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發軔院士:做好本職工作就是愛國—資訊—科學網

2021-01-09 科學網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與南理工學子共話飛天夢 戚發軔院士:做好本職工作就是愛國

 

■本報通訊員 李英

我國第一顆飛彈「東風二號」、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第一艘飛船「神舟一號」、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在我國的航天發展史上,有很多個「第一」,都與他息息相關。他,就是我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戚發軔。

不久前,戚發軔院士做客南京理工大學,與師生們一起分享了中國飛天夢的實現歷程。

想吃饅頭就自己準備白面

為什麼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航天領域?戚發軔表示,太空有豐富資源,其中很多地球上都沒有,我們可以利用,這就是財富。人類的生存空間已經由陸地、海洋、天空(大氣層以內),拓展到了第四空間——天(大氣層以外)。國家主權現在有領土、領海、領空,將來還要有領天。

戚發軔對胡錦濤同志在「神舟六號」飛船發射成功後的講話記憶猶新:「無垠的太空是全人類的財富,探索太空是全人類的追求。」太空資源是屬於全人類的,所以中國人也要去探索太空,這是我們的追求。世界各國的政治形勢瞬息萬變,不管在哪一方面依靠別的國家總會遭人掣肘。「要想吃饅頭得先有白面,這個白面要我們自己慢慢去準備。」

「經過將近60年的努力,中國已經成為航天大國,但還不是一個航天強國。」提起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戚發軔既有喜悅,也有時不我待的急切。「成為航天大國要具備三種能力:進入太空、利用太空和控制太空的能力。我們距離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

2020年前中國空間站將太空「安家」

中國人的飛天夢由來已久。1992年,我國正式啟動載人航天工程,確定了「三步走」戰略:載人飛船階段、空間實驗室階段和空間站階段。戚發軔表示,「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第二步是空間實驗室階段,是為第三步建立空間站作技術準備,其中最主要的是要突破四項關鍵技術」。

第一項就是出艙技術,該技術已由「神舟七號」完成。另外三項技術,即交會對接、補加技術和再生式生命保障技術,就得通過空間實驗室完成。這其中,交會對接技術指兩個太空飛行器在軌道上交會對接,為空間站提供補給的技術,這也是最複雜、風險最大、規模最大的項目。補加技術則是要研製貨運飛船,把幾噸重的貨物送上太空。

說到再生式生命保障技術,戚發軔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水和空氣如果一直指望運送是送不起的,每運送一斤就要花費幾萬元。就像你買個汽車可以,但是養不起。因此,要讓空間實驗室以及將來的空間站,成為一個自給自足的可循環環境,要讓水和空氣可以循環再利用,還可以在太空培養食用生物。」這四個問題都解決了,中國人才有可能在2020年之前建成自己的空間站,進而建立太空家園。

航天人的「三大精神」

中國航天事業從零起步,到進入航天大國的陣列。作為中國航天工業的重要參與者、見證者,戚發軔感觸頗多。他說,每一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精神。而幾代航天人在實踐經驗中凝鍊出來的中國航天精神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無私奉獻,嚴謹務實,勇於攀登」。

戚發軔重點向在場的師生們介紹了航天系統的三大精神:

第一個精神就是航天精神,核心就是自力更生。從設計通訊衛星,到設計航天飛船,戚發軔始終秉持著「自力更生」的航天精神。他說:「中國的航天精神,核心就是4個字——自力更生,靠別人靠不了,必須靠自己。」

第二個精神就是「兩彈一星」精神,核心是愛國。戚發軔說,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有成就者首先必須是個愛國者,有愛才有奉獻。愛國不是抽象的東西,愛國就是愛事業、愛團隊、愛崗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崗位,把自己崗位的工作做好就是愛國。

第三個精神就是載人航天精神,核心是「特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戚發軔說,當國家特別需要你時,你就得拿出特別的姿態來,因為「我們確實失敗不起」。

為祖國的航天事業奉獻了一輩子的戚發軔載譽無數。他在青年學子面前卻一直強調寬容失敗。他說,自己也曾失敗過,「當你第一次遇到失敗的時候,你自己都不能寬恕自己」。他說:「1962年,我們研製的第一顆飛彈『東風二號』發射失敗。當時我們親眼看著它『摔死』,爆炸了。」時隔多年,戚發軔回憶這件事時仍然很痛心。

「對於前期的工作,一些基礎的、研發的工作,是應該允許失敗的,要寬容失敗,否則怎麼創新呢?人總有失敗的時候,只要繼續努力攻關,最後總會成功。」戚發軔藉此勉勵南理工學子,「你們都還年輕,以後如果參與祖國的航天事業,必須要有不怕失敗的精神。」

《中國科學報》 (2014-06-26 第6版 動態)

相關焦點

  • 著名航天工程專家戚發軔:每一個中國人把自己的工作幹好就是愛國
    2月24日消息,中紀委網站採訪我國著名航天工程專家戚發軔,談及愛國,戚發軔稱」每一個中國人把自己的工作幹好就是愛國「。 聆聽大家系列訪談—— 著名航天工程專家戚發軔:每一個中國人把自己的工作幹好就是愛國
  • 戚發軔院士對話南開師生 講述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
    10月10日,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戚發軔做客「科學與南開」主題論壇。這位耄耋之年的「老航天人」,結合一生所伴的航天事業,向200餘名南開師生講述了「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戚發軔院士認為,我們需從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不斷提升進入太空的能力、利用太空的能力、捍衛太空的能力。「這個航天強國夢,我們這一代人還沒能實現,需要新時代的你們接到肩上。」  「60多年來,中國是如何從一無所有到航天大國的?」在戚發軔院士看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成績離不開黨的領導和全國人民的支持,離不開航天人的努力。
  • 戚發軔院士做客即墨古城大講堂:中國是如何從一無所有到航天大國
    9月11日,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到了中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做講座戚發軔>院士以「我的航天情結」為題,從「天」是什麼、為什麼要「上天」、如何「上天」等方面,結合中國航天的發展史,講述中國在從一無所有到成為航天大國的過程中,航天人是如何自力更生、勇於攀登的。
  • 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來紹分享中國航天夢
    5月16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做客風則江大講堂,以《中國航天與航天精神》為主題,與紹興文理學院師生進行了分享。講座中,85歲高齡的戚院士從介紹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史開始,與大家一起回顧了我國航天事業從零起步的奮鬥道路,講述了當年鮮為人知的軼事和自己與老一輩航天人胸懷強國之夢投身航天事業的心路歷程。
  • 戚發軔:中國是如何從一無所有到航天大國的
    9月11日,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了中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做講座,這次活動由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即墨區人民政府和青島出版集團主辦,青島市即墨區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即墨區圖書館、首頁傳媒、商周刊具體承辦,是青島市即墨區為民辦實事項目及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 戚發軔院士獲國際宇航聯合會「名人堂(Hall of Fame)」獎
    近日,2019年國際宇航大會(IAC)在美國舉辦,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戚發軔院士榮獲了本年度國際宇航聯合會(IAF)「名人堂」( Hall of Fame)獎項,該獎項旨在表彰對推動空間科學技術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 [人物]戚發軔
    戚發軔,1933年4月26日出生於遼寧省復縣,空間技術專家,神舟飛船總設計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顧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宇航學院名譽院長,博士生導師 。 1957年戚發軔從北京航空學院飛機系畢業後分配到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工作。
  •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青島開講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2日訊 9月11日,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了中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做講座,戚發軔院士以「我的航天情結」為題,從「天」是什麼、為什麼要「上天」、如何「上天」等方面,結合中國航天的發展史,講述中國在從一無所有到成為航天大國的過程中,航天人是如何自力更生、勇於攀登的。
  •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青島開講:今年四件大事表明中國走向...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青島開講:今年四件大事表明中國走向航天強國2020-09-12 14 : 07 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2日訊 9月11日,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了中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做講座,這次活動由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即墨區人民政府和青島出版集團主辦
  •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即墨古城講述:中國航天大國故事
    魯網9月12日訊(記者 於建軍)9月11日,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了中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做講座,這次活動由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即墨區人民政府和青島出版集團主辦,青島市即墨區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即墨區圖書館、首頁傳媒、商周刊具體承辦
  • 戚發軔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技術顧問、「神舟五號」載人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7日建議,要把航天工程育種納入載人航天及空間站計劃,協調利用好中國空間搭載試驗機會,為空間誘變機理和航天工程育種研究提供一個長期的科學試驗平臺。   中國「2011年航天工程育種論壇」當天在北京開壇,戚發軔做主題報告時作上述表示。
  • 神舟一號20周年|戚發軔:一生難忘神舟情
    戚發軔院士身上有太多的光環。他是中國航天界的元老,著名的「航天十八勇士」之一。他也是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親手把楊利偉送上太空。在神舟一號飛船發射20周年之際,我們有幸對戚發軔院士進行了獨家專訪。言談中,戚院士無時無刻不透露出謙遜和真誠,更表達了對於中國航天事業矢志不渝的追求。
  • 戚發軔:把「先天不足」的神舟一號送上天
    上世紀90年代,戚發軔在俄羅斯拜科努爾發射場參觀聯盟號飛船發射時,深感印象深刻。  這一幕震撼了戚發軔:「將來我送中國航天員上太空時,能作出這樣的承諾嗎?」  199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啟動,時任航天工業總公司五院院長的戚發軔,承擔起神舟飛船總設計師的重任。工程制定了確保1999年發射第一艘無人飛船的目標。面對日益臨近的發射期限,戚發軔壓力山大。
  • 戚發軔:一部簡寫版的新中國航天史
    1957年,北航畢業、剛剛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中國首個專門研究飛彈和火箭的研究院)的戚發軔,從來沒見過飛彈。  「當時沒有學飛彈專業的人啊,只能找學航空的人。我們是搞飛彈的單位,但很少有人見過飛彈。」這個百十人的飛彈骨幹隊伍裡只有一個人見過飛彈、研究過飛彈,這就是五院(今空間技術研究院)第一任院長錢學森。
  • 神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青島開講:今年四件大事表明中國走向航天強國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12日訊 9月11日,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了中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做講座,這次活動由青島市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即墨區人民政府和青島出版集團主辦,青島市即墨區文化和旅遊局、青島市即墨區圖書館、首頁傳媒、商周刊具體承辦,是青島市即墨區為民辦實事項目及國際時尚城建設攻勢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
  • 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即墨古城大講堂開講:中國是如何從一無所有到航天大國的
    中國山東網9月11日訊9月11日,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了中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做講座戚發軔院士以「我的航天情結」為題,從「天」是什麼、為什麼要「上天」、如何「上天」等方面,結合中國航天的發展史,講述中國在從一無所有到成為航天大國的過程中,航天人是如何自力更生、勇於攀登的。
  • 戚發軔:不怕輸在起跑線上
    那是多年前的一次作文課,語文老師檢查作文,點到了兩個人,其中一個是戚發軔,他老老實實地拿起作文本念著頭晚滿紙的心血,另一個就是這位老同學,儘管作文本上一個字沒有,但這位同學竟「一點磕巴不打」地把作文「現編」了出來,當然最後還是被老師識破了。戚發軔說:「我可做不到這一點。」
  • 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做客即墨古城,暢談中國是如何從一無...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9月11日,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了中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做講座。戚發軔以「我的航天情結」為題,從「天」是什麼、為什麼要「上天」、如何「上天」等方面,結合中國航天的發展史,講述中國在從一無所有到成為航天大國的過程中,航天人是如何自力更生、勇於攀登的。以「自力更生」為核心的航天精神和以「熱愛祖國」為核心的「兩彈一星」精神始終支撐著一代代航天人,激勵他們無私奉獻,艱苦奮鬥。
  • 神州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作客即墨古城 暢談中國是如何從一無所有到航天大國
    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9月11日,即墨古城大講堂邀請了中國著名空間技術專家、神舟號飛船首任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做講座戚發軔以「我的航天情結」為題,從「天」是什麼、為什麼要「上天」、如何「上天」等方面,結合中國航天的發展史,講述中國在從一無所有到成為航天大國的過程中
  • 戚發軔:新中國航天史的譜寫者與見證者(上)
    1958年夏,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也是我國首個專門研究飛彈和火箭的研究院,飛彈研究組的學員傳遞著一個好消息,就是到蘇聯莫斯科茹可夫斯基航空軍事工程學院學習飛彈技術。可是,對於年僅25歲,北京航空學院畢業不到一年的戚發軔來說,可能機會渺茫。年輕的戚發軔感到鬱悶。其實他不是飛彈專業畢業的,也沒見過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