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物理學家理察·菲利普·費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1918.5.11—1988.2.15
來源:知乎,作者:思維有了模型
往期精彩15部高分BBC健康生活紀錄片,強烈推薦!
史上最牛學習法——費曼學習法,直面盲區,查漏補缺!
兩個月前在知乎發了一篇文章《費曼學習法為何被稱為史上最牛學習法,它的本質究竟是什麼?》,沒想到現在已經排到了搜索榜第一名。好多讀者留言說:
這是我第一次看懂費曼學習法。
這是我目前看到解釋費曼學習法最好的文章。
這是我看到的對費曼學習法理解最深刻的文章。
看完之後相見恨晚。
……
下面是正文。
先奉上費曼學習法的思維導圖▼
1. 什麼是費曼學習法?
首先,不得不提一提創造這個方法的人——理察•費曼,美國物理學家,諾獎獲得者。
他到底有多牛?據傳13歲就學完微積分,24歲就和愛因斯坦一起加入馬哈頓計劃天才小組,一起研發原子彈,被認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睿智的理論物理學家,也是第一位提出納米概念的人。
但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幽默風趣,重要的是,他在教育上面給我們的啟迪。
那麼那重點來了,那個啟迪是什麼呢?就是費曼學習法。
什麼是費曼學習法?有個故事:
在一列開往北京方向的火車上,有一位農民父親,他的女兒三年前上考上了清華,兒子也在今年上了北大。
有人就好奇的問他:「你把兩個孩子都拉扯進了象牙塔,是不是有什麼絕招啊,說出來我們聽聽唄。」
農民父親撓撓頭,憨厚的說:「我這人沒什麼文化,也不懂什麼絕招。只是覺得孩子上學花了那麼多錢,不能白花了,就讓孩子每天放學回家,把老師在學校講的內容跟自己講一遍,如果有弄不懂的地方就問孩子,如果孩子也弄不懂,就讓孩子第二天問老師。這樣一來,花一份的錢,教了兩個人。」
「奇怪的是,孩子學習的勁頭特別強,哪怕是別人的孩子在外面玩的熱火朝天,他也不為所動,就這樣學習成績從小學到高中一路攀升,直到考上清華北大……」
其實這位父親所用的,就是費曼學習法,只是他沒意識到而已。
而方法、規律這些東西,確實很神奇,有時候你可以不自信,或者不知道,但只要踏踏實實去做,該你收穫的時候,一分也不會少給你。
2. 為什麼要學習費曼學習法?
我們大部分人的學習,覺得自己總是在不停地在看新東西,但是實際上都是浮光掠影、淺嘗輒止,不會運用,甚至記不住概念。
而費曼學習法,就是以教的方式,逼迫你自覺,甚至是開心地主動學習。
它真的有這麼神奇嗎?
不就是把自己學到的東西教給別人而已嘛,怎麼就有這麼大的能量?
有個解釋,是學習吸收金字塔理論,這個理論其中得出了如下結果。
我們的學習分為兩類:被動學習、主動學習。
被動學習包括:聽、看、聽+看(圖像)、示範,吸收效率依次為5%、10%、20%、30%。
主動學習包括:小組討論、幹中學(實操)、教給別人或馬上運用,吸收效率分別為50%、70%、90%。
可是為什麼教這個步驟,如此有魔力呢?
這個其實一說你就懂,就是表面上看,你是在教別人,其實你是在以教的方式,「逼」自己查漏補缺。
吳伯凡講得很深刻。他說,當我們學完一個東西之後,我們以為我們懂,其實我們只是摸到了皮面,皮面之下還有大量的東西我們不知道。
這些「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的東西,叫做「盲維」。
這些盲維很大程度上,如果沒有契機,沒有你的主動,是永遠不會被你所知道的,只有在你運用去做事的時候,你才會發現,這東西怎麼不對呢?
這時你才知道,自己原來是不知道。
吳伯凡說,大多數時候,我們學東西就像講PPT。
PPT上只有隻言片語,如果我們講的時候發現自己不太會,就會直接跳過去,而觀眾也不易察覺。
這種遇到盲維就直接跳過、直接忽略過去的做法,可不就是我們平時學習的狀態嗎?
但是,當我們在教別人的時候,就會從PPT模式切換到文字寫作模式。
我們需要對寫下的內容能自圓其說。如果邏輯上說不過去,知識上存在漏洞,讀者肯定會提出質疑,甚至直接否定,這都寫的什麼狗屁玩意兒。
這種壓力,會把我們直接押上刑場,讓我們直接面對自己的漏洞、盲維。
就像前面關於費曼、關於學習金塔理論,其實我們多多少少是存在盲維的,所以不得不去查大量的知識點,然後才能繼續寫下去。
這就是費曼學習法以教促學的底層原理。它以教促學,幫助你拷問自己,查漏補缺。
3. 怎麼運用費曼學習法?
關於怎麼運用,我看網絡上有很多文章,都寫了四個步驟。
但是實踐了這麼久之後,我發現其實有的步驟根本就是多餘。
所有的過程,我們可以把它歸納為兩步:(1)輸出;(2)簡化。
(1)怎麼輸出?
輸入、輸出,其實就是費曼學習法——以輸出督促自己學習,查漏補缺。
輸出,其實就是在把一個東西教給別人。
我曾經聽過一門《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的課,作者講到他多牛多牛,學了什麼什麼東西,他的終極秘密就是——學完一個東西,把它製作成課程,放到網上賣錢。
這個東西我印象超級深刻。寫作就是這樣一個過程,輸入完就立馬輸出,後來我才知道這叫費曼學習法。
對大多數人來說,學完一個東西把它做成視頻課程,這個成本有點高,可能大部分人做不到。
那麼其實你可以採用我的方法:每次有大的感悟,就分享給朋友;或者把它們寫成文章。
(2)怎麼簡化?
費曼說:
「我要是不能把一個科學概念講得讓一個大學新生也能聽懂,那就說明我自己對這個概念也是一知半解的。
許多人會傾向於使用複雜的詞彙和行話,來掩蓋他們不明白的東西。問題是我們這只是在糊弄自己,因為我們不知道,也不明白。
當你自始至終都用孩子可以理解的簡單的語言,那麼你便迫使自己在更深層次上理解了該概念,並簡化了知識之間的關係和聯繫。如果你努力,就會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裡還有不明白的地方。」
這其實很難做到。
因為,要把一個東西從複雜回歸簡單,並不是在降級,而是在升維。
想起一位學者說過的話:「請原諒我把這本書寫得如此之厚,因為我實在沒有時間和能力,把它寫得更薄。」
他不是在裝逼。要把一個東西簡化,他的認知必須提升一個維度。
首先他必須完全明白這裡面所有的概念,其次,還要能抓住那個核心。
這其實就是思維模型,是第一性原理思維。
所以這第二個步驟,就是要求你不斷用簡潔的語言去解釋一個東西。
也就是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維,去抓住一個東西本質,然後用最接地氣的語言,像跟朋友聊天一樣,兩三句話就道出一個事物的本質。
請記住,要能講到一個11歲的小學生都能懂,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費曼學習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