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我們的不同,這份不同並不能侵犯我內聖外王,乃王者之道,非一語能言之。分心法及落地實踐之道。我們先從心法之「內勝外玩」中的「內勝」開始探討,望有智之士多多指點,不吝賜教。
先一起去到《海賊王》的開篇,大家可以看到,路飛(海賊王)的夥伴,他們個性迥異,貪(娜美)嗔(索隆)痴(路飛)慢(山治)疑(烏索普)五毒俱全,殺盜淫妄酒一樣不落。
所以,總而言之求同尊異的意思,而當我們不接受的時候,我們其實是痛苦的。所以才有了求同存異,讓自己接受現實,不至於那麼痛苦,然而它是被動的。
求同尊異就不同了,去看見我們共同的部分,同時願意去尊重對方。它和前者的不同,就是他的心門是敞開的,他放下了執著「我是對的」,這一個認知。所以它的寬廣度比前者更大。尊重另一個生命的存在的時候,並不是否認自己 (讓我們常常害怕的是,以為放下了自己的認知,就等於否認了自己的存在。此套法則在親子關係中,在親密關係中,以及各個人際關係中都可以適用)
求同尊異,有了尊重就沒有傷害。我看到了我們的不同,這份不同並不能侵犯我(由此就不會因「自以為的」侵犯,而造成過度的防禦)。因為同與異也只是角度而已。所以它本身就不存在傷害與否。即便看似是相異的,我仍然能從異中看到同,並尊重與我相異的部分。我並不只是簡單的接納他,而是真正的願意敞開心去看見那與我不同的「異」處,這就是尊重。
這是一份難能可貴的品質。除非你對自己有清晰堅定的認識,才能有大海一般的氣勢,容納百川。否則你將面臨著自我意識被侵犯,面臨著排己焦慮,各種防禦與攻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大家對自我沒有清晰的認識的時候就會很容易認同外在的東西是自己,以為「同」就是自己,「異」就是非己。(其實「同」只是與你腦子裡相似的一個想法,而「異」只是另一個想法而已。但不清晰的時候,你就會認為非敵既友)如此,每一個「非己」來的時候,你都會有一份面對自我的焦慮。這份焦慮,我們若標個標籤,姑且屬於小我的焦慮。即每一次一個「非己」來,你的小我都感受到受到攻擊。你要麼立馬就會做出習慣性的防禦動作。要麼立馬就會攻擊對方(攻擊並不一定表現出多麼強烈的情緒,動作,言語,它有時候只是一個很細微的分別心)。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排除那個「非己」。以保護那個你所認為的「自己」。而這並不是你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