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中午時分,在旌德縣孫村鎮安全帽生產企業——方盛電子電器廠的廚房,江桂蘭都在忙著準備員工午餐。她說:「今年是第三年在這裡上班了,工資一個月3000塊,老闆知道我的家庭情況,還讓我帶工廠的零部件回去,讓我丈夫在家組裝,計件算工資。」同一時間點,在江桂蘭家中,因病致重殘的丈夫蔣榮幸,每天在家的工作就是組裝安全帽上的固定帶。 江桂蘭、蔣榮幸夫婦是玉屏村建檔立卡脫貧戶。江桂蘭在集鎮企業食堂做飯,每天早上7點出門,晚上7點回家。家中只有重度殘疾的丈夫一人,為了儘量方便他自理,江桂蘭早早起床,燒、洗,打掃衛生,儘可能多的完成需要體力的工作。
重度殘疾的蔣榮幸,行動不便居家就業,玉屏村第一書記呂曦輝在村扶貧車間為他申請了組裝原子筆的工作,並負責為他接送貨物,蔣榮幸還附帶組裝方盛電子電器廠的安全帽固定帶。
「一家三口,兩個患過重病,不然他們家怎麼也不可能和貧困沾邊。」玉屏村幹部張錦萍介紹。
未殘疾前,江桂蘭、蔣榮幸同為當地一家麻紡織廠工人,有一個女兒,小家庭談不上富裕,卻充滿希望。21年前,蔣榮幸突患病毒性腦炎,撿回一條命卻癱瘓在床,喪失了勞動能力。面對突來的厄運,江桂蘭一邊悉心照料丈夫,一邊挑起整個家的重擔,農忙時務農,農閒時外出務工,挺過了最難的關口。
2014年初,蔣榮幸身體狀況漸漸好轉,可以簡單自理。女兒即將大學畢業,生活初見起色。江桂蘭在親友幫助下,開始建蓋新房。可就在房子建了一半時,長年過度操勞的江桂蘭被確診膽管癌中晚期。「支柱」倒下了,一時間,家庭收入驟減,加上高額的醫療支出,幾近入不敷出。當年,該戶被精準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建檔立卡後,旌德縣、鎮、村各級幫扶幹部帶著各項扶貧政策開始走進這個家庭。2017年,歷經風雨的小家迎來希望之光。堅韌的江桂蘭壓制住了病魔。體力恢復後,擁有多年家政工作經驗的江桂蘭,主動向幫扶幹部打聽相關招工信息。當年年底,江桂蘭開始在鎮內企業務工,從事炊事員工作。
2018年,玉屏村扶貧車間於投入運營,主要從事原子筆組裝。考慮到蔣榮幸的身體狀況,幫扶幹部主動協調對接為他申請居家就業,村幹部還負責將原子筆配件送至他家。
憑藉頑強的拼搏精神,2019年蔣榮幸家僅務工收入一項就達6萬餘元,實現穩定脫貧。
「我們一家能有現在的生活,很滿足了。」面部肌肉不受控,容易流口水的蔣榮幸話很少,不靈活的手穿固定帶的動作慢,卻一刻也沒停。(江龍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