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四號揭秘深處古老月殼:發現多種巖石

2020-12-05 快科技

國際地學領域專業期刊《地質》5月初發表了一篇題為《嫦娥四號發現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多種巖石類型》的學術論文 ,報導了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中的著陸巡視區發現的斜長巖、蘇長巖等多種巖石類型,進一步揭示了古老深部月殼的成分特徵。

嫦娥四號著陸月球背面已經一年多,其攜帶的紅外光譜儀、降落相機、地形地貌相機、全景相機等科學載荷發現了著陸巡視區內多種巖石類型,包括蘇長斜長巖、蘇長巖、輝長巖等。

據介紹,這一成果由中科院比較行星學卓越創新中心及類地行星先導專項骨幹成員黃俊副教授、肖龍教授、肖智勇副教授與美國普渡大學、夏威夷大學、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所、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第五研究院)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等國內外合作者共同完成。

在此之前,月兔二號月球車還發現了一堆碎石塊,並對其中的一塊巖石(「奇緣」)進行了光譜探測。這是人類首次獲得月表巖石的可見光-近紅外反射光譜。

科研人員對其進0行了詳細的光譜分析,並與美國阿波羅樣品光譜特徵進行了比較,發現其是由主要礦物斜長石和輝石、次要礦物橄欖石(含量小於4%)組成的蘇長巖。

該結果對月球地質學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玉兔二號巡視器全景相機對嫦娥四號著陸器成像

嫦娥四號著陸器地形地貌相機環拍全景圖(圓柱投影)

相關焦點

  • 嫦娥四號揭秘深處古老月殼:發現多種巖石-嫦娥四號,月球,月殼,巖石...
    國際地學領域專業期刊《地質》5月初發表了一篇題為《嫦娥四號發現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多種巖石類型》的學術論文 ,報導了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中的著陸巡視區發現的斜長巖、蘇長巖等多種巖石類型,進一步揭示了古老深部月殼的成分特徵。
  • 嫦娥四號探測數據揭示古老月殼的礦物組成
    5月初,國際地學領域專業期刊《地質》發表了題為《嫦娥四號發現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多種巖石類型》的學術論文,報導了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中的著陸巡視區發現的斜長巖、蘇長巖等多種巖石類型,進一步揭示了古老月殼深處的成分特徵。
  • 嫦娥四號探測數據揭示古老月殼的礦物組成
    據微信公眾號「中國探月工程」5月9日消息,國際地學領域專業期刊《地質》5月初發表論文,發表了題為《嫦娥四號發現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多種巖石類型》的學術論文 ,英文名稱《Diverse rock types detected in the lunar South Pole–Aitken
  • 嫦娥四號助人類首次獲得月表巖石可見光——近紅外反射光譜
    嫦娥四號探測數據揭示古老月殼的礦物組成解放軍報訊 宋星光、記者安普忠報導:5月初,國際地學領域專業期刊《地質》發表學術論文,報導了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在月球背面著陸巡視區發現的斜長巖、蘇長巖等多種巖石類型,進一步揭示了古老月殼深處的成分特徵。
  • 嫦娥四號有重大發現,人類首次!地質學家:或顛覆既有認知
    事實上,人類從誕生至今,就一直對宇宙充滿好奇心,在宇宙中,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大約有38萬公裡,這樣的距離,光僅需一秒多種就能夠到達,因此用光速概念來描述地球與月球的距離,可謂是近在咫尺。雖然月球距離地球並不是很遠,但是卻成了人類可望不可及的存在。幾千年來,人類想到各種方法想要突破地球的束縛,但均告失敗。
  • 嫦娥四號為何分兩次發射?嫦娥四號有何用途?
    對其開展形貌、物質組成、月壤和月表淺層結構的就位綜合探測,有望獲得月球最古老月殼的物質組成、斜長巖高地的月壤厚度等重要成果。為此,我國在發射嫦娥四號落月探測器之前先於今年5月用長徵四號丙火箭把「鵲橋送入地月拉格朗日2點。這顆月球中繼衛星距離地球約48萬千米,距離月球約8萬千米,預期壽命5年,而且運行非常穩定。在這個點上,可以讓月球處於地球和月球中繼衛星之間,使中繼衛星能同時看到地球和月球,從而能保證實時通信,解決月球背面「看不見、摸不著、無法通信」的問題,為此後發射的嫦娥四號與地球站之間提供通信鏈路。
  • 嫦娥四號傳回數據,我國揭開了古老月球的成分特徵,為全球首次
    就在近日,國際地學領域專業期刊《地質》上刊發了一篇名為《嫦娥四號發現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多種巖石類型》的文章。​這篇學術論文中,我國科學家揭開了月球南極神秘面紗,發現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中存在斜長巖、蘇長巖等多種巖石類型,解釋了古老月球的成分特徵,這一發現為全球首次,創造了人類探索月球的新歷史。
  • 「嫦娥四號」的落月之旅
    嫦娥四號成功著陸月球背面    這一刻,世界看中國!    1月3日上午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內馮·卡門撞擊坑著陸,並通過「鵲橋號」中繼星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紗。
  • 嫦娥四號找出了答案
    今天《自然》期刊發表了一篇來自中國探月團隊的重要突破:「嫦娥4號」在月球背面首次發現月幔物質,這項發現讓人類透過月球表面,窺視月球深處的物質組成,並為完善月球形成與演化模型提供有力的支撐。月幔成分之謎與地球類似,月球自內向外分別由月核、月幔與月殼構成。
  • 嫦娥四號在探索"秘境中的秘境"時,在月球的背面究竟看到什麼?
    日10時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帶著中國幾代科學家的夢想成功的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且傳回了世界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球背影像圖,從而揭開了古老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紗。一、嫦娥四號在月球的背面看見了什麼?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這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和傳說,但也折射出人類對登月的美好渴望以及對月球背面的猜測和遐想。嫦娥四號探測器在經歷了26天的太空飛行後,順利降落在月球背面的馮、卡門撞擊坑內預定的著陸區。
  • 嫦娥四號第24月晝取得重大發現!鎂鐵質異常暗示月球曾被擊穿過
    根據取得的科學發現成果,我國科學家確定南極-艾特肯盆地的形成來自於一次史詩級的撞擊,這次撞擊的天體直徑較大,直接擊穿月殼,導致大量的熔巖流出。宇宙印象|頭條獨家 深度科普欄目第1814期據國家航天局最新消息,嫦娥四號著陸器已經在11月10日結束了月夜休眠,迎來第24月晝,玉兔二號月球車已經在9日喚醒成功,在核電池「暖寶寶」的保護下,玉兔二號已經成功運行677個地球日,超期服役!
  • 嫦娥四號迎第二十月晝,科學成果揭秘馮·卡門撞擊坑地下結構
    「中國探月工程」微信公號7月15日消息,今天5時48分,華夏大地的黎明時分,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著陸器順利喚醒。此前,「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7月14日12時53分喚醒。截至目前,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度過559個地球日,兩器的順利喚醒標誌著「嫦娥」攜手「玉兔」進入第20月晝工作期,不斷創造著新的記錄。
  • 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已工作22月晝進入月夜休眠,它發現了什麼?
    important}嫦娥四號是我國嫦娥計劃發射的第4個月球探測器,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的人類探測器,在此之前,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只進行過硬著陸,就是成功地砸下去……而藉助由位於地月第2拉格朗日點(L2)處的鵲橋衛星搭建的信息通道,嫦娥計劃的第二步——落月計劃的終極探測器嫦娥四號於2019年年初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並隨後釋放月球車玉兔二號進行月球背面的探測巡視工作
  • 嫦娥四號在月球背面已工作22月晝,進入月夜休眠,它發現了什麼?
    嫦娥四號是我國嫦娥計劃發射的第4個月球探測器,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的人類探測器,在此之前,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只進行過硬著陸,就是成功地砸下去…… 而藉助由位於地月第2拉格朗日點(L2)處的鵲橋衛星搭建的信息通道,嫦娥計劃的第二步——落月計劃的終極探測器嫦娥四號於2019
  • 嫦娥四號明年將執行兩次發射 將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
    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自2017年12月19日至2018年3月6日向全球民眾實名徵集寄語,所有參與者的姓名和優選的兩萬條寄語將於明年搭載在嫦娥四號中繼星上,飛向深空開啟探月之旅。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計劃於2018年執行兩次發射:上半年發射嫦娥四號中繼星,下半年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
  • 嫦娥四號迎來第二十月晝
    據微信公號「中國探月工程」7月15日消息,今天5時48分,華夏大地的黎明時分,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著陸器順利喚醒。此前,「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在7月14日12時53分喚醒。截至目前,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度過559個地球日,兩器的順利喚醒標誌著「嫦娥」攜手「玉兔」進入第20月晝工作期,不斷創造著新的記錄。
  • 嫦娥四號為何著陸月球背面?五大原因詳解
    來源:中國科學報微信公眾號12月8日,嫦娥四號向月球背面奔去。作為嫦娥三號的備份,原本不在探月工程「繞落回」三部曲計劃內的嫦娥四號被科學家「安排」去了月球背面。月球由於自轉與公轉周期相同,始終只有一面對著地球。
  • 「嫦娥四號」開創性的月球車,在月球背面發現了近40英尺的塵埃
    2019年1月,我國將一艘名為「嫦娥四號」的宇宙飛船發射到月球背面,成為首個實現這一目標的國家。月球車已經測量了一層「相當厚」的月球塵埃或風化層:深度達12米。月球的塵埃給阿波羅任務帶來了麻煩,更好地了解月球塵埃可以幫助未來的宇宙飛船。
  • 揭秘嫦娥四號月背軟著陸!地月「飛鴿傳書」是咋回事?如何完成...
    嫦娥四號開啟人類探月徵程新篇章!1月3日嫦娥四號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成功軟著陸,傳回世界首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嫦娥四號軟著陸背後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上觀新聞帶您一一解讀背後的高科技。專家表示,這個垂直就是和嫦娥三號最大的不同,因為這裡太崎嶇,如果水平方向持續移動就會讓著陸器不能準確測量自己所處的高度。然後繼續下降,待發現下方100米就是月面時,為了保證落地時每隻腳都不踩到石頭上、踩到坑裡,嫦娥四號稍稍歇了歇腳,待自己找好著陸點後才緩緩地飄了下去。整個過程雖然驚心動魄,但實在是順利得幾乎完美。那麼,大家想過萬一嗎?萬一不順利呢?
  • 嫦娥四號陸續傳回數據,中美兩國科學家合作下,首次揭開月球成分
    就在近日,國際地學領域專業期刊《地質》上刊發了一篇名為《嫦娥四號發現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多種巖石類型》的文章。​這篇學術論文中,我國科學家揭開了月球南極神秘面紗,發現在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中存在斜長巖、蘇長巖等多種巖石類型,解釋了古老月球的成分特徵,這一發現為全球首次,創造了人類探索月球的新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