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蘇諜戰風雲:竊美國原子彈情報的羅森堡夫婦

2021-01-09 搜狐網

第1頁:層層剝絲 揭開間諜大網 第2頁:羅森堡夫婦顯露真容 第3頁:愛因斯坦也為他們叫屈

  1945年,美國把一顆叫「小男孩」的原子彈投向日本廣島,它不僅結束了給人類帶來深重災難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也讓世人真切感受到其超強的殺傷力。從此,核力量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國際地位的重要標誌。今日美國在伊朗、朝鮮的軍事化核設施問題上寸步不讓,正是為了捍衛其霸權地位。也因為這個原因,「二戰」尚未結束時,蘇聯人早就打起了原子彈的主意。

  「小男孩」爆炸不到一個月,貪圖西方物質文明的蘇聯情報人員走進了加拿大司法部。他揭開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圍繞原子彈情報,蘇聯在西半球鋪設了一張巨大的間諜網絡。隨著調查深入,這個潛藏的網絡浮出水面。然而,面對美國司法當局的死刑威脅,被指控竊取原子彈情報的羅森堡夫婦卻死不開口,羅森堡間諜案因而成為美國司法史上最具爭議的案件。

  層層剝絲 揭開間諜大網

  1945年9月5日晚8點左右,一個目光黯然的年輕人邁著沉重的步履,離開了蘇聯駐加拿大渥太華大使館。他就是伊戈爾•古曾科。

  古曾科是蘇聯駐加拿大武官尼古拉•扎博京上校的譯電員,1943年夏天來到渥太華。他主要承擔扎博京與莫斯科之間的密碼通訊工作,一直受到上司的器重。但是,1944年9月的一天,扎博京把他召進了辦公室,告知莫斯科方面立即召回他和他的家屬。

  武官的通告讓古曾科感到不解,15個月來,他與妻子安娜已經習慣了加拿大豐裕的物質生活。他們的孩子安德烈也剛剛降生,一家人不久前搬進了薩默塞特大街511號的舒適公寓。妻子也對莫斯科的安排無法理解,他們決定留在加拿大。可是,要讓渥太華接納一位蘇聯公民,必須向加拿大提供一份「見面禮」。

  這樣的禮物不難準備。古曾科在大使館負責武官與莫斯科中心之間的聯絡工作,了解到大量的機密。古曾科為了「後路」也早就做過打算,他平時就留意收集一些「證據」。使館裡原來有一些印有「銷毀」的秘密文件,它們通常都由古曾科送到焚銷爐中,可他卻有意識地保留下來。第二天一早,古曾科夫婦拿著文件來到加拿大司法部,那時加拿大和蘇聯還是盟國,所有沒人相信蘇聯人在這裡搞情報。正在古曾科感到為難之時,妻子安娜衝動地說,「這些都是關於原子彈的秘密情報」!「廣島餘波」這時沒有退卻,原子彈仍然是敏感話題,就這樣,情報逐級上達,加拿大總理麥肯齊•金獲悉蘇聯正在挖美國的原子彈牆角。

  總理一方面把這情況通報給美國和英國等盟國成員,同時開始秘密清查隱藏在加拿大各個政府部門中的蘇聯間諜。古曾科送來的一些密碼電報引起了加拿大情報機構的重視。其中一份提到:「亞歷克將要在斯特蘭德的金絲大學工作。碰頭時間和地點是,10月7日、17日、27日的晚上11點,在不列顛博物館前面的街上。」加拿大皇家騎警隊按圖索驥,很快找出了這個代號「亞歷克」的蘇聯間諜,他是英國的原子核物理學家納恩•梅博士,正是通過他的幫助,蘇聯人知道「小男孩」是鈾-235做的。由此得出重要結論——幫助蘇聯人從美國竊取原子彈情報的來自西方陣營內部。

  到這個份兒上,反間諜工作已經不只是加拿大皇家騎警隊的事了,隨著美英兩國情報機構的介入,偵查工作得到重大突破,除了英國,莫斯科還從美國本土獲取研製原子彈的資料。這個來源,就是克勞斯•富克斯。

  克勞斯•富克斯1911年生在德國的萊茵河畔,曾有過幸福的童年,19歲時因母親自殺,性情大變。此後他接受了左翼政治思想,在加入德國共產黨後,因為領導工人、學生運動,富克斯遭當局流放。1933年,他作為難民進入英國。

  成為了馬克思主義者的富克斯在英國開始了他的學術生涯,1937年,他在布里斯托大學獲得數學物理博士學位,加入了英國設在伯明罕的原子彈研究工作小組。富克斯和納恩•梅不一樣,後者從事的是原子能方面的基礎研究,並非直接生產原子彈,雖也知道一些原子彈的情況,卻不了解其中的秘密,而富克斯清楚這些。

  1943年12月初,為突破研製原子彈最後的技術難關,富克斯隨研究小組抵達紐約,接著到華盛頓與美國政府籤署了一份例行的安全保證書,再到了位於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加州大學原子能研究中心,也就是「曼哈頓計劃」工程所在地。由於富克斯被英國當局認為是可信賴的代表團成員,因此美國方面沒有對他做進一步的忠誠審查。富克斯就這麼進入了西方研發原子彈的核心團隊,但沒人知道,他骨子裡是向著蘇聯的。

  美國聯邦調查局(FBI)盯上富克斯純屬偶然。1949年上半年,特工蘭菲爾破譯了一份蘇聯領事館發出的關於氣體擴散理論論文的電報,它的機密級別和此前美國的曼哈頓工程相當。經查,這篇論文的作者就是富克斯。只是那時調查人員還不清楚富克斯的動機為何,況且這時他已回英國,FBI只好聯繫英國軍情五處從中協助,希望能穩住富克斯。

  隨著1949年9月蘇聯試爆原子彈成功,美國再也坐不住了,當年12月21日,軍情五處最富有審訊經驗的特工威廉•斯卡登約見了富克斯。在談話中,富克斯平靜地談到了自己的家庭背景和經歷,以及他參與英國原子能研究項目和派駐美國的情況。

  突然,斯卡登打斷了富克斯的話頭,提出一個很有分量的問題:「你在紐約時有沒有與一個蘇聯官員或蘇聯代表聯繫?你有沒有把你的工作情況告訴哪個人?」逼供之下,富克斯逐漸「崩潰」了,他的供認讓英國方面震驚:富克斯的間諜活動竟然持續了7年之久,更糟糕的是,正是他告訴了蘇聯人如何製造原子彈。

  在富克斯看來,他不是在出賣國家機密,而是社會主義式的道義。在整個研究工作中,他的確沒有直接接觸過專門的諜報人員,更多只是受左翼政治哲學影響的一批高級知識分子。這群人中,引起軍情五處和FBI注意的是一位叫哈裡•戈爾德的化學家。

  當時擔任聯邦調查局局長的胡佛曾以為這個線索應該是此次原子彈間諜案的盡頭,因此還把緝拿戈爾德的行動命名為「未被制服者」。但讓人感到意外的是,不到半年時間,1950年5月22日,FBI根據情報找到了戈爾德的藏身之處,又很輕易地搜出他從事間諜工作的證據,戈爾德本人在「鐵證」面前也供認不諱。

  事實證明,「大魚」還在後面。

(責任編輯:久黑必白)

相關焦點

  • 竊取美國原子彈情報的羅森堡夫婦(2)
    編者按:1945年,美國投向日本廣島的原子彈「小男孩」爆炸不到一個月,貪圖西方物質文明的蘇聯情報人員走進了加拿大司法部。他揭開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圍繞原子彈情報,蘇聯在西半球鋪設了一張巨大的間諜網絡。隨著調查深入,這個潛藏的網絡浮出水面。然而,面對美國司法當局的死刑威脅,被指控竊取原子彈情報的羅森堡夫婦卻死不開口,羅森堡間諜案因而成為美國司法史上最具爭議的案件。
  • 羅森堡夫婦:蘇聯竊取美國原子彈情報的功臣,愛因斯坦也為之叫屈
    為了引起注意,安娜衝動地告訴接待人員說,「這些都是關於原子彈的秘密情報!」這時,廣島餘波尚未退卻,原子彈仍是敏感話題,果然,安娜成功引起了加拿大人的注意。於是,情報逐級上達,加拿大總理麥肯齊·金很快就知道了這件事。
  • 49年後的懷念:羅森堡夫婦,冷戰妄想狂的犧牲品
    ■氣概凜然坐上電椅的羅森堡夫婦引起世界同情  自稱最尊重公民司法權益的美國,在羅森堡夫婦一案卻表現出理屈詞窮。法庭公布的「罪證」只是說,有一個叫格林格拉斯的人招供,其姐姐和姐夫羅森堡夫婦可能是蘇聯間諜,因為姐夫曾動員他為蘇聯服務。除了那個卑鄙的親戚的口供,再也拿不出「間諜」證據。  在洛斯阿拉莫斯,羅森堡夫婦並未從事很機密的工作。
  • 檔案顯示冷戰時羅森堡間諜案是錯判
    美國國家檔案館解密檔案顯示:冷戰時的「羅森堡間諜案」是錯判  本報特約撰稿 章魯生  據《紐約時報》9月11日報導,美國歷史上爭論不休的歷史公案——羅森堡夫婦間諜案的被告之一莫頓•索貝爾日前公開承認:自己當年確實曾作為間諜替蘇聯搜集情報,而此前他一直宣稱自己是無辜的。
  • 美蘇爭霸往事:瘋狂增長的核彈,誰都不敢發動第一擊
    冷戰,也就是美蘇爭霸,內容多樣,其中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軍事實力的對抗。這種對抗的方式既包括戰機、潛艇等常規武器,也包括原子彈、氫彈等核彈武器。今天,我們重點聊聊核彈。在核彈研製上美國走在了前列。珍珠港事件後,愛因斯坦等一批從歐洲移居美國的科學家提議要先於納粹德國製造出原子彈,這引起了羅斯福總統的重視。很快,美國陸軍部啟動了代號為「曼哈頓工程」的龐大計劃,耗資20億美元,10萬多人參與,歷時3年多,終於研製成功。1945年7月16日,美國在新墨西哥州阿拉莫戈多的一片沙漠地帶成功爆炸了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
  • 美國曾派特工混入成飛竊取我四代機機密情報
    揭秘美國情報系統監視的中國目標早在1955年,毛澤東下令研製原子彈後,美國情報界就已開始全力竊取有關機密。1967年,中國首次核飛彈試爆後8分鐘,美國總統詹森的桌上就已有了「黑鳥」竊取到的相關機密信息。
  • 埃因霍溫反擊犀利,羅森堡主場到此為止
    巧合的是,去年兩隊就在歐聯杯小組賽遭遇過,羅森堡主場是1比4慘敗,心理已經落了下風。去年歐聯杯小組賽,羅森堡已主場1比4慘敗埃因霍溫,心理處於下風。羅森堡主打433陣型,賽季初一度3場不勝,之後逐漸找回狀態,近期聯賽已7場不敗,逐漸升到第2位。
  • 柯博拉|奧爾西尼和羅森堡鍊金術犯罪協會
    羅馬的奧西尼家族,奧地利的羅森堡家族家族,以及波希米亞和巴伐利亞的羅森博格家族控制著鍊金術士的秘密社團。這些家庭都把玫瑰掛在他們的盾形紋章上。薔薇十字會也被稱為玫瑰十字會。鍊金術是通過化學物質對人類心靈和生物體的操縱。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美國化學學會和大多數食品和藥品公司都是由薔薇十字會控制的。默克家族是德國商人,他們創立了默克集團化學和製藥公司。
  • 人氣男星張若昀主演幾部諜戰劇,黑狐霹劍斬風影,諜戰深海在驚蟄
    隨著諜戰劇《諜戰深海之驚蟄》和電視劇《慶餘年》的熱播,張若昀的人氣越來越高,多部由他主演的電視劇在各電視臺播出,今天我們盤點幾部由他主演的諜戰劇。黑狐(電視劇)主演:張若昀 文章 吳秀波 李曼 吳婷 編劇:張健導演:張健 大慶 集數:38集年份:2011年地區:中國內地類別:電視劇 諜戰 戰爭
  • 核動力飛彈、核動力轟炸機 揭秘美蘇瘋狂核競賽
    這些充滿「殺敵一千,自損八百」味道的核裝置,迅速讓西方回想起冷戰歲月中,美蘇的那些瘋狂核設想。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兩個超級大國不斷推出各種核動力巡航飛彈、核動力轟炸機甚至核動力宇宙飛船,人類一度被籠罩在「核烏雲」中。
  • 美國為什麼對日本動用原子彈
    普立茲獎獲得者約翰·赫西應邀調查廣島原子彈爆炸,他用清晰、冷靜而克制的文字,記錄了六個普通人的平常經歷和他們四十年的人生軌跡,折射出「被爆者」一代的創傷記憶,《廣島》這部作品也成為20世紀美國最優秀的新聞作品之一。學者劉檸在這本書中文版的代序中,依據各類史料研究,總結了美國對日本動用原子彈的四種動因。
  • 建國後第一間諜大案,一外國人帶兩隻老鼠出境,體內藏絕密情報
    對下級軍官和士兵來講,戰爭無疑是一部巨大的絞肉機,贏得戰爭有很多的因素,天時地利人和,除了這些,我們還要知道在戰爭當中,情報起著決定性因素。如果我們能時刻掌握著對方軍隊的動向,我們將會佔主導地位,這樣只會讓我們有很多的優勢。為了情報,很多國家就誕生出了間諜這一行業。他們擁有著很高超的技術,能夠悄無聲息地竊取敵對方的很多信息。即使到了和平年代,他的身形也並沒有銷聲匿跡。
  • 美國在外太空引爆了原子彈!
    可冷戰時期,美蘇雙方並不滿足於控制地球表面,他們把熊熊霸心燒到了太空。在太空引爆核彈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地面,太空核爆主要是為了破壞軍事衛星和太空武器,是國家間真正的殺手鐧!    我們知道空氣主要集中在距地面100公裡以下的區域,超過100公裡的空間我們就稱之為太空了,太空大體處於真空狀態。
  • 諜戰劇《夜隼》大揭秘:稀奇古怪的情報工具
    由黃覺、劉德凱領銜主演的諜戰大戲《夜隼》正在新疆衛視熱播。7月5日晚新疆衛視22:15分播出的《劇劇有戲》節目為您揭秘種種稀奇古怪的情報工具。網易娛樂7月5日報導 由黃覺、劉德凱領銜主演的諜戰大戲《夜隼》正在新疆衛視「中視豐德熱播劇場」熱播。在劇中,國民黨高級特務「海東青」潛伏於我黨高層,除了超常的冷靜與機敏外,其新穎而隱蔽的間諜工具「煙盒」也對其助益不小。那麼,歷史上真實的間諜又使用過哪些工具傳遞情報呢?7月5日晚新疆衛視22:15分播出的《劇劇有戲》節目為您揭秘種種稀奇古怪的情報工具。
  • 抗美援朝時,美國為何沒有使用原子彈?其實很簡單
    二戰結束並不意味著戰爭的結束,國際局勢依舊是暗流湧動,而蘇聯和美國作為那時最厲害的兩個國家,都在不斷的擴大自己的國際影響力,想要成為世界霸主,而隨著美蘇矛盾的不斷激化,最終冷戰局勢正式形成。
  •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時,蘇、美、英、法這四個國都有啥反應
    不過到了二戰後期時,隨著義大利和德國投降就只剩下了日本,於是美國為了儘快結束就在日本投下了兩顆原子彈。原子彈的爆炸摧毀了日本繼續抵抗的決心,在那過後不久日本就宣布了投降。由於在二戰之中各國都見識到了原子彈的威力,所以在二戰之後世界強國陸續開始了原子彈研製計劃。
  • 中國首顆原子彈爆炸,美國有何反應?把監聽設備安裝到喜馬拉雅山
    當時幾乎所有國家都在關注美國政府的反應,那麼美國方面究竟如何看待中國首顆原子彈的成功爆炸呢?美國政府沒有想像中的驚訝,因為他們早在1960年底已經確認中國核計劃的存在。當然美國政府還是有所反應,比如總統詹森的講話就刊登在《紐約時報》上。詹森告訴美國人及盟友「不必要擔心,目前還不會出現戰爭,一切都在掌控當中。」
  • "人文諜戰"劇《夜隼》山西開播 黃覺身陷兩難
    近兩年不斷在諜戰劇中大展拳腳的演員黃覺,這次之所以選擇《夜隼》,正是看中了此劇「雖披著諜戰的外衣,卻充滿人情味」。《夜隼》由《衝出亞馬遜》的導演宋業明執導,黃覺、劉德凱領銜主演,試圖開創一條全新的諜戰戲路。該劇講述了黃覺飾演的「江上軍」電臺臺長唐燁在東北光復過程中救了國民黨的情報人員武同和中共情報人員姚玉成,與二人成為朋友。
  • 數十顆原子彈,就能毀掉一個國家,美國為何要造數萬顆?
    所以問題就來了,明明數十顆原子彈就能摧毀一個國家,將其變為廢墟,可美國為啥要造幾萬顆呢?在二戰結束以後隨著邱吉爾的鐵幕演講的落幕,冷戰的鐵幕落在了世界上,將世界分成了兩個陣營。冷戰的開始促使了美蘇之間的軍備競賽,而在二戰後蘇聯也快速的研製出了核彈。由於美蘇兩個國家不斷的製造摩擦,所以世界一直在戰爭的邊緣,但是核彈的出現使兩個陣營都有了忌憚,不敢發動大規模的戰爭。
  • 他們是中國的居裡夫婦,攜手研製出原子彈和氫彈,為人非常低調!
    小編帶你了解更多歷史故事 他們被譽為中國的「居裡夫婦」,在二戰的炮聲隆隆中相知相許,像居裡夫婦那樣,成為科學道路上前行夥伴。 他們共同發現鈾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現象,攜手研製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展現了「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有祖國」的偉大情懷。 這對伉儷就是國之脊梁——錢三強、何澤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