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重慶11月21日電 (記者 韓璐)第十一屆微米納米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國際論壇20日在重慶召開。該論壇是微米納米技術領域的系列高層論壇,旨在為學術界和工業界提供促進微米納米技術和傳感器創新與產業化的重要技術交流平臺。
上世紀八十年代,微米納米技術由美國興起。目前,微米納米科技作為最具突破性的戰略性前沿技術之一,已在材料、醫療、環境等領域引起顛覆性改變。
「在中國的微米納米技術已經走到世界前列。」德國弗勞恩霍夫納米系統研究所教授ThomasOtto自2002年起開始與重慶大學在微納米傳感器及系統領域進行交流合作。「和過去相比,現在中國在微米納米領域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驗室研究都進步很大。」在ThomasOtto看來,中國微米納米技術未來的發展,「需要走出實驗室,形成自己的產業」。
「在德國,我們的研究基本上是『定向』的。」ThomasOtto舉例說,除了有部分基礎研究會放在學校或科研院所,大部分微米納米技術的研究都是由企業提供科研經費。「例如生產防火服廠家會提供資金讓我們專項研究阻燃材料。所以,在德國我們的科研成果轉化率非常高。」
「目前中國的微米納米技術研究已經在世界前列,但是成果轉化比較慢。」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微納器件與系統技術分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教授周兆英告訴中新網記者,目前中國微米納米技術需要的不僅是研究,「應該有大量應用和批量生產。」
「我們希望微米納米這樣的『小技術』能有大應用、大市場,所以也藉助今天這樣的論壇幫助研發單位和企業進行對接。」周兆英說,如何加強微米納米科研成果的應用被認為是中國目前所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如何讓產業界更多地加入到基礎研究中來,將是我們未來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中國搞微米納米技術產業化已經十多年了,現在全國研究機構約有300家左右,各類企業一共有300家左右。」國家科技部「十五」863計劃MEMS(微機電系統)重大專項總體組組長、蘇州大學教授孫立寧告訴記者,目前全球微米納米市場規模已經大約為500億至1000億美元,中國市場規模約為200億美金左右。
相比之下,中國微米納米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我國微米納米市場雖然需求旺盛,但是微米納米產業還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孫立寧說,目前中國本土企業也只能佔到50億美金左右的市場。
「國內產業規模相對較小、相關企業也多屬於初創類中小型企業,存在著分布比較分散、資金不足、科研能力和吸引人才的能力較弱、企業與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少等問題。」孫立寧建議,在微米納米產業發展上,應該加強政府引導,由政府扶持一批有創新能力的初創企業,幫助具備微米納米領域科技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將其研究和技術往商品化、市場化方向進行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