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大多數詩都是從民間「採詩」而來,所以常用勞動時候吟唱的詩歌來表達更深層的意思,比如《卷耳》是在採集卷耳時候思念遠徵的丈夫;《採葛》是熱戀中的人想念採葛的姑娘;《摽有梅》是採梅子的姑娘們表達愛情。但唯有《芣苢》是不同的,它就是個單純的勞動之歌,處處充滿勞動的歡樂。
國風·周南·芣苢
採採芣苢(fúyǐ ),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duō)之。採採芣苢,薄言捋(luō)之。採採芣苢,薄言袺(jié)之。採採芣苢,薄言襭(xié)之。
繁茂新鮮的芣苢呀,我們趕緊來採呀。繁茂新鮮的芣苢呀,我們開始採摘呀。
繁茂新鮮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來。繁茂新鮮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來。
繁茂新鮮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來。繁茂新鮮的芣苢呀,掖起衣襟裝起來。
詩中小知識
採採:詩中的「採採」是形容詞,而不是動詞。形容植物繁茂又鮮豔,類似《卷耳》裡的「採採卷耳」的意思。
芣苢:植物名,即車前草,荒地或路旁常見,分布幾遍全國。 嫩葉可食,有些地區用作飼料;全草與種子都可入藥,能利尿、清熱、止咳;
車前草的藥用價值始載於《神農本草經》,首次載於醫書,便記錄了其在泌尿方面的療效:「車前子,味甘,寒。主氣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溼痺。」
詩詞欣賞
《詩經》中的民間歌謠,有很多用重章疊句的形式,但像這篇重疊得如此厲害也是絕無僅有的。全詩十二句,只更換了六個不同的動詞,無一「樂」字,但文字間充滿歡樂,讀之自見意思。
我覺得,這首詩跟《卷耳》不同,不是一開始就有目標地去採集芣苢的。而是某個風和日麗的一天,眾女孩相約去田野間玩耍,她們說說笑笑地走著、聊著,偶然發現路邊有很多的芣苢,葉子圓潤可愛,上面還有晶瑩剔透的露珠閃爍著。
一個女孩輕柔地說我們採摘芣苢吧,回家曬乾還能食用呢。其他女孩微笑著答應,三三倆倆走開去採集。剛開始時,雙手捧著摘下來,談笑間動作越來越嫻熟,直接把種子擼下來。在草叢中,她們搖曳著身姿,揮動著縴手,一摘一拾,滿載而歸。
清人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說:「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於平原曠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餘音嫋嫋,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我認為此話體會還是很準確的。
雖然詩中完全沒有寫採芣苢的人,但讀起來卻能夠感受到她們歡快的心情,情緒就在詩歌的音樂節奏中傳達出來。
你喜歡這首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