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秀區大龍山鎮:小康路上 不落一人

2020-12-08 安徽網

安徽網安慶消息   2020年是一個值得銘記的年份,這一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大龍山鎮在區委、區政府堅強指導下,找準靶向、深挖窮根,打出了一套套扶貧解困的組合拳。產業扶貧、就業扶貧、金融扶貧、消費扶貧……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統領下,大龍山鎮盡銳出戰,燃起了的脫貧攻堅燎原之火。

人心齊,泰山移。五年來,大龍山鎮建檔立卡貧困戶260戶793人於2019年底全部脫貧,貧困村新新社區已於2017年出列。貧困人口由2014年人均收入不足3000元,到2020年9月底貧困群眾人均收入超過14995元。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4年不足5萬,到如今實現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過50萬元。向區委、區政府交出了一份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高質量答卷。

實施精準幫扶 凝聚攻堅合力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脫貧攻堅的「火車頭」就是黨員幹部。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鎮的黨員幹部們把職責扛在肩上,把任務抓在手上,貧困村駐村工作隊堅持吃住在社區,幫扶在戶內,長期堅持入戶走訪,宣傳扶貧政策,解決貧困戶實際困難,協助社區發展集體經濟,助推貧困村致富。176個幫扶責任人、10個結對幫扶單位積極參與到結對社區的脫貧攻堅工作中或給與經濟支持,或給與技術指導,或給與人員力量支持,形成了強大的攻堅合力。通過開展「六個一」「四送四通」」幫就業、解民憂」走訪行動,及時調整幫扶措施,安排落實幫扶計劃和幫扶項目,實現精準扶貧政策對建檔立卡貧困戶100%全覆蓋扶持。

五年來,大龍山鎮通過加強政策引導、加大經費投入,紮實開展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工作,全鎮貧困家庭在校生受教育867人次,發放教育資助88萬元,無一人因貧輟學;所有貧困人口 「應保盡保」、家庭醫生籤約服務應籤盡籤,全鎮6986人次享受「351+180」政策,報補比例達90.09 %。全鎮260戶貧困戶均安裝自來水,累計改造房屋70戶,修繕59戶,重建11戶,貧困群眾上學難、看病難、住房、飲水安全保障等問題得到解決,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著力精準施策  攻堅成效顯著            

五年來,大龍山鎮積極探索穩增長、見效快的「抓產業、促脫貧」之路,深入推進「四帶一自」產業扶貧模式。突出問題導向,切實將扶貧舉措抓緊抓實抓到位,舉全鎮之力,聚多方智慧,下「繡花」功夫,做精準文章,確保幫有實招,扶有實效。

堅持以人為本,激發主觀能動性。通過以獎代補、集中培訓和入戶指導的形式,積極開展特色種養業技能培訓,鼓勵引導貧困戶發展到戶種養產業,五年來累計發放到戶產業獎補95萬元。2020年,永安社區、百華社區規劃整合閒置土地資源開發扶貧小菜園50畝,帶動12戶貧困戶戶均增收1500元。立足實際,推進產業建設。圍繞村有主導產業、戶有致富門路、人有一技之長的穩定脫貧目標,充分發揮大龍山鎮區位優勢和生態自然稟賦,聚焦打造集觀光、採摘、垂釣、研學、智慧經濟等於一體的現代新型產業,全鎮累計投入762萬元建設經營性產業項目7個,年經濟效益達到50.4萬元,帶動全鎮70%以上貧困戶穩定增收。穩定就業,打開致富之門。利用明顯區位優勢,鎮村兩級積極對接周邊高校、醫院、工廠等勞務輸出單位,大力落實就業扶貧工程,截至目前,我鎮有勞動能力、有就業意願貧困人口395人全部實現穩定就業,穩定就業戶人均純收入超過一萬元,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落實政策,築牢兜底網。全面落實落細低保、醫保、養老保險、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綜合社會保障政策,實現動態調整、應保盡保。2017年以來,享受低保政策574戶次,五保政策111人次,高齡政策63戶次,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510戶次,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359戶次,孤兒6戶次。強基固本,穩固發展之基。五年來,全鎮累計爭取資金885.108萬元,新修村組道路16條,道路硬化裡程達到17.65公裡,全面改善居民出行條件;整治水庫1座、溝渠2條、當家塘6口,全面提升農業生產灌溉能力,改善居民人居環境,惠及4000戶居民。積極探索,拓寬扶貧道路。2020年,我鎮線上線下聯動,積極探索消費扶貧新模式,多樣化拓寬消費渠道。進一步推進扶貧產品認定工作,我鎮通過國家認定扶貧產品24個供應商12家 ,通過省級認定的扶貧產品50個,帶貧益貧企業2家。同時我鎮已建成大龍山鎮消費扶貧地方館1個,線上扶貧館1個,12種產品上架售賣。同時積極開展「四進」行動,幫助貧困戶銷售農副產品累計10.5萬元。借舉辦梨花節、扶貧日活動、消費扶貧月和消費扶貧產品展銷會的熱潮,組織貧困戶、相關企業進行扶貧農副產品銷售,截至目前累計銷售額達603萬元,全面幫助貧困家庭實現增收致富,提振脫貧信心。

聚力轉危為機  消除負面影響            

疫情、汛情期間,大龍山鎮堅持積極應對,組織各級幫扶責任人通過電話、微信、簡訊等方式,及時掌握貧困戶身體情況和生活需求,宣傳疫情防控知識。開展「送物資、送關懷」活動,幫助代購生活物資和藥品,進行心理疏導,不斷加強對脫貧戶的人文關懷,保障基本生活。通過開展「幫就業,解民憂」集中走訪行動,各幫扶責任人、各社區兩委通過加強與市內、區內企業對接,成功幫扶就業44人。幫助汛期菜地受災貧困戶對接國元保險開展理賠工作,為4戶貧困戶的7畝菜地理賠金額為3855.6元,實地指導秋種2次,受災田地全部複種。

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大龍山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已然提前鎖定勝局。然而,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在踏上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徵程之際,大龍山鎮將堅定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乘勢而上書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篇章!(肖琪 查慶)

相關焦點

  •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孩子都出去打工了,平時有點不舒服,自己去不了醫院。幸虧黨的好政策,現在有你們上門給看病。」每次見到服務團隊的醫務人員,韓桂英都十分激動。當天,扶貧醫療團隊裡的全科醫生、護士、B超及心電圖工作人員,攜帶檢查設備,分別為她提供了體格檢查、用藥指導、健康宣教等醫療服務。  從韓桂英老人家中出來,扶貧醫療團隊又馬不停蹄地來到另一戶老人家中,這早已經成為他們的工作常態。
  • 這些年│贛州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這些年│贛州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2020-12-03 17: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扶貧路上不落一人 脫貧成果有效鞏固
    ——瀋陽市發展改革委駐村扶貧工作採訪記  2020年是脫貧攻堅全面收官之年,遼寧省瀋陽市發展改革委持續聚焦脫貧攻堅任務,以壯大集體經濟和促進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為重點,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目標,堅持「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幫扶」,堅決貫徹黨中央扶貧工作部署,不斷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工作力度,爭取扶貧項目建設資金
  • 「弘揚蒙古馬精神 身邊的榜樣」小康路上不落一戶牧民
    小康路上不落一戶牧民立夏時節的草原,大風夾雜著溫暖的氣息,慢慢吹綠著大地。在達茂旗達爾汗蘇木額爾登敖包嘎查,一處肉牛養殖場的續建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為了讓牧民有牧可放,同時不破壞生態,董智成率嘎查兩委成員多次開會,並外出考察、學習,最終決定改良牲畜品種。2004年他籌措資金大膽購進了4頭西門塔爾母牛,在自己的草場上辦起了肉牛養殖場,探索舍飼半舍飼規模化養殖之路,兩年後純收入即達到8萬元。
  • 青春,在奔小康路上閃光
    對於這次出苗,她格外看重,畢竟堅守三年來,養殖場一直處於投入端與產出端不平衡的狀態。  三年時間,如白駒過隙。是什麼原因讓這位標準的「95後」甘願默默地守候著鴯鶓?朱瀟坦言,與鴯鶓結緣,源於一次央視《致富經》節目。2015年,她與吳志寅剛建立戀愛關係,兩人第一次從電視裡見到了鴯鶓,就被深深吸引了。
  • 五集大型紀錄片《小康路上》即將推出
    長沙縣融媒體中心將推出大型紀錄片《小康路上》,講述長沙縣對口幫扶多個地區實現攜手脫貧奔小康的故事。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 自2016年2月起,長沙縣先後在湖南懷化沅陵縣、湘西龍山縣水田壩鎮和內蒙古興安盟科爾沁右翼中旗結對開展「攜手奔小康
  • 2020天津原創網絡公益歌曲大賽十佳金曲展播:《小康路上灑滿陽光》
    2020天津原創網絡公益歌曲大賽十佳金曲展播:《小康路上灑滿陽光》 2020-11-28 20: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低碳生活就在身邊(小康路上綠色力量)
    原標題:低碳生活就在身邊(小康路上綠色力量)    編者按:7月2日是今年的全國低碳日,活動主題是「綠色低碳,全面小康」。提倡低碳生活,從源頭減少資源消耗,不僅能提升個人的生活品質,也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綠色力量。
  • 大型紀錄片《村莊故事》:小康路上中國農村真實樣貌的國家相冊
    原標題:大型紀錄片《村莊故事》:小康路上中國農村真實樣貌的國家相冊央視網消息: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從12月19日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頻道推出大型紀錄片《村莊故事》,共9集,主題契合振興鄉村、傳承傳統文化的目標和任務,關係到國家的發展,切中百姓的關注,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在希望的田野上 攜手並進奔小康 2020-08-13 1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汴梁三農|河南開封:精準扶貧路上 那些動人的故事
    俗話說男兒有淚不輕彈,高佔龍的父親看到兒子立竿見影的治療效果激動地說:「感謝政府、感謝社會團體、感謝鄭州濟華骨科醫院,你們對我們家的幫助太大啦,兒子可以重新挺直腰杆,以後也可以為我們減輕家庭負擔,這放之前是我這輩子都不敢想的,多虧政府的精準扶貧(政策),才給了我們生活的新希望。」
  • 宜秀區大橋街道砂橋社區丁飛虎:用真心、扶真貧
    宜秀區大橋街道砂橋社區有這樣一位幹部丁飛虎,工作10餘年來,他一直積極踐行「自足崗位做貢獻,爭做合格黨員」的要求,履職盡責,奔忙於砂橋社區精準扶貧工作第一線工作,每次和村民交流,總是事無巨細。丁飛虎經常開展入戶走訪工作,將貧困戶的迫切需求列出清單並開始積極跑辦,重點幫助解決獨居老人、患大病群眾以及困難貧困戶等問題。
  • 【奔向小康】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奔向小康」環伍姓湖長跑賽場地...
    永濟市廣播電視臺 官方發布平臺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9月20日,國家農業部、山西省人民政府將在我市伍姓湖溼地公園舉辦2020中國農民豐收節「奔向小康」環伍姓湖長跑賽。
  • 大型紀錄片《村莊故事》小康路上中國農村真實樣貌的國家相冊
    鄉村本色的「變」與「不變」,在鄉村振興背景下,意義重大。該片既觀察到中國鄉村整體從傳統向現代邁進、奔向小康的路上,村莊在變化,內生動力十足,又看到不少村落隨著年輕人外出打工「人口流失」,「空心化」問題嚴重,古村原貌保護和優秀民俗文化及純樸民風的保留與繼承也面臨著巨大挑戰。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意義和當代啟示
    在20世紀末,中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了800美元,但我們認為那時的小康還不全面,不平衡,於是開始調整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同時,還認識到現代化其實是一個不斷探索、漸進積累的過程。  從1980年代開始,除了講經濟上的現代化外,還提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到了1990年代,又覺得單是兩個文明還不夠,於是提出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個文明。
  • 旌德:厄運打不垮 脫貧靠雙手
    家中只有重度殘疾的丈夫一人,為了儘量方便他自理,江桂蘭早早起床,燒、洗,打掃衛生,儘可能多的完成需要體力的工作。重度殘疾的蔣榮幸,行動不便居家就業,玉屏村第一書記呂曦輝在村扶貧車間為他申請了組裝原子筆的工作,並負責為他接送貨物,蔣榮幸還附帶組裝方盛電子電器廠的安全帽固定帶。
  • 全媒視界丨高水平全面小康 可持續幸福台州
    城鎮和農村常住居民年人均收入41年間增長190多倍、250多倍;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54.7平方米;全市機動車保有量達189.75萬輛;居民人均期望壽命達80.58歲;……台州,在推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攻堅路上
  • 灌雲縣:一條蟲子「吃」出億元大產業 | 強國小康路②
    編者按: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小康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追求美好生活的樸素心願,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朝著這一歷史目標,江蘇人民砥礪前行,一路奮進。  扶貧徵途,一個也不能掉隊;小康路上,一個也都不能少。脫貧攻堅是全面小康的必經之路,也是檢驗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和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