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29:全剖視圖、半剖視圖、局部剖視圖
如圖3-13所示,機件具有孔、槽、內腔等不可見結構,視圖中都用虛線表示,但虛線較多對看圖不利。為了清晰地表達內部結構,國家標準規定了剖視畫法——用假想的剖切面將機件剖開,將處在觀察者與剖切面之間的部分移去,而將其餘部分向投影面投影,所得的圖形稱為剖視圖,簡稱剖視,見圖4-14.
畫剖視注意事項如下:
①機件具有不可見的內部結構時,應採用剖視畫法。畫剖視時,首先要確定剖切面的位置,剖切面一般選擇所需表達內部結構的對稱面或軸線,並平行於基本投影面;
②剖視是假想的,並非真把機件切掉一塊,故其餘視圖應畫完整,不應出現如圖4-15所示俯視圖只畫一半的錯誤;
③剖切平面後方的可見部分應全部畫出,不能遺漏,如圖4-16所示;
④對於在剖視圖上已經 表達清楚的結構,其他視圖中的虛線一般省略不畫;
⑤剖切面與機件的切斷面應畫上剖面符號。金屬材料的剖面符號(俗稱剖面線)用與圖形朱輪廓線或斷面區域的對稱線成45°相互平行的細實線畫出,剖面線之間的距離通常取2~4mm。同一機件的各種剖面區域所畫剖面線的方向、間隔應一致。非金屬材料的剖面線一般為交叉45°的細實線。具體見表4-1.
剖視標註三要素:
①剖切線。指示剖切面位置的線,用細點畫線表示,畫在剖切符號之間,如圖4-17所示主視圖中的剖切符號「A-A」,也可省略不畫,如圖4-17所示俯視圖中的剖切符號「B-B」。
②剖切符號。指示剖切面起、迄和轉折位置(用粗短畫表示)及投影方向(用箭頭表示)的符號。剖切符號儘量不要與圖形輪廓線相交。
③字母。在剖切符號的起、迄和轉折處註上相同的大寫拉丁字母,然後在相應的剖視圖上方注寫相同的字母。例「A-A」。
簡化或省略標註條件:
①省略標註的條件:a.剖切面與機件的對稱面重合;b.剖視圖按投影關係配置;c.中間無其他圖形隔開;
②省略箭頭的條件。符合上述b、c時,可省略箭頭。
標註規定:剖視圖按剖切機件的程度不同,共分為全剖視圖、半剖視圖和局部剖視圖三種。
(1)全剖視圖
用剖切面完全地剖開機件所得的剖視圖,稱為全剖視圖,如圖4-18所示,由於內部結構左右不對稱,主視圖採用了全剖視,即可把不可見的內部結構轉化為可見,從而提高視圖的清晰度。
根據剖視標註的規定,由於假想剖切面通過機件的前後對稱面,且視圖按投影關係配置,中間又無其他圖形隔開,因此可不標註。俯視圖雖也採用了全剖視,但假想剖切面沒通過機件的上下對稱面,所以要標註剖切跡線短畫和字母「A-A」。
圖4-19所示為外形簡單而需重點表達內部結構的機件,即使對稱也應採用全剖視。
(2)半剖視圖
當機件具有對稱面,且向垂直於對稱面的投影面上投影時,可以對稱中心線為界,一半畫成剖視圖,另一半畫成視圖,這種圖形稱為半剖視圖,如圖4-20所示。
半剖視圖主要用於內部結構對稱的機件,但當機件內部結構接近於對稱時,且其不對稱部分已表達清楚時,也允許畫成半剖視圖,如圖4-20所示左視圖中的半剖視,只多了鍵槽的投影線。
半剖視圖既表達了機件的外形,又表達了其內部結構,所以應用較廣泛。
畫半剖視圖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半剖視圖主要用於內部結構對稱的機件,但當機件基本對稱時,也可採用半剖視,如圖4-21所示;
②在表示外形的半個視圖中,一般不畫細虛線;
③半個剖視圖和半個視圖必須以細點畫線分界,如果機件的輪廓線恰好和細點畫線重合,則決不能採用半剖視,而應採用局部剖視圖,如圖4-22所示。
(3)局部剖視圖
用剖切面局部地剖開機件所得的剖視圖,稱為局部剖視圖,圖4-23所示機件的主視圖即採用了局部視圖。該機件採用局部剖視圖後,表達出了內部結構。
畫局部剖視圖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局部剖視應用靈活,需要剖哪就剖哪,運用恰當,可使視圖簡明清晰。但不宜採用過多,否則會使圖形支離破碎。
②表示剖切範圍的波浪線,不應與圖形上的其他圖線重合,如遇到孔、槽等結構時,波浪線不應穿空而過,也不應超過視圖的輪廓線。圖4-23(a)為波浪線的正確畫法,圖4-23(b)為波浪線的錯誤畫法。
③局部剖視圖一般不需標註。
④當被剖切結構為迴轉體時,允許以該結構的對稱中心線作為局部剖視與視圖的分界線。
⑤若用雙摺線表示局部剖視範圍時,雙摺線兩端應超過輪廓線少許,如圖4-24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