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論文揭示曼氏血吸蟲的弱點,有助開發治療血吸蟲病的新藥物

2020-11-26 騰訊網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在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的領導下,兩項新的研究闡明了血吸蟲---引起鮮為人知的熱帶疾病血吸蟲病的寄生性扁蟲---的生物學特性和潛在的弱點。這一發現可能會改變這種每年導致高達25萬人死亡的疾病的進程。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近期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分別為「A single-cell RNA-seq atlas of Schistosoma mansoni identifies a key regulator of blood feeding」和「Large-scale RNAi screening uncovers therapeutic targets in the parasite Schistosoma mansoni」。

圖片來自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 2016, doi:10.3389/fcimb.2016.00149。

這兩篇論文的通訊作者、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藥理學系副教授James J. Collins III說,世界各地約有2.4億人患有血吸蟲病---主要是非洲、亞洲和南美洲的兒童,這些人群代表了 「最貧窮的人」。

大多數受感染的人都能存活下來,但是那些死亡的人往往會遭受器官衰竭或由這種寄生蟲引起的癌症。Collins說,症狀可能嚴重到讓人們無法過上富有成效的生活。

這種導致血吸蟲病的寄生蟲有一個複雜的生命周期,涉及淡水蝸牛和哺乳動物的階段。血吸蟲生活在哺乳動物宿主的循環系統中,以血液為食,並產下大量的蟲卵,同時引起一系列症狀,包括腹痛、腹瀉、血便或尿中帶血。蝸牛將幼蟲釋放到水中,然後這種扁蟲會穿透皮膚感染人類。血吸蟲病可能成為一種影響人多年的慢性疾病。

只有一種稱為吡喹酮(praziquantel)的藥物可用於治療這種疾病。然而,Collins解釋說,它的作用有限---它不能殺死血吸蟲生命周期的所有哺乳動物內階段,而且在一些地方性環境中,它的治癒率不穩定。他補充說,製藥公司對開發治療這種疾病的新藥物興趣不大,這是因為沒有金錢上的激勵。因此,專門用於了解血吸蟲基礎生物學特性的研究相對較少,它的基礎生物學特性可能會揭示它的內在弱點,從而成為開發新藥的靶標。

為此,Collins和他的同事們開展了兩項研究---一項是細胞水平的研究,另一項是分子水平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這種生物。

在第一項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深入研究了構成這種扁蟲的細胞類型。雖然這種扁蟲是由多種獨特的組織類型組成的多細胞生物,但是人們對它的不同細胞群體知之甚少。

為了構建曼氏血吸蟲(Schistosoma mansoni)---通常導致血吸蟲病的血吸蟲種類之一---的細胞類型圖譜,Collins和他的團隊使用了一種名為單細胞RNA測序的技術,該技術可以根據獨特的基因表達模式區分單個細胞類型。通過這種方法,他們確定了68個分子上獨特的細胞簇,包括形成腸道的幹細胞群體。當這些研究人員使用一種名為RNA幹擾(RNAi)的靶向方法來關閉這些細胞中一個關鍵基因的激活時,由此產生的血吸蟲無法消化紅細胞--這是它們生長的關鍵,也是它們引起病理的關鍵部分。

在第二項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利用RNAi梳理出曼氏血吸蟲中大約20%的蛋白編碼基因的功能,其中曼氏血吸蟲共有2216個蛋白編碼基因。此前,只對這種生物中的少數基因進行了評估。

通過逐一地讓這些基因失活,Collins和他的同事們發現了250多個對生存至關重要的基因。然後,這些研究人員利用藥理化合物資料庫,尋找有可能作用於這些基因產生的蛋白的藥物,鑑定出幾種對這種寄生蟲有活性的化合物。他們還發現了兩種蛋白激酶---一組以能夠被藥物靶向而聞名的蛋白---TAO和STK25對肌肉功能至關重要。當這兩種激酶遭受抑制後,這種寄生蟲變得癱瘓並最終死亡,這表明靶向這兩種激酶的藥物最終有可能治療血吸蟲病患者。下一步的研究將是尋找這些蛋白的抑制劑。

Collins指出在了解血吸蟲基本生物學特性方面取得的這些進展,最終可能會帶來新的治療方法,以便在血吸蟲病流行的地方拯救難以計數的生命。

他說,「這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疾病,大多數人從未聽說過。我們需要投資和激勵對這類寄生蟲的研究。」

參考資料:

1.George Wendt et al. A single-cell RNA-seq atlas of Schistosoma mansoni identifies a key regulator of blood feeding.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b7709.

2.Jipeng Wang et al. Large-scale RNAi screening uncovers therapeutic targets in the parasite Schistosoma mansoni.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b7699.

3.Timothy J. C. Anderson et al. Transformative tools for parasitic flatworms.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be0710.

4.Finding the Achilles' heel of a killer parasite

https://phys.org/news/2020-09-achilles-heel-killer-parasite.html

相關焦點

  • 兩篇Science論文揭示曼氏血吸蟲的弱點,有助開發治療血吸蟲病的新...
    2020年9月2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的領導下,兩項新的研究闡明了血吸蟲---引起鮮為人知的熱帶疾病血吸蟲病的寄生性扁蟲---的生物學特性和潛在的弱點。這一發現可能會改變這種每年導致高達25萬人死亡的疾病的進程。
  • RNAi篩選揭示曼氏血吸蟲寄生蟲治療靶標
    RNAi篩選揭示曼氏血吸蟲寄生蟲治療靶標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6 13:56:36 美國UT西南醫學中心James J. Collins III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血吸蟲病」,你說可怕不可怕!
    通過合作擬促進兩機構在以上所述領域的人力資源開發、能力建設,信息交流,經驗、知識和技術共享        血吸蟲病是由血吸蟲寄生引起的一種慢性寄生蟲病,對人體產生危害較為嚴重的主要有日本血吸蟲病、埃及血吸蟲病、曼氏血吸蟲病。我國僅流行日本血吸蟲病,釘螺是其中間宿主。
  • 血吸蟲病的防治
    血吸蟲病是什麼? 血吸蟲病俗稱「大肚子病」,是由血吸蟲寄生於人體引起的地方性寄生蟲病。寄生於人體的血吸蟲主要有3種:流行於北非的埃及血吸蟲、流行於拉美及中非的曼氏血吸蟲以及流行於亞洲的日本血吸蟲。日本血吸蟲學名Schistosoma japonicum Katsurada,因日本人首先發現而得名。我國只有日本血吸蟲病流行,故通常簡稱它為血吸蟲病。
  • 如何防治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天哪,居然還有這種病!第一次聽說它的時候,覺得它非常可怕,因為名字聽起來就有點讓人毛骨悚然,血吸蟲病是一種嚴重危害人們身體健康、影響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寄生蟲病,在我國流行歷史悠久。其實這種疾病距離我們並不遙遠。
  • 血吸蟲病防治
    【概況】 2017年,嶽陽市完成查螺面積36928.7萬平方米,滅螺面積8160.07萬平方米,人群查病400143人次,人群化療229272人次,治療慢性血吸蟲病人8661名,救治晚期血吸蟲病人1445名。年末,人群、家畜血吸蟲病感染率均為零,連續6年沒有急性血吸蟲病報告病例。
  • 血吸蟲病的臨床表現與治療
    (一)急性血吸蟲病急性血吸蟲病往往是人們在短期內接觸含有大量尾蚴的水體所致,常發生於對血吸蟲感染無免疫力的初次感染者,但亦可發生於再次感染大量尾蚴的慢性甚至晚期血吸蟲病病人。急性血吸蟲病病人均有明確的疫水接觸史,發病多在夏秋季,以6~10月為高峰,潛伏期大多為30~60天,平均約40天。患者常因遊泳、捕魚摸蟹、打湖草、防汛等大面積接觸疫水而感染。
  • 血吸蟲病防治常見問題
    一、什麼叫血吸蟲?   凡是寄生在脊椎動物血管內的吸蟲稱為血吸蟲。脊椎動物指哺乳類如人類及哺乳動物(牛、羊、馬、豬、犬、貓及鼠等)。血吸蟲種類繁多,在已為人類認識的86種中,有19種與人類致病有關。其中有5種血吸蟲,即日本、埃及、湄公、間插、曼氏血吸蟲,致使人畜患血吸蟲病。在我國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蟲病。
  • 科學網—對蝦胃口好 血吸蟲病能減少
    事實上,它們喜歡吃淡水蝸牛,而蝸牛會傳播引起血吸蟲病的寄生蟲。 血吸蟲病也被稱為「蝸牛熱」,每年感染2.5億人、造成20萬人死亡,是全世界僅次於瘧疾的第二大破壞性寄生蟲病。 由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為如何利用淡水蝦對蝸牛的貪婪胃口而減少血吸蟲的傳播提供了路線圖,為全球抗擊血吸蟲病的努力提供了一個新工具。
  • 關於血吸蟲病、寄生蟲病防治知識
    「血吸蟲病」在夏天發生非常頻繁,特別在江邊一些灘涂、蘆葦蕩和綠化中最能滋生這方面細菌,江水中帶有大量的寄生蟲,都是不乾淨的, 衛生環境令人堪憂,一般血吸蟲病是由裂體吸蟲屬血吸蟲引起的一種慢性寄生蟲病,主要流行於亞洲、非洲和拉美洲的73個國家,有許多人因 此而患病,這種病類型很多,傳播方式也不一樣
  • .| 電影之外,談談比白血病還可怕的人類健康威脅——血吸蟲病
    即使這樣強體力和強腦力的勞動,也無法預測藥物研發的結果是失敗還是成功。 譬如那些研究癌症靶向藥物治療的醫學研究者:在國家級血液研究實驗室裡,有一群科研人員幾十年如一日的埋頭於血癌的靶向治療藥物研究。待目標出現後,鎖定,在其不知不覺中,穿透其皮膚,進入其體內轉變成童蟲,隨靜脈血管進入其靜脈分支,如腸繫膜靜脈(腸血吸蟲病,曼氏血吸蟲和日本血吸蟲)或膀胱靜脈(埃及血吸蟲)。 得逞後的血吸蟲童蟲在最終宿主身體裡寄生四五十天左右,變成成蟲,就可以通過有性繁殖正常產卵,開始為非作歹了。
  • 安徽省血吸蟲病防治條例
    第二條血吸蟲病防治(以下簡稱血防)實行預防為主、科學防治、依靠群眾、綜合治理的方針和政府領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  第三條省人民政府、血防區各級人民政府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血防工作,將血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制定血防計劃並組織實施。  血防工作實行政府目標管理責任制,並作為考核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工作的重要內容。
  • 帶你了解血吸蟲病
    血吸蟲病是一種寄生蟲病 血吸蟲病是血吸蟲侵染人體所致的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寄生蟲病。人和動物,如牛、馬、豬、羊和犬等都會得此病。血吸蟲病會造成乏力、慢性腹瀉和營養不良,嚴重者肝脾腫大、腹水,甚至死亡。
  • 湖北省血吸蟲病防治條例
    第四條血防地區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生(含血防,下同)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血防綜合監督管理和指導工作,履行下列職責:(一)擬訂本地區血防工作的具體政策、措施和防治規劃(二)組織協調各有關部門開展對血吸蟲病的綜合防治工作;(三)督促指導本地區血吸蟲病的綜合治理和科學防治工作;(四)監督檢查本地區血吸蟲病的預防、治療、監測、控制和疫情管理;(五)組織查螺和高危易感地帶藥物滅螺工作;(六)
  • 國家衛健委:加強汛期血吸蟲病防控工作。如何預防血吸蟲病?
    近期我國大部分地區進入主汛期,特別是南方地區多次出現強降雨過程,部分地區遭受泥石流、洪澇等災害,全國急性血吸蟲病防控工作面臨嚴峻形勢。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印發通知,要求各級衛生健康部門加強汛期血吸蟲病防控工作。
  • 科普|預防血吸蟲病基本知識
    什麼情況最容易得血吸蟲病?人或哺乳動物接觸疫水10秒鐘,血吸蟲尾蚴即可侵入皮膚,就可能造成感染髮病。什麼季節最容易得血吸蟲病?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血吸蟲,但在氣溫較高的4-10月份最容易感染。不同地區、不同職業、不同習慣的人感染血吸蟲的高峰季節也不同。什麼人最容易得血吸蟲病?
  • 依法防治血吸蟲病 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答:血防區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加大血防科研投入,組織有關部門和大專院校、科研機構開展血防科學研究,引進、推廣血防新技術和新成果。 《條例》第九條要求,新聞媒體應當開展公益性血防宣傳教育。重點血防區新聞媒體應當在血吸蟲病易感季節、學校暑假和較大洪澇災害等時期,集中開展公益性血防宣傳教育。
  • 湖北血吸蟲病疫區調查
    據2002年全國血吸蟲病調查統計,中國現有血吸蟲病病人81萬,釘螺面積35.2億平方米。在國家強調的「綜合防治」中,藥物化療、農村生態環境改造、人畜同步治療都成為血防的系統工程。但搞了20多年血防的王文梁說,以目前的治理難度來看,「消滅血吸蟲不是三五年的事」。投入的缺口湖北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主任張映皓提到血吸蟲病是「窮病」,基本在農村流行,「貧困患病」的地方又容易「因病返貧」。
  • 我市2009年血吸蟲病防治工作紀實
    黃州區、團風縣緊緊抓住省部聯動工作的重大機遇,按照「一村一策」的防治原則,高標準嚴要求,科學制定規劃方案。  全面控制傳染源。全市衛生血防和畜牧部門全面開展了人群和耕牛血吸蟲病檢查、治療和化療,完成人群查病129538人次,治療及化療66710人次,分別佔計劃任務的105%和108%;完成耕牛查病14937頭次,治療及化療30202頭,分別佔計劃任務的100%和102%。
  • 汛期如何做好血吸蟲病防控
    圖5 血吸蟲病要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二、汛期血吸蟲病個人防護知識 5.接觸疫水1~2天內,出現點狀紅色奇癢的丘疹,或在2周內出現咳嗽、胸痛等症狀,以及1個月左右出現發熱、畏寒、腹脹、腹痛、腹瀉、肝臟腫大和肝區疼痛等症狀,應儘快到就近血吸蟲病防治機構或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進行檢查,以便及時發現、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