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然界首次發現金屬鈾 有助研究地球熱的形成

2020-12-04 搜狐網

  鈾是核軍工的基石,也是重要的核能原料。由於它的不穩定性和變價性,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在自然界沒有金屬鈾,目前工業上的金屬鈾系也是通過四氟化鈾(UF4)的鈣(鎂)金屬熱還原法來製備的。

  幸運的是,中國科研人員打破了這一束縛人類多年的禁錮,首先在自然界中發現金屬鈾。

  據科技日報8日報導,最新一期的地質學報(英文版)刊載封面文章介紹,我國科研人員首次在自然界發現金屬鈾。這一發現不僅為揭示熱液型鈾成礦作用本質提供了關鍵性依據,而且對研究鈾的來源、地球熱的形成和演化均具有重大意義。

  鈾是核軍工的基石,也是重要的核能原料。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在自然界沒有金屬鈾。最新的一項研究打破了這一慣常認識。

  鈾廣泛分布於地球中,但由於它的不穩定性和變價性,總是以化合物狀態存在著,之前人們在自然界中還未發現有金屬鈾。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李子穎帶領的研究團隊採用光電能譜方法,對產於我國典型熱液型鈾礦床中瀝青鈾礦的成分和價態進行了系統研究,發現瀝青鈾礦中鈾不僅有四價和六價形式,還以金屬鈾(零價)形式存在。

  熱液型鈾礦床中鈾來自地球深部,由於地球內部的強還原環境,鈾在地球內部以金屬態或低價態形式存在。當成礦流體將鈾帶至近地表時,由於氧逸度不斷提高,其中大部分鈾與氧結合成四價或六價化合物,只有部分鈾仍然保持金屬態。李子穎認為,通過零價、四價或六價鈾在熱液鈾礦床礦石中所佔的比例,可以反映礦石形成的深度。這一重大發現為揭示熱液鈾成礦作用本質機理和控礦要素提供了關鍵性依據,且具有重要實際價值。

  此次研究的瀝青鈾礦樣品採自我國著名貴東330鈾礦床和諸廣302鈾礦床。兩礦床均產於廣東省北部,屬於重要的南嶺鈾成礦帶。光電能譜方法是重要的表面分析技術,不僅能探測物質表面的化學組成,而且可以確定元素的化學價態。

  資料顯示,金屬鈾和二氧化鈾只要按要求製成一定尺寸和形狀的燃料棒或燃料塊(即燃料元件),就可以投入反應堆使用了。

  考慮到我國已經能夠將鈾利用率提高至90%以上,接下來的可控核聚變乃至無限能源研究很富想像。

news.sohu.com false 觀察者網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5_10_09_336861.shtml report 1258 鈾是核軍工的基石,也是重要的核能原料。由於它的不穩定性和變價性,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在自然界沒有金屬鈾,目前工業上的金屬鈾系也是通過四氟化鈾(UF4)的鈣(鎂)金

相關焦點

  • 我國在全球首次從自然界中發現金屬鈾
    人民網北京10月14日電(記者王靜)近日,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以李子穎研究員為首的科研團隊在世界上首次發現自然界中金屬鈾的存在。此前,人們在自然界中還從未發現有自然金屬鈾,科學界也形成了自然界中沒有金屬鈾的慣常認識。
  •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學家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中國科學報】我國科學家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2020-05-15 中國科學報 廖洋 王敏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供圖  近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閻軍和孫衛東課題組合作,首次在西太平洋一處熱液系統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據悉,這是全球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此次觀測到的超臨界二氧化碳中含有大量氮氣和有機組分,為研究生命起源及初始有機質的形成提供了新啟示。該成果近日作為封面文章刊發於《科學通報》(英文版)。
  • 我科學家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本報北京5月11日電 (記者吳月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和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員合作在西太平洋一處深海熱液區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這是全球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並為研究生命起源提供了新啟示
  • 為什麼自然界中最重的元素是鈾?宇宙中沒有比鈾更重的元素嗎?
    事實上自然界中還有兩種比鈾重元素能長期存在分別是93號元素錼和94號元素鈽,但兩者都是微量存在,因此如果有人告訴你自然界中最重的元素是鈾,也不是沒有道理,畢竟只有鈾才是大量存在的!但很多時候由於鈾的質量不夠,還沒有撞擊到第二個鈾原子之前就飛到了鈾塊外了,所以必須要足夠大的鈾塊才能保證在飛出前撞擊到,這就是鈾的臨界質量!為什么元素會變來變去?聚變似乎比較容易理解,畢竟強作用力是宇宙中最強大的力量,因此只要靠得足夠近,就能讓原子核結合形成新的重元素!
  • 「鈾」表及裡「核」立雞群
    ◎王佳營 曾威/文有種金屬,它是自然界能夠找到的最重的金屬;這種金屬,發現之初主要用作玻璃和陶瓷的著色劑,用量很少,可以說一文不值;這種金屬元素,會發生放射性衰變放出粒子,放射源進入我們體內,會造成「α射線」的內照射,嚴重威脅我們的身體健康;這種金屬元素,首次引起舉世矚目,是它能發生核裂變的屬性被發現後,才研製出了原子彈;這種金屬元素,再次引起舉世矚目
  • 為什麼在自然界中最重的元素是鈾呢?其他行星有沒有比鈾重的元素
    鈾是元素周期表92號元素,是自然界中存在最重的天然元素。除了我們在實驗室中創造的那些更重的元素以外,我們還沒有在自然界中發現任何含有93個質子(錼)、94個質子(鈽)或更多質子元素的礦物。下圖是一個自然元素周期表:那麼我們肯定會問:為什麼鈾是地球上最重的元素?原因有兩個:一個很明顯,另一個非常微妙。
  • 微生物穿「鐵衣」抵禦毒金屬鈷侵蝕,有助鋰離子電池回收發展
    重金屬鈷雖然是鋰離子電池的重要原料,但會對人類與自然環境難造成許多負面影響,不少微生物也會對鈷敬而遠之,最近科學家便發現,為了不接觸到有毒金屬鈷,微生物會自己打造「鐵衣」來保護自己,此發現或有助鋰離子電池回收發展與重金屬除汙。
  • 揭開鈾礦神秘面紗,莫再「談鈾色變」
    鈾是一種極為稀有的放射性金屬元素,元素符號U,是自然界中能夠找到的最重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三種同位素(鈾235、鈾238、鈾234),核能發電利用的是鈾235。鈾礦物是指鈾的天然化合物,多以黃色、綠色或黃綠色呈現,色彩絢麗,被譽為礦石家族中的「玫瑰花」,卻具放射性。
  • 地內小太陽的釋能產熱機制:科學家發現的天然鈾核裂變反應堆!
    而且研究還表明,處於地殼最外層的花崗巖中所產生的衰變熱多於其下層的玄武巖。也就是說,衰變熱的產生具有從地表向地內深處逐漸減少的趨勢。這不符合地熱下高上低並從地內深處向地表傳導逃逸的實際情況。 ——於是在釋能產熱的內地核與地殼地幔組成的地球巖石外殼之間,逐漸形成了一個主要由熾熱的蒸氣和少量液體金屬組成的外地核…… 核裂變反應中,還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 首次!中國科學家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5月11日,據媒體報導,發表在《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上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我國科學家首次在深海熱液區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將為研究生命起源等提供新的啟示。據了解,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的共同合作,在2016年「科學」號科考船 的一次深海熱液航次中,研究人員利用「發現」號深海ROV機器人上搭載的我國自主研發的深海雷射拉曼光譜原位探測系統(RiP),在深海熱液區發現了具有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噴發的熱液噴口。
  • 工作會丨中國鈾業: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 推動中國鈾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鈾業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集團黨組的堅強領導下,研究制定新時代發展綱要,持續深化內部改革,加快創新開放步伐,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科研生產任務高效完成,重大產業政策、重大項目進展、重要改革舉措等方面取得新進展、新成果、新突破。
  • 全球金屬之最!最貴的金屬價格簡直離譜!是黃金的65萬倍
    全球最貴的金屬,一斤相當於600多噸黃金,1克價值2700萬美元,是金子的65萬倍?自然界中真的存這種金屬?黃金在它面前,都會顯得分文不值?被稱為全球最貴的金屬究竟是什麼?答案是鉲[kāi],鉲是第六個被人工合成出來的超鈾元素,從概念上來看,人們將原子序數大於92(鈾元素)的元素統稱超鈾元素,是一種人工合成的放射性元素,地球上有著極少量的鉲,主要出現在含鈾量很高的鈾礦中,因為鈾在捕獲中子後,會進行β衰變,也就是說原子核會自發地放射出β粒子或俘獲一個軌道電子而發生的轉變,從而形成鉲。
  • 中科院:我國首次在自然界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18日電(廖洋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科院獲悉,該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員閻軍和孫衛東課題組合作,於近日首次在西太平洋一處熱液系統觀測到自然狀態下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噴發。深海雷射拉曼探針在深海熱液區原位探測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
  • 釷Th宇宙中最原始的核素之一,未來將替代鈾的核燃料
    釷是目前宇宙中,仍然大量存在的三種原始放射性元素之一(另外兩種是鈾和鉍)。它有6種天然存在的同位素,但其大部分並不穩定,現在自然界中存在的釷,幾乎全是釷-232。釷是在垂死恆星的核心中,通過快中子俘獲過程形成,並通過超新星爆發和中子星合併,分散在整個宇宙中。在地球上,平均每千克地殼物質中,含有7至13毫克釷,這個含量是鈾的兩到三倍。
  • 釷Th宇宙中最原始的核素之一,未來將替代鈾的核燃料
    釷是目前宇宙中,仍然大量存在的三種原始放射性元素之一(另外兩種是鈾和鉍)。它有6種天然存在的同位素,但其大部分並不穩定,現在自然界中存在的釷,幾乎全是釷-232。釷是在垂死恆星的核心中,通過快中子俘獲過程形成,並通過超新星爆發和中子星合併,分散在整個宇宙中。
  • 地球的年齡是多少?美國化學家提出了鈾
    與此同時,進入20世紀之後,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地震波折射現象發現了地球內部並非均質的固體,而是分成地殼、地幔和地心。至此,開爾文計算地球年齡的兩個假設全部被證偽了。歷史性的轉折發生在1904年。盧瑟福在會議上作了關於放射性增溫對估算地球年齡影響的報告,認為地球內部的放射性元素所產生的熱量能夠平衡地球自身的冷卻。這一對師生代表了世紀之初發生的兩種範式之間的交接,盧瑟福的研究從學理上推翻了開爾文的計算方法,為後來者們開闢了一種新的方法,即通過測定放射性元素的衰變過程來確定地球的年齡。在1907年,美國化學家博爾特伍德認為鉛是鈾放射衰變的最終產物,提出了「鈾—鉛測定方法」。
  • 你知道世界上最純的金屬、最多的金屬、熔點最高的金屬都是什麼嗎
    ▲鍺2、最多的金屬鋁:其豐度約佔地殼的8%,地球上到處都有鋁的化合物,普通的泥土中,也含有許多氧化鋁。▲黃銅礦,中國商代或更早就已由黃銅礦等銅礦物煉銅。20、液態範圍最大的金屬鎵:其熔點為29.78℃,沸點2205℃。
  • "你知道世界上最純的金屬、最多的金屬、熔點最高的金屬都是什麼嗎"
    5、熔點最高的金屬鎢:熔點為3410℃,沸點為5700℃。當電燈亮時,燈絲的溫度高達3000℃以上,只有鎢才能頂得住這樣高的溫度。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鎢儲藏國,主要為白鎢礦和黑鎢礦。銀白色,有放射性,由人工核反應獲得,可用作核燃料等,原子彈就是用鈾235和鈽239製造的。▲鈽不會粘在磁鐵上。現在,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為什麼。
  • 新發現有助理解地球板塊運動
    新華社坎培拉3月16日電(記者趙博)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日前宣布的一項新研究說,地幔內一種礦物質出現結構缺陷時,能降低地震波在其中的傳播速度,這一發現有助加深對地球板塊運動的理解。地球板塊構造是許多地質現象的基礎,包括大陸漂移、山脈形成以及火山、地震等自然災害。通常認為板塊在地幔之上漂移,由於地幔位於地下深處,研究人員常通過分析地震波的傳播特徵,來推斷地幔對板塊運動的影響。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與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同行合作,在實驗室內合成了與地幔上層成分相似的樣品。
  • 向地球深部進軍!中國鈾資源科學探測最深孔開鑽
    12月15日,我國鈾資源探測領域設計施工的最深孔——中國鈾礦3000米科學深鑽開鑽儀式在江西省撫州市樂安縣相山鈾礦田順利舉行。 「中國鈾礦3000米科學深鑽項目是核地質系統向深部找礦進軍的一大戰略舉措。」中核集團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院長、項目總負責人李子穎在啟動儀式上表示,中國鈾礦3000米科學深鑽的實施對獲取深部地質結構和鈾多金屬成礦信息,全面提升核地質深部探測技術和鑽探工藝技術水平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相山礦田作為我國最大的火山巖型鈾礦田,對我國鈾資源保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