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發在印度比亞斯河,當天有48名大學學生前往山區校外教學,當學生們站在河床上時,河川水位突然開始上升,但學生們並沒有提高警惕、及時返回岸邊,接著河水就以極為迅速的速度開始暴漲,在河中的學生已經來不及返回岸邊,就這樣被河水衝走。
這是另一部早期河道裡爆發洪水的視頻,針對於這樣的漲水速度,如果是用繩索架設的方式過河,來不及上岸的人員的倖存率是極低的,對於河道或者急流來說,通過的方式是和水的情況息息相關,在水量較小的區間,可以說過河的方式沒有那麼多要求,一旦漲水,成為急流,那就可能成為致命的威脅。
相關的洪水事故視頻百度可以搜到很多。
如何準確的判斷水勢,洪水到來之前的悶雷聲,可能敵不過現場人群的嘈雜,還有你有沒有足夠的聲音經驗。
水變渾,很多地方在雨量增大後,水已然渾濁,怎麼知道啥時間大水會一下子衝下來。
戶外的領隊帶領活動的時候,對於途經的河道有多少了解,河道的上下遊水情關係,如果不知情通過就是在拼人品,了解情況越仔細,判斷越準確,這是屬於前期的判斷與確保。戶外活動領隊需要去準確的了解是否可以繼續,還是放棄。從很多次的事故看來,領隊(或者隊員自己)更加希望活動可以繼續,從而選擇涉險。
案例:廣東遊客漂流遇山洪遇難人數升至8 人
http://app.myzaker.com/news/article.php?pk=574a6f579490cb4430000003&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山區救援的目標不同,很多任務下來就是十分緊急的。如遇到惡劣的天氣是否就可以放棄?我們牢記救援的法則,第一條是保證救援者的自身安全,第二條隊友安全,第三條公眾安全,第四條救援受困者。在面臨任務緊急,天氣惡劣,這會成為我們不出動的理由嗎?還是我們有能力出動,有技術力保證自身在需要通過這樣的河道或者可能成為急流的河道時我們自己的安全。可能和戶外領隊區別的地方,就是有人等著我們去救助,我們不能輕易的說,放棄!
就通過技術而言,同樣的情況是在水量較小的區間,可以說過河的方式沒有那麼多要求。那麼重點在於如何判斷水情,或者在水情變化的時候可以確保自身安全。
如果在行動裡確實有可能遭遇水情,如果是下水,則下水人員必須配備正確的浮力衣,浮水繩,急流頭盔和防寒衣。過河方式可以選擇從水路中間通過,或者在空中架設橫渡系統通過。
空中架設在這裡就不多言了。
如果是下水,首先在上遊安排水情觀察哨,下遊確定輔助保障人員。通過方式可以視水情(深度,流速,水下情況)採取涉水渡河,攻擊式過河,架設45度繩索橫渡過河,這些無機動力的過河方式。
在確保行動隊員安全的情況下,選擇合理的渡河方式。
以上只是理論描述,實際水情的判斷和通過方式選擇只有在有正規指導下受訓後才可能積累出正確的觀點和應對經驗,請勿以理論角度去做實地嘗試。
IRIA育緯教官談溯溪風險與技術學習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YwMTg3ODgxNg==/v.swf
(文章裡包含兩起事故視頻,向其中的遇難者表示哀悼,希望這樣的悲劇可以給後人以警醒。其餘圖片來自於IRIA急流救援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