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索:無限的本質

2020-10-05 孟君原創

萬物生於有,有始於無,無始無終。宇宙從無生有,延伸至無窮,最終又回歸無。無,是宇宙永恆的狀態;有,是宇宙短暫的存在。


注釋:「有」生出萬物,「有」從「無」中產生,「無」沒有起始也沒有終點。宇宙從無中誕生,繁衍萬物以至無窮盡,最終宇宙又回歸虛無。無,是長久永恆的狀態;有,是相對短暫的存在。



在數學坐標中,數值以「0」為中心,向左延伸至負無窮,向右延伸至正無窮。數值可以無限延伸,沒有盡頭。那麼,無限的本質是什麼?


用運動描述「無限」,它象徵永不停止的運動狀態。一旦運動停止,即是「有限」。


用靜止描述「無限」,它象徵「似有非有、似無非無」的虛幻狀態。一旦轉為實有,即是「有限」。


「0」和「無限」本質一樣(本質都是無的狀態),分別代表兩種對立的「無」。


比如,0代表空無,它是事物無限小的狀態(將事物無限分割,永遠不能到達0);「無限」代表虛無,它是事物無限大的狀態(將事物組合增大,永遠沒有極限)。現實世界裡,一切存在物既不能等於0,也不能達到無限。自然萬物皆以「非0有限」的形式存在。


正如,數學坐標中,數值從虛無的0(現實中不存在0數值的事物)開始,左右延伸至虛無的無窮數(現實中不存在無限數值的事物)。所以,數學坐標的數值起始於無延伸至無,0和無限數皆不能在坐標中存在(嚴格意義上講,0並不能在坐標中心標註,因為0和有限數值之間存在無限距離。比如,0.0000000000000000....1和0之間是無限的距離),坐標軸上只能標註有限的數值。


宇宙從「0」誕生有(無中生有),有延伸至「無限」(有限延伸至無限),「0」和「無限」皆是無的狀態,宇宙始於「無」最終歸於「無」(無始無終,無是宇宙永恆的狀態);宇宙內自然萬物以「有」的形式存在,「有」是宇宙短暫的存在。


「0」狀態空無,但具有無窮的創造特性,所以它能從無創生宇宙;「無限」狀態沒有窮盡(無邊無際),但本態虛無(不呈現存在物),所以無限的宇宙是虛無狀態(如果我們從無限角度觀察宇宙,宇宙並不存在),我們只能看見有限的宇宙(宇宙內只有有限事物才能表現為存在)


不為人知的宇宙奧秘:宇宙由「虛空」(「0」/「無」)誕生,演化出「有」(自然萬物),繼而延伸至無限。無論我們從微觀(微觀粒子)還是宏觀(無限宇宙)觀察宇宙,宇宙都呈現虛無狀態(微觀粒子和無限宇宙都表現出「不存在」狀態)。即當人類探索微觀極限時會發現物質並不真實存在,當人類探索無限宇宙時也會發現宇宙並不存在。比如,我們所看見的宏觀宇宙(星系、星體)是宇宙的有限範圍以及有限狀態,如果觀看無限宇宙的全貌,會發現宇宙並不存在(從無限視角,沒有宇宙存在)。因此,「虛空」可以創造「有」的事物(如真空漲落創造微觀粒子),粒子組合構成實有物體(原子、分子、物質、星體、星系)且衍生各種特性(質量、電荷、自旋等屬性),但當事物延伸至無限(無限宇宙),它就變為虛無一切屬性全部消失(回歸無的狀態)。我們只能看見有限範圍的宇宙和有限事物的屬性,我們無法達到無限宇宙的境界所以不能看到宇宙的真相(正如,佛說的真相宇宙本質不存在)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科學?科學的本質是什麼?
    劉叔博客:我先來說一說科學的本質。哲學上有這樣一種認識,世界上除了運動的物質及其規律,其它什麼也沒有。因此從這個角度講,所謂科學的本質就是探索和運用規律。科學的過程,其實是一個探索過程,一個創新的過程,這裡也包括探索和創新過程中的觀念,方向,制度,體制等一整套的配置,這其實是科學探索的手段問題,在很多時侯,科學的進步狀態,決定於這些手段,有時候,科學的落後,也是因為這些手段的落後,所以,不管是前沿科學,還是後方創新,都要首先解決手段問題。
  • 智能前沿:探索知覺產生本質原理
    前言:探索知覺產生的本質,大腦神經系統與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區別?知覺是一系列組織並解釋外界客體和事件的產生的感覺信息的加工過程,知覺是直接作用於感覺器官的客觀物體在人腦中的反映。知覺是各種感覺的結合,它來自於感覺,但已不同於感覺。
  • 科學認識社會主義本質特徵
    核心要點:   ■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著眼新的發展實踐,深入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提出了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等重要論斷,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本質要求和發展方向的科學把握。
  • 科學的本質——實驗是檢驗知識的一個嚴格考核總結為自然規律本質
    科學的本質科學方法千變萬化科學家們並不總是按部就班的只遵循著某一種方法來做研究,直覺或運氣也同樣起著很大的作用,但我們能夠大致的了解一下科學方法的基本特徵,科學方法的普遍步驟是觀察自然現象並提出問題,制定假說來解釋問題
  • 江蘇科學家榮獲「科學探索獎」 用科技展開未來的無限可能
    在11月14日舉行的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上,50位青年科學家獲獎。與一般的科學獎項不同,「科學探索獎」獎勵的是青年科技工作者正在從事的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的未來可能,記者採訪了江蘇的獲獎科學家,走進他們精彩的科研世界。
  • 從物質的「無限分割」引發的哲學和科學思考
    兩千多年前,中國的一位先賢莊子在《莊子·天下篇》說:「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比中國的莊子還早的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薩哥拉提出的「種子論」,也認為萬物可以分成無限個小「種子」。當時中國科大的理論物理學家劉耀陽也認為物質不是無限可分,他還得到了與國外的蓋爾曼夸克模型相似的結果。可是,這個時候又有哲學家發話了:我看不見得,質子、中子、電子還應該是可分的,一分為二,物質是可以無限分割的嘛……就這樣,國人失去了一次領取諾貝爾獎的機會。1969年,美國物理學家蓋爾曼提出夸克模型,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什麼是科學的本質——論中國的第四次科學啟蒙
    有中國學者將近代中國科學的啟蒙分為三部曲,一是傳教士引入時期,從利瑪竇到墨海書館,中國開始逐漸打破自己「唯我獨大」的思想禁錮;二是洋務運動時期,由於認識到自身與西方在各方面的巨大差距,開始從思想、制度、管理和工業的主動探索和學習,建立新式學堂,派出留學人員;三是從戊戌維新到五四新文化運動,從傳統的「修齊治平」思想走向科學務實,科學啟蒙的變革逐步延伸到社會制度和文化革新等各個層面。
  • 既然宇宙無限大,人類用有限的時間去探索無限宇宙,還有意義嗎?
    但是據說宇宙無限大,用有限的生命去探索無限的宇宙有意義嗎?宇宙的大小到底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牛頓從萬有引力的角度思考有限的空間內無數的星星會因為引力而吸引到一起,從而得出了無限宇宙的結論!而奧博斯則通過夜晚仍然是黑暗的推測出無限的宇宙和無限的星星,地球應該沒有夜晚,因此認為宇宙有一個誕生的時間!
  • 小精靈科學室—從科學活動中發現樂趣,體驗科學帶來的無限奧妙!
    小精靈.科學探索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科學就是探秘,探秘就是樂趣。」在幼兒科學教育中,幼兒科學實驗活動既能滿足幼兒動手和交往的需要,又因充滿新奇和刺激而深受幼兒們的青睞。為什麼要引導幼兒進行科學探索,就是要讓他們從科學活動中感受和發現樂趣,並從中體驗科學帶來的無限奧妙!好奇心.科學探索幼兒天生的好奇心是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基礎。好奇心又是興趣的先決條件,從小培養幼兒對科學探索的興趣,就要適時激發幼兒的好奇心,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望,進而使幼兒主動靠近科學,認識科學,「愛」上科學。讓幼兒通過自己的觀察和感受學習科學知識活動。
  • 易經預測的科學本質
    易經預測的科學本質預測是一件很尋常的事情,我們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預測。預測的本質,就是在事物尚未發生之時,根據已有的信息對事物的未來發展趨勢和最終結果做出判斷,並據此做出決策,指導我們的行為。但利用易經進行預測時,我們所獲取的信息,比如卦象、天幹地支,以及五行生剋制化關係等等,都是我們不能理解、也不能用西方科學解釋的,所以人們對易經預測或者覺得高深莫測,或者覺得荒謬怪誕,甚至斥之為封建迷信。其實仔細思考一下,兩者在本質上沒有任何差別。
  • 五個物理效應及背後的科學本質
    科學本質:都卜勒效應本質是波源與觀察者之間的相對運動效應。當波源和觀察者有相對運動時,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會改變。科學本質:當把超導材料放入磁場中時,磁場會使得超導體表面出現超導電流,該超導電流又反過來在超導體內產生與外磁場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磁場,兩個磁場相互抵消,使超導體內形成恆定為零的磁感應強度。
  • 科學本質是實踐,實踐本質是心,心的根本在一體
    必須先明白什麼是科學的外在表現形式:比如勾三股四弦五是直角三角形的邊的關係;a2+b2=c2,同時也是直角三角形邊的關係。勾三股四弦五,a2+b2=c2是理論形式,本質是三角關係的規律。因此,本質的規律是客觀存在的規律,而外在形式則可以用不同的語言形式來表達,表述。
  • 數學的本質常常是簡單而直接,能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美感
    「數學常常給人以一種深奧和複雜的感覺,但它的本質常常是簡單而直接的。……數學的美妙也恰恰在於一個好的方法,常常是最簡單明了的方法。因此,我會將『簡單即是美』的思想貫穿全書。」隨著數學科學的普及,人們對數學認識的深化以及數學欣賞能力的提高,古希臘數學家普洛克拉斯的名言「哪裡有數,哪裡就有美」正讓越來越多的人產生共鳴。數學中充滿美的因素甚多,簡單性無疑是數學美的一個最基本內容,引用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話:「美在本質上終究是簡單性。」數學的簡單性是人類思想表達經濟化要求的反映,它給人以無限的遐想和美感。
  • 寧波科學探索中心好奇星科學節隆重登場
    11月1日-11月29日,寧波科學探索中心好奇星科學節隆重登場啦!這是一場在無盡世界進行的科學探索本屆好奇星科學節特別建立4大跨界科學展區及科技潮流店,將複雜的科學概念可視化、藝術化,打造沉浸式科技空間,一起來創造和發現科學的無限邊界吧!
  • 道破天機:科學未知的奧秘
    譯文:本質上「心」創造了宇宙,表象為物質構成的世界;宇宙表相是自然系統,本相是「心」幻變產生的假象。自然世界,是人的外觀行為在意識中產生的覺知(人的意識與宇宙本覺發生作用產生虛假的物質世界);宇宙真相,是心發出的本覺(心產生的真覺意念)。因此,通過人的感官從外探索宇宙所看見只是宇宙的表象(感官外觀,如科學探索),開啟本覺內察宇宙才能看見宇宙的實質(本覺內觀,如冥想頓悟)。
  • 宇宙終極奧秘之無限法則
    有限是實物的基礎,單元確定了有限量;無限是虛空的本質,變化決定了無限度。有限是宇宙的物相態,無限是宇宙的本相態。:宇宙本態是無限的,它具有無窮的變化能力和無限的屬性。無限是宇宙的物理特性!在科學落後的過去,人類站在地球上仰望天空,認為頭頂的天和腳下的地就是宇宙。
  • 終極探索——宇宙真相
    」終極探索——宇宙的大小(時空的本質)隨現代科學的不斷發展,人類從宇宙的微觀領域及宏觀空間都有了很大的發現在微觀科學家探索到"量子"及夸克,在宏觀觀測到宇宙146億光年的龐大空間。問題一:宇宙在微觀是否有最小單元,在宏觀有沒有最大邊界?(註:宇宙代表一切包括物質、時間、空間;但本文以下內容宇宙泛指空間。
  • 科學和宗教沒本質區別,都在認識世界—科學是條狗,文化才是主人
    我以前說過,科學的方法就是要置身事外,藝術的方法就是要置身事內,其實沒說精確,這個地方少主語,主語是人性,也就是感情。科學不能有人性,不能有感情,翻翻你的字典,到處都是人性,到處都是感情,科學只研究系統進化,這些詞都是人性的詞,原本不能出現在科學裡。科學裡就是符號,ABCD,你一看枯燥無味,就是科學了。否則就還是故事。
  • 生物科學:探索生命的奧秘
    一、專業解析   生命科學是21世紀最活躍的學科之一   什麼是生物科學?  生物科學(也被稱為生命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學科,從本質上說,生物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揭示生命活動規律和生命本質的科學。生物科學與我們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
  • 科學之謎:物理學五大待解之謎
    究其原因:其一,科研設備相比當前理論相對落後,自然毫無新發現,科學探索停滯不前因此,當前科學探索走到「瓶頸」,各學科各領域停在基礎研究層面,長時間裡沒有跨時代的創新或突破性進展。微觀由什麼構成,比如,量子場論所描述「場」的本質是什麼。2、微觀世界有無極限?如果向微觀空間無限縮小,是否會到達極點。3、微觀與宏觀的關係?微觀與宏觀界限是什麼,它們之間存在哪些差異以及有哪些關聯。比如,微觀特性與宏觀物質存在什麼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