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態萬狀的沙丘有哪些種類?不同的沙丘類型及影響它風向的判斷

2020-12-06 騰訊網

最值得分享和收藏的專業地理文章大合集

沙丘的形狀一般為垂直於風向的新月形沙丘或橫向沙丘。沙丘的高度取決於風的強度和砂粒大小。風成沙丘砂體的延伸方向是與風向垂直的。風力搬運砂粒,不能搬運很粗的砂粒,同時粘土與粉砂在風力作用下長時間懸浮在空中,很少混雜在風成沙丘中,因此風成沙丘巖性很均勻,分選性好,自然伽馬測井曲線一般為圓柱形,只有底部含泥較多,可能出現漏鬥形顯示。風成沙丘有高的孔隙度和滲透率,如果它們與生油巖在一起,則可能成為很好的儲油層。

千態萬狀的沙丘

說起「沙丘」,喜歡科幻小說的朋友或許會想起弗蘭克·赫伯特的那本經典之作,喜歡電影的朋友或許會脫口而出:「大衛·林奇!」但身為一個地理人,我們腦海中浮現的一定是一種光禿裸露的自然地貌。

但你是否知道,在我們印象中總是呈現低調的黃褐色、以平緩弧度隆起的沙丘,其實也有很多種不同的形態。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見識一下沙丘的千態萬狀吧!

新月形沙丘

分布在沙漠邊緣地區的新月形沙丘,是我國沙漠地區分布最廣泛的「經典」沙丘。

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體兩側有順風向延伸的兩個翼,兩翼開展的程度取決於當地主導風的強弱,主導風風速愈強,交角角度愈小。

格狀沙丘

格狀沙丘由相互垂直的風相互作用形成的,因風向較多使沙丘縱橫交錯,在騰格里沙漠較常見到此現象。

線狀沙丘

線狀沙丘又稱拋物線狀沙丘,線狀沙丘的底部窄小,沿著直線向一個方向彎曲延伸。它的長度大於寬度許多倍。

它的平均長度為2—8公裡,最長的可達到30一40公裡,卻只有30一50米,在這種模式中,線狀沙丘一個繼之一個,只有很短的間隔。

餅狀沙丘

餅狀沙丘其實是新月形沙丘形成過程中的一種中間狀態。餅狀沙丘通常可以在風的作用下緩慢行進,並且在風中演變成新月形沙丘。

金字塔型沙丘

金字塔型沙丘又稱星狀沙丘,是由三個或更多三角面構成,是多風向、且各個方向的風力都相差不大的風造就的。是一種幹擾型風積地貌。

沙波紋

沙地和沙丘表面呈波狀起伏的微地貌。排列方向與風向垂直。

沙堆

風沙流受障礙物阻擋,在背風面堆積,形成各種不規則的沙體,稱為沙堆,是不穩定的堆積體。高度1~5m或10m。

小山、沙堆或沙埂由風的作用形成的其他鬆散物質叫沙丘。沙丘的存在是風吹移未固結的物質所致,是沙漠地區地表的基本形態之一。

乾旱氣候條件下,風沙流在前進過程中遇到障礙物,在背風坡發生沉積,便堆積成不規則的「沙山」即為沙丘。

沙丘的形成和發育受沙源、地形、水、植被等條件的影響,形態各不相同。

橫向新月形沙丘

沙源豐富的情況下形成新月形沙壟和縱向沙壟。

兩種風向呈銳角斜交,新月形沙丘一翼延伸,另一翼退縮,演化為新月形沙壟。

大致順著主要風向延伸的長壟狀沙丘。高度一般為10-30m,也有更低或更高的,長數百米至數十公裡。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金字塔沙丘

多風向作用的沙丘 以金字塔沙丘為典型,它由有一個尖頂和三個或更多的沙坡面和沙坡面之間的沙脊組成。沙丘高大如金字塔形,高50—l00m,甚至更高。一般單獨分布,也有成行排列。

風影沙丘

在沙漠環境中,碎屑物質在風力的搬運下,砂粒以跳躍及滾動的方式,爬上稍為傾斜的迎風坡面,在陡峭的滑動面坡沉積下來,形成風成沙丘。沙丘的形狀一般為垂直於風向的新月形沙丘或橫向沙丘。沙丘的高度取決於風的強度和砂粒大小。風成沙丘砂體的延伸方向是與風向垂直的。

我們通常認為沙丘只有新月型沙丘,其實不然,沙丘的類型很多。有蜂窩狀,新月型,拋物線狀,橫向沙壟(丘),不同的沙丘它們的迎風坡與背風坡也不同。

不同的風力方向、含沙量和地形差異

會形成不同的沙丘形態。

蜂窩狀沙丘

多種方向風而風力又比較均勢的情形下而形成,

地表形態體現為中間低、

四周以無一定方向的沙梗

所形成的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沙窩形態。

新月形沙丘

單一方向的風或兩種相反方向的風的作用下形成的,

沙丘兩翼順著風向延伸,

大部分出現在沙漠的邊緣地帶。

拋物線形沙丘

當新月形沙丘的地面上遇植物灌叢阻礙時

可以形成拋物線沙丘,

平面形狀與新月形正好相反。

橫向沙壟

一種巨型的複合新月形沙丘鏈

與風向垂直分布。

不同沙丘類型的風向示意圖

沙丘的類型可以根據含沙氣流結構、風力方向和含沙量的不同進行分類,也可以按照風力作用的方向和沙丘形態分布之間的關係進行分類。

新月形沙丘,又稱橫向沙丘。平面如新月,走向與風向垂直或大於60°。沙丘兩側有順風向前延伸的兩個尖角,高度一般在數米至十餘米 。迎風坡為凸坡,較平緩,坡度約5°~ 20°;背風坡為凹坡,較陡,坡度約28°~34°。其形成過程可分為:餅狀沙堆階段、盾狀沙丘階段、雛形新月形沙丘階段和新月形沙丘形成階段。風沙流流經沙堆產生不同的風速變化、氣壓不同的分布特點,沙堆頂風速大,氣壓小,背風坡風速小、氣壓大,沙堆背風坡形成渦流,將沙子堆於沙堆背風坡的兩側,並形成背風坡兩尖角之間的馬蹄形小凹地,凹地繼續擴大,雛形新月形沙丘形成。不斷的加積,沙丘增大,背風坡的沙粒因重力下滑,渦流再吹向兩側,發育兩翼,典型的新月形沙丘便形成。新月形沙丘相互連接形成新月形沙丘鏈、複合新月形沙丘和複合沙丘鏈等形態。當橫向沙丘的地面上遇植物灌叢阻礙時可以形成拋物線沙丘,平面形狀與新月形正好相反。繼續發育形成平行低矮的雙生沙壟。

縱向沙壟。沙丘形態的走向與起沙風合成風的方向基本一致(一般小於30°)。長條狀展布,最長達數十千米,高約數十米,寬數百米。沙源豐富時形成複合型縱向沙壟。

長時期的多風向風沙流的作用下,在山前或地形較複雜的地區可形成金字塔沙丘,蜂窩狀沙丘等。

相關焦點

  • 好奇號告訴你火星上的沙丘長啥樣
    好奇號對這座沙丘進行了近距離的研究,這也是人類首次近距離接觸其他星球上的沙丘。這座沙丘被命名為「納米布沙丘」(Namib Dune),面向火星車的這一面坡度較為陡峭。與另一側迎風面的波浪狀漣漪不同,面向好奇號的坡面長期有沙滾落,形成特別的紋理。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型極光:沙丘
    內容簡介: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型的極光類型,並將之稱為「沙丘」。考慮到極光形成的原因,並類比於「波狀雲」的形成,將這種極光形成的原因與「重力波」聯繫起來。並詳細分析了「重力波」影響下這種新型極光形成的機制。
  • 《沙丘》——每個「一生必讀」的書單上都有這本書
    弗蘭克·赫伯特為我們創造了一個恢弘而精密的沙丘世界,它涵蓋了政治、宗教、生態等多方面的內容。《沙丘》和一般的科幻小說不同,赫伯特以刻意抑制技術描寫的手法賦予了這本科幻小說獨特的人文光輝。對周邊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
  • 科學家在火星發現了數百個「幽靈沙丘」,可能是生命的最好掩體
    這些坑中的任何一個都不足以告訴你它是一個沙丘,或來自一個古老的沙丘場,但當你把它們放在一起時,火星和地球上的沙丘有很多共同點。幽靈沙丘的一個很酷的事情是,它會告訴我們,當沙丘形成時,火星上的風在古老的過去同現在是不一樣的。火星表面的大氣密度與地球上空35公裡的平流層一樣稠密,但風是改變火星地表的一種持久的催化劑。
  • 火星巨型沙丘在移動
    這一發現打破了人們長期以來的看法,即這些巨型沙丘自數十萬年前形成以來就沒有移動過。這也是這顆紅色星球上的風力強於預期的證據。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據《科學》報導,未參與此項研究的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行星科學家Ralph Lorenz說,人類能探測到火星上的這些變化相當令人震驚。地球沙漠中可以找到巨型沙丘。
  • 攝影師談《沙丘》坦承拍攝技巧受到《星戰》影響
    1905電影網訊正在等待覆工的科幻巨製《沙丘》,無疑是好萊塢最熱門的影片之一。日前,在接受採訪時,本片的攝影師格雷格·弗萊瑟就坦承,《沙丘》和《星球大戰》系列,在很多場景與拍攝技巧上,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他卻並不想重複自己,希望能在細微處找到區別。
  • 歷史在沙丘兩次拐彎,「沙丘「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鮮花為你解析
    沙丘,在今天的河北邢臺大平臺村。歷史,在這個如今看起來普通的地方,「邪門」地拐了兩個大彎。前295年,通過「胡服騎射」使趙國強大起來的趙武靈王,餓死在沙丘。當時,這位一代雄主正在精心準備攻秦。前209年,秦始皇巡行天下,暴斃於沙丘。隨後,大秦帝國迅速走向崩潰。沙丘,為什麼總是沙丘呢?
  • 南極巨型沙丘:地球邊緣的研究
    NSIDC的科學家度過了兩個南極野外季節,研究了該大陸鮮為人知的巨型沙丘之一。包括Ted Scambos,Rob Bauer和Terry Haran在內的NSIDC 研究團隊與其他研究人員團隊合作,並在極端天氣條件下為員工提供支持,以在世界上最偏遠的地區之一收集數據。與積雪成堆的沙丘不同,南極巨型沙丘很長,在冰蓋表面起伏不定。沙丘高2至4米,相距2至5公裡。
  • 「高考地理選擇題微訓練」雅魯藏布江流動沙丘「附詳細解析」
    圖3示意該段河谷沙丘分布。據此完成1~3題。1.加查-米林段河谷沙灘面積最大的時間是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次年2月2.加查-米林段河谷加查-米林段河谷流動沙丘的形成過程是A.流水、風力搬運一流水沉積一風力堆積B.流水、風力搬運一風力堆積一流水沉積C.風力搬運一風力堆積一流水搬運一流水沉積
  • NASA發布火星表面圖像:色彩繽紛 驚現藍色沙丘
    ↑火星表面的藍色沙丘(圖片來源:美國《新聞周刊》網站)  美媒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發現了一片令人驚嘆的藍色沙丘,說明火星不僅僅是一顆紅色的行星。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6月24日報導,火星表面有沙丘,特別是在隕石坑的地面。利奧隕石坑的底部有一個「沙丘場」。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的新聞稿,有一片沙丘同周圍淺灰色沙丘相比沙質更細和/或成分有所不同。  報導稱,美國航空航天局於2005年將MRO發射升空,目的是研究火星上水的歷史。它定期拍攝照片,向地球傳回色彩繽紛的火星表面圖像。
  • 《沙丘》曝首支預告 「甜茶」張震揭異星文明
    全新科幻冒險藍圖震撼開啟 好萊塢群星陣容蓄勢待發電影《沙丘》(暫譯)是一部浩瀚壯麗的科幻冒險動作電影,如果說傳奇作家弗蘭克·赫伯特通過文字與無與倫比的想像力為整個科幻類型確立了嶄新的創意,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則通過其獨特的風格與視角將想像化為現實。在全球首次曝光的預告中,《沙丘》原著構建的兩大星球「卡拉丹」和「厄拉科斯」初露真容,充滿未來感的異星上,暗流湧動。
  • 《沙丘》曝全球首支預告 「甜茶」張震揭異星文明
    >全新科幻冒險藍圖震撼開啟 好萊塢群星陣容蓄勢待發電影《沙丘》(暫譯)是一部浩瀚壯麗的科幻冒險動作電影,如果說傳奇作家弗蘭克·赫伯特通過文字與無與倫比的想像力為整個科幻類型確立了嶄新的創意,導演丹尼斯·維倫紐瓦則通過其獨特的風格與視角將想像化為現實。
  • 《JGR Planets》雜誌:火星Valles Marineris區域的沙丘有10億年歷史
    《JGR Planets》雜誌:火星Valles Marineris區域的沙丘有10億年歷史(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cnBeta:外媒CNET報導,火星大約有多虧了機器人探索者,人們對它目前的氣候和大氣有了很好的認識。一項關於古代沙丘的新研究指出了10億年前紅色星球上可能存在的情況。由行星科學研究所(PSI)研究科學家Matthew Chojnacki領導的一個團隊仔細觀察了Valles Marineris的風驅動沙丘領域,這是一個以其廣泛的峽谷而聞名的火星區域。
  • 沙漠中的「小蟲子」 實拍甲殼蟲沙丘版
    1跨界的外觀風格    甲殼蟲是一款個性,有活力的車型。這款從沙漠中出來的「蟲子」多了一份野性以及愛生活嚮往自由的激情,讓你不由自主的想在沙丘上撒歡馳騁。作為一隻「蟲子」它表現的有那麼點與眾不同,接下一起來看看到底不同在哪裡。
  • NASA火星探測器發現億萬年前的沙丘「時間膠囊」
    據外媒CNET報導,火星大約有45億年的歷史。多虧了機器人探索者,人們對它目前的氣候和大氣有了很好的認識。一項關於古代沙丘的新研究指出了10億年前紅色星球上可能存在的情況。由行星科學研究所(PSI)研究科學家Matthew Chojnacki領導的一個團隊仔細觀察了Valles Marineris的風驅動沙丘領域,這是一個以其廣泛的峽谷而聞名的火星區域
  • 《沙丘》首曝預告 傳奇「沙蟲」真容初現
    小說《沙丘》曾多次被改編為影視劇作品,此著作啟發了《星球大戰》、《阿凡達》等一系列經典科幻電影,同時也影響了諸如佐杜洛夫斯基、史蒂芬·史匹柏、大衛·林奇、米克·賈格爾等享譽全球的文化名人。世界級科幻大師阿瑟 C 克拉克曾稱《沙丘》系列作品「是獨一無二的。」美國科幻作家P 斯凱勒 米勒也稱其為「現代科幻史上的標杆之一,想像力創造上的豐碑。」
  • 沙漠裡那些隨風移動的沙丘,形成的地貌叫什麼地貌?
    我們所見到的任何地區的地表形態,都是在內外力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但是在一定的時間內會表現為內力作用佔主導,或者外力作用佔主導,比如高大的喜馬拉雅山脈的形成主要是內力作用佔主導,而像沙漠裡的沙丘的形成主要是外力作用佔主導。
  • 卡西尼飛船傳回土衛六地表圖像:寒冷的「外星世界」遍布沙丘
    相關圖像展示了一個「寒冷的外星世界」,可以看到崎嶇的山地地區覆蓋著數以百計的大量沙丘,那裡可能是土衛六表面最為古老的一片區域。卡西尼飛船是在7月25日近距離飛過土衛六時拍攝的這些圖像,當時飛船距離土衛六地面只有大約607英裡(約合970公裡)。
  • 500米級別的沙漠怪獸之王,科幻大片《沙丘》怪獸終於亮相了
    之前已經講過沙蟲在《沙丘》中的重要性,它是貫穿《沙丘》故事的怪獸,《沙丘》講述的就是一個銀河大家族的興衰故事,在未來世界,整個銀河系被皇帝統治,而一些強盛的星球上則分布著一些大家族,一個被皇帝忌憚的大家族被指派去接管一顆沙漠星球,背叛和復仇,戰爭與愛情,就在這顆荒涼卻盛產香料的星球上展開。
  • 火星上巨型沙丘不斷移動,異星上物體移動有何機制?
    近日《地球物理研究雜誌:行星》上的一篇研究論文引起了大家的熱議,科學家首次發現,火星上的巨型沙丘在不斷移動,這是已經確定的事實。按照一直以來的認知,科學家認為火星上的這些巨型沙丘在幾十萬年前形成之後就從未變化過,這一次的發現讓我們對火星有了更新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