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2011年新增癌症病例337.2萬,癌症死亡病例221.3萬。(說明一下,由於我國腫瘤登記年報的統計方法是全國腫瘤登記中心在2014年共收集到全國234個登記處提交的2011年腫瘤登記資料,覆蓋人口2.2億,以此推斷全國的病例)
據權威期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文章預測:2015年中國有429.2萬例新發腫瘤病例和281.4萬例死亡病例。隨著我國工業化及城市化進程,癌症似乎成了常見病。
腫瘤死亡人數之所以如此多,主要是因為目前治療腫瘤的技術還有待突破
到目前為止,治療腫瘤的方法主要包括傳統和新型的治療手段,傳統的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療,新型的治療手段——精準治療包括:單抗、CAR-T細胞免疫治療、基因編輯等。
新型的治療手段憑藉精準打擊、高效治療、低損傷低消耗等特點,備受資本青睞。雖然基因編輯將是未來治療腫瘤的主要方向,但就目前而言,基因編輯還只是在路上,而CAR-T細胞免疫療法已經開始成熟了起來。
下面列舉出了目前市場上常用的手術療法、放射療法、化療、單抗藥物、CAR-T細胞免疫治療等五種腫瘤治療手段的原理及優缺點:
就CAR-T而言,目前主要問題是適應症還太少,費用太高昂,但因其治療效果顯著,毫無疑問是目前最值得期待的治療方法,市場空間也最大。
CAR-T細胞免疫治療市場空間超1000億美元
據報導美國CAR-T細胞治療費用為30-50萬美元/人,治療過程14天,國外機構預測CAR-T細胞治療市場空間超過1000億美元。考慮到CAR-T細胞治療在未來實體腫瘤治療可能取得的突破,將打開更加巨大的市場空間。國內如果以30萬人民幣治療費用,420萬新增腫瘤患者10%接受治療的比例估算,中國CAR-T治療的潛在市場超過1000億元。
我國政府也在加快動作,決定於2030年前將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支付200億元,企業和地方財政配套400億元,加速精準治療的發展。
雖然CAR-T細胞免疫治療市場空間巨大,但目前國內涉及CAR-T的上市公司僅安科生物和北陸藥業兩家,其中北陸藥業是其本身有CAR-T這方面的業務,而安科生物是持有博生吉公司20%股份,博生吉公司以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技術與產品研發為主要發展目標。難道在嶄新的治療技術上,中國又得再一次依賴外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