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山中伸彌:安全性仍是iPS細胞應用到臨床的攔路虎

2020-11-30 生物谷


新聞發布會現場照片

美國舊金山 2012年10月9日 電 /生物谷BIOON/ -- 從發現iPs到獲得諾貝爾獎僅用了6年,Shinya Yamanaka(山中伸彌)卻眾望所歸。10月8日,美國格拉德斯通心血管疾病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舉行了關於Yamanaka獲得諾貝爾獎的新聞發布會,Yamanaka通過網絡視頻接受了採訪。生物谷通訊員在新聞發布會現場錄音並整理其受訪主體內容如下:

編者註:20世紀90年代中期,山中伸彌前往Gladstone 研究所做博士後,從事小鼠癌症相關基因的重編碼研究

記者:你現在的研究方向是什麼?

Shinya Yamanaka:我現在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兩個:一、建立符合臨床應用標準的人的iPS細胞庫;二、研究iPS細胞產生的分子機制。

記者:能談談你的iPS細胞的工作和另一位今年的諾貝爾獎得主John Gurdon的工作之間的聯繫麼?

Shinya Yamanaka:首先我很榮幸能和John Gurdon共享今年的諾貝爾獎。1962年,John Gurdon通過核移植實驗證明體細胞核具有發育成個體的潛能,而我剛好在那年出生。他的工作提示可以將體細胞核重編程為多能性細胞。1987年,Davis等人報導通過過表達MyoD,可以將成纖維細胞轉分化為肌細胞,提示可以通過過表達特定的轉錄因子將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幹細胞。這些發現引導我開展iPS細胞的研究。

記者:你認為iPS細胞應用到臨床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Shinya Yamanaka:我認為最大的障礙仍然是安全性。

記者:你目前對四因子如何重編程體細胞了解多少?

Shinya Yamanaka: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我們目前有幾個關於這方面的課題。隨著研究的進展,我們對重編程如何發生會了解得更多。

記者:你認為ESC和iPSC之間的差異有多大?

Shinya Yamanaka:之前有研究報導ESC和iPSC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而另一些研究表明ESC和iPSC很難被區分開。我的觀點是大部分(80%以上)的iPSC系和ESC幾乎完全一樣,而一小部分質量差的iPSC細胞可能和ESC不同。

記者:你認為ESC和iPSC哪個在臨床上更有用?

Shinya Yamanaka:我認為至少在某些方面iPS技術更有用。目前可以通過iPS技術將病人的體細胞重編程為iPS細胞,用來研究疾病的發生機制。

記者:獲得諾貝爾獎後,你準備如何慶祝?

Shinya Yamanaka:一些啤酒就夠了。

>>> 附錄

1.Shinya Yamanaka在Gladstone的經歷

Shinya Yamanaka:我博士畢業後想到美國接受博士後訓練,向50多所學校遞交了申請,只有Gladstone的Tom Innerarity給了我offer。我在Gladstone最初從事的課題是研究APOBEC-1對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的影響,雖然過表達APOBEC-1可以降低全長apoB的水平,但大部分轉基因動物卻發生肝癌。我接下來發現APOBEC-1除了影響apoB,還影響NAT1的水平。我想獲得NAT1敲除的小鼠,但首先我得學會ESC培養的技術。於是我向Gladstone的Bob Farese(現在在Gladstone做PI)學習相關的技術,拿到了NAT1敲除的ESC,發現其分化有問題。於是我今後的研究方向轉向了ESC以及後來的iPS技術。

2.本月將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細胞重編程的會議,屆時Shinya Yamanaka和John Gurdon將一同出席。http://www.isscr.org/ISSCR_Roddenberry_Symposium.htm

3.10月17日-18日,2012LSAC生命科技論壇聚焦幹細胞技術與應用,屆時國內外著名的幹細胞領域專家、學者,在介紹幹細胞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同時,還邀請在幹細胞領域技術方面具有突破性進展的企業科學家參與演講,全面介紹幹細胞領域領先的、實用新技術,促進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的融合。http://www.bioon.com/z/lsacforum/

更多閱讀

iPS避免免疫排斥的想法受動搖

關注2012諾貝爾獎,生物谷特別專題

相關焦點

  • iPS細胞發現者山中伸彌:致瘤不是唯一的挑戰
    不過,在6月14日於美國費城舉辦的國際幹細胞研究協會會議上,山中伸彌表示,導致腫瘤不是iPS細胞唯一的缺陷,由iPS細胞發育出的嵌合體小鼠(chimeric mice)會表現出顯著的健康問題。這意味著在iPS細胞用於臨床之前,還有更多更遠的挑戰需要克服。
  • 首例使用ips細胞的患者將現身日本
    一名日本眼病患者將成為第一個用誘導幹細胞(ips)治療疾病的人。
  • 日本諾獎得主道歉,暫停提供臨床級誘導多能幹細胞(iPS細胞)
    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CiRA,所長山中伸彌)於23日宣布,將停止向大學及企業等提供部分再生醫療用iPS細胞(誘導性多能幹細胞)。原因是有可能使用錯誤的試劑製造細胞,因而無法否定涉及安全性的危險隱患。然而此前報導都是正面的,詳細見:史上首次:日本確認iPS視細胞能讓眼睛恢復感光和Nature:重大突破!科學家利用人類iPS細胞重建眼部角膜組織功能。這一道歉表明,iPS用於臨床試驗仍然不成熟,即使在局部應用,仍然需要商榷。
  • Science:諾獎得主山中伸彌公開道歉
    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最近幾周越來越多的日本幹細胞科學家召開記者招待會為他們發表的論文中所存在的一些錯誤而公開道歉今天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也加入了其中。山中伸彌在 2006 年發現了一種將成體細胞重編程為胚胎樣誘導多能幹(iPS)細胞的方法,他的這一研究成果徹底地改變了幹細胞研究領域。他於 2012 年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日本最知名的學者之一。山中伸彌的 iPS 細胞研究並不存在問題,不過是一些專門找尋傑出研究者論文中漏洞的狂熱匿名博客用戶在山中伸彌發布的一篇舊論文中找到了錯誤。
  • 從醫生到諾獎得主——山中伸彌成長之路
    山中伸彌工作勤奮,Thomas 老師也很欣賞他。沒過多久,Thomas 老師就告訴他一個假說,在肝臟中過量表達 APOBEC1 蛋白質應該有益於健康。因為 「血液中的膽固醇降低,會不易產生動脈硬化」。由於無法直接在人身上驗證,於是人為在小鼠的肝臟中表達了大量APOBEC1蛋白。在研究所裡,山中伸彌的工作是通過實驗驗證 Thomas 老師的假說。山中伸彌沒日沒夜努力工作,花了半年時間做成了轉基因鼠。
  • 山中伸彌與格登獲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Gurdon)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獲獎,獲獎理由為「發現成熟細胞可被重組變為多能性」。諾貝爾獎網站官方公告(英文)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medicine/laureates/2012/press.htmlJohn Gurdon和Shinya Yamanaka 獲2009年拉斯克基礎醫學獎/trends/news/408883.shtml幹細胞科研領域的牛人們-山中伸彌
  • 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經典語錄
    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在演講會等公眾場合的發言給人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他在iPS細胞方面的研究成果為無數患者帶來了福音。這位科學家不但機智聰明勇於探索,還有一顆體恤患者的愛心。山中伸彌出生在大阪有著關西人與生俱來的幽默感。他在各種公共場合的發言也令觀眾久久回味。
  • 諾獎得主山中伸彌涉嫌科研數據造假
    點擊查看 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22日承認,該所研究人員去年2月發表的一篇論文存在造假行為。研究所所長、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為此召開記者會致歉。
  • [幹細胞名人堂]山中伸彌成長路:從骨科醫生到諾獎得主
    山中伸彌工作勤奮,Thomas 老師也很欣賞他。沒過多久,Thomas 老師就告訴他一個假說,在肝臟中過量表達 APOBEC1 蛋白質應該有益於健康。因為 「血液中的膽固醇降低,會不易產生動脈硬化」。由於無法直接在人身上驗證,於是人為在小鼠的肝臟中表達了大量APOBEC1蛋白。在研究所裡,山中伸彌的工作是通過實驗驗證 Thomas 老師的假說。
  • 原本認為在構建iPS細胞中至關重要的Oct4...
    2019年11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自從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Shinya Yamanaka,如今是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與應用中心負責人)發現了一種將完全分化的細胞引導回多能性狀態的方法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使用他的配方來產生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
  • 諾獎得主、iPS 細胞之父山中伸彌論文遭質疑
    4月28日下午,iPS細胞之父、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在京都大學舉行記者會,神情嚴肅。
  • 山中伸彌Nature綜述:iPS重編程這十年
    幹細胞能夠分化成為機體內任何類型的細胞,既是研究人體早期發育的理想工具,也是細胞治療的寶貴資源。胚胎幹細胞很適合臨床使用,但獲得這些細胞會破壞胚胎,有很大的倫理爭議。2006年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開發了一個變通方案,將四個轉錄因子引入特化的成體細胞(比如患者的皮膚細胞),再將其重編程為誘導多能幹細胞(iPSC)。
  • 人物|逆轉生命的時鐘-山中伸彌
    到那裡後,山中伸彌發現美國簡直就是「天堂」,不僅容易接觸到胚胎幹細胞系,並且經費充足,可以和很多頂尖科學家交流。 在研究的過程中,山中慢慢迷上了轉基因和基因敲除技術。在美國,山中曾經一周七天連軸轉,用了6個月的時間做成了轉基因鼠,雖然結果以大部分小鼠患肝癌結束。但是這意料之外的結果更加激起了山中的好奇心。
  • 諾貝爾獎獲得者山中伸彌:iPS細胞命名與iPod有關
    昨日201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英國科學家約翰·格登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因在幹細胞領域的貢獻共同分享這一獎項。
  • 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和武田製藥啟動iPS細胞應用研究聯合項目
    這項「iPS細胞應用Takeda-CiRA聯合項目(T-CiRA)」將針對6個核心方向探索幹細胞在治療領域的臨床應用,包括癌症、心力衰竭、糖尿病、神經退行性疾病和難治性肌肉疾病。 iPSC技術有潛力為未來的醫學療法帶來突破性的變革,而且它們的應用跨越多個領域,包括藥物發現、細胞療法和藥物安全性評估等。
  • 日本諾獎得主山中伸彌道歉原因
    發布日期:2018-01-24 17:46  來源:央視  責任編輯:凌芹莉 視頻信息 日本京都大學官網22日發布公告稱,該大學iPS細胞研究與應用中心
  • 山中伸彌稱08年日本iPS細胞研究進展不大
    山中伸彌稱
  • 探訪再生醫療最前沿——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
    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自從10多年前由京都大學教授山中伸彌發明以來,不斷展現它在再生醫療等領域的巨大潛力,相關臨床研究也已成功開展。新華社記者1日探訪了再生醫療最前沿的日本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聽山中伸彌及其團隊聊iPS細胞研究的重要意義。
  • 幹細胞之父山中伸彌稱:2025年,可預見將有40%日本人移植幹細胞
    山中伸彌:40%日本人移植(iPS)成為可能2019年2月1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所長山中伸彌在大阪市舉行的關西記者俱樂部會議上發表演講,稱「希望在(2025年大阪·關西)世博會上披露「MyiPS」計劃。
  • 日本山中伸彌教授開發iPS技術首獲美國專利
    日本京都大學8月11日宣布,該校教授山中伸彌開發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技術在美國獲得專利,有效期20年。這是日本相關技術在美國獲得的首個專利。誘導多功能幹細胞是動物體細胞經過誘導因子處理後轉化而成的幹細胞。它具有和胚胎幹細胞類似的功能,可以發育成組織和器官,同時規避了胚胎幹細胞研究面臨的倫理和法律障礙,在醫療領域具有非常廣闊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