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從11月17日起,21世紀經濟報導開始推出系列專題「高成長企業論——發現粵港澳大灣區『瞪羚』樣本」,計劃連續推出十期。該系列報導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粵港澳大灣區中心與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策劃執行。
該系列報導聚焦粵港澳大灣區的高成長企業,我們試圖通過深入的一線採訪和實地調研,呈現活躍在大灣區戰略新興產業的「瞪羚」企業的群體故事,挖掘大灣區創業者們對各自所在產業的探索、發現和努力,也試圖呈現他們的奮鬥、選擇和思考。
今天第7期,我們將聚焦醫療器械領域的深圳瑞光康泰。這家企業的核心產品雖然看起來不是什麼黑科技,但卻是實實在在從傳統「紅海」中衝殺出來、經過市場檢驗的創新產品。在政策的助推下,巨大的市場消費潛力正不斷釋放,企業也如願獲得資本和戰略大客戶的加持,開啟了衝擊獨角獸企業之路。(徐旭)
創業之路九死一生。
瑞光康泰也經歷過資金鍊斷裂的至暗時刻。為此,作為瑞光康泰的創始人&CEO周威也曾將自己的房子拿去抵押以獲得貸款。
不過,周威坦言,這與情懷遠大與否倒沒有太大關係,「企業做到一定階段已經變成了一種責任,一幫兄弟跟著你,只能往前走,而且放棄也不是我的性格。」
周威的大學生活在湖北武漢度過,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自動控制系,後來又修讀了香港浸會大學的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後,周威選擇來到了南方發展,包括珠海、深圳等地。最初,周威主要從事醫療器械的營銷與銷售工作,代理X光機、CT機等醫療產品,也曾做過國際醫療器械龍頭GE的代理商。
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周威結識了清華大學博士、中科院高級工程師吳小光。當時,周威拿到了吳小光產品的湖南總代理,並用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在這個板塊上取得了全國第一的成績。
周威認為吳小光是一個能夠靜下心來研發創新產品的人,他發現,在吳小光的住宅裡,有兩層小樓都放置了用於做實驗的小白鼠。
有了一次愉快的合作後,2008年,周威和吳小光一拍即合成立了瑞光康泰,周威負責公司的運營,吳小光主導公司的研發。
「從做醫療設備的營銷開始,我就一直在琢磨是不是有機會可以做一個有獨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產品。」周威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
企業瓶頸與行業亂象並存
《南方財經》:目前血壓檢測、血壓器械的市場競爭情況如何?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周威:近年來,在醫療器械整體市場不斷發展、高血壓患病率不斷上升的背景下,我國智能血壓計市場也在不斷發展。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達到了5300億元,預計2022年將超9000億元。
我國是電子血壓計生產大國,電子血壓計的產量約佔全球的90%,因此我國電子血壓計產品既要滿足國內需求,又要出口到國外。據統計,2017年我國電子血壓計產量為4724萬臺;進口量為126萬臺;出口量為3200萬臺;國內消費量為1650萬臺。
總體來看,我國電子血壓計產量近年來保持高速增長,近4年來年均保持25%以上的增速,我國電子血壓計產品有60%左右為對外出口,出口量與國內消費量基本比例為2:1。
目前市場上電子血壓計價格在200-24000元不等,以500元為平均單價計算,假設中國有一半的患者即1.5億左右的人數購買電子血壓計,那麼電子血壓計行業國內市場規模將達到750億元。加上分級診療,醫療信息化政策的逐步落地,市場規模應該超過1000億。
但是,目前整個行業存在一些亂象,一些小廠家購買一個模塊自己開一個模就生產血壓計,沒有自己的研發部門,無法保證質量、品質和血壓測量的準確度,對整個市場形成挑戰,建議行業內應該加強管理。
《南方財經》:瑞光康泰在發展過程中有沒有遇到什麼困境和瓶頸?是怎麼解決的?
周威:這個說起來感慨良多。一個創新產品的誕生,可以說是無中生有的過程。那麼,說服他人去認識、認可這個產品的成本就會比較高。實際上,醫療行業的門檻本身就比較高,需要有現成的工廠、研發的隊伍,新產品出來之後還需要做臨床實驗,臨床通過才有註冊證,拿到註冊證才能有營收。
事實上,在瑞光康泰的整個發展過程中至少經歷過五次資金鍊斷裂的情況,有時候連工資都發不出來。不過,近年來房地產的發展也讓我有點受益。困難的時候,我和我的搭檔吳小光就用自己的房子拿去銀行抵押貸款,解決公司暫時的資金瓶頸問題。
直到2019年,我們才真正突破了這個瓶頸,實現了盈利。跨越了盈虧平衡點,總的來說,面臨的困境主要有三個,分別是創新產品成本過高、市場接受的教育成本過高、資金緊張問題。
創新產品的成本控制方面,主要通過供應鏈管理、產品物料標準化管理、技術優化、人員崗位優化進行解決;市場接受的教育成本過高,則從專業化的院線市場開始切入市場,從對精確度高的院線開始入手,當院線專業人士和患者認可了,再做電商平臺,做高維打低維,佔領市場;關於資金緊張問題,採取多輪融資、銀行貸款、政策支持的策略來解決。
《南方財經》:了解到瑞光康泰今年剛完成了B+輪融資,獲得了5500萬的資金,那接下來會重點往什麼方向發展呢?
周威:這是繼唯實、陽普醫療後由東方富海領投的B+輪5500萬融資,融資後將用於加大投入線下營銷、線上運營、國際貿易、網際網路+血壓管理系統四大業務板塊。
「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
《南方財經》:當時選擇在深圳進行創業和發展是出於怎樣的一個考慮呢?
周威:我是武漢人,以前在武漢上學,但我喜歡深圳這座城市。我來到深圳打工後,覺得深圳就是我的家。每次飛機落下來的時候看到一片海,心情就會很愉悅,回家的感覺很好。
其次,深圳是一個很有活力的城市,來到深圳的年輕人也比較有追求,會希望自己能在深圳有一番天地。那麼,在深圳找有活力的人才還是比較容易找到的。
同時,尤其是大灣區這個龍頭地區來說,供應鏈十分全面,這其實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在整個工業設計的過程,十分順利和流暢。比方說,你早上去拜訪了某家企業,讓他下午過來他就能過來對接上。
另外,深圳作為整個珠江三角洲的龍頭,相關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從而讓企業很有活力。像我們現在是未上市的中小型公司,其實每年從深圳可拿到一定補貼,包括貸款免息、人才補貼、政策扶持等各種補貼。
《南方財經》:對於醫療器械行業來說,科技創新研發能力是行業的核心競爭力嗎?創新研發對行業來說,意味著什麼?未來,瑞光康泰在研發方面的計劃是什麼?
周威: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醫療器械行業尤為突出,在過去醫療器械嚴重依賴進口。在產業升級、進口替代、人口結構變化和醫改等諸多基本面因素的影響下,中國醫療器械行業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大大超越了全球醫療器械產業5%的增長,但大多數企業在規模、品牌方面的競爭力相對較弱,又缺乏核心技術,在國際競爭中總體處於不利地位。
未來瑞光康泰深耕血壓細分領域,旨在成為血壓行業獨角獸,逐步向醫療器械高端市場突破。加強醫療器械研發的產、學、研多方聯合,提高中國醫療器械產業的技術創新能力。
《南方財經》:對於生物醫療企業而言,技術和人才很重要。除了技術,瑞光康泰在人才這方面的情況如何?存在人才稀缺的情況嗎?
周威:瑞光康泰的研發人員一共26人,佔全體員工的20%。公司的研發團隊是公司持續創新和後續研發的重要基礎,公司的主要在研項目均由現有研發團隊選定方向、實際執行,並掌握研發過程中的關鍵信息。
隨著醫療行業的迅猛發展,行業內人才競爭也日益激烈,能否維持現有技術隊伍的穩定,並不斷吸引優秀技術人員加盟,關係到公司能否繼續保持在行業內的技術領先優勢以及生產經營的穩定性和持久性。隨著趨勢發展,我國對醫療器械行業也越來越重視,但是醫療器械行業複合型人才短缺,高質量研發人員較少,在這個發展中決定勝負的取決於企業的人才儲備。
《南方財經》:在深圳紮根發展了十多年,您覺得深圳這座城市在生物醫療行業有發生什麼轉變嗎?
周威:近年來,深圳的生物醫療產業蓬勃發展,產業以年均20%的增速快速發展,規模超過2400億元,生物醫療產業正成為深圳經濟新的「引領極」,生物「矽谷」雛形初現。繼IT產業之後,生物科技和生物醫藥被認為是發展潛力和空間最大的產業,業界將其稱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
文字記者|唐唯珂
文字編輯|徐 旭
出鏡記者|徐於婷
攝像記者|盛 捷
視頻編導|陳琛萍
配 音|劉錦陽
監 制|方曉茸
統 籌丨 李銳 於曉娜 祝乃娟 張伍生
出 品 人|蔡萬麟 任天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