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如果沒有上帝》
[波蘭] 萊謝克·柯拉柯夫斯基 著;
副標題:論上帝·魔鬼·原罪以及所謂宗教哲學的其它種種憂慮
楊德友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04。
---
二、理性主義者的上帝
(p43-46)
感知世界、崇拜機制、各種信仰的各種宗教方式不是以從分析性推理中產生的,如果沒有受到理性依據的攻擊,也不需要「證明」自己的真理性。宗教中的邏各斯是一件防禦性的武器。信徒的信心不是數學家的信心。
在人類精神這類奇蹟中——如柏拉圖的對話和歐幾裡德(Eucd)的《原理)( Elements)——業已證實的觀念,當然是西方文明的條件之一,是其科學成就和法製成就的條件之一,然而,在其宗教興衰變遷之中,僅只起了一種次要的作用,儘管產生了基督教神學的許多傑作。基督教是作為一種啟示意識產生的,是對一切人的一種呼籲,讓他們面對基督的來臨,在悔改、愛和謙卑①中等待上帝之國。
在聖保羅的信息中,基督教嚴厲而自豪地反對過凡夫俗子對於亞歷山大城和羅馬的自作聰明人士世俗自信心的不可動搖說辭和他們不可及的預言。
然而,曾幾何時,它又不得不面對知識階層的挑戰;為了徵服城市上層階級,它必須採用自然理性的武器;從二世紀末一直發展的、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基督教是兩種文明之間衝突的結果,是雅典和耶路撒冷之間的一種痛苦妥協。
這種妥協從來不是完全愉快的,而教會的思想史一直受到來自某一方面向此挑戰的反覆嘗試的困擾。但是教會表現出一種令人欽佩的技巧,防止自己在思想方面的努力和自己信仰基礎之間產生過大的鴻溝。
教會令哲學處於某種從屬的地位,強調教會的博學之士首先是祈禱和虔誠人士,而學者則居次要地位,指定反哲學者為哲學家們的保護聖人:對於希臘各學派屢感失望之餘加入基督教的殉教者聖查斯丁( St Justin)和亞歷山大城的聖卡特琳(St Catherine);據傳說,她在超自然智慧協助下反駁了五十名異教哲學家。
--
教會不允許它的精神貴族沉迷於自主理性之流俗,所以自十二世紀起,必定被指控推行蒙昧主義。然而,雖然犯有不少嚴重錯誤,教會還是表現出從整體上說是一種健全的直覺,強烈反對一切企圖使信仰的象徵依賴理性依據的人。
顯然,自然神論者的理性宗教根本不是宗教。的確,由於伽利略(Galileo)事件、由於對進化論的攻擊、由於對現代主義危機的處理,總之,由於和啟蒙主義與現代思潮的全部衝突,教會遭受到重大損失。
但是,可以有把握地說,如果教會對於對立面作出太多的妥協,如果沒有明確而不懈地反對模糊信仰的決定和理智贊同決定之間界線的話,那麼它早就解體並化為烏有了;如果它沒有憑藉不允許在社會上流文化和精神上貧困者文化之間劃出區分的標準來確立自身,也是如此。
學問和詭辯不能使任何人的基督教信仰更為篤誠。知多識廣者過份驕傲的態度在全部基督教教會中都一直是受到譴責的。帕斯卡爾精闢地總結了這個問題;他說,基督教會聰明,因為它具有許多奇蹟和預言,顯示出它的活力,但是同時又愚蠢,因為使信徒堅定信仰的不是這些事物,而僅僅是十字架。
--
不過,儘管哲學論據被降低到一種次要的角色,且沒有被看作是信仰的基礎,但在基督教的自我辯護中卻具有一種不可或缺的作用:天主教會終於譴責了通過自然光不能確知上帝的教義(第一次梵蒂岡公會議:《天主教啟示教義憲章》,1)。
--
自然光提供上帝存在的充分確證,亦即我們的理性從被認定為經驗主義的前提出發所獲取的確證這一論據,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呢?除了聖託馬斯的「五種方法」之外,許多論及基督教形上學的傳統手冊還列出大量其他論據;依作者之見,全部這些論據或者確定上帝的存在是不容爭辯的確證,或者使其成為一種高度可嘉的經驗論假設。
全部這些論據都遭受到反覆的指責,或者是因為在邏輯上不健全,或者是因為包含了錯誤的經驗論臆測。但是,託馬斯派一些受人尊敬的作者(尤其是曼塞爾[ Manser])斷然指出,「第六種方法」是不可能的,或者不需要的,為建立自然神學完全穩定的結構,有阿奎那的證明就已足夠。
——
不論某事是否謬誤,也是某一特殊系統中的謬誤,一如某種遊戲中某一做法為謬誤,而在另外一種之中則不是。
維根斯坦( Ludwig Wittgenstein)
——
---
以上僅供參考,謝謝!
---
註:
①謙卑:原文「謙下」
②原文每段太長,重新分短了,-- 為原段落起始處。
《宗教:如果沒有上帝》
[波蘭] 萊謝克·柯拉柯夫斯基 著;
副標題:論上帝·魔鬼·原罪以及所謂宗教哲學的其它種種憂慮
楊德友譯;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7-04。
作品介紹
宗教哲學的一般理論著作,探討宗教的認識論問題。
在承認信仰是宗教活動的必不可缺的固有屬性的前提下,作者梳理了歷久不衰的關於上帝存在與否辨論,批評了宗教學家中所謂的理性主義者的觀點,認為根本不存在理性的崇拜。全書對於宗教哲學的種種憂慮,也作了嚴密的分析。
作者介紹
柯拉柯夫斯基 (LeszekKolakowski1927-)原為波蘭華沙大學哲學史教授,1968年後歷任耶魯、牛津、芝加哥等大學教授。
目錄
英文版致謝/1
寫作緣起/1
一 屢遭失敗的上帝:神義論(theodicy)/1
二 理性主義者的上帝/43
三 神秘論的上帝宗教中的愛/84
四 神聖與死亡/141
五 對不可言說者的言說:
語言與神聖。對禁忌的要求/151
結論:什麼最重要?/198
中譯者後記/220
===
My Hope Is Built On Nothing Less
My hope is built on nothing less
Than Jesus』 blood and righteousness;
I dare not trust the sweetest frame,
But wholly lean on Jesus』 name.
Chorus:
On Christ, the solid rock, I stand;
All other ground is sinking sand,
All other ground is sinking sand.
When darkness veils His lovely face,
I rest on His unchanging grace;
In every high and stormy gale,
My anchor holds within the vale.
His oath, His covenant,
His blood Support me in the whelming flood;
When all around my soul gives way,
He then is all my hope and stay.
When He shall come with trumpet sound,
O may I then in Him be found!
Dressed in His righteousness alone,
Faultless to stand before the thr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