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品讀——《詩經·芣苢》每句都在重疊,卻吟唱出歡樂之情

2020-12-04 Su說文化小故事

《詩經》中的大多數詩都是從民間「採詩」而來,所以常用勞動時候吟唱的詩歌來表達更深層的意思,比如《卷耳》是在採集卷耳時候思念遠徵的丈夫;《採葛》是熱戀中的人想念採葛的姑娘;《摽有梅》是採梅子的姑娘們表達愛情。但唯有《芣苢》是不同的,它就是個單純的勞動之歌,處處充滿勞動的歡樂。

國風·周南·芣苢

採採芣苢(fúyǐ ),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duō)之。採採芣苢,薄言捋(luō)之。採採芣苢,薄言袺(jié)之。採採芣苢,薄言襭(xié)之。

繁茂新鮮的芣苢呀,我們趕緊來採呀。繁茂新鮮的芣苢呀,我們開始採摘呀。

繁茂新鮮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來。繁茂新鮮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來。

繁茂新鮮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來。繁茂新鮮的芣苢呀,掖起衣襟裝起來。

詩中小知識

採採:詩中的「採採」是形容詞,而不是動詞。形容植物繁茂又鮮豔,類似《卷耳》裡的「採採卷耳」的意思。

芣苢:植物名,即車前草,荒地或路旁常見,分布幾遍全國。 嫩葉可食,有些地區用作飼料;全草與種子都可入藥,能利尿、清熱、止咳;

車前草的藥用價值始載於《神農本草經》,首次載於醫書,便記錄了其在泌尿方面的療效:「車前子,味甘,寒。主氣癃,止痛,利水道小便;除溼痺。」

詩詞欣賞

《詩經》中的民間歌謠,有很多用重章疊句的形式,但像這篇重疊得如此厲害也是絕無僅有的。全詩十二句,只更換了六個不同的動詞,無一「樂」字,但文字間充滿歡樂,讀之自見意思。

我覺得,這首詩跟《卷耳》不同,不是一開始就有目標地去採集芣苢的。而是某個風和日麗的一天,眾女孩相約去田野間玩耍,她們說說笑笑地走著、聊著,偶然發現路邊有很多的芣苢,葉子圓潤可愛,上面還有晶瑩剔透的露珠閃爍著。

一個女孩輕柔地說我們採摘芣苢吧,回家曬乾還能食用呢。其他女孩微笑著答應,三三倆倆走開去採集。剛開始時,雙手捧著摘下來,談笑間動作越來越嫻熟,直接把種子擼下來。在草叢中,她們搖曳著身姿,揮動著縴手,一摘一拾,滿載而歸。

清人方玉潤在《詩經原始》中說:「讀者試平心靜氣涵詠此詩,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於平原曠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餘音嫋嫋,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曠。」我認為此話體會還是很準確的。

雖然詩中完全沒有寫採芣苢的人,但讀起來卻能夠感受到她們歡快的心情,情緒就在詩歌的音樂節奏中傳達出來。

你喜歡這首詩嗎?

相關焦點

  • 讀《詩經》:採採芣苢——枸杞紅棗車前草甜湯喝起來!
    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採採芣苢,薄言捋之。採採芣苢,薄言袺之。採採芣苢,薄言襭之。 《芣苢fúyǐ》這首詩,雖然不算《詩經》中最短的,但卻是最有個性的一首。通篇只言一事,即「採芣苢」。
  • 每日一篇《詩經》解讀——芣苢
    《芣苢》是《詩經》裡《國風·周南》的篇章,作成於先秦時代的周,至於具體時間和作者同《詩經》裡大多數詩歌一樣,都已不可考。全詩如下: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但從周代的社會環境和《芣苢》這首詩歌的全詩來看,我更傾向於聞一多先生的解釋,我們這裡也用薏苡來解釋。薄言採之,薄言起補充音節的作用,無意義。採之指採集。第二段第一句裡的薄言掇之,掇是拾的意思。第二句薄言捋之,捋通常解釋是指使物體順溜或乾淨,這裡指順著根莖一把一把的採集。
  • 《詩經》中先民採採芣苢,往復迴環吟唱:興高採烈,醉心勞動快樂
    「神農嘗百草」無法查證,但中國歷史的第一部文化典籍《詩經》記載了先民勞動的情況。其中詩歌《芣苢》中人們洋溢著安居樂業,陶醉於勞動快樂,歌頌幸福的農家生活。芣苢先秦:佚名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
  • 西周時代老百姓餐桌上的蔬食——讀《詩經》第八篇《芣苢》有感
    這首詩是當時人們採芣苢(即車前草)時所唱的歌謠。全詩三章,每章四句。全詩採用重章疊句的復沓寫作手法,與《卷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全詩一唱三嘆,反覆詠唱,一遍一遍地表達採摘芣苢的情景,初讀此詩,一種勞動時的歡樂之情躍然紙上,繼而,一種採摘芣苢的忙碌與熱烈場景就浮現在眼前。其實情況引人深思。
  • 《詩經·國風·芣苢》:由2個句式、6個動詞、11個字構成的奇詩
    ——《詩經·國風·周南·芣苢》《芣苢》是《詩經·國風·周南》裡的第八篇,共三章十二句四十八字,均為四言句式。它的最大特色是章句重疊、迴環往復,其重複程度為《詩經》之最。從形式上看,整首詩僅僅通過六個動詞變換,即:「採」、「有」、「掇」、「捋」、「袺」、「襭」,便串聯起一個完整的勞動過程,傳達出勞動所帶來的歡快情緒。換句話說,全詩只用了十一個不同的字,兩個基本句式——「採採芣苢,薄言X之」,就完成了構詩,不可謂不妙。
  • 《詩經》:這首詩一共6行,每一行卻只有一個字不一樣,絕世少見
    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採採芣苢,薄言捋之。採採芣苢,薄言袺之。採採芣苢,薄言襭之。到了第二句,「薄言」是無意義的語助詞,「採之」在意義上與前句無大變化。第三句重複第一句,第四句又重複第二句,只改動一個字。所以整個第一章,其實只說了兩句話:採芣苢,採到了。這還罷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複,只改動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動詞。
  • 詩經·周南·芣苢_朗讀、注音、翻譯及賞析
    詩經·芣苢詩經·國風·周南·芣苢原文採採[1]芣苢[2],薄言[3]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4]之。採採芣苢,薄言掇[5]之。採採芣苢,薄言捋[6]之。採採芣苢,薄言袺[7]之。採採芣苢,薄言襭[8]之。
  • 詩經《芣苢》在風和日麗之中,平原繡野之上載歌載舞
    《國風·周南·芣苢》是《詩經》周南中的第八首,說的是婦人們在曠野之上邊唱邊採的歡快場景。從詩中,採、有、掇、捋、袺、襭。這六個動詞可以看出婦人們在勞動過程中是歡快的。不由讓人覺得在大自然中勞動是多麼美妙啊!在大自然中且歌且舞是多麼美妙啊!從古至今勤勞的人民總是值得誇讚的。
  • 《詩經·芣苢》:三春戴薺花,桃李羞繁華
    也因此在車前子結子之時,婦人們結伴而出,競相採擷,而且所有的人都非常的興奮,場面熱熱鬧鬧,就有了這首詩歌,流傳至今。當然了,這首詩歌除了因為其內容表達的是對生兒育女,繁衍家族的期望,還有其藝術價值。首先,這首詩歌在詩經中非常獨特,用姚際恆在《詩經通論》中的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韻分三章,章四句;然每二句只換一字,實六章,章二句也」其次,在「實六章,章二句」,在每個章節的第二句中,一共變換了六個字:採、有、掇、捋、袷、擷。這六個字實在是妙不可言。
  • 詩經之芣苢:一片豔陽高照
    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採採芣苢,薄言捋之。採採芣苢,薄言袺之。採採芣苢,薄言襭之。【我讀芣苢】青蔥茂密的車前草呀,鋪呀鋪滿地。採呀採呀來採車前草,大家快來一起採。青蔥茂密的車前草呀,鋪呀鋪滿地。採呀採呀來採車前草,大家快來把它採下來。青蔥茂密的車前草呀,鋪呀鋪滿地。拾呀拾呀來拾車前草,大家快來一起拾。青蔥茂密的車前草呀,鋪呀鋪滿地。
  • 團購,詩經宋詞——讀不完的經典,看得到的進步與睿智!
    孩子的學識、眼光都會內化成他們的氣質和能力,而現在我們很多孩子都被課業包圍,很難再分出時間和精力去領悟我們流傳千年的文化精髓! 讀詩以淡泊明志,以修養身心,以增強素質。孩子讀書的好處實在太多啦!
  • 《詩經·周南·芣苢》|穿越千年的車前草,我們一起去採呀
    芣苢先秦:佚名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採採芣苢,薄言捋之。採採芣苢,薄言袺之。採採芣苢,薄言襭之。這首《詩經·周南·芣苢》是兩千多年前的古人們在採摘芣苢時所唱的歌謠。全詩共六句,高度重疊復沓,每一句只有一個字不相同。我們輕輕吟詠之後可以發現,這應該就是一首採芣苢時的所唱的勞動歌謠。芣苢真多啊,我們快點採吧,多採一點呀。
  • |《詩經·卷耳|芣苢》
    《芣苢》篇我們從簡單的開始,先講《芣苢》,不知道大家會不會讀,我標個音調:芣苢(fú yǐ)。《芣苢》中芣苢的運用不是比興,而是其整篇的內容就是繞採摘芣苢展開的。我們貼一個原文: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芣苢,薄言掇之。採採芣苢,薄言捋之。採採芣苢,薄言袺之。採採芣苢,薄言襭之。
  • 每天一首詩經—《國風·周南·芣苢》:採採芣苡
    《國風·周南·芣苢》採採芣苢,薄言採之。採採芣苢,薄言有之。採採:茂盛,眾多貌。芣苢(fú yǐ ),亦作「芣苡」,即車前草。薄言,均為發語詞,無意義。有,取。採採芣苢,薄言掇之。採採芣苢,薄言捋之。掇,拾。捋(luō),用手握住條狀物向一端滑動。採採芣苢,薄言袺之。採採芣苢,薄言襭之。
  • 這個植物在古代有著豐富的內涵,美好的寓意——《詩經·芣苢》
    芣苢,今名車前子。由於能夠結很多的種子,被古時候的人們所喜愛。尤其是婦女吃了,可以多子多孫,所以,人們在採芣苢的時候,總是在心中寄予無限的希望。三五成群的婦女,在野外一邊歌唱著,一邊採著車前子。在這充滿願景的勞動中洋溢著太多的歡樂,也就沒有勞累之說,不知不覺便採了許多。
  • 詩經周南芣苢
    注釋:1 芣苢(fú yǐ):野生植物,可食。一說是車前子,也叫車輪菜。2 薄、言:都是語助詞,大都含勸勉之意。3 有:取。賞析:這是一首明快而優美的勞動之歌。全詩只講了婦女們採集車前子這樣一件事,語言極其簡單。
  • 這些藏在詩經裡的植物你都認識嗎?
    —《詩經·衛風·伯兮》諼草又名萱草,俗名黃花菜、金針菜。古人以為此物可使人忘憂,故又名忘憂草。早在康乃馨成為母愛的象徵之前,我國也有一種母親之花,它就是萱草花。《詩經疏》上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古時候當遊子要遠行時,就會先在北堂種萱草,希望減輕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忘卻煩憂。
  • 詩經裡的植物|狗尾草,不讀詩經,不知花草情
    詩經裡的植物|狗尾草,不讀詩經,不知花草情詩經,是我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傳統的源頭,其最大的成就是在詩歌創作上建立了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面向生活,反映現實,顯現出鮮明的現實主義創作特色,詩經裡出現的150多種植物,是研究植物文化起源的瑰寶,其所採用賦
  • 《詩經》中的十句經典詩詞,感悟千古絕唱的美
    《詩經》無論是形式體裁、語言技巧,還是藝術形象和表現手法,都顯示出我國最早的詩歌作品在藝術上的巨大成就。下面小編就與大家一起欣賞《詩經》中的十句經典詩詞,感悟千古絕唱的美。1.不侮矜寡,不畏強御。好逑:是愛慕而希望結成配偶之意。苗條的姑娘真美好,公子哥想娶她作配偶。後人常引用這兩句詩來表示男子對女子的愛慕追求,或比喻對美好事物的追求。3.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出自《詩經·小雅·常棣》。在當今世界上的人,沒有誰比兄弟姐妹更加親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