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國風·周南·芣苢原文
採採[1]芣苢[2],薄言[3]採之。
採採芣苢,薄言有[4]之。
採採芣苢,薄言掇[5]之。
採採芣苢,薄言捋[6]之。
採採芣苢,薄言袺[7]之。
採採芣苢,薄言襭[8]之。
芣苢朗讀
芣苢注釋及注音
[1]採採:採而又採。
[2]芣苢〔fú yǐ〕:即車前草,多年生草本,嫩葉可食,全草和種子可入藥。
[3]薄言:補充音節的語助詞,無實義。另說急急忙忙、將欲等。
[4]有:取得。
[5]掇〔duō〕:拾取,摘取。
[6]捋〔luō〕:順著莖葉輕輕摘取。
[7]袺〔jié〕:用衣襟兜著。
[8]襭〔xié〕:把衣襟插在腰帶上兜東西。
芣苢翻譯
接連不斷地採摘芣苢,採了一株再採一株。
接連不斷地採摘芣苢,得了一株再得一株。
接連不斷地採摘芣苢,摘了一葉再摘一葉。
接連不斷地採摘芣苢,捋了一把在再捋一把。
接連不斷地採摘芣苢,採來的芣苢用衣襟兜起來。
接連不斷地採摘芣苢,摘得的芣苢用衣襟盛起來。
芣苢賞析
芣苢,就是俗稱的車前草,這種植物春夏生長,遍布於荒野路邊,其嫩葉可食,全草又可入藥,可以說是一種易得又多用的植物。這首詩作,就是先秦時代的農人在田野間採摘車前草時所唱的歌謠,展現了農人勞作忙碌而歡快的場景。
雖然只是單一的採摘動作,但作者卻使用了「採、有、掇、捋」四字去描繪,就連用衣襟兜裝芣苢也用了「袺、襭」二字刻畫,體現出作者對農人勞作過程細緻入微的觀察,同時也暗示作者可能具有非常豐富的鄉間生活閱歷。
《詩經》中重章疊句的運用十分普遍,而這首《芣苢》的疊章之甚可謂絕無僅有。全詩三章十二句,只有六字交替變動,其餘全是重疊,看似單調復沓,實則別有韻味。在反覆的吟詠之下,產生了簡潔明快、迴環往復的韻律感,讀者雖然不見採摘芣苢之人,卻依然能感受到他們採摘芣苢過程中緊張有序而又興高採烈的情緒起伏。就連那株株的芣苢,也仿佛在這農人的歌唱聲中鮮活靈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