家,這個泱泱大國竟沒有一個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出現,這便成了鄰人的笑柄。然而面對日本人小視,不多年中國本土作家終於衝出新的成績。
  • 十年文化浩劫吹不到衝不毀的「人格長城」
    以某文痞《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為開臺鑼鼓,古老的中國上演的一出空前的荒誕劇拉開了帷幕。繼而,風雷鼓板陣陣疾,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的大地,變成了一個發瘋的大舞臺。一群群聲稱要主宰新世界的人們,「急急風」似的卷進城市中的大街小巷,隨心所欲地橫掃一切「牛鬼蛇神」,清除一切「封資修」。
  • 八十年代文壇:人道主義的重返以及再發展
    人文主義的回歸、神的因素的減弱但是中國八十年代提出的人道主義則是基於七十年代文革的批判提出的,七十年代人或者說整體社會的一個現狀便是人的精神上的壓抑,以及對人格尊嚴的一個隨意踐踏。二、蘇聯"解凍文學"的影響我國文壇對於人性的探索以及發現其實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已經出現了萌芽。那個時期我國與蘇聯的關係還並未進入白熱化的階段,所在雙方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交流也很多,因此在蘇聯流行的"傷痕文學"也影響到了當時的中國文壇,出現了許多關於人權、人性等方面的創作。
  • 中國十大傑出皇帝排行,毛主席對朱元璋評價頗高
    中國帝國時代歷經了兩千餘年,其中產生了三四百個皇帝,千古留名的帝王也不在少數,如果把他們做一個排名的話,你認為他們誰能夠進前十名呢?第十名:千古仁君----宋仁宗趙禎公元1063年農曆三月,54歲的宋仁宗去世了。消息從皇宮傳到街市,開封街頭的一個小乞丐,起初一愣,接著竟放聲大哭,踉踉蹌蹌就往皇宮跑。
  • 攜《單筒望遠鏡》,馮驥才重返文壇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我風 通訊員 宋強 李然新時期文學四十年,很多作家都在文壇上有了自己的表現機會。其實到今天再看,能有多少人的作品真正留下來?馮驥才不僅如此,馮驥才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公共文化領域,也是一個非常有影響的文化學者,同時他還是一個很出色的畫家。最近馮驥才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兩本書,都是2018年完成的,上半年是《漩渦裡》,是他近二十多年來投身於文化遺產保護的歷程,「寫完這本書,好像畫了一個句號。」
  • 魔獸世界浩劫DH一鍵宏詳解 浩劫一鍵宏設置方法
    魔獸世界浩劫DH一鍵宏詳解 浩劫一鍵宏設置方法 發布時間:20-04-14 09:13 來源:NGA 作者:
  • 作家殘雪:對中國文壇不抱什麼希望 也懶得評價
    在她看來,自己能夠得獎,是因為學會了西方的思維工具,又將中國文化的特質很好地融入進去,讓西方人覺得很新奇。  但在國內文壇,殘雪卻似乎沒有得到如此的理解和認同,而她自己也不願意和中國文壇的人有更多的交流,甚至不願意再作出評價。「我早就說了,不抱什麼希望了,也懶得評價了。因為我搞這一套,他們不欣賞我,我也不欣賞他們那一套。」
  • 中國一個省一共誕生了十位開國皇帝,是名副其實的人才之鄉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自稱「始皇帝」,從此開始了中國長達兩年餘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在中國兩千餘年的封建王朝統治史上,誕生的皇帝多大數百位,然而,如果要問中國哪個省誕生的開國皇帝數量最多,回答是甘肅省。中國一個省一共誕生了十位開國皇帝,是名副其實的人才之鄉!
  • 一個醜女導致了中華民族的一場浩劫?
    有一次司馬衷又和一個女子發生了關係,這個女子還懷孕了。賈南風聽說後,二話不說,拿起畫戟就向那個女子腹部刺去,那個女子和孩子當場慘死。司馬炎氣炸了,但還是在新皇后楊芷的勸說下饒過了賈南風。傻皇帝配上醜皇后司馬炎死後,司馬衷順理成章地繼承了皇位,賈南風也就成為了皇后。
  • 視頻亂象,便是文化浩劫。
    視頻亂象,便是文化浩劫。有人認為,在這個全民教育極為普及的新文明時代,文字已經是一種人人都已掌握的基礎技能。那些文筆不錯自以為能書寫出錦繡文章的,此刻並沒有什麼稀奇和值得為人稱道的地方。這網絡資訊碎片化,所催生演化出各類小視頻的新文化現象,大眾絕大部分時間和精力已被其吞噬。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很難安靜的閱讀完一本有價值的書籍。
  • 中國人口最多的兩個姓氏,一姓出過69位皇帝,另一個卻沒出過一位
    姓氏是我國的文化傳承之一,其起源來自於原始社會時期,當時的母系社會制度,女性的地位要高上許多,姓代表了母系來源,到了男性社會制度時,男性地位上升,氏則代表了父系來源。到了秦漢時期,姓氏開始合二為一,以前的氏都成為了姓,姓氏沒有了區別,所以出現了許多的姓氏。
  • 《天際浩劫》登陸中國 6月3日打響地球保衛戰
    《天際浩劫》登陸中國 6月3日打響地球保衛戰     以世界末日和外星人入侵為題材的電影,一直擁有龐大的觀眾群。
  • 中國歷史上,權力最大的地方官是哪一個?一旦上位後堪比皇帝
    地方官的權力哪個又是最大呢?首先我先給出一個肯定的回答,總督肯定是要比巡撫大的。清朝作為我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防止篡位的事情發生,特意建立了一套有別於前朝的管制體系。分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地方官職沿襲明制,大致分省、府、縣三級,以此設置的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便構成了清朝地方行政的四大官職。
  • 大片《天際浩劫》與WOZ演繹末日浩劫
    精彩電影大作《天際浩劫》(簡稱 天際)即將上映,而在網路遊戲世界中同樣以「人類遭遇感染,生存還是毀滅」為主題的FPS遊戲《生化戰場》(簡稱 WOZ)也正進行火熱測試。那麼,有著類似故事背景的兩者之間會否摩擦出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