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中曾經講過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名叫嫦娥的女子被逼,吃下了一粒長生不老藥,接著身體升空,一路飄到了月宮。可惜廣袤的月宮中荒無人煙,只有一隻小兔子和她相依相伴。而根據這則故事,我國形成了一個風俗,即8月15日對月擺宴,希望嫦娥和丈夫后羿能團圓。自那以後,中國人對神秘的月球多了幾分嚮往。
2019年,嫦娥四號任務月亮車即將執行任務,為了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我國在徵集各方面的意見後將月球車命名為玉兔二號,還在上面安裝了中性原子探測儀、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試圖對月球背面進行詳細的探測。
2019年1月3日,帶著全國人民的關心,玉兔二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著陸,這是人類世界的一個壯舉,也是世界上首次有儀器在此地穩穩降落。可能很少人能理解,人類探月行動已經好幾十年,為何去年才完成了背面的探測,是它不重要嗎?其實這與月球背面的特徵有關,這裡的陸區地形起伏將近6000米,機器稍有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毀機的後果,因而在這裡著陸可謂是跌宕起伏。
自著陸以來,玉兔二號在在月球上已經待了一年零9個月,這意味著它經歷了高溫和低溫的雙重暴擊,但是依舊堅挺。它在8月13號結束休眠,行走距離即將突破500米,已然成為歷史上在月球工作時間最長的月球車,為中國再度創造了領先世界的航天紀錄。
那麼這麼長的時間內,玉兔二號究竟在月球上看到了什麼呢?
首先,玉兔二號發現過一個凝膠狀的物質,這種物質位於一個撞擊坑中,它與月球土壤有所出入,很有可能是因為月球受到土地撞擊而發生異變,從而產生了這一奇怪的物質。另外,它對土壤成分進行了分析,發現月球與地球一樣,地下也有巖漿。初中地理知識有提過,玄武巖和花崗巖都屬於巖漿巖的一種,而月球土壤底下26米處儼然是玄武巖的風化層。
最重要的發現是,在太陽系最古老的撞擊坑馮·卡門撞擊坑中,玉兔二號發現了周圍5萬平方公裡有一個具有鐵和鈦性質的金屬,而它位於地下3000米處。鈦是一種稀有金屬,在自然界中非常分散,主要位於地殼與巖石圈內,這種物質對航天、軍事、工業、醫學等多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這也就意味著,如果能將它成功開發的話,將是對中國的各領域都造成影響。
2020年10月10日,玉兔二號再次被歡迎,它將對玄武巖分布區域以及撞擊坑區域進行探測,希望這次探測它能給我們帶來好消息。
月球背面對我們研究月球和太陽系的歷史有重要意義,因為它比正面更加古老,而玉兔二號的出現意味著我們將探測深空,也希望這個在月球最長時間的機器能繼續工作,希望我們能實現上九天攬月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