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綱:創新結構性政策工具 金融監管加強協調形成合力 穩槓桿穩預期

2021-01-13 中國社會科學網

 

 

  新華社北京1月8日電 題: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 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談2021年金融熱點問題

  新華社記者吳雨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作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金融政策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

  今年我國的貨幣政策走向如何?怎樣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如何織密金融安全網?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就2021年金融領域熱點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採訪。

  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2021年人民銀行如何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

  「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易綱表示,在總量方面,綜合運用各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在結構方面,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作用,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等重點任務的金融支持。同時,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鞏固貸款實際利率下降成果,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疫情期間特殊的、階段性的政策在完成使命後將退出,如何避免政策退出的疊加效應?

  對此,易綱表示,中國沒有採取零利率甚至負利率,也沒有實施量化寬鬆政策,是少數實施正常貨幣政策的主要經濟體之一,一直以來也沒有「大水漫灌」。因此,對於中國的貨幣政策而言,退出問題較小。

  宏觀槓桿率增速預計今年回到基本穩定軌道

  受疫情影響,2020年上半年我國宏觀槓桿率階段性上升。新的一年,人民銀行將如何平衡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

  「從宏觀上,要穩住宏觀槓桿率。」易綱表示,2020年,疫情衝擊使GDP增長率較低,使得我國宏觀槓桿率,也就是總負債和GDP之比明顯上升。去年第三季度以來,宏觀槓桿率增速已經放慢,預計今年可以回到基本穩定的軌道。

  易綱強調,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同時,注意防範金融風險的積累。要穩妥處置個體機構風險和重點領域風險,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進一步壓實各方責任,補齊監管制度短板。風險處置過程堅持依法合規、穩妥有序。完善風險處置長效機制,多渠道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加強行為監管,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為。

  支持好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

  金融系統始終關注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市場主體的發展,2020年已實現向實體經濟讓利1.5萬億元的目標。

  今年如何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更好地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發展?

  易綱表示,金融系統將進一步強化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健全具有高度適應性、競爭力、普惠型的現代金融體系,完善激勵約束機制,設計和創新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繼續支持好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的發展。今年將重點做好四方面工作:

  ——繼續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兩個工具支持力度保持不變。繼續運用普惠性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三農」、小微和民營企業等領域的支持力度。

  ——持續開展商業銀行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能力提升工程,支持商業銀行擴大「三農」、小微企業、製造業貸款投放。鼓勵銀行綜合評價小微企業信用風險水平,降低對抵押擔保的依賴。

  ——繼續發揮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引領作用,支持銀行發行小微專項金融債券,推廣供應鏈票據和應收帳款確權,促進企業發債融資。引導市場推出更多供應鏈金融產品,支持產業鏈上下遊小微企業融資。

  ——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金融服務,保持對脫貧地區金融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加大對種業發展等農業重點領域的信貸投放。拓寬農業農村抵質押物範圍,優化風險評估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主體通過股權、債券等直接融資。

  繼續深化利率匯率市場化改革

  存量浮動利率貸款定價基準轉換已在2020年順利完成,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也引起了較多關注。2021年,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還將推出哪些舉措?

  易綱介紹,2021年人民銀行將進一步疏通LPR向貸款利率的傳導渠道,通過深化LPR改革推動存款利率的逐步市場化。加強對網際網路平臺存款和異地存款的管理,維護存款市場秩序,穩定銀行負債成本。進一步健全央行政策利率體系和貨幣市場基準利率。

  「2020年人民幣匯率彈性增強,較好地起到了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作用,提高了貨幣政策自主性。」易綱認為,去年人民幣匯率有所升值,主要是中國經濟基本面的反映。中國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正增長,基本面好於其他主要經濟體。同時,人民幣匯率呈現較強走勢也和美元指數走弱有關。

  易綱表示,2021年將繼續堅持市場在人民幣匯率形成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優化金融資源配置。堅持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注重預期引導。實現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繼續推動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

  過去一年,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節奏未被疫情打亂,惠譽成為第二家進入中國的國際評級公司、中國債券納入富時羅素指數有了明確時間表……下階段,人民銀行將如何繼續推動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

  「金融業開放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易綱表示,下一步,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切實轉變開放理念,推動系統化、制度化開放。進一步完善金融領域各項配套制度,促進監管模式和制度體系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統籌推進金融業開放、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

  擴大開放之後,相應的金融監管必須跟上。易綱強調,要構築與更高水平開放相適應的監管框架和風險防控體系。加強監管協調,形成監管合力。完善跨境資本流動監測,提高金融監管的專業性和有效性,維護好金融穩定。

  發揮好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三大功能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金融業在服務綠色發展、促進相關目標實現方面有哪些安排?

  易綱認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意味著我國在產業結構、能源結構、投資結構、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都將發生深刻轉變。服務好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部署,是今年和未來一段時期金融工作的重點之一。

  「中國的綠色金融起步較早,已經有了比較好的基礎。目前,中國綠色貸款餘額超過11萬億元,居世界第一。綠色債券餘額1萬多億元,居世界第二。」易綱表示,下一步,關鍵是做好綠色金融政策設計和規劃,發揮出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的三大功能——資源配置、風險管理、市場定價。

  為此,他提出,要逐步完善綠色金融體系的五大支柱。一是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做好統計、評估和監督等工作;二是完善金融機構監管和信息披露要求,對社會公開披露碳排放信息;三是構建政策激勵約束體系,增加碳減排的優惠貸款投放,科學設置綠色資產風險權重等;四是不斷完善綠色金融產品和市場體系,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等產品,建設碳市場,發展碳期貨;五是加強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綠色金融標準要「國內統一、國際接軌」,爭取年內完成《中歐綠色金融共同分類目錄》。

相關焦點

  • 易綱: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可持續性
    作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金融政策的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今年我國的貨幣政策走向如何?怎樣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如何織密金融安全網?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就2021年金融領域熱點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採訪。貨幣政策「穩」字當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
  • 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 持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中國人民銀行...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就2021年金融領域熱點問題,接受了新華社記者採訪。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宏觀政策要保持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2021年人民銀行如何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對經濟恢復的必要支持力度?「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
  • 宏觀槓桿率迅猛攀升 如何穩槓桿
    來源:四維金融11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發表研究文章《再論中國金融資產結構及政策含義》,文中再次提及降槓桿的話題。易綱在文中表示宏觀槓桿率出現一定上升有其內在必然性,但上升過快就會積累風險,並擠壓經濟長期增長的空間。綜合考慮經濟增長對債務融資的需求,以及防範槓桿過快上升可能導致的風險,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是適宜選擇。易綱指出,「穩槓桿」包含了穩經濟、穩房價、穩預期等多層含義,有其內在的經濟學邏輯。
  • 堅持「穩」字當頭 貨幣政策保持定力持續護航經濟發展
    「2021年貨幣政策要『穩』字當頭,保持好正常貨幣政策空間的可持續性。」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明確指出今年貨幣政策的方向。不久前召開的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同時也要繼續發揮好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信貸政策精準滴灌作用,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
  • 周小川英文演講表達中國貨幣政策:審慎中性,在去槓桿和穩增長間...
    4月22日,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春季年會期間,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國際貨幣和金融委員會(IMFC)會議上發表英語演講。「貨幣政策將維持審慎中性,並在穩增長和去槓桿之間尋求更好的平衡,防範資產泡沫,抑制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積聚。」周小川表示。
  • 管濤:斷言貨幣政策收緊尚早 實現財政赤字顯性化更重要
    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雙支柱的調控框架下,未來,會更多地發揮宏觀審慎與其他金融監管政策的作用。時代周報:結構性寬鬆將在貨幣政策中如何體現?換句話說,怎樣提高政策服務小微企業的「直達性」?管濤:首先,說說為什麼要提高「直達性」。
  • 宏觀積極政策需要加強統籌協調並各有側重
    年初以來,宏觀政策逐漸趨於積極。從政策層面來看,多方面積極政策正在形成合力,透露出穩增長成為今年首要任務。   金融支持上,穩健的貨幣政策在保持鬆緊適度的同時,更加強化逆周期調節,也就是經濟下行時期加大穩增長力度,意味著偏向寬鬆調節。以降準和公開市場操作為主要工具,推動市場利率下行,促進實體經濟融資。當前信貸數據雖然稱不上大幅增長,但已經出現明顯轉變,金融狀況逐漸改善。
  • 央行解讀金融系統成績單:2020年我國主要指標符合預期,金融體系...
    2021年物價大概率溫和上漲,CPI漲幅先升後穩針對於2020年金融領域的熱點問題,央行相關負責人也進行介紹,針對於房地產金融政策,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介紹稱,近年來,人民銀行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緊緊圍繞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全面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加強房地產金融管理,重點開展了幾方面的工作。
  • 任澤平點評金融去槓桿持續加碼升級:監管大年,市場小年
    2017年來監管政策密集出臺,旨在金融「去槓桿」。2016年四季度以來政策密集出臺,表外理財正式納入MPA考核,同業存單也擬納入考量,年後資管新規相繼出臺。三月底至今,連續密集出臺了一系列如「三違反」、「四不當」、「三套利」等7項文件,銀監會對此表態「2017年是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也是金融業風險防控的關鍵之年。」
  • ...適宜貨幣金融環境——2019年央行宏觀調控和貨幣政策實施工作紀實
    他認為,貨幣政策需要關注經濟增長,又不能過度刺激經濟增長;貨幣政策要堅守幣值穩定這個根本目標,同時中央銀行也要強化金融穩定目標,把保持幣值穩定和維護金融穩定更好地結合起來;貨幣政策不能單打獨鬥,需要與其他政策相互配合,「幾家抬」形成合力。  如何把握好實施穩健貨幣政策的著力點?易綱在文中談到了五個方面:一是總量適度,在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把握好總量政策的取向和力度。
  • 央行工作會議: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
    在深入分析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的基礎上,會議要求,2021年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和傳導機制,深化貸款市場報價利率改革,帶動存款利率市場化。深化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引導市場預期,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 螞蟻井賢棟:遵從監管是金融科技行穩走遠的保障
    來源:新浪科技原標題:螞蟻井賢棟:遵從監管是金融科技行穩走遠的保障12月15日午間消息,螞蟻集團董事長井賢棟在第四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論壇上發言表示,遵從監管是金融科技行得穩、走得遠的保障。井賢棟表示,守住金融科技的風險底線,守護金融安全的生命線,螞蟻集團為自己定下了三個要求:一是深化認識安全和發展、系統安全與個體安全的關係,沒有安全保障,就談不上創新和發展;二是不斷完善公司治理,進一步加強信息披露和提升透明度,讓大家看得見、看得透、可預期;三是將全面風險治理貫徹到每一項業務之中,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安全。
  • 實錄|河南省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穩金融」
    三是強化困難企業金融支持,加強省市縣協調聯動,通過點對點協調、召開債委會、爭取金融機構總部支持、政府平臺紓困等多種措施,先後協調解決了十餘家大型企業、上市公司債券兌付、續貸增貸、擔保代償等風險。第二,擴面增量普惠小微企業。
  • 區域金融改革創新要服從於宏觀政策大局
    區域金融改革創新要服從於宏觀政策大局 2019-08-05 | 來源: 國新網   8月5日,國新辦舉行介紹金融支持區域改革開放創新工作有關情況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在回答記者問時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區域金融改革創新要服從於宏觀政策大局
  • 周景彤、梁斯:如何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的長期均衡 | 宏觀經濟
    2020年7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完善宏觀調控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中央已將防風險提升至與穩增長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未來,在堅持穩增長基礎上,要加強宏觀調控的協調配合,提高政策效率,推動防風險工作的落實。
  • 預測2018年宏觀經濟關鍵詞:防風險、控槓桿
    一些地方政府也以各類「名股實債」和購買服務等方式加槓桿。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首席宏觀分析師袁海霞告訴經濟觀察報,2017年是監管強化的一年。在監管持續趨嚴下,中國的債務風險有所緩釋,無論是總體槓桿率還是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率、政府部門槓桿率均出現邊際改善的態勢。
  • 國家職能機構多方施力「六穩」「六保」,護航經濟社會發展
    所謂「六穩」,就是紮實做好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所謂「六保」,是全面落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任務。為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國家各部委出臺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和政策,多管齊下,攻堅克難,迎戰風險,贏得高質量發展的主動權。
  • 房地產金融政策、螞蟻集團整改進展……央行在國新辦發布會上釋放...
    根據人民銀行建設的國家金融基礎資料庫逐筆採集的單位存款情況來看,2020年M1增速上升主要有三方面原因。第一,這是穩健的貨幣政策精準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效果顯現。在穩企業、保就業的結構性政策支持下,傳統的製造業、批發零售業得到了大量的資金支持。這些資金支持穩定了企業現金流,推動了企業活期存款增加較快。
  • 中國宏觀槓桿報告:2019
    從融資工具來看,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增長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是貸款和債券高增;二是非標融資收縮放緩。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寬貨幣向寬信用傳導,政策支持下企業貸款和債券在2019年一季度出現高增;金融監管放鬆,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等非標融資下降幅度縮小。從微觀槓桿來看,國有企業槓桿率繼續下降,民營企業槓桿率被動上升。
  • 2019年二季度經濟學人問卷調查:「穩住」最重要,貨幣護預期、財政...
    2018年7月31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六穩」,即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當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進一步推進六穩,提振市場信心。2019年一季度GDP增速達到6.4%,與2018年四季度持平,這也被看作是穩增長相關政策發揮作用,經濟開始企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