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周南·芣苢》|穿越千年的車前草,我們一起去採呀

2020-12-04 玉弦歌兒

春光明媚,鶯歌燕舞,桃紅柳綠,梨花溶溶,油菜花兒也開了,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如果不是因為疫情,這個時節我是很難有時間在家裡呆著。因著這次疫情,我帶著孩子在父母家裡住了好幾個月,從冬天住到了春天。於很多人來說,2020年的春天是一段很壓抑的記憶,但對於我和孩子們來說,卻是一段特別美好的記憶,當然,我更知道,我們這一份安寧是多少抗疫人員在前面負重前行換來的。

我帶著孩子們在田野山地裡撒歡,看小草如何「春風吹又生」;看光禿禿的桃樹梨樹如何冒出嫩芽,又如何鑽出花骨朵,再悄悄地在某個夜晚偷偷地開成滿樹繁花;看飛燕乘春風而來,忙著銜泥築巢……或者乾脆什麼也不做,搬上躺椅放到桃花樹下,用手機放一曲輕音樂,閉目養神,鼻間全是春的氣息;偶爾抬眸,眼裡全是灼灼桃花。此情此景,真真是「此間樂,不思蜀也」,不想再回到城市了……

01

鄉村裡的春天最適合帶著孩子們學古詩詞,讓他們體驗在城市裡難得感受到的意境。

芣苢先秦:佚名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採採芣苢,薄言捋之。採採芣苢,薄言袺之。採採芣苢,薄言襭之。

這首《詩經·周南·芣苢》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們在採摘芣苢時所唱的歌謠。全詩共六句,高度重疊復沓,每一句只有一個字不相同。我們輕輕吟詠之後可以發現,這應該就是一首採芣時的所唱的勞動歌謠。芣苢真多啊,我們快點採吧,多採一點呀。全詩「採、有、掇、捋、袺、襭」六個動詞的變化,在其他字全部重複的襯託下越發顯出大家的忙碌之態,但是在這忙碌之態中卻很能感覺到歡欣的氣氛。快採吧,你看這麼繁茂的芣苢,真的是天賜的禮物啊。

苢在現代被稱作車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成熟時結籽眾多,不挑土地貧瘠,生命力極強,全國各地到處可見,這也是它能存續多年而不滅絕的原因。《本草綱目》載:

車前草又名芣苢、車輪菜、蛤蟆衣。生於平地澤畔丘陵阪道中。人家及路邊甚多。味甘性寒,無毒,久服輕身耐老。

它全株可食用並可入藥,有利尿、清熱、止咳的功效。我想《詩經》中的古人對它的藥用功效不一定知道得那麼詳細,但是對於它可以食用的用途應該很熟悉,所以才會專門有歌謠記載大型採摘的歡快現場。

這首詩是編輯在《詩經·國風·周南》裡,《詩經》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是各地民間的歌謠,《國風·周南》主要就是指周朝南部地區的民間歌謠,具體就是現在的陝西洛陽以南地區,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周南》共11首,其中還包含有名的《關雎》《桃夭》等。

02

一個陽光明媚的春日,我跟母親帶著孩子們一起去田野上採摘車前草。稻田裡還沒開始耕種,野花野草競相生長,一片春意盎然,母親帶我們找到了一個長滿了車前草的地方。

陽春三月,車前草剛剛長出新葉不久,要到六七月份才能開花結籽,其籽稱為車前子。如果是當蔬菜食用,應該是在它剛剛長出幼葉不久,中間還沒有抽出花莖之前為最好。這時整株幼嫩,可以連根拔起,也可以從根莖處用刀割下,回家用清水洗淨後,可涼拌,也可炒煮。如果要藥用的話,就最好在夏秋時節採收。要全株入藥的話一般在花蕾初現,但還未開花之前連根拔出,洗淨曬乾。如果要採收車前子就只得等到開花結籽成熟,穗莖籽粒呈現棕褐色時收取果穗,曬乾後取籽。

我們收取的是車前草嫩株,是當蔬菜食用的最佳狀態。車前草長得極為茂盛,我跟母親說要不要間隔著採收,不要把這個地方的一次收完了,明年就沒有了。母親說,沒事,土底下有很多根,它們很快就會重新長出來的,生命力頑強得很,不用擔心它們會滅絕。以前種田的時候每次都要特意花時間來把它們鋤掉一部分才不會長滿田地。現在方便了,有除草劑,往長草的地方一噴灑幾乎就能徹底滅絕草類植物,所以還是化學藥劑厲害。我聽了,心下自犯嘀咕,這樣方便是方便了,但不知道會有多少物種有可能會這樣被無意之中滅絕掉呢。科學技術的發展有時真的是柄雙刃劍,滿足了人類單方面主觀的需要,卻也有可能破壞了大自然本身的平衡,要如何把握好這個度,是人類時時要引起警戒的地方。

我們不一會兒就採滿了兩大筐車前草,孩子們也興高採烈,很有成就感,這是生活在城市中很難體驗到的快樂。我相信這種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對人是有療愈作用的,萬物有靈且美,感受到自然中的勃勃生機,作為人類,有什麼理由不應該為自己能作為萬物之靈生活在這世間而感到榮幸和開心呢?有什麼必要為生活中的那些屑小而憂愁呢?你看,作為苢,生來就是被人採食,但它還是在每一個春天來臨時竭盡全力綻放生命!

《詩經·周南·芣苢》這首詩就是一首歡快的勞動歌謠,它不需要被賦予什麼高大上的涵義,不需要附會成祈禱生子之類的意義。它就是人們在採收到這份上天饋贈給人類的食物時的歌詠之作,而這種最原始的從心而唱的歌謠才是最動人,最能傳頌千年而不朽的作品。

#詩經#

相關焦點

  • 每天一首詩經—《國風·周南·芣苢》:採採芣苡
    《國風·周南·芣苢》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茂盛,眾多貌。芣苢(fú yǐ ),亦作「芣苡」,即車前草。薄言,均為發語詞,無意義。有,取。車前草芣苢,現在通常認為是車前草,是田間地頭常見的野菜。
  • 讀《詩經》:採採芣苢——枸杞紅棗車前草甜湯喝起來!
    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採採芣苢,薄言捋之。採採芣苢,薄言袺之。採採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fúyǐ》這首詩,雖然不算《詩經》中最短的,但卻是最有個性的一首。通篇只言一事,即「採芣苢」。
  • 詩經·周南·芣苢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芣苢詩經·國風·周南·芣苢原文採採[1]芣苢[2],薄言[3]採之。芣苢朗讀芣苢注釋及注音[1]採採:採而又採。[2]芣苢〔fú yǐ〕:即車前草,多年生草本,嫩葉可食,全草和種子可入藥。[3]薄言:補充音節的語助詞,無實義。另說急急忙忙、將欲等。
  • 詩經《芣苢》在風和日麗之中,平原繡野之上載歌載舞
    《國風·周南·芣苢》是《詩經》周南中的第八首,說的是婦人們在曠野之上邊唱邊採的歡快場景。從詩中,採、有、掇、捋、袺、襭。這六個動詞可以看出婦人們在勞動過程中是歡快的。不由讓人覺得在大自然中勞動是多麼美妙啊!在大自然中且歌且舞是多麼美妙啊!從古至今勤勞的人民總是值得誇讚的。
  • 經典品讀——《詩經·芣苢》每句都在重疊,卻吟唱出歡樂之情
    《詩經》中的大多數詩都是從民間「採詩」而來,所以常用勞動時候吟唱的詩歌來表達更深層的意思,比如《卷耳》是在採集卷耳時候思念遠徵的丈夫;《採葛》是熱戀中的人想念採葛的姑娘;《摽有梅》是採梅子的姑娘們表達愛情。但唯有《芣苢》是不同的,它就是個單純的勞動之歌,處處充滿勞動的歡樂。
  • 西周時代老百姓餐桌上的蔬食——讀《詩經》第八篇《芣苢》有感
    車前草詩旨:《芣苢》是《詩經》中的第八篇,芣苢就是車前草。這首詩是當時人們採芣苢(即車前草)時所唱的歌謠。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全詩採用重章疊句的復沓寫作手法,與《卷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全詩一唱三嘆,反覆詠唱,一遍一遍地表達採摘芣苢的情景,初讀此詩,一種勞動時的歡樂之情躍然紙上,繼而,一種採摘芣苢的忙碌與熱烈場景就浮現在眼前。其實情況引人深思。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芣苢
    《芣苢》是《詩經》裡《國風·周南》的篇章,作成於先秦時代的周,至於具體時間和作者同《詩經》裡大多數詩歌一樣,都已不可考。全詩如下: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採採芣苢,薄言捋之。採採芣苢,薄言袺之。採採芣苢,薄言襭之。第一段第一句裡的採採芣苢,採指採集、收集。作者這裡用了兩個採字,可以解釋為到處採集或者採了又採。芣苢,根據《毛傳》解釋,芣苢是一種植物,學名平車前,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車前草,而聞一多等學者認為芣苢是薏苡,薏苡仁就是我們俗稱的薏米。
  • 詩經之芣苢:一片豔陽高照
    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採採芣苢,薄言捋之。採採芣苢,薄言袺之。採採芣苢,薄言襭之。【我讀芣苢】青蔥茂密的車前草呀,鋪呀鋪滿地。採呀採呀來採車前草,大家快來一起採。青蔥茂密的車前草呀,鋪呀鋪滿地。採呀採呀來採車前草,大家快來把它採下來。青蔥茂密的車前草呀,鋪呀鋪滿地。拾呀拾呀來拾車前草,大家快來一起拾。青蔥茂密的車前草呀,鋪呀鋪滿地。
  • 《詩經·芣苢》:三春戴薺花,桃李羞繁華
    襭 之其大意為:鮮豔繁盛的車前子兒,採呀採呀採不停。鮮豔繁盛的車前子兒,摘呀摘呀摘不贏。鮮豔繁盛的車前子兒,拾呀拾呀拾不停。鮮豔繁盛的車前子兒,捋呀捋呀捋不停。鮮豔繁盛的車前子兒,揣呀揣呀揣不停。鮮豔繁盛的車前子兒,兜呀兜呀兜不贏。
  • 這些藏在詩經裡的植物你都認識嗎?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包含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讓我們一起走進詩經,來看看這些詩經裡描寫的植物吧。諼草(xuān cǎo)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願言思伯,使我心痗(mèi)。
  • 跨越三千年 一起去看看遍地葑菲芣苢的《詩經》世界
    翻開中國最古老的詩歌集《詩經》,猶如一部大自然的「群芳(芳草)譜」,一部先民的儉素食譜。《詩經》裡面記載的植物有150多種,其中一部分是可以食用的蔬菜。許多蔬菜已經存在上千年,有一些至今我們還在食用。荇『xìng』菜《周南·關雎》|參差荇菜,左右流之。《詩經》第一首《關雎》就是寫得採摘荇菜的野外勞動場景:「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 一定是摘草!|《詩經·卷耳|芣苢》
    今天把兩首詩合在一起講,分別是《卷耳》和《芣苢》。為什麼合在一起呢?因為這兩首詩都是以植物命名的詩歌,且情懷恰恰相反,可以在兩相對比中感受藉助風物比興和單純利用植物作為行文主題的差別……其實是芣苢太簡單了,單寫芣苢到不了1000字。
  • 泉溪野蔬:車前草
    若問村民啥是車前草,估計99%的人會搖頭,但若問啥是官司草,則一半人會說得頭頭是道。是的,我們這裡叫它官司草。比我年長的人,應該都認識這種草的。官司草的名字取得有點怪。官司,是指訴訟,可這種野草怎麼會跟官司牽連在一起呢?別的地方竟還在「官司草」前面加個「打」字,稱呼其為「打官司草」,就更不可思議了,難道打官司要用這種草?
  • 《詩經》中先民採採芣苢,往復迴環吟唱:興高採烈,醉心勞動快樂
    「神農嘗百草」無法查證,但中國歷史的第一部文化典籍《詩經》記載了先民勞動的情況。其中詩歌《芣苢》中人們洋溢著安居樂業,陶醉於勞動快樂,歌頌幸福的農家生活。芣苢先秦:佚名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
  • 《詩經》裡的芣苡是什麼?其實你經常見到,還是很好的中藥材
    《詩經》裡的芣苡就是現在說的車前草。《詩經*周南*芣苢》是一首很有趣的民歌:就是講芣苢長得青翠茂盛十分可愛,於是大家就在郊外採芣苢,場面十分歡快。「薄言採之」就是迅速地採摘,這麼想的話應該不會很挑剔很仔細。
  • 這個植物在古代有著豐富的內涵,美好的寓意——《詩經·芣苢》
    採芣苢『原詩』芣苢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採採芣苢,薄言捋之。採採芣苢,薄言袺之。採採芣苢,薄言襭之。『注釋』芣苢(fu yi),植物名,即車前子。薄言,語助詞。有之,有一些了。掇,拾的意思。意即把掉在地上的拾起來。捋,稍微用力來採。袺(jie),用手拽著衣襟來兜放採來的車前子。
  • 《詩經》:這首詩一共6行,每一行卻只有一個字不一樣,絕世少見
    這首古詩的題目是《國風·周南·芣(fú)苢(yǐ)》,《詩經》中的這一首古詩一共6行,每一行只有一個字不一樣,絕世少見。不要說《詩經》中絕無僅有,在後世成熟的詩詞中,能重複到這個程度的,也是比較罕見的。
  • 《詩經·國風·芣苢》:由2個句式、6個動詞、11個字構成的奇詩
    ——《詩經·國風·周南·芣苢》《芣苢》是《詩經·國風·周南》裡的第八篇,共三章十二句四十八字,均為四言句式。它的最大特色是章句重疊、迴環往復,其重複程度為《詩經》之最。當然,這種復沓的結構不止存於《芣苢》篇,而是相當廣泛地出現在《詩經》之中,以《風》詩最為明顯。從根本上來說,這種藝術特徵來源於《詩經》可歌的藝術特質。儘管《詩經》本來就是和曲而唱的詩歌,和一般文人詩作自然不一,但我們很少從歌曲的角度去理解《詩經》。
  • 團購,詩經宋詞——讀不完的經典,看得到的進步與睿智!
    孩子的學識、眼光都會內化成他們的氣質和能力,而現在我們很多孩子都被課業包圍,很難再分出時間和精力去領悟我們流傳千年的文化精髓! 讀詩以淡泊明志,以修養身心,以增強素質。孩子讀書的好處實在太多啦!
  • 詩經周南芣苢
    注釋:1 芣苢(fú yǐ):野生植物,可食。一說是車前子,也叫車輪菜。2 薄、言:都是語助詞,大都含勸勉之意。3 有:取。全詩只講了婦女們採集車前子這樣一件事,語言極其簡單。整首詩只有四十八個字,其中四十二個字是不變的,只變換了六個字,即採集車前子的動作:採、有、掇、捋、袺、襭,就將婦女們呼朋結伴,在曠野中邊唱邊採,一棵棵地採,一把把地捋,手提衣襟來兜,滿載成果而歸的歡樂場景表現出來。清人姚際恆認為這首詩「章法極為奇變」,確有道理。《毛詩序》說:「《芣苢》,后妃之美也。和平則婦人樂有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