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德:厄運打不垮 脫貧靠雙手

2020-11-29 央廣網

每天中午時分,在旌德縣孫村鎮安全帽生產企業——方盛電子電器廠的廚房,江桂蘭都在忙著準備員工午餐。她說:「今年是第三年在這裡上班了,工資一個月3000塊,老闆知道我的家庭情況,還讓我帶工廠的零部件回去,讓我丈夫在家組裝,計件算工資。」同一時間點,在江桂蘭家中,因病致重殘的丈夫蔣榮幸,每天在家的工作就是組裝安全帽上的固定帶。  江桂蘭、蔣榮幸夫婦是玉屏村建檔立卡脫貧戶。江桂蘭在集鎮企業食堂做飯,每天早上7點出門,晚上7點回家。家中只有重度殘疾的丈夫一人,為了儘量方便他自理,江桂蘭早早起床,燒、洗,打掃衛生,儘可能多的完成需要體力的工作。

重度殘疾的蔣榮幸,行動不便居家就業,玉屏村第一書記呂曦輝在村扶貧車間為他申請了組裝原子筆的工作,並負責為他接送貨物,蔣榮幸還附帶組裝方盛電子電器廠的安全帽固定帶。

「一家三口,兩個患過重病,不然他們家怎麼也不可能和貧困沾邊。」玉屏村幹部張錦萍介紹。

未殘疾前,江桂蘭、蔣榮幸同為當地一家麻紡織廠工人,有一個女兒,小家庭談不上富裕,卻充滿希望。21年前,蔣榮幸突患病毒性腦炎,撿回一條命卻癱瘓在床,喪失了勞動能力。面對突來的厄運,江桂蘭一邊悉心照料丈夫,一邊挑起整個家的重擔,農忙時務農,農閒時外出務工,挺過了最難的關口。

2014年初,蔣榮幸身體狀況漸漸好轉,可以簡單自理。女兒即將大學畢業,生活初見起色。江桂蘭在親友幫助下,開始建蓋新房。可就在房子建了一半時,長年過度操勞的江桂蘭被確診膽管癌中晚期。「支柱」倒下了,一時間,家庭收入驟減,加上高額的醫療支出,幾近入不敷出。當年,該戶被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建檔立卡後,旌德縣、鎮、村各級幫扶幹部帶著各項扶貧政策開始走進這個家庭。2017年,歷經風雨的小家迎來希望之光。堅韌的江桂蘭壓制住了病魔。體力恢復後,擁有多年家政工作經驗的江桂蘭,主動向幫扶幹部打聽相關招工信息。當年年底,江桂蘭開始在鎮內企業務工,從事炊事員工作。

2018年,玉屏村扶貧車間於投入運營,主要從事原子筆組裝。考慮到蔣榮幸的身體狀況,幫扶幹部主動協調對接為他申請居家就業,村幹部還負責將原子筆配件送至他家。

憑藉頑強的拼搏精神,2019年蔣榮幸家僅務工收入一項就達6萬餘元,實現穩定脫貧。

「我們一家能有現在的生活,很滿足了。」面部肌肉不受控,容易流口水的蔣榮幸話很少,不靈活的手穿固定帶的動作慢,卻一刻也沒停。(江龍園)

相關焦點

  • 【旌德鄉土新聞】旌德驚現會吐絲寫英文字母的蜘蛛(多圖)
    點擊題目下方旌德局外人後,點關注,感受更多最新最快旌德鄉土大小事(免費的)。然而帶「英文字母」的蜘蛛網,人們卻不常看見。6月27日下午,在旌德縣城老影劇院的巷子裡,有人就在菜地的枝葉間,發現了一隻蜘蛛正在編織一張帶「英文字母」的蜘蛛網。
  • 旌德:「六個突出」落實落細新階段建設重點任務
    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共建成果轉化平臺,探索建立「外地研發、旌德製造」的「雙向飛地」。加快推進健康智造中心、生物醫藥孵化器等創新載體建設,支持黃山膠囊建設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引導符合條件的規上工業企業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 強化產業「競爭力」。聚焦機械電子、玻纖建材等傳統產業,大力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推動轉型升級。
  • 脫貧靠雙手——新疆和田地區未摘帽縣就業見聞
    近日,記者探訪新疆和田地區五個未摘帽貧困縣,記錄脫貧路上忙碌著的勞動者身影。23歲的蘇比努爾家住皮山縣城,畢業於新疆師範大學,她家已於今年1月實現脫貧。2019年10月,阿孜古麗來到這裡上班,她家已經實現脫貧。
  • 【脫貧故事】用勤勞的雙手鑄就夢想
    石大新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魯柯鎮蓮湖村人,今年21歲的他,一直在家中靠種地為生,辛苦勞作一年,也沒多少收入,日子過得十分拮据。  「前幾年,偶爾在家附近打零工,收入不高,也不穩定,緊緊張張能養活自己,但沒法給家裡補貼,有一段時間面對生活特別沮喪,看不到希望。」石大新回憶起過往,不禁苦笑起來。  轉變發生在2019年。
  • 安徽省首部縣級植物志《旌德植物圖鑑》出版
    由安徽大學和旌德縣農業農村水利局工作人員歷時三年普查,由安徽大學出版社發行的安徽省首部縣級地方植物志《旌德植物圖鑑》近日出版。 旌德縣地處黃山東北麓,位於安徽省東南部皖南山區,東鄰寧國市,南連績溪縣,西毗黃山,北接涇縣;地貌屬皖南北部山地丘陵、山間盆谷,分為中山、地山、丘陵和山間盆地四種類型。海拔高度為120-1300米。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羅城高彩雲:折翼也要飛翔
    近年來,在我縣脫貧攻堅戰線上,湧現出一大批不等不靠、自強不息、勤勞實幹的脫貧戶,他們從「給錢給物」到「自立自強」,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走出了一條條光榮脫貧的致富之路。我們將陸續推出自主脫貧系列故事,希望更多的貧困群眾像他們一樣積極行動起來,樹立勞動光榮、勤勞致富的榮辱觀,克服」等、靠、要「的不良心態,苦幹實幹,在脫貧致富的路上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努力創造出屬於自己的新生活!
  • 長汀宣成:鞏固脫貧成果 著力鄉村振興
    宣成鄉是全市31個扶貧開發重點鄉鎮之一,目前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實現穩定脫貧,並於去年4月退出貧困鄉序列。脫貧摘帽後,該鄉繼續圍繞精準脫貧將「扶上馬」的貧困戶「再送一程」,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收官戰,確保小康路上一個不掉隊。做好貧困戶動態監測,強化重點監測戶的扶持,防止貧困人口返貧。綜合運用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等措施,實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並對特殊貧困人口落實兜底保障。
  • 「扶貧故事」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而歡欣鼓舞
    編者按2020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中國科協信息中心策劃推出「決勝小康 奮鬥有我」系列廣播,講述科技扶貧路上的動人故事,傳遞科技工作者全力拼搏、接續奮鬥的堅定信心,匯聚薪火傳、展未來,砥礪前行、乘風破浪的磅礴力量!
  • 雙手編織幸福生活(決勝全面小康·小家看小康(31))
    2018年,他又在鎮村支持下辦起扶貧車間,吸納建檔立卡貧困戶、殘疾人等困難群體25人就業,靠著手工編織汽車坐墊脫貧奔小康。身體雖有殘疾,喬福軍卻磨礪出樂觀、堅毅的品性,總有股不服輸的勁頭。不服輸5歲時受傷導致脊柱變形,喬福軍落下殘疾。從小,街坊鄰裡見面,喊他都是「石頭」長、「石頭」短。喬福軍說:「這是大夥盼我像石頭一樣壯實哩!」
  • 倪妮的飽滿臉,王菲的不垮神顏,只靠護膚品能做到麼?
    雖然不能跟剛出道時候比,但臉也沒垮,再加上本來就好看,真沒什麼可以挑剔的點。王菲今年已經 49 歲了,但前陣子客串走秀,還是輕輕鬆鬆碾壓一眾專業模特。在後臺跟比她小二十歲的模特合影,看著還是「姐」而不是「阿姨」。
  • 陳凱歌《白晝流星》寓意,心理上需要轉變,脫貧得靠自己
    主題是脫貧的《白晝流星》卻正好相反,雖然全國各地早已開展扶貧工作,可在廣袤無垠的土地上,還是有小部分貧困地區,所以《白晝流星》比其他六個單元更難體現其寓意。看不太懂的觀眾會覺得拍攝的毫無邏輯,想體現祖國的強大卻加入了扶貧劇情,想表達扶貧卻加入了神舟十一號著陸,兩者之間似乎風馬牛不相及,難懂的劇情成了最大的槽點。
  • 魔獸世界:厄運鐘擺為什麼是神器?分析它的武器技能和防禦技能!
    魔獸世界:厄運鐘擺為什麼是神器?分析它的武器技能和防禦技能! 原標題:魔獸世界:厄運鐘擺為什麼是神器?分析它的武器技能和防禦技能!
  • 四川新聞 | 松潘:脫貧摘帽不鬆懈 小康路上共前行
    ,有人默默付出,以榜樣的力量踐行使命擔當;有人感恩奮進,靠勤勞的雙手自立自強。在阿壩松潘,當地幹部群眾又是如何在脫貧奔康路上前行的呢?前不久,我們的記者就前往了松潘。李德華老人一家是第一書記劉果最放心不下的一戶。兒子常年在外打工,老兩口身患慢性病幹不了重活,卻也只能艱難地照顧著身患腦癱的女兒。
  • 習近平談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的扶貧足跡遍布全國,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重要戰略部署。黨建網微平臺整理了總書記關於脫貧攻堅的部分精彩論述,從說「不」的角度,深入體會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
  • 深刻認識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意義
    原標題:深刻認識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偉大意義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會議、重大場合,反覆強調脫貧攻堅,多次就脫貧攻堅作出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強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
  • 三個鏡頭折射三亞脫貧攻堅好故事
    打贏脫貧攻堅戰,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海南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重要前提和底線目標,是硬任務、是重大政治任務。脫貧攻堅是三亞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工作。在脫貧攻堅方面,三亞也湧現出一批優秀的扶貧幹部,以及勤勞肯幹、靠著自己的雙手努力摘掉窮帽的脫貧戶。今天,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三亞脫貧攻堅背後的故事。
  • 被周末團建擊垮的社畜:要不還是996吧!
    猶記得上次團建,頂著高溫城市暴走,從早上八九點走到下午五六點,團建變成荒野求生,全程靠兩條腿,最後還要在農家樂自己做飯。區區拉練,不足為奇。想想公司男女老少,上至70後下至00後,從經理到實習生,雨露均沾,舒心不少。畢竟是團建,少則半年一次,多則月月舉行。
  • 焦點訪談丨困難重重又必須打勝的脫貧攻堅戰,打得怎麼樣了?
    焦點訪談丨困難重重又必須打勝的脫貧攻堅戰,打得怎麼樣了?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稱「時間十分緊迫、任務相當繁重」,需「採取超常規舉措,拿出過硬辦法,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那麼,從2016年開始的「十三五」期間,為了打贏這場最艱苦的硬仗,我們拿出了怎樣的超常規舉措和過硬辦法呢?
  • 蘆筍節節高脫貧加速度
    西三十鋪鎮黨委書記江騰介紹,在潁上縣委、縣政府支持下,起林公司利用長豐縣對接潁上縣的282萬元幫扶資金,通過「兩入股一合作」,即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園區務工合作模式,帶動貧困戶穩定脫貧。「土地入股方式帶動14戶,每戶每畝每年分紅1200元;資金入股方式帶動貧困戶235戶,其中2017年每戶分紅1920元,2018年每戶分紅1720元。」
  • 因為他,「雞不啄米」的晴隆脫貧了
    但,真正的脫貧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草的種植和管理,選擇羊的品種以及繁育、飼養和銷售,最終還要進入市場,形成商業規模……當一個科學的又是務實可行的思路確立之後,這個最窮的地方就可以吸引脫貧不可或缺的各路精英人才。比如從中國農科院北京畜牧研究所碩士畢業的劉樹軍、伊亞莉夫婦,沒有像他們的許多師兄一樣設法留在北京,而是毅然投奔了晴隆大山,一頭扎進國外優質羊與本地羊的雜交擴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