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照片
美國舊金山 2012年10月9日 電 /生物谷BIOON/ -- 從發現iPs到獲得諾貝爾獎僅用了6年,Shinya Yamanaka(山中伸彌)卻眾望所歸。10月8日,美國格拉德斯通心血管疾病研究所(Gladstone Institute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舉行了關於Yamanaka獲得諾貝爾獎的新聞發布會,Yamanaka通過網絡視頻接受了採訪。生物谷通訊員在新聞發布會現場錄音並整理其受訪主體內容如下:
編者註:20世紀90年代中期,山中伸彌前往Gladstone 研究所做博士後,從事小鼠癌症相關基因的重編碼研究。
記者:你現在的研究方向是什麼?
Shinya Yamanaka:我現在的研究方向主要有兩個:一、建立符合臨床應用標準的人的iPS細胞庫;二、研究iPS細胞產生的分子機制。
記者:能談談你的iPS細胞的工作和另一位今年的諾貝爾獎得主John Gurdon的工作之間的聯繫麼?
Shinya Yamanaka:首先我很榮幸能和John Gurdon共享今年的諾貝爾獎。1962年,John Gurdon通過核移植實驗證明體細胞核具有發育成個體的潛能,而我剛好在那年出生。他的工作提示可以將體細胞核重編程為多能性細胞。1987年,Davis等人報導通過過表達MyoD,可以將成纖維細胞轉分化為肌細胞,提示可以通過過表達特定的轉錄因子將體細胞重編程為多能幹細胞。這些發現引導我開展iPS細胞的研究。
記者:你認為iPS細胞應用到臨床的最大障礙是什麼?
Shinya Yamanaka:我認為最大的障礙仍然是安全性。
記者:你目前對四因子如何重編程體細胞了解多少?
Shinya Yamanaka: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我們目前有幾個關於這方面的課題。隨著研究的進展,我們對重編程如何發生會了解得更多。
記者:你認為ESC和iPSC之間的差異有多大?
Shinya Yamanaka:之前有研究報導ESC和iPSC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而另一些研究表明ESC和iPSC很難被區分開。我的觀點是大部分(80%以上)的iPSC系和ESC幾乎完全一樣,而一小部分質量差的iPSC細胞可能和ESC不同。
記者:你認為ESC和iPSC哪個在臨床上更有用?
Shinya Yamanaka:我認為至少在某些方面iPS技術更有用。目前可以通過iPS技術將病人的體細胞重編程為iPS細胞,用來研究疾病的發生機制。
記者:獲得諾貝爾獎後,你準備如何慶祝?
Shinya Yamanaka:一些啤酒就夠了。
>>> 附錄
1.Shinya Yamanaka在Gladstone的經歷
Shinya Yamanaka:我博士畢業後想到美國接受博士後訓練,向50多所學校遞交了申請,只有Gladstone的Tom Innerarity給了我offer。我在Gladstone最初從事的課題是研究APOBEC-1對心血管疾病發生率的影響,雖然過表達APOBEC-1可以降低全長apoB的水平,但大部分轉基因動物卻發生肝癌。我接下來發現APOBEC-1除了影響apoB,還影響NAT1的水平。我想獲得NAT1敲除的小鼠,但首先我得學會ESC培養的技術。於是我向Gladstone的Bob Farese(現在在Gladstone做PI)學習相關的技術,拿到了NAT1敲除的ESC,發現其分化有問題。於是我今後的研究方向轉向了ESC以及後來的iPS技術。
2.本月將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細胞重編程的會議,屆時Shinya Yamanaka和John Gurdon將一同出席。http://www.isscr.org/ISSCR_Roddenberry_Symposium.htm
3.10月17日-18日,2012LSAC生命科技論壇聚焦幹細胞技術與應用,屆時國內外著名的幹細胞領域專家、學者,在介紹幹細胞研究領域的最新進展同時,還邀請在幹細胞領域技術方面具有突破性進展的企業科學家參與演講,全面介紹幹細胞領域領先的、實用新技術,促進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的融合。http://www.bioon.com/z/lsacforum/
更多閱讀
iPS避免免疫排斥的想法受動搖
關注2012諾貝爾獎,生物谷特別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