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11月8日電 外表儒雅,待人謙遜,清華大學電子系教授寧存政平日裡是一副和藹親善的師長模樣。然而一旦提及「納米」「雷射」等關鍵詞,探討起技術研究,寧存政便目光如炬。縝密的邏輯,時刻透露一位治學大家該有的嚴謹。
這就是寧存政,國際上公認的納米半導體雷射領域開拓者之一。他的研究領域極「小」,小到一切現象都發生在納米尺度之間;他的研究領域也很大,大到幾十年來他投身其中碩果纍纍,卻依然不知疲倦,仿佛沒有止境。
寧存政與這一領域結緣,始於三十多年前。1986年,時年28歲的寧存政赴德國留學,師從世界著名學者哈肯攻讀博士學位。
1991年,在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拿到博士學位後,寧存政開始做哈肯教授的研究助理。1994年,寧存政赴美國亞利桑那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後任研究助理教授。1997年,由於資質優秀,寧存政被美國國家航空航天總署AMES研究中心聘為資深科學家。在這裡,他創建了納米光學研究組,此後十年一直擔任納米技術總項目負責人。2006年起,寧存政任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電機系終身教授。2013年,他開始在德國柏林工大,清華大學等作為高級訪問學者或訪問教授。
多年研究,讓寧存政的研究涵蓋了該領域內多項重點議題,比如半導體的物理及光學過程,多體相互作用,器件物理,器件應用……
對此,寧存政曾表示,他的初衷便是將納米尺度上最前沿的物理現象,轉化為最新的納米光電子器件,在納米世界挑戰無限未來。
業內人士指出,寧存政在納米雷射及納米線光電材料方面做出的一系列重大發現、發明及開拓性貢獻,無可替代。
比如,其首次提出用金屬-半導體核殼結構作為雷射小型化的方案,從而根本突破衍射極限,為雷射器尺寸的小型化另闢新徑;再如,其製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尺度小於衍射極限的電注入雷射器,並首次實現電注入納米雷射器在室溫下運轉。
不僅如此,寧存政在半導體合金納米線及多色雷射方面也有良多建樹。他發明並實現了世界上第一個白光雷射器,該成果一舉拿下美國重要科技雜誌《Popular Science》2015年工程類十大發明獎。
在寧存政看來,納米光電子對很多技術領域的重要意義,特別是未來納米光電晶片對大數據,5G通信,人工智慧、超級計算機等未來海量信息傳遞的重要性。
寧存政介紹,光電子技術目前面臨的三大挑戰,即器件小型化和低能耗的挑戰、發光波長和材料能隙多樣化的挑戰,及光電集成的挑戰。
他透露,未來,自己將帶領團隊從新的物理原理及現象出發,進一步進行原創型研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