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博醫療是主要經營骨科創傷類植入耗材,可以說在這行業裡是有一定的威望的,自打上市以後,市值不斷刷新高度,截至2020年7月16日收盤突破400億人民幣,為該行業市值最大的國內上市公司,而今年上半年的股價一路上升,市值翻倍,然而,一直上升的銷售費用和庫存,帶來了一些麻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期一紙行賄案判決書讓大博醫療焦頭爛額,光鮮的皮囊被扒的鮮血淋淋,各自輿論齊上陣,他們認為,高額的各項開銷或與商業賄賂有關。
利潤被費用吞噬
這家公司是2004年成立於福建廈門,是一家以骨,神經,微創外科為主的綜合性醫療集團,主要從事醫用高值耗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骨科創傷,脊柱,神經以及微創外科耗材,在2017年成功A股上市,並成為了首家骨科醫療器械企業,之後,營收淨利均實現了增長,營收增速遠超淨利增速,而各項開銷大增是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2019年各項開銷佔淨利比率竟達88.17%,利潤是被一年增加了近2.9億的各項開銷所吞噬。
回應沒有說服力
關於這件事,公司給出的解釋是,是響應國家兩票制政策的實施,同時,因為公司業務規模增大,員工數量及工資也在增加,但這並沒有說服力,公司2019年員工數量增加79人,每個人平均工資是19.50萬元,可以看出,員工的工資佔比並不高,庫存積壓的多說明營運能力在下滑,如果不能有效提高存貨管理效率,將有可能導致公司的資金周轉效率或發生庫存降價,會對經營業績造成重大不良影響。
員工行賄受賄
最近,裁判文書網發布了兩則非國家人員受賄罪判決書,廈門大博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兩名銷售代理多次向石獅市總醫院骨科副主任王某,骨科一區診療組組長吳某賄送醫療器械回扣款,兩名涉案醫生受賄共達366萬元,都被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另外,還存在涉及訴訟及被行政處罰事項,根據公開信息顯示,斯恩蒂斯有限公司於2017年5月對該公司提起訴訟,請求大博醫療停止侵權行為,停止製造,銷售,出口侵權產品,銷毀所有庫存侵權產品,追回並銷毀尚未出售的侵權產品,並賠償原告2600萬經濟損失等,結合行賄案情況來看,公司的增長主要來自市場推廣的投入,而這部分推廣費用可能涉及商業賄賂。
多起醫療產品責任糾紛
該公司還曾遭受多起器械安全事故,其中有鋼板斷裂致使患者傷殘,2018年12月11日,由於骨折,張某手術植入由該公司生產的微創大型遠端鎖定板,並以螺釘固定斷骨,可是3個月後,張某植入的鎖定板突然從中間崩斷,並造成其已基本癒合的原骨折部位再次受到損傷,廣東省江門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該案為醫療產品責任糾紛,張某因植入體內的內固定鋼板斷裂受到損害,同時,該鋼板植入張某體內,應排除外力所致的可能性,且該鋼板使用時間不足三個月,屬不合理的使用期限,應推定為該鋼板質量存在缺陷,該公司應對鋼板斷裂造成張某的損害承擔責任,好巧不巧,2019年7月31日,洪某因使用該公司生產的,經鑑定為缺陷醫療產品的螺釘造成身體損害。
該公司的產品質量抽檢結果也讓人擔心,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在對該公司的檢查中,有12次檢查被要求限期整改,而最早的一次限期整改發生於2017年4月27日,最近的一次限期整改發生於2018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