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涉及CAR-T腫瘤治療的上市公司

2020-12-06 健康界

《2015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我國2011年新增癌症病例337.2萬,癌症死亡病例221.3萬。(說明一下,由於我國腫瘤登記年報的統計方法是全國腫瘤登記中心在2014年共收集到全國234個登記處提交的2011年腫瘤登記資料,覆蓋人口2.2億,以此推斷全國的病例)

據權威期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文章預測:2015年中國有429.2萬例新發腫瘤病例和281.4萬例死亡病例。隨著我國工業化及城市化進程,癌症似乎成了常見病。

腫瘤死亡人數之所以如此多,主要是因為目前治療腫瘤的技術還有待突破

到目前為止,治療腫瘤的方法主要包括傳統和新型的治療手段,傳統的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療,新型的治療手段——精準治療包括:單抗、CAR-T細胞免疫治療、基因編輯等。

新型的治療手段憑藉精準打擊、高效治療、低損傷低消耗等特點,備受資本青睞。雖然基因編輯將是未來治療腫瘤的主要方向,但就目前而言,基因編輯還只是在路上,而CAR-T細胞免疫療法已經開始成熟了起來。

下面列舉出了目前市場上常用的手術療法、放射療法、化療、單抗藥物、CAR-T細胞免疫治療等五種腫瘤治療手段的原理及優缺點:

就CAR-T而言,目前主要問題是適應症還太少,費用太高昂,但因其治療效果顯著,毫無疑問是目前最值得期待的治療方法,市場空間也最大。

CAR-T細胞免疫治療市場空間超1000億美元

據報導美國CAR-T細胞治療費用為30-50萬美元/人,治療過程14天,國外機構預測CAR-T細胞治療市場空間超過1000億美元。考慮到CAR-T細胞治療在未來實體腫瘤治療可能取得的突破,將打開更加巨大的市場空間。國內如果以30萬人民幣治療費用,420萬新增腫瘤患者10%接受治療的比例估算,中國CAR-T治療的潛在市場超過1000億元。

我國政府也在加快動作,決定於2030年前將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支付200億元,企業和地方財政配套400億元,加速精準治療的發展。

雖然CAR-T細胞免疫治療市場空間巨大,但目前國內涉及CAR-T的上市公司僅安科生物和北陸藥業兩家,其中北陸藥業是其本身有CAR-T這方面的業務,而安科生物是持有博生吉公司20%股份,博生吉公司以腫瘤細胞免疫治療技術與產品研發為主要發展目標。難道在嶄新的治療技術上,中國又得再一次依賴外國嗎?

相關焦點

  • 盤點:國內CAR-T產品最新進展
    時至今日,腫瘤(也稱癌症)仍然是公眾健康的最可怕殺手,免疫療法被認為是攻克癌症最有希望的手段,去年一度成為免疫腫瘤學領域數量最多的在研藥物,而其中的CAR-T治療宛如一匹黑馬,總體增幅最大。CAR-T治療近幾年在國內外迅速發展,大量的生製藥公司加入其中,可謂百花齊放。
  • 腫瘤免疫治療出新,國產CAR-T加速發展
    在日益增長的病患需求、不斷推進的監管制度和大量資金投入研發及合作 的情況下,國內的細胞治療產業發展迅速,目前已形成了近百家不同規模的公司。南京傳奇生物的 CAR-T 療法獲得國內首個按藥物申報的臨床批 件。
  • CAR-T(MAGE-A4陽性靶點)細胞回輸治療晚期肺癌
    藥物介紹car-t療法作為全球熱門的細胞療法,在血液瘤領域(例如白血病)的治療潛力毋庸置疑,2017年,先後有兩款car-t療法獲FDA批准在美國上市。斯丹賽致力於通過開發創新型的car-t療法根治實體瘤。針對以上實體瘤治療的種種困難和挑戰,公司自主開發了的治療實體瘤的coupledcartm平臺技術,並已在臨床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 細胞免疫治療 CAR-T療法知多少?
    除了用藥物解除腫瘤細胞對免疫細胞的抑制,另一個思路是:直接利用患者體內的T細胞,將它們拿到體外進行改造,大量複製後再回輸到患者體內,這就是免疫治療的「另一條腿」——免疫細胞療法。目前,已有兩種免疫細胞療法在2017年獲得美國FDA批准上市。即諾華的Kymriah,和Kite Pharmar的Yescarta,就此開啟了腫瘤的免疫細胞治療的新時代。
  • CAR-T和CRISPR治療的關鍵一年
    來自於Novartis和Kite Pharma公司的候選藥物都通過重新激活免疫系統的功能以抗擊癌症,而率先獲得批准的藥物將領跑市場競爭。通過基因改造CAR-T細胞可以使其表面表達人工受體。這些受體將結合癌細胞表面上的特異性抗原,從而引導機體自身的免疫系統識別和攻擊腫瘤。
  • 中國CAR-T細胞治療研發趨勢
    自2017年底《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出臺後,國內CAR-T細胞治療產品面臨「重新洗牌」,各產品臨床試驗需要重新進行註冊申報。據Clinicaltrials.gov資料庫,截止報告日期(2020年3月5日),國內已正式開展148個臨床試驗;結合國內臨床試驗註冊數據,共涉及CAR-T細胞治療產品131個。
  • 腫瘤免疫治療:CAR-T的靶向抗原
    本報告擬從CAR-T療法技術基礎入手,分析CAR-T療法的局限性及研發方向、行業發展情況、研發情況與如何選擇國內標的、投融資情況及行業總結。雖然以CD19為靶點的CAR-T細胞治療效果很好,但是其適應症也局限在B細胞相關的血液腫瘤中,比如B系淋巴細胞白血病(急性、慢性)以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套細胞淋巴瘤等)。
  • 國內首款CAR-T產品有望上市:賽道或「過熱」 大規模商業化存挑戰
    在這一年,多家細胞治療公司迎來上市潮,包括傳奇生物、永泰生物、藥明巨諾,截至1月12日,這幾家企業市值分別為37.82億美元(約合244.88億元)、51.97億港元(約合43.39億元)、100.08億港元(約合83.56億元)。在一級市場,亙喜生物、恆潤達生、科濟生物也融資成功,獲得「豪華資本團」加持。那麼,國內首款CAR-T產品即將獲批,對這個行業意味著什麼?
  • CAR-T療法和腫瘤疫苗領域的最新進展
    在癌症免疫療法領域,對CAR-T療法和腫瘤疫苗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進展。CAR-T療法雖然在治療血液癌症方面取得了出色的療效,但是如何有效治療實體瘤仍然是研究人員需要解決的挑戰。在今年的AACR年會上,我們也看到了這方面的進步。Shoba Navai博士是貝勒醫學院,德克薩斯兒童醫院和休斯頓衛理公會醫院的細胞和基因療法中心的兒科教授。
  • 細胞免疫治療公司藥明巨諾上市,或將獲國內首個批准的CAR-T新藥
    億歐大健康11月3日消息,今日藥明巨諾宣布,其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藥明巨諾是藥明系的第三家公司,2016年由美國巨諾公司(Juno Therapeutics)與藥明康德共同創建。它是一家創新型臨床及臨床前階段細胞免疫治療公司,目前藥明巨諾有望爭奪我國第一個獲批的CAR-T新藥和及同類最佳CAR-T療法。 細胞免疫療法(包括CAR-T)是一種利用人體免疫細胞對抗癌症的創新性治療方法。
  • 國內首款CAR-T產品有望上市背後:賽道或「過熱」,大規模商業化存挑戰
    目前,CAR-T細胞主要用於治療血液系統腫瘤,包括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從美國已獲批上市產品的定價看,雖然病人終身僅需要一次輸注,但CAR-T價格不菲,高達37萬-47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大概在200萬-300萬元。
  • CAR-T 系列終篇 | 研發格局及國內標的選擇
    諾華和Kite Pharma處於全球CAR-T研發第一梯隊,分別上市了全球首個和第二個CAR-T產品,在腫瘤免疫治療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兩個企業均就已在美獲批的適應症向歐洲EMA提交了Kymriah 和Yescarta 的上市申請,且就諸多其他適應症積極開展臨床試驗,若實驗進展順利,預計未來5年可獲批治療其他多種類型腫瘤。Juno牽手Celgene重整旗鼓Juno Therapeutics致力於腫瘤細胞免疫研究,是該領域的先驅公司之一。
  • 對比2018,研究CAR-T的公司取得了哪些進展?
    CAR-T,全稱是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指的是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其在腫瘤治療上的有效性與安全性使其廣泛的應用於臨床治療,圖1為CAR-T的作用流程圖。
  • 國內首個CAR-T療法!復星凱特Yescarta即將獲批上市
    1月12日,復星凱特的CD19 CAR-T療法益基利侖賽注射液在中國的上市申請處於「在審批」階段,有望於近期獲NMPA批准上市,會成為國內首個上市的CAR-T療法。  2020年2月14日,復星凱特提交的益基利侖賽注射液上市申請獲得國家藥監局受理,用於治療治療成人復發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包括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非特指型、原發性縱隔B細胞淋巴瘤(PMBCL)、高級別B細胞淋巴瘤和濾泡淋巴瘤轉化的DLBCL。
  • 腫瘤免疫治療新貴——CAR-T
    T細胞被激活後,一方面通過釋放穿孔素、顆粒酶素B等直接殺傷腫瘤細胞;另一方面通過釋放細胞因子,募集人體內源性免疫細胞來殺傷腫瘤細胞,以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同時,還可形成免疫記憶T細胞,從而獲得特異性的抗腫瘤長效機制。
  • 細胞治療新動態!國產CAR-T奔赴戰場
    以Mesoblast公司的MPC幹細胞藥物為例,MPC源自健康捐獻者骨髓中的間充質前體細胞,經過體外的富集、擴增和分化,形成軟骨、脂肪和肌肉細胞,再回輸入患者體內進行治療,可加速骨折癒合及椎間盤癒合。二是幹細胞治療屬於個體化治療,上市後難以像藥物一樣廣泛使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所長周琪認為,除了骨髓移植可以在臨床上不經審批開展常規治療之外,目前沒有一個幹細胞療法可以真正像藥物一樣可在臨床上廣泛使用。
  • 燃石醫學欲赴美上市「輸血」,國內腫瘤基因檢測公司盈利難在哪?
    記者 | 金淼15月23日,燃石醫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招股說明書,擬在納斯達克上市,摩根史坦利、美銀證券和科恩公司擔任聯席保薦人。這是繼去年泛生子赴美上市後,國內第二家赴美上市聚焦於腫瘤精準醫療二代測序(NGS)服務的企業。
  • 「車上」的腫瘤殺手——CAR-T
    從最早的手術治療,到放射、化學藥物治療,再到靶向藥物治療,直至現在的免疫治療,腫瘤的治療方法幾經變遷。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如PD-1/PD-L1抑制劑),是腫瘤免疫治療的兩大代表。其中,CAR-T更是在多種B細胞血液腫瘤的治療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這裡就簡單介紹一下CAR-T療法。
  • 國內首個CAR-T新藥上市申請獲受理!復星凱特「拔頭籌」
    來源:中國證券網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祁豆豆)2月24日,復星醫藥投資的復星凱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復星凱特」)宣布,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已正式受理公司CAR-T細胞治療產品益基利侖賽注射液(擬定)的新藥上市申請(NDA)。
  • 中國部分細胞治療企業媲美歐美 A股何時掀起CAR-T熱?
    目前,A股上市公司中,除了復星醫藥與吉利德凱特合作開發CAR-T產品之外,僅有數家企業在布局該領域,這也凸顯了國內A股醫藥企業在前沿創新領域投入不足的局面。2017年12月,CDE正式開啟了受理國內CAR-T細胞治療藥物的臨床試驗申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