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經·國風·邶風·匏有苦葉原文
匏[1]有苦[2]葉,濟[3]有深涉[4]。
深則厲[5],淺則揭[6]。
有彌[7]濟盈[8],有鷕[9]雉鳴。
濟盈不濡[10]軌[11],雉鳴求其牡[12]。
雍雍[13]鳴雁,旭日始旦[14]。
士如歸妻[15],迨冰未泮[16]。
招招[17]舟子[18],人涉卬[19]否。
人涉卬否,卬須[20]我友[21]。
匏有苦葉朗讀
匏有苦葉注釋及注音
[1]匏〔páo〕: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比葫蘆大,對半剖開可做水瓢。
[2]苦:味苦,一說同「枯」,指匏瓜葉枯成熟。
[3]濟:濟水,發源於今河南,經山東匯入渤海。
[4]涉:渡口,一說渡水。
[5]厲:衣帶的下垂部分,此指連衣涉水。一說拴匏瓜在腰以泅渡。
[6]揭〔qì〕:提起,此指提衣涉水。
[7]彌:形容江水汪洋恣肆貌。
[8]盈:滿。
[9]鷕〔yǎo〕:雌雉叫聲。
[10]濡〔rú〕:沾溼。
[11]軌:車轍。
[12]牡〔mǔ〕:雄性鳥獸,此指雄雉。
[13]雍雍:形容鳴聲和諧。
[14]旦:天亮,破曉。
[15]歸妻:娶妻。
[16]泮〔pàn〕:冰雪融解。
[17]招招:招呼之貌,一說搖櫓曲伸之貌。
[18]舟子:船夫。
[19]卬〔áng〕:第一人稱代詞,我。
[20]須:等待。
[21]友:此指伴侶、愛侶。
匏有苦葉翻譯
匏瓜葉子帶有苦味,濟水邊有幽深渡口。
水深就要連衣渡過,水淺只需提衣渡過。
滄茫濟水汪洋恣肆,傳來雌雉聲聲鳴叫。
濟水盈滿不溼車轍,雌雉鳴叫尋求雄雉。
大雁鳴聲和諧安然,朝陽初升天空破曉。
男子如果準備娶妻,要趁還未結冰之時。
船夫吆喝又打招呼,別人渡河我卻不渡。
別人渡河我卻不渡,我要等待我的伴侶。
匏有苦葉賞析
《匏有苦葉》刻畫了一位在濟水邊等待其「友」的人的形象,全詩都貫穿著「涉水」這個意象。關於此詩的主旨,《毛詩序》認為是諷刺衛宣公「與夫人並為淫亂」的作品,清代姚際恆《詩經通論》亦附會此說。當今學者多認為,此詩所寫的是一位年輕女子等待情人或未婚夫到來的焦急心情。
全詩共有四章,每章四句。首章以「匏之苦葉」起興,有學者認為這暗示了此詩與婚姻有關,因古代男女新婚,即是用剖開的匏瓜作為飲交杯酒的酒器。接著就進入出濟水「深涉」的場景,而且詩人指出了渡水的辦法:「深則厲,淺則揭」,就是希望能儘早與「我友」相見。然而濟水漲潮,汪洋浩瀚,再加上雌雉求偶的聲聲鳴啼,更增添了幾分詩人心中的迷惘和渴盼。第三章起句以鳴雁起興,點明此時已經天色拂曉,旭日東升,詩人勸那娶妻之「士」要趁早出行,莫待冰消雪融。最後一章可謂全詩靈魂所在,詩人寫船夫「招招」攬客渡河,自己頻頻搖頭拒絕,只是看著他人遠去,直至末句方才點明其因「卬須我友」,詩人等待之人顯然重要非常,焦急而又期盼的情緒流露無遺。
此詩用語質樸自然,筆法平鋪直敘,並未運用《詩經》常用的復沓結構,然而末章「人涉卬否」的疊詠頗有民風口語色彩。聞一多對此詩評價頗高,認為此詩接近唐人之後的古詩之風,而且是近代詩歌形式的肇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