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贄:《焚書》刊行讓耿定向非常不滿,使得兩人公開決裂!

2021-01-21 獨眸森深不見路

萬曆十八年,李贄《說書》、《焚書》和《藏書》的部分論著相繼在麻城刊行。《焚書》是李贄的主要著作之一,收錄了他萬曆十八年之前所寫的書信、雜述、史論、詩歌等,其中就包括和耿定向論爭期間的書信等內容。李贄在《焚書自序》中說:夫欲焚者,謂其逆人之耳也;欲刻者,謂其入人之心也。逆耳者必殺,是可懼也。然餘年六十四矣,倘一入人之心,則知我者或庶幾乎!餘幸其庶幾也,故刻之。

李贄之所以不顧「逆耳者必殺」的危險,依然選擇在論敵耿定向告退之後在麻城刻行,是因為此書集中反映了他的思想,且「頗切近世學者膏盲」,能夠「入人之心」,對社會人心大有裨益。果然,《焚書》的刊行在當地,尤其是李贄友人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楊起元(1547~1599,號復所)寫信其師周柳塘,贊道:起聞之:大開眼人,一咳欺一唾皆是神解,乃至所居一莖一塊皆是丹頭,今老師倘有所聞於此老,願不惜示。幸甚,幸甚!

耿定向於去年冬天告退,本年三月到達黃安家中。六月,他看到公開刻行的《焚書》,十分惱火,說是「聞謗」。《觀生紀》載:「萬曆十八年庚寅,我生六十七歲。……六月聞謗,作《求儆書》,蔡弘甫序梓之,以告同志。」所謂「聞謗」、「謗書」,均指李贄萬曆十八年刊出的《焚書》。「謗書」之說一出,麻城很快上演了驅逐李贄的事件,對李贄以後的生活和命運產生了很大影響。這裡有一個問題,耿定向為什麼看到《焚書》後如此氣急敗壞?按理說,李贄與耿定向的書信、彼此觀點的不同和互相指責,耿定向早已心知肚明,對李贄因思想學術的不同乃至對立而提出的辯難,在今存《與李卓吾》七通書信以及別的一些文章中作了具體回應,這些文章從未指控李贄的論說是什麼誹謗。而我們從耿定向看到《焚書》後寫的《求儆書》及《求儆書後》兩篇文章,卻看到滿篇都是激憤之語,如《求儆書》說:「予茲不免惡聲」「諸所詆誣,羞置一喙」「餘初省致詬之由」等。

那麼,耿定向究竟在什麼含義上稱《焚書》為「謗書」「誣詆」「揭垢」?學者鄔國平在分析了李贄和耿定向論爭的代表作《答耿司寇》後,認為這篇長達萬言的書信,不是單一信件,而是作於萬曆十四年到十六年的七封書信的集合,李贄在《焚書》刻行時對這些信件作了「集束化」處理。耿定向用「謗書」一詞,「實際是指《焚書》一書中毀損他個人形象和聲譽的激烈譏誚之辭,並非泛指李贄對耿定向堅持的儒家思想學說或道學所展開的批評或抨擊」。耿定向尤其惱恨的,是李贄針對耿定向個人道德品格特別是針對他與個人家事有關的言行所作的一系列尖銳譏誚。

李贄在與耿定向激烈論爭過程中,在難以平靜的情緒支配下,對耿定向數惡揭短,抖爆內幕。李贄語言犀利,且對耿定向其人其事看得透徹,故句句都擊中對方痛處,令其毫無還手之力。但此類言語,關乎耿定向名譽、隱私,作為私人通信直接交流本無不可,然而李贄將之公之於眾,卻足以損害耿定向社會聲譽,令素以「扶世立教」、「繼往開來」自任的耿定向顏面盡失。所以難怪耿定向讀到《焚書》之後,反應極其強烈,對李贄惱恨之極,作《求儆書》和《求儆書後》痛斥李贄,並為自己辯白。

平心而論,李贄所言當屬實情,但以此種方式揭人痛處,實在是不夠厚道。耿定向為了挽回自己的名譽,也不得不指其為「誹謗」、「誣詆」,所謂「夫揭詬乃近俗薄惡之極,市井無賴者所為」云云,也不無道理。連李贄好友焦竑也對他的行為進行了嚴厲批評,焦竑在《耿天台行狀》雖隻字未提論爭之事,但在文章結尾卻寫道:「先生之道如日中天,天下莫不知,而有為先生手劾者,至造作謗書,以恣其唇吻,雖浮妄不根,眾所簡斥,而無忌憚亦已甚矣。」

耿定向及其弟子對《焚書》的不滿和指控,還有一個原因是書中李贄對「假道學」的抨擊。李贄書中多處提到了陽談道德學問、陰為富貴名利的「假道學」面目,而其中影射最多的就是耿定向了。如:不論其敗而論其成,不追其跡而原其心,不責其過而賞其功,則二老(指何心隱和張江陵)者,皆吾師也。非與世之局瑣取容,埋頭顧影,竊取聖人之名,以自蓋其貪位固寵之私者比也。《焚書》的刻行,使得李贄和耿定向的論爭公之於眾,假道學的虛偽面目也被揭露得淋漓盡致。

李贄慷慨激昂的文字、詭異的思想,宛如一顆重磅炸彈,在晚明思想界引起了強烈反響。當時士人讀到此書,無不驚異,有讚嘆的,有驚駭的,有畏懼的。耿定向出於為自己辯白,對自己的批評也更加嚴厲;耿定向弟子為維護乃師名譽,也對李贄大加攻擊。耿李二人的論爭發展到了兩人難以控制的局面。當地統治者害怕李贄的言行危及自身地位,開始對李贄進行驅逐、迫害。需要指出的是,學者多認為李贄遭驅逐、遭迫害,是耿定向所為,如林海權說「耿定向又勾結官府,驅逐李贄」,但從目前的文獻資料來看,李贄本人和當時好友都沒有說是耿定向所為。

相關焦點

  • 楊振寧與李政道:物理學界雙子星決裂始末
    事實上,關於物理學界「雙子星」的紛爭決裂,遠不如楊武之所描述的一般簡單。李政道對此感到很不解,畢竟得獎的不是杜致禮,另外如此在意順序也非常不適。但李政道的夫人秦惠不希望在如此重要的場面鬧出笑話就同意了楊振寧的請求。這件事已讓李政道很不滿,隨後在1962年伯恩斯坦寫的《宇稱問題側記》裡,楊振寧再次對署名順序提出異議,甚至表示杜致禮的名字也需要放在秦惠前面,因為她年長秦惠一歲。
  • 季承:與父親決裂13年,70歲娶30歲保姆,婚後生下大胖小子
    而這使得二者很難溝通到位。季羨林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他在文學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他與兒子的關係卻不怎麼和睦,他與兒子曾決裂十三年。雙方再無聯繫。他們之間有太多的矛盾,季羨林的兒子季承不滿父親從小到大對家庭的忽視,認為季羨林沒有做到父親的責任。季羨林則不滿兒子娶了年齡那麼小的妻子。
  • 王俊凱為楊紫慶生惹不滿,多次澄清仍沒用,稱呼暴露兩人關係
    6日,王俊凱為楊紫送上生日祝福,在一眾明星的祝福中並沒有很特別的地方,而這點卻引起了王俊凱某位氪金粉絲的強烈不滿,甚至在一陣罵罵咧咧之後將自己的帳號頭像變黑,意思就是脫粉走人了。起因就是之前王俊凱和楊紫一同參加《中餐廳》錄製的時候,因為兩人之間的互動實在太友愛了,就有了一個組合叫做梳頭姐弟。可是這樣的組合被王俊凱的部分粉絲認為是楊紫在炒作,蹭王俊凱的熱度,因此對楊紫很不滿。這次王俊凱為楊紫慶生就被該粉絲認為是不顧粉絲的意願,硬要往倒貼的人身上湊。
  •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40年
    但兩人多年後交惡,於一九六二年形同陌路的決裂分手,不但國際科學界引以為憾,日後在返回中國大陸貢獻科學成就的各種場合,楊、李不合也成為中國科學發展上的一件陰影。而兩位當代中國大科學家的對撞起因,即在一篇經典性論文的排名先後問題,有關諾貝爾頒獎過程的不同待遇,也種下兩人心結。
  • 楊振寧直言:李政道非常聰明卻有個缺陷,後來才沒有更大成就
    至此,兩人關係徹底產生裂痕,後來兩人在普林斯頓再也沒有合作發表過論文。03李政道對楊振寧心懷不滿,決定離開普林斯頓,到了哥倫比亞大學任教。原本以為兩人不會再合作,但卻在一次偶然機會裡,李政道看到楊振寧的一篇論文中存在疑點,他聯繫楊振寧並指出了這個疑點,兩人才再次合作並發表了一篇重要論文,這次合作為後來他們發現宇稱不守恆奠定了基礎。
  • 從左膀右臂走向「決裂」,彭斯和川普之間發生了什麼
    據媒體報導,當地時間6日,彭斯在一封給議員的信中正式與川普「決裂」;隨後,川普在推特上表達了對彭斯的憤怒,他寫道:「邁克·彭斯沒有勇氣做該做的事來保護我們的國家和我們的憲法。」兩人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川普步步緊逼某種程度上,是川普一步步緊逼,讓彭斯鬼使神差地在1月6日上了「頭條」。
  • 楊振寧李政道決裂,是因楊老前妻太霸道?翁帆:胡說,我都感激她
    楊振寧與杜致禮兩夫妻從青年時期的師生之戀一戀就是攜手整整五十三載的恩愛如初,兩人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相濡以沫堪稱一段鶼鰈情深的佳話。但是,兩人卻最終因排序之爭徹底決裂。  事件的起因是由楊李二人聯合完成的論文署名誰先誰後的問題,二人就此事各有不同的見解,互相說服不了對方的情況下從決裂到再次聯手,最終卻還是跨越不過這道鴻溝徹底分道揚鑣。
  • 《紅巖春秋》雜誌刊行百期
    昨日,在《紅巖春秋》雜誌刊行百期座談會上,專程來渝的中央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傑對此感慨不已。  老同志張文彬、於漢卿出席了座談會。  由重慶市黨史研究室主辦、誕生於1989年5月的《紅巖春秋》,走過了17個年頭,出版發行100期。
  • 楊振寧回顧一生:和李政道決裂是最大遺憾(圖)
    他表示與李政道決裂是今生最大的遺憾…  楊振寧翁帆情事曝光:那一年很特別(圖)  「今生最大遺憾:和李政道決裂」  早報記者石劍峰發自鄭州  楊振寧、翁帆夫婦是本屆全國圖書博覽會最受追捧的「明星」,昨天在「我的生活」演講中,雖然翁帆並未出現,但85歲高齡的楊振寧依然用1個半小時回顧了自己的一生
  • 曾經互為生死之交的晁蓋與宋江,卻因為一個小人物而徹底決裂
    等到宋江上了梁山之後,晁蓋、宋江分別擔任著寨主、副寨主的職位,然而同享富貴的兩人,關係卻漸漸開始有了裂痕。原因其實是顯而易見的,因為宋江的能力強,而晁蓋的能力弱,梁山大部分頭領都是宋江的嫡系,而晁蓋始終只有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等幾個兄弟,而且吳用、公孫勝也漸漸向能力更強的宋江靠攏。
  • 蕭繹焚書——中國歷史上罕見的一場文化浩劫
    但這個大文化人卻右在政治上非常弱智,這主要是他的性格使然。蕭繹性矯飾,多猜忌,這樣的性格,生逢亂世難以服眾。因為猜忌,他先後殺掉了弟弟桂陽王可蕭慥,侄子蕭譽,並襲擊哥哥蕭綸,殺害孫輩蕭棟;武陵王蕭紀派人援助他,也被他拒之於白帝城。他有大軍十萬,卻坐視老父蕭衍被侯景逼死。為了登基為帝,置大敵於不顧,專門消滅他認為可以威脅他帝位的兄弟子侄。
  • 兩人獲諾獎都拒絕回國,李政道更早加入美籍,為何只有楊振寧被罵
    後來,在1957年,兩人又同時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成為了榮辱與共的朋友。後來兩人都選擇拒絕回國,加入了美籍。不過為什麼就只有楊振寧被罵,而卻沒有人罵李政道呢?其實,在獲得諾貝爾獎項之前,兩人的矛盾就已經非常深了,不過是因為兩人當時的研究方向以及目標是一致的,所以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直到後來因為論文署名的問題,在李政道的堅持下將自己的名字放在了第一位,這樣兩人都十分地不高興。
  • 楊振寧與李政道決裂原因,與他嘲笑的《易經》一樣,都是中國文化
    甚至在2004年時,楊振寧教授還公開批評過《易經》,認為這是糟粕,影響了中國社會的發展,也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審美,甚至影響了我國的語言發展。稱如果中華兒女能多把心思用在辯證理論上,而不是唯物思想中,中國的發展一定是日新月異的。這表明楊辰寧教授是從骨子裡看不起中國的很多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
  • 俄不滿《紙牌屋》角色影射普京 認為是對其醜化
    俄不滿《紙牌屋》角色影射普京 認為是對其醜化時間:2015-01-16 08:03:59來源:環球時報作者:方平編輯:鄢山宇   近日,美國Netflix公司在網絡上公開了將於2月27日上映的電視劇《紙牌屋》第三季的預告片。其中一個重要角色酷似俄羅斯總統普京。該預告片一出,俄羅斯反應強烈。
  • 李政道談與楊振寧決裂事件,坦言:諾貝爾獎只是浮雲
    但兩人多年後交惡,於一九六二年形同陌路的決裂分手,不但國際科學界引以為憾,日後在返回中國大陸貢獻科學成就的各種場合,楊、李不合也成為中國科學發展上的一件陰影。季羨林之子季承執筆的《李政道傳》一書全面系統地披露李政道與楊振寧決裂半世紀的學術恩怨內幕。
  • 40歲韓國籍女演員秋瓷炫與中國演員於曉光兒子「小啪嗒」首次公開
    以前女神劉亦菲,有一個韓國的男朋友,在網上就看到很多的男粉絲感到傷心難過,還有最近的林志玲突然嫁到了日本,也是引來了很多網友的不滿。其實,我們中國的男同胞也是不錯的,也有不少的人從韓國娶回了女神級的明星。1981年5月出生於遼寧的於曉光,中國內地男演員,就娶到了一個女神級的韓國女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