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尊異》我看到了我們的不同,這份不同並不能侵犯我內聖外王

2020-12-06 溫柔以待0223

我看到了我們的不同,這份不同並不能侵犯我內聖外王,乃王者之道,非一語能言之。分心法及落地實踐之道。我們先從心法之「內勝外玩」中的「內勝」開始探討,望有智之士多多指點,不吝賜教。

先一起去到《海賊王》的開篇,大家可以看到,路飛(海賊王)的夥伴,他們個性迥異,貪(娜美)嗔(索隆)痴(路飛)慢(山治)疑(烏索普)五毒俱全,殺盜淫妄酒一樣不落。

所以,總而言之求同尊異的意思,而當我們不接受的時候,我們其實是痛苦的。所以才有了求同存異,讓自己接受現實,不至於那麼痛苦,然而它是被動的。

求同尊異就不同了,去看見我們共同的部分,同時願意去尊重對方。它和前者的不同,就是他的心門是敞開的,他放下了執著「我是對的」,這一個認知。所以它的寬廣度比前者更大。尊重另一個生命的存在的時候,並不是否認自己 (讓我們常常害怕的是,以為放下了自己的認知,就等於否認了自己的存在。此套法則在親子關係中,在親密關係中,以及各個人際關係中都可以適用)

求同尊異,有了尊重就沒有傷害。我看到了我們的不同,這份不同並不能侵犯我(由此就不會因「自以為的」侵犯,而造成過度的防禦)。因為同與異也只是角度而已。所以它本身就不存在傷害與否。即便看似是相異的,我仍然能從異中看到同,並尊重與我相異的部分。我並不只是簡單的接納他,而是真正的願意敞開心去看見那與我不同的「異」處,這就是尊重。

這是一份難能可貴的品質。除非你對自己有清晰堅定的認識,才能有大海一般的氣勢,容納百川。否則你將面臨著自我意識被侵犯,面臨著排己焦慮,各種防禦與攻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當大家對自我沒有清晰的認識的時候就會很容易認同外在的東西是自己,以為「同」就是自己,「異」就是非己。(其實「同」只是與你腦子裡相似的一個想法,而「異」只是另一個想法而已。但不清晰的時候,你就會認為非敵既友)如此,每一個「非己」來的時候,你都會有一份面對自我的焦慮。這份焦慮,我們若標個標籤,姑且屬於小我的焦慮。即每一次一個「非己」來,你的小我都感受到受到攻擊。你要麼立馬就會做出習慣性的防禦動作。要麼立馬就會攻擊對方(攻擊並不一定表現出多麼強烈的情緒,動作,言語,它有時候只是一個很細微的分別心)。這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排除那個「非己」。以保護那個你所認為的「自己」。而這並不是你真正的自己。

相關焦點

  • 從「知行合一」與「人我合一」的融合,看《大學》內聖外王之道
    《大學》的內聖外王之道的原則同時也包括了知行合一的原則。對於《大學》,歷史上有人片面地強調其知識性,認為格物是根本,也有人片面地強調其行為性,認為誠意是根本。其實,在《大學》這裡,知識和行為是統一的。這在於,知識是知道,行為是行道。
  • 「內聖外王」何以成為儒家的主要思想?
    是故內聖外王之道,暗而不 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 反,必不合矣!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 將為天下裂。」 《天下》篇的作者指出:天下大亂的時候,賢聖不能明察,道德規範不能統一,天下的學者多是各得一偏而自以為是。就像耳口鼻都有它的知覺功能,而不能相互通用。就像百家眾技一樣,都有所長,時有所用。
  • 母語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同
    我們一生都在不知不覺中被語言的詭計欺騙,語言結構的誘導使我們只能按某種既定方式感知現實。而一旦我們能夠意識到這個詭計,我們就有能力學會以一種新的眼光來看世界。但凡年輕的男男女女都希望「我愛你,你也愛我」。對我們而言,這裡的「我」顯然是同一個人。但是,為什麼用英文來說卻是:I love you,you love me?
  • 帝王的最高境界:內聖外王
    王陽明,劉伯溫他們都講了這麼一句話,我們中國儒學教導帝王的最高境界就4個字兒:內聖外王。新學的最高見就4個字講完了:內聖外王。作為帝王,作為領袖,你必須要心懷蒼生,心懷天下百姓,為蒼生謀福;但是你的外在不能婆婆媽媽,要給人一種震撼力,帶有一種人格魅力,所以這就是內聖外王。換句話講,整個中華民族到今天沒有比這個最高的境界了。
  • 從容不迫與內聖外王 實地感受凱迪拉克XT6
    環境與車如此契合,令我想起一個古老的詞彙——內聖外王。我不止一次地在別墅區醫院看到,女主人開著GL8,帶孩子看病。而這種車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是輛商務車。所以,XT6絕不是為節衣縮食才能交首付的人預備的,20歲甚至30歲的人,恐怕很難理解它的真諦。如果您已步入中年,胸懷、見識與積累都達到了一定境界,這種主題的車,幾乎是您的必須。
  • 我和你並不同 心理治療行業的「全球壟斷」
    而《像我們一樣瘋狂——美式心理疾病的全球化》從全球系統的角度,審視了美國霸權在心理治療領域的體現。  這本書從四個獨立成章的調查研究入手,講述了心理治療如何被美國化和壟斷。該書考察了厭食症、PTSD、精神分裂症、抑鬱症四個大眾較為熟悉的心理疾病在不同地區的表現,發現這些疾病的發現和診斷都深深被美式診斷所捆綁住。
  • 學習儒學這麼多年,你了解「內聖外王」的真正含義嗎?
    「內聖外王」最早來源於道家,後世學者無一例外將其歸於儒家的主要思想,但其實並非儒家首創。內聖外王本意是指一方面具有聖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可能很多人會覺得:我又不需要做出很偉大的功績,為什麼需要學習這種聖人的稱王之道呢?這很可能是從字面意思誤解了「內聖外王」這個詞語。
  • 異種族交流是不正當行為,狼族少女改變世界觀,物種不同也能交友
    2020年1月,有一部男主角極力支持異種族深入交流的動畫開播,它叫《異種族風俗娘評鑑指南》。同時,也有一部男主角極力反對異種族交流的動畫開播,它叫《成群逐隊!西頓學園》。西頓學園裡有來自不同種族的學生,他們與同族結成群落,學生會長認為,異種族交流是違反自然規則的不正當行為,應該抵制,男主角間樣人非常認同。間樣人很小的時候,看到三個棕熊男欺負一個年幼的獸耳娘,他看小女孩哭得很可憐,挺身而出擋在她和棕熊男中間,結果,棕熊男放過小女孩,欺凌間樣人,玩夠了就走了。
  • 「內聖外王」是什麼意思
    「內聖外王」是儒家的主要學術思想之一。「內聖」指的是君主對國家內部的治理調和,同時也被認為是儒家學子對自身品格的修行依據;「外王」是指君主對其他國家和國內人民的政策戰略,而在個人修行方面,也是儒家學子處理人際關係的思想指導。「內聖外王」一詞最早出自《莊子·雜篇天下》。
  • 為什麼我們能看到月亮的不同位相?
    如果你在一個月中不同的幾天看月亮,你可能會注意到月亮每天看起來有一點不同。為什麼我們能看到月亮的不同位相?這個問題的原因是紛繁複雜的。月亮的位相取決於月球與地球和太陽的相對位置。首先我們要明確,月球圍繞著地球公轉。當月球繞地球公轉時,月球總有一半被太陽照射著,這意味著另外一半總是處於黑暗之中。有時候我們能看到被太陽照射的那部分,有的時候則不能。
  • 徐芙蓉:這份榮譽不是我一個人的,屬於曾經跟我們一起並肩作戰的...
    徐芙蓉說,作為湖南的一名護理人員參加本次隆重的表彰大會,我感到特別榮幸和無上光榮,特別激動特別振奮,「我覺得這份榮譽不是我一個人的,而是屬於14億中國人民的,屬於曾經跟我們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們的。榮譽已成為過去,更多的是責任和擔當。」
  • 量子時代:世界因我的能量而將不同
    每一粒量子都將是積極的共創者:因為我,這個世界而不同;因為我的提問,這個世界將變得不同。而在當今這種充斥著量子科技的新時代,左哈認為我們應摒棄不再適用的牛頓思維,轉而用「量子思維(QuantumThinking)」去看待和研究新紀元裡所要面對的機遇和挑戰。量子思維完全顛覆了傳統價值觀,強調世界是由量子所構成的能量波動糾纏體,而這其中的每一個「自我」都是由其所處的關係網來定義的。
  • 從前膨脹購物慾使我貧窮 如今卻給予我不同的啟示
    以我本人的情況來看,憑藉一個月的工資撐起當下的生活其實很難,但很多要買的東西我又覺得不能省去,可又不能月月光,更甚還要讓爸媽幫忙周轉。說白了,我只是在過著光鮮亮麗的乞丐生活。想也知道這種感受並不好,那我要怎麼改變這種狀況呢?原本讓我貧窮的購物慾,如今卻給我不同啟示。
  • 投射效應:我終於明白想法不同,何必強容
    有些感情甜著甜著就變淡了,有些人走著走著就散了,於是我們又回到了原點。01 人心各不同,不必以已度人青青與蘇蘇是一對好朋友,兩人無論是吃飯、出行幾乎是形影不離,堪稱死黨。然而某一天蘇蘇無意聽說與自己交往甚切的青青竟然在人前diss自己,譬如人品差,人緣不好等等。
  • 基於大道的內聖外王的生態圈範疇
    滅掉了之後,他們的父親亞倫還不能哀哭,因為連帶監管不力。(三)至少有三個維度另外一方面,我們看到約書亞,跟亞倫的兩個兒子是同時代的人,因為亞倫和摩西是親兄弟,同樣約書亞作為摩西的接班人,他一直都是在盡心盡力當中,當然有一次,約書亞對某事即有些人受感說預言,不理解,希望摩西予以制止。
  • 異卵雙胞胎可能「同媽不同爸」?親子鑑定專家告訴你,確有其事
    甜椒兒媽媽,一個時間相對自由的全職媽媽,喜歡分享,喜歡傾聽,希望把經歷過的、看到過的、聽到過的,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對觀者在育兒上、情感上有所啟發……文|家有小甜椒兒(專注優質原創,抄襲必究,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世界之大,無奇不有,隨著網絡的發展,很多我們以前沒有看到過的、聽到過的事情都可以通過網絡傳播到我們的視線範圍內
  • 得救成聖與內聖外王:一基督徒論中國傳統敬天文化與聖經中的上帝
    本文是一位少年曾受過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影響,後成為基督徒的一位香港基督徒的思考,他從一位個體基督徒重生後的角度對得救成聖與內聖外王——這一個是基督教教義核心話題、一個是中國傳統文化推崇的核心話題的思考。我這輩香港人,高考時必修中國語文及文化科,學習「慎終追遠」、「天人合一」和「內聖外王」等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精粹。
  •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張建君:個人魅力型權威與「內聖外王」
    而在中國的歷史傳統中, 「內聖外王」是很多士大夫的人生信條。那麼,什麼是「內聖外王」?如何做到「內聖外王」?讓我們一起來聆聽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張建君教授的分享。如果我們把這兩類個人魅力型領袖的特點放在一個人身上,不正是中國儒家主張的理想的人格典範嗎?儒家的內聖外王儒家的理想人格就是內聖外王。簡單地說,內聖指個人內在的修養和高尚品格的形成;外王就是外在的事功。自孔子以降,儒家聖賢們都把內聖外王作為理想的人格典範。
  • 不同顏色的玫瑰寓意不同,不同朵數代表的含義不同,一朵代表什麼
    不同顏色的玫瑰寓意不同,一朵紅玫瑰表達在愛情中你們是彼此的唯一,適合戀人互表情意,一朵藍玫瑰則是相守的承諾,是穩重的愛,一朵白玫瑰是我的心中只有你,多用來告白,一朵粉玫瑰代表一見鍾情,非常浪漫,一朵黃玫瑰是祝福的意思。
  • 「內聖外王」出自《莊子》,為何常見於北宋以後?
    「內聖外王」最早雖出於《莊子·天下篇》,相關想法卻常見用於北宋以後的儒家思想中,學者梅廣表示:「內聖外王到北宋的時候,這句話才成為文化用語。」但它的背景發展卻不如一般儒學研究者所喜見。梅教授考察後得出此結論認為:內聖外王是魅力無窮的道家語言。它既非先秦儒學的用語,也非理學家講學論道的用語。它的流行是因為程明道首先用它來稱道邵康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