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這樣的字眼,對於很多人,尤其是癌症患者及其親友來說,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網上和民間流傳的一些「抗癌神方」,更是備受追捧。
福州一位67歲的依伯聽說了「蜈蚣抗癌」的偏方後,每天吃30克蜈蚣抗癌,最後「以毒攻毒」沒成功,還吃成了消化道大出血,險些喪命。
據介紹,67歲的林依伯,春節前被查出患食管癌,現在正進行放療。拿到診斷報告後,家人在醫院外面見到了很多治療癌症的小廣告,試著諮詢了幾個,其中一個「醫生」說,有一個偏方是「以毒攻毒,用蜈蚣、蠍子治癌症的毒」。
林依伯家屬告訴記者,諮詢這名「醫生」時,旁邊不少人說吃了這個有效果,於是就買了蜈蚣,每天用幹蜈蚣30克煎藥給林依伯喝,結果沒吃幾天,依伯就出現胃不舒服,吐血。全家人嚇壞了,趕緊送到醫院搶救。
福州博醫匯中醫館陳乃傑醫生介紹,林依伯患有食管癌,腫瘤位置的血管非常豐富,大量蜈蚣服用到身體內,會刺激腫瘤,出現消化道大出血。不光如此,患者還出現腎功能衰竭等症狀,一度有生命危險。
陳主任說,蜈蚣、蠍子等毒蟲,屬於苦寒類中藥,蜈蚣確實具有敗毒抗癌、息風解痙、退炎治瘡等藥效,「但林依伯一下吃這麼多的蜈蚣,盲目加量,身體承受不了」。
蜈蚣與蛇、蠍、壁虎、蟾蜍並稱「五毒」,並位居五毒首位。蜈蚣咬人後,其毒腺會分泌出大量毒液,順顎牙的毒腺口注人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
這樣一種毒物,在中醫學裡常用來「以毒攻毒」。其藥性是辛溫的,歸屬肝、脾、肺經,有敗毒抗癌、息風解痙、退炎治瘡的作用。
陳乃傑專家說,早在古代,人們就懂得將蜈蚣研為細末,每次服2~3克,1天4次,治療蛇咬傷;用蜈蚣加鹽浸油,取油擦小兒禿瘡(即癩頭瘡);以蜈蚣加茶葉同敷患處,可治瘰癧(即淋巴結結核)。這些,都說明蜈蚣雖然是有毒之品,但卻有非常顯著的解毒功效。
蜈蚣抗癌有一定作用
蜈蚣抗癌的作用,在近代醫學家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中已有記載:「有一噎膈患者,服藥無效,偶思飲酒,飲盡一壺而病癒,後視壺中有大蜈蚣一條,方悟蜈蚣有神奇的療效。」專家解釋說,「噎膈」即現代醫學所說的胃癌,那時,蜈蚣已經開始逐漸應用於一些臨床的疑難病症。
而到了醫學發展越來越快,病種變化也越來越豐富的今天,蜈蚣更是廣泛應用於食道癌、乳腺癌、皮膚癌、鼻咽癌、結腸癌、宮頸癌、肝癌等疾病的治療,均取得一定療效。
癌症患者不宜盲目嘗試生吃
專家建議,雖然有一些未經證實的「成功」案例,但是盲目吃蜈蚣是很不科學的一件事,廣大癌症患者不能盲目嘗試。
對於不同的癌症,蜈蚣需要搭配不同的中藥進行治療,比如乳腺癌要用一些消腫祛瘀養肝的藥,白血病要配合一些補脾養血的藥,而肺癌要用滋陰補肺的藥物。因此,陳乃傑專家說,治療癌症是一個綜合治療的過程,手術、藥物、化療等,都是癌症的治療手段,即使想嘗試偏方,也最好先到醫院諮詢醫生。
最後,陳乃傑主任提醒,毒蟲類藥物在治療癌症上有一定效果,但用量上要控制得很準確,再配合其他中藥減少它對身體造成的毒副作用。癌症患者要在正規醫療機構進行治療,千萬不能病急亂投醫,聽信遊醫的偏方。
名醫介紹
陳乃傑
主任醫師
【擅長治療】專業從事各類惡性腫瘤尤其擅長肺部腫瘤、消化系統、頭頸部、乳腺及婦科腫瘤的中西醫結合治療,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全程配合中藥起到增效減毒的作用;對良性腫瘤,如甲狀腺腺瘤、甲狀腺結節、肺部結節、乳腺增生、乳腺纖維瘤、子宮肌瘤卵巢囊腫、肝硬化、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化等癌前病變也有豐富經驗。
【坐診時間】周日上午9:30-11:30
【坐診醫院】福州博醫匯中醫館
【醫館地址】福州市鼓樓區華林路116號屏東城1號樓博醫匯國醫館(屏東公交站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