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層層剝絲 揭開間諜大網 第2頁:羅森堡夫婦顯露真容 第3頁:愛因斯坦也為他們叫屈
1945年,美國把一顆叫「小男孩」的原子彈投向日本廣島,它不僅結束了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也讓世人真切感受到其超強的殺傷力。從此,核力量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重要標誌。今日美國在伊朗、朝鮮的軍事化核設施問題上寸步不讓,正是為了捍衛其霸權地位。也因為這個原因,「二戰」尚未結束時,蘇聯人早就打起了原子彈的主意。
「小男孩」爆炸不到一個月,貪圖西方物質文明的蘇聯情報人員走進了加拿大司法部。他揭開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圍繞原子彈情報,蘇聯在西半球鋪設了一張巨大的間諜網絡。隨著調查深入,這個潛藏的網絡浮出水面。然而,面對美國司法當局的死刑威脅,被指控竊取原子彈情報的羅森堡夫婦卻死不開口,羅森堡間諜案因而成為美國司法史上最具爭議的案件。
層層剝絲 揭開間諜大網
1945年9月5日晚8點左右,一個目光黯然的年輕人邁著沉重的步履,離開了蘇聯駐加拿大渥太華大使館。他就是伊戈爾•古曾科。
古曾科是蘇聯駐加拿大武官尼古拉•扎博京上校的譯電員,1943年夏天來到渥太華。他主要承擔扎博京與莫斯科之間的密碼通訊工作,一直受到上司的器重。但是,1944年9月的一天,扎博京把他召進了辦公室,告知莫斯科方面立即召回他和他的家屬。
武官的通告讓古曾科感到不解,15個月來,他與妻子安娜已經習慣了加拿大豐裕的物質生活。他們的孩子安德烈也剛剛降生,一家人不久前搬進了薩默塞特大街511號的舒適公寓。妻子也對莫斯科的安排無法理解,他們決定留在加拿大。可是,要讓渥太華接納一位蘇聯公民,必須向加拿大提供一份「見面禮」。
這樣的禮物不難準備。古曾科在大使館負責武官與莫斯科中心之間的聯絡工作,了解到大量的機密。古曾科為了「後路」也早就做過打算,他平時就留意收集一些「證據」。使館裡原來有一些印有「銷毀」的秘密文件,它們通常都由古曾科送到焚銷爐中,可他卻有意識地保留下來。第二天一早,古曾科夫婦拿著文件來到加拿大司法部,那時加拿大和蘇聯還是盟國,所有沒人相信蘇聯人在這裡搞情報。正在古曾科感到為難之時,妻子安娜衝動地說,「這些都是關於原子彈的秘密情報」!「廣島餘波」這時沒有退卻,原子彈仍然是敏感話題,就這樣,情報逐級上達,加拿大總理麥肯齊•金獲悉蘇聯正在挖美國的原子彈牆角。
總理一方面把這情況通報給美國和英國等盟國成員,同時開始秘密清查隱藏在加拿大各個政府部門中的蘇聯間諜。古曾科送來的一些密碼電報引起了加拿大情報機構的重視。其中一份提到:「亞歷克將要在斯特蘭德的金絲大學工作。碰頭時間和地點是,10月7日、17日、27日的晚上11點,在不列顛博物館前面的街上。」加拿大皇家騎警隊按圖索驥,很快找出了這個代號「亞歷克」的蘇聯間諜,他是英國的原子核物理學家納恩•梅博士,正是通過他的幫助,蘇聯人知道「小男孩」是鈾-235做的。由此得出重要結論——幫助蘇聯人從美國竊取原子彈情報的來自西方陣營內部。
到這個份兒上,反間諜工作已經不只是加拿大皇家騎警隊的事了,隨著美英兩國情報機構的介入,偵查工作得到重大突破,除了英國,莫斯科還從美國本土獲取研製原子彈的資料。這個來源,就是克勞斯•富克斯。
克勞斯•富克斯1911年生在德國的萊茵河畔,曾有過幸福的童年,19歲時因母親自殺,性情大變。此後他接受了左翼政治思想,在加入德國共產黨後,因為領導工人、學生運動,富克斯遭當局流放。1933年,他作為難民進入英國。
成為了馬克思主義者的富克斯在英國開始了他的學術生涯,1937年,他在布里斯托大學獲得數學物理博士學位,加入了英國設在伯明罕的原子彈研究工作小組。富克斯和納恩•梅不一樣,後者從事的是原子能方面的基礎研究,並非直接生產原子彈,雖也知道一些原子彈的情況,卻不了解其中的秘密,而富克斯清楚這些。
1943年12月初,為突破研製原子彈最後的技術難關,富克斯隨研究小組抵達紐約,接著到華盛頓與美國政府籤署了一份例行的安全保證書,再到了位於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加州大學原子能研究中心,也就是「曼哈頓計劃」工程所在地。由於富克斯被英國當局認為是可信賴的代表團成員,因此美國方面沒有對他做進一步的忠誠審查。富克斯就這麼進入了西方研發原子彈的核心團隊,但沒人知道,他骨子裡是向著蘇聯的。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盯上富克斯純屬偶然。1949年上半年,特工蘭菲爾破譯了一份蘇聯領事館發出的關於氣體擴散理論論文的電報,它的機密級別和此前美國的曼哈頓工程相當。經查,這篇論文的作者就是富克斯。只是那時調查人員還不清楚富克斯的動機為何,況且這時他已回英國,FBI只好聯繫英國軍情五處從中協助,希望能穩住富克斯。
隨著1949年9月蘇聯試爆原子彈成功,美國再也坐不住了,當年12月21日,軍情五處最富有審訊經驗的特工威廉•斯卡登約見了富克斯。在談話中,富克斯平靜地談到了自己的家庭背景和經歷,以及他參與英國原子能研究項目和派駐美國的情況。
突然,斯卡登打斷了富克斯的話頭,提出一個很有分量的問題:「你在紐約時有沒有與一個蘇聯官員或蘇聯代表聯繫?你有沒有把你的工作情況告訴哪個人?」逼供之下,富克斯逐漸「崩潰」了,他的供認讓英國方面震驚:富克斯的間諜活動竟然持續了7年之久,更糟糕的是,正是他告訴了蘇聯人如何製造原子彈。
在富克斯看來,他不是在出賣國家機密,而是社會主義式的道義。在整個研究工作中,他的確沒有直接接觸過專門的諜報人員,更多只是受左翼政治哲學影響的一批高級知識分子。這群人中,引起軍情五處和FBI注意的是一位叫哈裡•戈爾德的化學家。
當時擔任聯邦調查局局長的胡佛曾以為這個線索應該是此次原子彈間諜案的盡頭,因此還把緝拿戈爾德的行動命名為「未被制服者」。但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不到半年時間,1950年5月22日,FBI根據情報找到了戈爾德的藏身之處,又很輕易地搜出他從事間諜工作的證據,戈爾德本人在「鐵證」面前也供認不諱。
事實證明,「大魚」還在後面。
(責任編輯:久黑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