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繹是南朝梁武帝的第七子,性喜讀書,傲視天下士子,自稱「韜於文士,愧於武夫」。在他四十六年人生世中,共搜集圖書十四萬餘卷。由於他生來就瞎一目,並不受梁武帝蕭衍的喜歡,早早封他為湘東王,就藩江陵,所以他躲過了侯景之亂。
侯景被滅後,南梁四分五裂,兄弟相爭,蕭繹在陳霸先、王僧辯等人的幫助下,在江陵自立為帝,史稱梁元帝。蕭繹是位大文化人,著有大量的學術著作,善寫五言詩,曾為漢書作注,史稱他「下筆成章,出言為論,才辯敏速,冠絕一時」。但這個大文化人卻右在政治上非常弱智,這主要是他的性格使然。
蕭繹性矯飾,多猜忌,這樣的性格,生逢亂世難以服眾。因為猜忌,他先後殺掉了弟弟桂陽王可蕭慥,侄子蕭譽,並襲擊哥哥蕭綸,殺害孫輩蕭棟;武陵王蕭紀派人援助他,也被他拒之於白帝城。他有大軍十萬,卻坐視老父蕭衍被侯景逼死。為了登基為帝,置大敵於不顧,專門消滅他認為可以威脅他帝位的兄弟子侄。
侯景破滅後,他踏著兄弟子侄的屍骨做穩帝位,就狂妄自大,以為他可以談笑定天下了。蕭繹瞎一目,畫師為其畫像,不知道他的忌諱,被殺者數十人。有一畫師機敏,為他畫了一張射箭的肖像,因為掩蓋了瞎目,被賞金數萬。面對強大的西魏,他在不知己知彼的情況下,貿然挑戰西魏。西魏大軍在宇文護、楊忠等帶領下,僅用二十八天就攻下了江陵。慌亂中的蕭繹在投降前認為這全是被書所誤,親手將自己收藏的十四萬卷書付之於火,照成了繼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又一次中國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所損珍藏典籍約七萬卷。
不久,這位焚書前大呼「文武之道,今日盡矣」的蕭繹被侄子蕭察用酒灌醉以土袋壓死。做為文化人,蕭繹留下的《金樓子》在中國文學史佔有一席之地,他亦工於繪畫,對後世也頗有影響。成語故事「徐娘半老」亦出典於蕭繹。但這一切都不可改變蕭繹毀滅中國文化的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