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為啥乾旱?大氣層水蒸汽持續向太空逸出

2021-01-16 太平洋電腦網

數十億年前,火星北半球多數地區都覆蓋著海洋。為什麼現今的火星是一片貧瘠乾旱呢?遠古時期的水資源去哪了呢?

北京時間5月1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行星科學家猜測,火星大氣中的水蒸汽持續逃逸至太空,這一過程延續了數十億年,最終火星失去了幾十億年前遠古時期曾存在的海洋和河流系統。

俄羅斯莫斯科物理與技術研究所的德米特裡·莎珀什尼可夫(Dmitry Shaposhnikov)帶領一支研究小組發現,當前火星大氣層水蒸汽損失的機制與地球氣象系統完全不同。

這項最新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長期以來,火星水分持續損失現象一直困擾著研究人員。火星大氣層從表面向上延伸約160公裡,火星大氣層是極度寒冷的,事實上大氣溫度低到足以使上升的水蒸汽凍結,並阻止其逸出。

然而,其中一部分水蒸汽確實會逃逸,抵達大氣層上層。這裡源自太陽的超強輻射會將水蒸汽分離為氫和羥基自由基,而前者將不可逆轉地進入太空。

未抵達大氣層上層的水蒸汽,它們的運行軌跡被寒冷的大氣中間層阻擋,最終飄向火星北極,這裡的溫度較低,水蒸汽將逐漸沉積至北極表面。

使用計算機分析,目前莎珀什尼可夫和同事發現水蒸汽是如何上演「胡迪尼魔術」,該過程揭示了一種全新的水循環系統。

研究人員發現關鍵在於火星的橢圓形軌道,火星環繞太陽一周相當於地球大約兩年的時間。在火星南半球夏季,這顆行星距離太陽的距離比相同季節北半球接近太陽4200萬公裡,這意味著火星南半球夏季氣溫比北半球更高。

火星軌道器探測發現火星冰蓋之下冰層隱藏著20公裡直徑的地下湖泊。

研究報告合著作者、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太陽系研究所保羅·哈託赫(Paul Hartogh)解釋稱,當火星南半球處於夏季時,在一天某些時間段,水蒸汽會隨著較暖氣團局部上升,並抵達大氣層頂部。

事實上,大氣層就像一個泵,使冰凍的中間層變得可滲透。這種影響僅發生在南半球,一天僅出現兩次,只在非常特定的區域內發生。

同時,研究人員發現每隔5年時間火星將出現一場覆蓋全球的超大規模沙塵暴,它會使大氣變暖,加速水分向上運動,從而加快火星大氣蒸發過程。哈託赫說:「很明顯,火星大氣層比地球更容易出現水蒸汽滲透,最新發現的季節性水循環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火星持續損失水分。」(葉傾城)

【來源:新浪科技】

相關焦點

  • 火星大氣層出現奇怪通道,向外太空送水蒸氣?
    根據科學家研究發現,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火星失去了磁場,而對於行星在太空生存來說,沒有磁場意味自己失去保護能力,對於太陽風的侵蝕無法做出防護,只能看著自己一點點被太陽系侵蝕,讓大氣層一點點被太陽風吹走,而且還帶著火星表面所以的水,讓它變得非常乾燥,但就算是這個情況,在火星兩極之處,科學家們還是發生大量水,不過這些水都是以水冰的方式存在。
  • 「熱海王星」大氣層中發現水蒸汽與怪異雲層
    【PConline資訊】目前,天文學家觀測到系外行星HAT-P-26b大氣層中存在水蒸汽和奇特雲層的證據,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HAT-P-26b大氣層主要成分是氫氣和氦氣,相應成分指數大於海王星和天王星,並且其質量接近於海王星,天文學家將這顆系外行星稱為「熱海王星」。
  • 系外行星大氣層中氦氣是如何逸出的?
    在這幅藝術家創作的印象畫中,系外行星HAT-P-11b伸展廣闊的含氦大氣層正被其宿主恆星——一顆比太陽體積小、但更活躍的橙色矮星——的輻射物質所吹散。該研究小組首次詳細觀察了這些氣體從一顆系外行星過熱的大氣層中逸出的過程。自2000年以來,天文學家就預言,這些圍繞著其他恆星運行的行星可能是追蹤研究系外行星大氣層的最佳對象之一,不過他們花了18年的時間才真正發現了氦的蹤跡。氦之所以很難被發現,是因為它所具有的特殊觀測特徵之一是其光波位於紅外波段內,超出了以前使用的大多數儀器的觀測範圍。
  • 系外行星大氣層中發現水蒸汽,可能具備生命宜居條件
    2019年秋季,兩支研究團隊在該行星富含氫氣的大氣層中發現水蒸汽,隨後它成為各科學媒體關注的焦點,但是這顆行星的大氣層範圍,以及大氣層下方的狀況仍不清楚。英國劍橋大學研究小組基於該行星的質量、半徑和大氣數據,確定它很有可能在富含氫氣的大氣層下存在著液態水,研究負責人、劍橋大學天文研究所Nikku Madhusudhan博士稱,我們曾在一些系外行星的大氣層中發現水蒸汽,該行星位於宜居地帶,為了確定某顆星球是否具備生命宜居環境,需要對該星球內部和大氣狀況充分了解,尤其是液態水是否可以存在於大氣層之下。
  • NASA 最新研究:火星大氣層的流失可能肇因於強烈的太陽風
    逐漸消失的大氣在火星最初期的日子中,它可能曾經是一個可居住的星球,而不是現今乾燥且荒涼的世界。這很有可能是因為數十億年來,火星的大氣層逐漸往太空中中散去。過去試著解釋火星是如何逐漸失去其大部分的大氣層的研究都將主要原因指向火星表面巨大的塵暴。然而,最新的研究認為,火星微弱的磁層(magnetosphere)及以每小時100 萬英裡(約每小時160 萬公裡)的速度向外吹的太陽風(solar wind)之間的磁互動才是將火星的大氣層趕走的原因。
  • 科學:火星早期的大氣層發生了什麼變化?
    這幅圖結合了美國宇航局火星軌道器上的兩個儀器的信息,繪製了火星尼利福薩平原地區地面形狀的彩色編碼組成圖。科學家們可能更接近於解開火星如何從數十億年前的地表水世界轉變為今天乾旱的紅色星球的奧秘。即使你把所有已知的碳儲層結合在一起,也遠遠不足以隔絕火星表面有河流流過時提出的厚厚的大氣層。火星大氣的大部分是二氧化碳。
  • 為啥是被火星捕獲?天問一號的春節怎麼過?
    【為啥是被火星捕獲?】在完成三次深空變軌和一次深空機動後,天問一號已經走過3.5億千米的行程,目前直線距離地球約9250萬千米,距離火星約1400萬千米,以17.4千米/秒的速度高速飛行,預計在春節前後到達火星並被其捕獲。
  • 火星大氣層中的碳為什麼會消失?
    圖解:漫遊者機遇號勘測這紅色星球——蓋蒂圖片庫它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似乎是因為火星的大氣層——更確切地說,火星缺少一個足夠稠密的大氣層來阻止火星表面的液態水蒸發到太空中。火星大氣層中的成分是什麼?主要是二氧化碳,並且看起來火星曾經擁有豐富的二氧化碳。所以所有的二氧化碳發生了什麼?
  • 為何土衛六的大氣層比火星的大氣層還要厚?
    【每日科技網】  火星大氣的情況就是非常稀薄,但是大氣結構還是有的,而土衛六的大氣層是非常濃厚的,畢竟土衛六遠離太陽。火星之前也有濃密的大氣結構,但是受到太陽風的幹擾,大氣幾乎丟失殆盡,變成了今天的模樣。相比之下,土衛六的就好很多,也被稱為早期地球。
  • 火星大氣層中有甲烷嗎?研究證實了甲烷在火星上的作用
    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和火星快車軌道器在火星大氣層中對甲烷的獨立探測使混亂的故事更加混亂火星大氣層中有甲烷嗎?行星科學家近二十年來一直試圖揭開這個謎語,但是確切的答案仍然難以捉摸。由於後者的成分也存在於火星上,因此火星甲烷可能源自類似的地球化學反應。火星氣體也可能在很久以前產生,那時液態水更容易獲得,然後被困在地下或被埋在地下的冰中。根據領導這項新研究的PFS儀器的主要研究者Marco Giuranna(義大利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說法,十億分之15的分量似乎很小,但這對火星來說是相當了不起的。
  • NASA在火星大氣層檢測到氧原子的存在
    美國太空總署(NASA)研究人員最近在火星大氣層探測到氧原子的存在,是40年來的首次。
  • 火星曾有厚厚的大氣?最新研究揭露火星水流失過程,海平面10億年...
    如今,亞利桑那大學的研究人員在火星高層大氣中發現了令人驚訝的大量水,部分解開了這個謎團,研究也被《科學》接受。自2014年以來,「馬文」(MAVEN,即「火星大氣和揮發性演化」的英文首字母縮寫)號宇宙飛船開始環繞火星運行,之後一直在記錄火星高層大氣的組成狀況。數十億年前,火星表面有液態水,並一定存在一個很厚的大氣層。
  • 歐洲太空總署公布「月球村」計劃,未來將成為火星的中轉站!
    近些年來隨著人類探索太空的腳步越來越快,科學家已經在研究在火星建造人類基地的計劃了,在這場激烈的太空競爭下美國宇航局宣布了將在2030年前實現載人登陸火星,並且今年夏天發射的「毅力號」火星車有一項重要的實驗——在火星上製造氧氣,顯然這是一項前所未有的計劃,由於火星的大氣濃度不到地球的1%,如果人類想要在其它星球上生存
  • 火星表面曾持續過萬年溫暖期 融化了厚厚冰川
    最新研究顯示,遠古時期火星大氣層積累溫室氣體促進全球轉暖持續1000多萬年時間,使冰川融化成液態水,塑造形成了火星峽谷和溝壑。
  • 如何在火星上裝上一圈大氣層?
    在這點火星引力和太陽引力剛好達到平衡。這樣就能使得火星被好好地保護在我們所說地磁尾(Magnetotail )中了。L1點距離火星大概有673920英裡(約有320個火星半徑)格林的團隊模擬了星際間的日冕物質拋射向火星的軌跡。結果表示,相比沒有磁層保護,在人工磁層產生的磁尾中安安靜靜地呆著,能夠讓火星的大氣層被剝離掉的質量少一個數量級。圖片來源:詹姆斯·格林。
  • 通過改造火星大氣層能給火星升溫嗎?
    水星的這種冷熱極致環境有以下幾個原因:1.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水星沒有大氣層(極其稀薄可忽略不計)對於溫度的調節作用,這一點上跟月球很像。月球的晝夜溫差也將近300℃,主要就是沒有大氣層的參與,升溫較快降溫也較快;2.第二點就是水星的自轉周期很長為58.6天,這就意味著無論是向陽的一面高溫度、背陽的一面低溫度,這個時間都可以持續很長;3.太空中的溫度很低,當在背陽面的水星的溫度流失速度非常快,長時間下溫度就降至-160℃。金星距離太陽較水星遠但是溫度較高。
  • 地球落日是紅色,為啥火星卻是藍色?科學家「一語道破」!
    地球落日是紅色,為啥火星卻是藍色?科學家「一語道破」!有句話說「最美不過夕陽紅」,傍晚時分,一輪紅日將逐漸晦暗的天空渲染成一片紅色,一種朦朧美悠然而生。但火星卻不一樣,平常看火星就是一個橘紅色的球體,若是身在火星上,看到的天空的也是橘紅色的,但火星天空的顏色的形成原因卻和地球不一樣,主要是因為火星上豐富的赤鐵礦有很大的關係,而且火星表面的巖石、土壤以及大氣層裡面含有的塵埃顏色都接近於橘紅。因此火星整體的顏色都比較接近橘紅,那麼為啥火星上早上和傍晚時,日升和日落時候的太陽和天空都會變成藍色的呢?
  • 如果火星移民可以實現,當你看到火星這個樣子後,你還會想定居嗎
    科學家對於太陽系是否存在與地球一樣能孕育生命的星球非常關注,為了尋找外星文明,人類向太空發射了各種各樣的探測器,而對於最有可能存在生命或曾經存在過生命的火星,科學家們給予了它特別關注。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幾個國家已經開始把登上火星提上了日程,科學家計劃在月球建立一個基地,為人類將來登火星做好準備。
  • 地球上的水會「逃」出地球「奔」向太空嗎?
    那麼,水蒸氣會一直上升並從地球逸出嗎?氣體總是從高密度向低密度擴散。地面附近的水汽密度明顯高於近真空星際空間。大氣中的水蒸氣是否會脫離地球引力的束縛,奔向地球?另外,水分子在發生化學和物理變化後是否有可能離開地球,減少地球上的水量?
  • 大氣層的組成部分
    地球大氣層由氮、氧氣、氬、二氧化碳和其他微量氣體組成。大多數生物使用氧氣進行呼吸;氮被細菌和閃電固定以產生用於核酸和胺基酸結構的氨;二氧化碳被植物、藻類和藍藻用於光合作用。大氣層有助於保護生物免受太陽紫外線輻射、太陽風和宇宙射線的基因破壞。地球大氣層目前的組成是數十億年來生物有機體對古大氣進行生化改造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