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 12歲男孩心急想上學 他媽媽卻忙著為孩子籌化療費

2020-11-26 新快報
■鍾俊宇專屬接受捐款二維碼。
■12歲少年俊宇心急想上學,但目前他的後續治療費還沒有著落。
■鍾大鵬專屬接受捐款二維碼。
廣東公益 恤孤助學促進會 公眾號
天天公益 官微
天天公益 微信公眾號
廣東省福利彩票發行中心公眾號

四會少年患白血病,急需後續治療費用

溫暖1129號

9月1日,中小學校開學了。在普通人眼裡,背著書包去上學是一件平常事,但對於12歲的血癌少年鍾俊宇來說,返校讀書已是奢望。前幾天,俊宇剛剛結束第一期化療,跟著爸媽回到佛山市順德區的姑媽家調養。等到身體恢復,他又要進行下一個療程。俊宇常問媽媽,痛苦的化療何時才能結束?媽媽無言以對,她還沒空想這個問題,她現在憂愁的是,如何籌到每一期化療費,讓兒子的治療可以繼續下去。

孩子關節痛查出了白血病

鍾俊宇出生在江門四會市一個普通農家,12歲的他高高大大,單眼皮,眼睛很亮。若非3個月前的一場意外重症,他本該在9月1日升讀六年級。

今年6月,俊宇總嚷「腳疼」「關節疼」,媽媽譚水簡帶他去當地醫院檢查,醫生認為是「生長痛」,提醒她多給孩子補鈣。譚水簡對此深信不疑,「孩子一向健康,也好動,我以為過幾天就好了。」讓她意外的是,俊宇的關節痛反反覆覆,一次比一次嚴重。看著兒子額上的冷汗,譚水簡對「生長痛」的結論起了懷疑,決定帶他去大醫院做徹底檢查。

7月30日,在廣州輾轉兩家醫院後,譚水簡為兒子拿到了相同的診斷書:俊宇患上了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

「已經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做了一期化療,花了差不多10萬元。接下來的療程安排醫生還沒告訴我們,要看(兒子)化療效果而定。」譚水簡說,直到現在,她都想不通,素來健康的兒子為什麼會得這麼重的病,現在兒子患病已是現實,當今之計,只能努力籌錢讓兒子接受治療。

務農家庭難籌巨額醫療費

俊宇和妹妹上小學前,譚水簡和丈夫鍾建華都在順德的工廠打工,過年過節才能回家,兄妹倆由家裡的老人照顧。2014年負責照料兄妹倆的奶奶因肺癌去世,譚水簡便與丈夫辭去工廠的工作,回到四會老家,靠種地務農為生。「農閒時,孩子爸去找一些臨時工來做,幫補家用。」譚水簡說,與務工時相比,一家人的日子變得清苦,但勝在能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看著他們一天天長大,「這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幸福」。

種田的收入微薄,只夠維繫日常生活。俊宇確診後,譚水簡最愁的就是錢。幸運的是,好心病友教會他們上網籌款,眾籌到的8萬多元,恰好幫俊宇渡過第一個療程的難關。譚水簡知道,接下來的療程,所需費用仍是個無底洞,去哪裡借錢?夫妻倆對此心裡沒底。「這期化療結束後,孩子爸爸馬上就回家了。」譚水簡說,俊宇有農村醫保,估計能報銷醫療費用的四成,「再去找親朋好友借一些,看看能不能撐過下一期治療」。

譚水簡說,俊宇曾一遍遍催問,何時能回校上學,她不願說出實情,只能強作笑顏安慰他:「別著急,很快了。」

溫暖439號回訪

誰幫這個地貧患兒湊齊入倉費?

他和臺灣捐髓人已經等了4年

「媽媽,為什麼我和弟弟不能上學?」鍾嫻眼巴巴看著同村小夥伴背著書包從門前走過,委屈地直掉眼淚。她的媽媽李金萍伸臂攬住女兒,又心疼又難過地說:「弟弟下個月就去廣州住院,做手術要很多很多錢,媽媽現在沒有錢給你讀書。」7歲的鐘嫻抹著淚追問:「能不能帶我跟弟弟一起移植?我也要變成健康的孩子。」

茂名人鍾嫻姐弟是一對不幸的重型地中海貧血患兒。2013年初,李金萍帶著兩個孩子來廣州治病,走投無路時曾求助新快報天天公益,而當母子三人的遭遇見報後(詳見2013年4月25日A29版相關報導),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和眾多愛心讀者都伸出援手,為孩子捐助輸血費,幫他們渡過難關。新快報記者昨日了解到,李金萍的兒子鍾大鵬已確定在下月12日進行骨髓移植。「熬了4年才等到這個機會,我們不能錯過。」李金萍說。

儘管如此,新快報記者了解到,無論李金萍一家人多麼努力,還是湊不夠20萬元入倉費。

姐弟倆輸血耗盡父母收入

「嘖嘖,你這倆孩子,一點兒都不像地貧患兒。」護士的話,讓李金萍深感欣慰。她告訴新快報記者,4年前在廣州得到過很多人的幫助,她和丈夫全力救治兒女的信念因此更堅定。「吃飯、穿衣、讀書……這些錢都可以省,唯獨給孩子輸血的費用不能省」。

不能省的輸血錢,無疑是一筆大費用。李金萍告訴新快報記者,姐弟倆的用血周期一致,每次都是拉著手一起去醫院,「3個月(輸血)兩次,每次1400多元」。

李金萍算過帳,加上昂貴的排鐵藥,4年間,花在鍾嫻與大鵬身上的醫藥費接近15萬元——這是孩子爸爸4年總收入的九成多。鍾家三代同堂,鍾爸爸是全家的頂梁柱,一直在廣州市增城區的建築工地打工,寡言的他與妻子有相同的目標:攢錢,為苦命的孩子做骨髓移植手術。

靠打工收入攢足移植費用,談何容易?李金萍說,雖然夫妻倆節衣縮食,但姐弟倆的常規治療仍耗盡了所有收入,因為沒錢繳足入倉費,大鵬的移植手術一拖再拖,也讓捐髓志願者等了4年。

入倉費缺口高達十餘萬元

大鵬在2013年配型成功,與他匹配相合的捐獻者是一位臺灣女孩。「我們跟骨髓庫一直有聯繫,知道她(捐髓人)從24歲等到28歲。」李金萍感激地說,素未謀面的捐贈者並未因大鵬的一次次改期而反悔,「特別感謝她,她是孩子的大恩人!」

這一次,大鵬已接到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入倉通知,還有26天,他將在婦兒中心的移植倉輸入臺灣大姐姐的造血幹細胞,告別血袋,走向新生。「撐了這麼久,終於等到這一天。」金萍很激動,卻又滿心擔憂地說:「都怪我們沒存到錢,入倉費需要20萬元,但到了今天才借到幾萬元。」

李金萍記得,最近一次帶大鵬和鍾嫻去輸血時,大鵬笑嘻嘻地對護士說:「姐姐,我以後不用輸血了,我就要變成健康孩子了。」護士聞言莞爾一笑,鼓勵他說:「真棒!你要加油,一定要成功!」

公益指引

●公益熱線 020-87776333

●公益QQ 800082020

●公益郵箱 xkb_gongyi@163.com

●公益說客http://shequ.10086.cn/XKBshuoke

●公益新浪微博新快報天天公益●公益帳號:中國農業銀行越秀支行帳號(036301040000267)

●帳戶名稱:廣州市慈善會(網上銀行轉帳請在帳號前加44)

注:捐款時請註明「新快報溫暖×號×××(受助者姓名)」,如「新快報溫暖1號吳再鋒」。如需捐款收據,請在匯款時附註捐款收據回郵地址、聯繫人姓名及電話。請務必將銀行的轉帳回執傳真至新快報(傳真號碼:020-85180284),逐日登報明細以傳真為準,分批公示以天天公益基金到帳為準。

■本版統籌:新快報記者 潘芝珍 ■本版採寫:新快報記者 嚴蓉 潘芝珍 ■本版攝影:新快報記者 王飛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

相關焦點

  • 10歲男孩患神經母細胞瘤,六年花了一百萬:我想上學
    10歲男孩患神經母細胞瘤,六年花了一百萬:我想上學 2018-12-10 08: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蹭網男孩開學了:疫情期間,他的勵志故事感動了不少人
    蹭網男孩名叫亮亮,12歲了,是蘇州的一個孩子,媽媽是環衛工人。因家庭困難沒法裝寬帶,亮亮只能到路邊蹭網上課,等環衛工媽媽下班。亮亮說,長大想成為足球運動員,保護媽媽!得知他的故事後,各地的網友紛紛獻愛心,一家足球俱樂部邀請他,疫情結束後到現場看比賽,姚晨和中國女足隊員還為他點讚、鼓勁!我們先來看看網友們的感動:萌萌噠bot #蹭網男孩開學了#現代版鑿壁借光!
  • 媽媽血癌復發,12歲女孩再次捐獻骨髓:「我想做個有媽的孩子」
    「媽媽,我一定要救你!我的命都是你給的,為你捐兩次骨髓算什麼,十次我都不怕。」10月9日,在濟南軍區總醫院,12歲的曲慧婕用堅定的語氣對躺在病床上的媽媽曲小瑩說。曲小瑩艱難地拉著女兒的手,哽咽著說道:「對不起,媽媽沒用,沒能照顧好弟弟,還拖累你和爸爸。
  • 開學前一天,巴中15歲男孩墜樓身亡,引發對恐學症的思考
    終於開學了,多少家長不是歡欣鼓舞?「神獸回籠,老師出關」是最近兩年比較流行的語言,道出了多少家長在兒女面前的束手無策?誰又能想到?開學前一天,也就是2020年8月31日13時許,巴中一名15歲男孩墜樓身亡。警方通報稱,事發地為巴中經開區福錦苑小區,死者系福錦苑小區居民楊某某(男,15歲,原中山村4組居民)。
  • 「加油,孩子」!12歲男孩患再障性貧血需骨髓移植,急需救助!
    12歲,本是充滿童趣、享受快樂校園生活的年齡,然而,前郭縣第三小學遲宇澤同學卻不幸患上再生障礙性貧血。兩年的時間,他不得不躺在病床上靠間斷性的輸血小板來維持生命。最近,遲宇澤和爸爸骨髓配型成功,馬上就能進行骨髓移植了,可50多萬元的手術費讓孩子的父母一籌莫展。
  • 「能不能勸他去上學?」開學一周多了,這個地方依然擠滿小病號,有人...
    本文轉自【錢江晚報】;「神獸歸籠」,寧波各學校開學已經一周多了,但在寧波市康寧醫院兒少心理病房裡,因為各種心理問題住院治療的孩子們還是滿滿當當。網絡成癮、抑鬱、焦慮、強迫......他們因為各種原因住進這裡。 「醫生,能不能幫我勸勸他,讓他去上學!」病房探視窗外,這是家長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 「眾神歸位」開學季:愛瑪電動車助力學子上學路
    每到這個時候,小朋友的家長要考慮更新換代自己的送娃坐騎,而大朋友的家長則要考慮給孩子買一輛什麼樣的上學代步工具,今年更是如此。正所謂,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高靈活性、低成本的電動車作為公共運輸的"平替"代步工具,究竟好在哪裡?不如就以國民度極高且口碑甚好的愛瑪為例,聊一聊疫後復學路上的那些事兒。
  • 小度開學季活動:怎樣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三天掌握漢語拼音?
    學習和娛樂其實並不衝突,家長們趕緊看看小度為小朋友們精心準備的開學季大禮就知道了。開學季學習計劃一——必修課孩子的成長牽動著每一對父母的心,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在成長曆程中學會更多人生必經之事,而小度在這個開學季為萬千父母帶來了寶貝成長必修課,助力寶貝成長,讓媽媽更省心。
  • 8歲男孩天才病被退學幾年換了11所學校 阿斯伯格症候群有哪些表現
    2018年4月12日訊,乍一看,8歲的亮亮(化名)是個討人喜歡的小正太。他活潑愛笑,學習成績也不錯。然而,才上小學二年級的他已經被3所幼兒園、8所小學勒令退學,而且每次都是同學家長聯名要求,理由是「不適宜行為」。
  • 11歲男孩開車250公裡離家出走:兒子「作」起來,真要了父母的命!
    而山東濟南一個14歲的男孩同樣「作」得很,居然開學第一天就逃了課,帶著100多元零花錢獨自爬泰山去了! 等到晚上十點多,男孩從泰山下來走了三十多公裡後,實在走不動了,而且錢都花光了,手機也沒電了,這才求助路人報了警。
  • 2歲沒媽男孩,寒冬天裡光著腳丫走路,奶奶:他做夢都想媽媽!
    對於孩子來說,母親就是我們缺一不可的存在。就是因為有了母親的陪伴,孩子們才不會覺得孤單。也正是因為有了母愛,孩子的生命裡才有了光。單身的時候,看見孩子,會覺得可愛、有趣;當了寶媽之後,看見自己的孩子,那就是為母則剛,看不得孩子受苦呢。上次在一個網站上,看到一張圖片,一個穿著破舊棉襖的2歲男孩,光著腳丫站在髒兮兮的地面上,寒風呼嘯地吹著,男孩的小臉被凍得發紅,臉上還有白色的奶粉渣滓。
  • 10歲男孩患上神經母細胞瘤 師生捐助十餘萬
    2月10日,濰坊市育才學校的老師代表們卻神色凝重得坐上去青島的車,帶著全校師生捐 獻的104518.6元,送至在青島大學附屬醫院治病的該校學生王慧宇媽媽手中。在元旦節前,王慧宇確診為神經母細胞瘤,巨額的醫療費讓 本來就生活拮据的一家人更為窘迫,為了救治孩子,哪怕有一線希望,父母也不放棄。王慧宇在病房度過了他的10歲生日,做化療疼的渾 身都是汗,卻咬著牙,硬是不叫一聲。
  • 4歲患神母,6年做50個療程化療花費百萬,10歲男孩:我想上學
    「如果不上學,以後我可怎麼辦呀?」近一段時間以來,10歲的趙泊鑫總在想這個問題,時不時地,他就忍不住要問爸爸一句。由於小泊鑫椎管裡的腫瘤壓迫神經,腿疼得厲害,已經無法走路,只能依靠輪椅行動。可是出院以後,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讓爸爸推著他,到學校門口轉轉,看看他嚮往的校園。
  • 「泡泡男孩」:一生被隔離在泡泡裡,12歲死前媽媽才第一次觸摸他
    在美國,有一個"泡泡男孩",他12歲才走出隔離罩,在死亡前第一次觸摸到了媽媽……他是個普通的小男孩,四肢健全、笑容可愛,但他也是個特別的小男孩,絕症讓他的生活變得不再平靜。誕生,註定了悲劇的結局。日復一日,維特爾艱難地長大了,他和普通孩童一樣對新奇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但他和普通孩童也不一樣,他無法離開隔離罩去觸摸外面的世界。維特爾的主治醫師思前想後,彼時恰逢美國航天登月計劃,他受到啟發,在與美國天空署聯繫後,為維特爾量身打造了一身特殊服裝,只為圓小男孩的夢。
  • 開學季1000位媽媽花樣安利 小豹翻譯棒讓孩子學英語就像玩玩具
    「上次出國用了它之後,娃說要努力學習,爭取下次自己當翻譯」「他對高科技沒有抵抗力,學英語就像玩玩具」「用一本英語教材的價格,聘請了一位終身私人外教」正值開學季,不少媽媽們都在朋友圈花樣安利一款英語學習神器。究竟是什麼高科技,輕鬆培養起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並一解家長憂愁?
  • 開學季給孩子買文具要留心
    最近這幾天,媽媽群裡特別熱鬧,因為媽媽們都陸續收到了學校的開學通知,終於可以把孩子送進學校了!每年到了開學季,父母都會提前給孩子準備文具。特別是家裡有剛上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會非常注重準備文具這個環節,有一種小寶貝終於"長大了"的儀式感。
  • 10歲小學生患白血病,期望早日重返校園
    「雖然我們在不同的學校上學,但聽到這個消息後我們也想幫一幫他。爺爺,麻煩您幫我們把祝福轉達給小肖哥哥,希望他早日康復,回歸校園。」9月14日,奎文實驗小學74班學生代表將班上師生眾籌的4000餘元愛心款交到小肖的外公手中。
  • 治癒孩子「開學綜合症」,看這10部電影重燃孩子內驅力
    小孩子開學前的痛哭,就像成長的陣痛。 第一天上幼兒園回家,寶寶見到媽媽就哭了起來; 除了調整狀態,孩子們還需要對開學有心理上的接納。這時候,還有什麼比看電影更有效呢? 我們為您精心挑選10部開學季電影,給孩子「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信念,讓孩子在觀影中,不知不覺生出飽滿的熱情,迎接新學期的新挑戰吧!
  • 10歲男童誤碰高壓電燒成重傷 哭訴:不想成粽子想去上學
    「媽媽,癢、癢啊,幫我撓撓吧。」「媽媽我得多久會好啊?我不想像個粽子,我想回家,我想去上學……」在河南省鄭大一附院的燒傷科病房裡,10歲男孩王奧翔對著媽媽不停的喊叫。如果不是5個月前的那一場災難,這個10歲的孩子此刻應該正坐在教室裡和其他孩子一樣愉快地學習著,而如今他卻要面對生死的考驗,甚至比死還要痛苦的傷痛折磨,這對於一個只有10歲的孩子是多麼的殘酷(因為皮膚燒傷的原因,文中部分圖片可能會引起讀者不適)。
  • 8歲的孩子說:「我戀愛了!」如果你是媽媽,會如何回答?
    最近,有位家長很困擾,她說:「小孩12歲(男),馬上小學畢業了,他好像早戀了,怎麼教育?」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一個真實的故事:  有一天,一位媽媽送8歲的兒子去上學,「媽媽,我戀愛了!」孩子說。  「這樣啊?那你能告訴我什麼是『戀愛』嗎?」媽媽很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