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iReS:可變剪切差異分析

2021-02-15 茶與生信

EmpiReS: Different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and Alternative Splicing

儘管絕對定量在高通量測量中具有挑戰性,但條件之間的特徵變化通常可以高精度確定。因此,倍數變化的分析是標準方法,但是通常需要對變化的變化進行雙重差分分析。差異性可變剪切是雙重差異性分析的一個例子,即,基因的不同同工型在條件之間的倍數變化。EmpiRe是一種基於生物學對象適當特徵的倍數變化的各種組學數據的定量方法。這些倍數變化的經驗誤差分布可從「重複測量」中估算出來,並用於量化特徵倍數變化及其方向。我們使用模擬數據評估EmpiRe檢測應用於RNA-Seq的差異表達基因的性能。在幾乎相同的召回水平下,它比已建立的工具具有更高的精度。此外,我們通過無分布模擬和經過實驗驗證的剪接事件,通過亞型倍數變化(EmpiReS)的變化,評估了選擇性剪接基因的檢測。EmpiReS為基於不同生物學數據集的仿真提供了最佳的精度調用值。我們建議EmpiRe(S)作為一種通用的,定量的,快速的方法,具有很高的可靠性,並且在(雙)差分分析中靈敏度和精度之間具有良好的平衡。

多謝讚賞

相關焦點

  • 使用MISO進行可變剪切的分析
    MISO是一款經典的可變剪切分析工具,和rmats類似,該軟體也支持對可變剪切事件進行定量和差異分析,網址如下https://miso.readthedocs.io/en/fastmiso/index.html#這個軟體支持exon和transcript兩種水平的可變剪切分析,在rmats
  • 水生植物蓮的miRNA與可變剪切調控研究中獲進展
    可變剪切是一種重要的轉錄後調控機制,能使同一個基因產生多個具有結構差異的轉錄本,而這些轉錄本很多在蛋白結構以及分子功能上也產生差異。由於這些結構序列上的差異,導致同一個miRNA靶標基因產生的部分轉錄本不具有miRNA靶標位點,從而「逃脫」相應miRNA的調控。這些同一基因轉錄的不受miRNA調控的轉錄本及受到miRNA調控的轉錄本在不同發育時期與組織中的表達模式尚不清楚。
  • 組蛋白修飾可調控mRNA剪切來決定胚胎幹細胞命運 | Genome Biology
    已有研究表明可變剪切、細胞周期控制和組蛋白修飾等在ESC的定向分化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這些機制之間的複雜關聯以及它們如何共同作用並參與ESC的命運決定還有待研究。 本文研究者用人類胚胎幹細胞(hESC)H1細胞系以及由其誘導分化而來的四個細胞類型(包括中胚層細胞ME、滋養層類細胞TBL、神經母細胞NPC和間質幹細胞MSC)來代表五個不同分化程度的細胞譜系(cell lineage),並用IMR90用作終端分化體細胞的參照細胞。作者對這些細胞的轉錄組和表觀組進行了整合分析(圖1)。
  • DEBKS | 專門的環狀RNA差異分析工具
    「出道即巔峰」的edgeR或DESeq被廣泛應用於高通量測序的差異表達分析,包括環狀RNA的差異表達分析。然而,做過環狀RNA差異表達分析的老師應該都清楚,反向剪切(back-splicing)的環狀RNA並不像mRNA或lncRNA那樣馴服。
  • 遺傳發育所在選擇性剪切對擬南芥蛋白質多樣性貢獻研究中獲進展
    研究人員仍不知道有多大比例的選擇性剪切事件可以導致蛋白質組的多樣性。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焦雨鈴研究組在全基因組水平通過分析與核糖體結合的mRNA來研究翻譯組的構成,並與總mRNA所代表的轉錄組進行了比較。
  • 調控玉米性狀 可變剪接「火」起來
    玉米變異豐富,比人猿間差異還大  可變剪接,又稱選擇性剪接。其過程是未成熟的mRNA(信使RNA)分子通過選擇不同的剪切位點,切除掉其部分片段,將剩餘片段以多樣化組合方式重新連接在一起,形成多種不同結構的成熟mRNA分子。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前體mRNA分子可以經過不同的加工方式,形成不同的成熟mRNA產物。」
  • 希望組正式推出納米孔單細胞全長轉錄組測序分析服務
    單細胞RNA測序(scRNA-Seq)是分析細胞間異質性的一項關鍵技術,但是基於短讀長的單細胞測序缺乏識別全長轉錄本的能力,不能開展更深入的細胞間異質性研究,例如可變剪接、基因融合事件等。因此,結合了長讀長測序技術的單細胞全長轉錄組備受矚目。
  • 【科研】轉錄組--可變剪接
    其實可變剪接是一種常規的生物學過程,90-95%的人類多外顯子都可以通過可變剪接產生多個轉錄本,這便是產生更多樣化的蛋白質組的原因。可變剪接在組織分化等多個重要的生物學過程中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的紊亂可以引起包括腫瘤在內的多種疾病的發生。
  • 非晶合金剪切帶塑性的「蝴蝶效應」
    這種現象也導致不同的研究組報導的同種非晶合金的塑性有很大差異。通常觀點認為,這種塑性差異來自於玻璃形成過程中的亞穩態特性,即在形成過程中會停留在不同的本徵能量狀態,導致樣品有微小的結構狀態的差別(如自由體積)。但微小的結構狀態如何會引起宏觀樣品塑性的巨大差別?其物理機制仍不是很清楚。
  • 非晶合金剪切帶塑性的「蝴蝶效應」
    這種現象也導致不同的研究組報導的同種非晶合金的塑性有很大差異。通常觀點認為,這種塑性差異來自於玻璃形成過程中的亞穩態特性,即在形成過程中會停留在不同的本徵能量狀態,導致樣品有微小的結構狀態的差別(如自由體積)。但微小的結構狀態如何會引起宏觀樣品塑性的巨大差別?其物理機制仍不是很清楚。
  • 直流電動機轉速調整中的可變電阻電路分析
    如圖是卡座中的雙速直流電動機轉速調整可變電阻電路。電路中的S1是機芯開關,S2是用來轉換電動機轉速的「常速/倍速」轉換開關,RP1和RP2分別是常速和倍速下的轉速微調可變電阻器,用來對直流電動機的轉速進行微調。
  • 差異基因表達分析(上)
    但是microarray檢測的基因數量完全取決於你的探針設計的數量,而且難以研究mRNA的可變剪切。RNA-SeqRNA-Seq是目前基因表達分析最常用的技術。進行T-test檢驗時要注意:是雙尾檢驗(存在差異)還是單尾檢驗(顯著性上調或下降),兩個樣本的總體是不是等方差(標準T檢驗還是Welch’s test)如果存在多於兩個處理(條件),就需要用到ANOVA分析了。ANOVA分析能主要是研究結果之間的差異是如何引起的,具體請移步到我寫方差分析教程。
  • Nature Plants|多組學數據系統分析擬南芥茉莉酸信號通路
    7377個差異表達基因,上調表達基因簇與JA響應有關,而下調基因簇則與細胞壁發育和分化相關,說明在植物防禦途徑激活條件下,生長和防禦系統發生明顯的變化。結合ChIP-Seq的數據分析發現63%的差異基因(JA處理0.5h)可能直接被MYC2和(或)MYC3結合併調控,而且含有大量轉錄因子,發現MYC2和MYC3協同控制大量轉錄因子以參與JA響應過程。
  • 系統繪製環形RNA可變反向剪接和可變剪接圖譜
    該研究系統繪製了環形RNA可變反向剪接和可變剪接圖譜,揭示了環形RNA可以通過可變反向剪接和可變剪接機制產生新的外顯子剪接,深入的機制研究表明環形RNA的可變反向剪接受到其上下遊內含子互補配對序列的競爭配對調控。
  • 計算差異表達分析方法(rna-seq)
    比較了11種RNA-seq數據的差異表達分析方法。
  • 項目文章|Sci Adv: RALF1-FERONIA 複合物調控擬南芥可變剪接
    文章中轉錄組測序及可變剪接分析由歐易生物完成。研究背景真核生物基因的可變剪接(AS),豐富了基因的編碼能力和轉錄調控潛能。植物針對體外信號做出響應,以動態調控基因的可變剪接。本研究從基因可變剪接的角度進行了探究。研究內容本研究在擬南芥中通過轉錄組測序進行可變剪接分析,結果表明細胞外信號 RALF1 可以通過其受體 FER 與 GRP7 蛋白互作並調控 GRP7 磷酸化,進而促進 GRP7 蛋白在細胞核內積累。FER 依賴的 GRP7 磷酸化促進了其與 mRNA 的結合能力、與剪接複合體成員 U1 的結合,最終動態調控 mRNA 的可變剪接。
  • 剪切波彈性成像評價胎盤功能研究進展
    」形態相干增強,再通過超高速成像技術實時準確記錄剪切波傳播過程,並對其傳播速度進行彩色編碼且疊加於二維解剖圖像上,從而形成活體組織的實時剪切波速度圖;通過系統定量分析可直接測量組織的楊氏模量值。楊氏模量值按E=3ρC2計算,其中E為楊氏模量,ρ為組織密度,C為剪切波傳播速度;組織越硬,剪切波傳播速度越快,楊氏模量值越大,彩色編碼表現為紅色;相反,則楊氏模量值越小,彩色編碼表現為藍色。
  • Nature:匯聚板塊邊緣逆衝剪切力控制著山脈高度
    喜馬拉雅地區受侵蝕作用驅動的變形過程(Beaumont et al., 2001; Whipple, 2009) 近期德國波茨坦地學研究中心的Armin Dielforder等人在Nature上發表論文(Dielforder et al., 2020),對分布在不同緯度範圍(~53°N- ~40°S)、覆蓋明顯不同氣候條件的10個匯聚板塊邊緣的山脈高度與相關的構造應力進行了分析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