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中國的四大發明,想必很多人都已經耳熟能詳了。那就是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和印刷術,這四大發明在世界歷史上也有著極高的地位,可謂是影響深遠。然而今天要說的這個發明在名氣上並不屬於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那就是張衡的地動儀了。
很多人從小便從教科書中,讀到過關於張衡和他發明的地動儀。往往還有著一張精美的配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橢圓橢圓的大水壺,同時有八個仰著頭張牙舞爪的金龍,對於底下張嘴的金色大蟾蜍。每一條龍都象徵著一個方位。
如果記性好的朋友就能夠知道,書上說如果哪個方位中會出現地震。那麼地震儀上的景龍就會突出一顆類似於金珠的東西,掉入到底下的金色蟾蜍口中。很多人可能在小時候看到這裡就會覺得,這個寶物很奇幻。到底是不是真的能預測地震呢?
而前幾年的一則消息更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多人童年記憶中的地動儀竟然被歷史書刪除了。一時間對於地動儀的討論愈加的激烈了起來,要知道地動儀可是很多人童年的記憶。那麼究竟為何地動儀會被教科書刪除呢?
我們知道,地動儀的發明者是張衡。張衡出生於公元78年。我國著名的天文學家,數學家和發明家。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發生的比較頻繁。而張衡自身走南闖北,對於地震也有著不少的親身體驗。
對此,張衡便想要發動一樣地動儀,以掌握全國地震的動態。他經過了長年的研究,最終在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架地動儀,具有開創性的歷史意義。
根據相關史料記載,漢順帝陽嘉三年(公元134),張衡所發明的地動儀突然發動了起來,吐出了一個銅球,掉進了蟾蜍的嘴裡。一時間引起了各方的爭論,因為當時的京師沒有任何地震的跡象,於是人們開始議論紛紛說地震儀並不靈驗。
正在大家的議論聲中,當時的隴西地區地震的消息便傳到京師來了。證明了前幾天是真的發生了地震,張衡的地震儀掉下了珠子並不是空穴來風。於是人們對於張衡狄正義高超的技術開始深信不疑。
然而雖然史書中有著許多關於地震儀的記載,可是卻並沒有關於真正的地動儀流傳下來。經過到了21世界,科學家們用了現代的科學手段對地動儀進行了復原。並製作出了有極大震感反饋的地動儀模型,但是卻依舊無法做成史書上所描述的那樣。
所以因為爭議性很大,貿然地選入到教科書不合適。事實上連基本圖紙,一點實物的記載都沒有。而後世的地震儀都是根據相關的文字記載所建造的,如果拿給小孩子看,算不算誤導孩子呢?
再加上教材調整,還有對於地震儀研究的不斷更新,沒法確定真實的「復原圖」,再考慮到地震儀的真實性,很自然的便從教科書中刪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