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會少年患白血病,急需後續治療費用
溫暖1129號
9月1日,中小學校開學了。在普通人眼裡,背著書包去上學是一件平常事,但對於12歲的血癌少年鍾俊宇來說,返校讀書已是奢望。前幾天,俊宇剛剛結束第一期化療,跟著爸媽回到佛山市順德區的姑媽家調養。等到身體恢復,他又要進行下一個療程。俊宇常問媽媽,痛苦的化療何時才能結束?媽媽無言以對,她還沒空想這個問題,她現在憂愁的是,如何籌到每一期化療費,讓兒子的治療可以繼續下去。
孩子關節痛查出了白血病
鍾俊宇出生在江門四會市一個普通農家,12歲的他高高大大,單眼皮,眼睛很亮。若非3個月前的一場意外重症,他本該在9月1日升讀六年級。
今年6月,俊宇總嚷「腳疼」「關節疼」,媽媽譚水簡帶他去當地醫院檢查,醫生認為是「生長痛」,提醒她多給孩子補鈣。譚水簡對此深信不疑,「孩子一向健康,也好動,我以為過幾天就好了。」讓她意外的是,俊宇的關節痛反反覆覆,一次比一次嚴重。看著兒子額上的冷汗,譚水簡對「生長痛」的結論起了懷疑,決定帶他去大醫院做徹底檢查。
7月30日,在廣州輾轉兩家醫院後,譚水簡為兒子拿到了相同的診斷書:俊宇患上了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
「已經在(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做了一期化療,花了差不多10萬元。接下來的療程安排醫生還沒告訴我們,要看(兒子)化療效果而定。」譚水簡說,直到現在,她都想不通,素來健康的兒子為什麼會得這麼重的病,現在兒子患病已是現實,當今之計,只能努力籌錢讓兒子接受治療。
務農家庭難籌巨額醫療費
俊宇和妹妹上小學前,譚水簡和丈夫鍾建華都在順德的工廠打工,過年過節才能回家,兄妹倆由家裡的老人照顧。2014年負責照料兄妹倆的奶奶因肺癌去世,譚水簡便與丈夫辭去工廠的工作,回到四會老家,靠種地務農為生。「農閒時,孩子爸去找一些臨時工來做,幫補家用。」譚水簡說,與務工時相比,一家人的日子變得清苦,但勝在能和孩子們生活在一起,看著他們一天天長大,「這是多少錢都買不來的幸福」。
種田的收入微薄,只夠維繫日常生活。俊宇確診後,譚水簡最愁的就是錢。幸運的是,好心病友教會他們上網籌款,眾籌到的8萬多元,恰好幫俊宇渡過第一個療程的難關。譚水簡知道,接下來的療程,所需費用仍是個無底洞,去哪裡借錢?夫妻倆對此心裡沒底。「這期化療結束後,孩子爸爸馬上就回家了。」譚水簡說,俊宇有農村醫保,估計能報銷醫療費用的四成,「再去找親朋好友借一些,看看能不能撐過下一期治療」。
譚水簡說,俊宇曾一遍遍催問,何時能回校上學,她不願說出實情,只能強作笑顏安慰他:「別著急,很快了。」
溫暖439號回訪
誰幫這個地貧患兒湊齊入倉費?
他和臺灣捐髓人已經等了4年
「媽媽,為什麼我和弟弟不能上學?」鍾嫻眼巴巴看著同村小夥伴背著書包從門前走過,委屈地直掉眼淚。她的媽媽李金萍伸臂攬住女兒,又心疼又難過地說:「弟弟下個月就去廣州住院,做手術要很多很多錢,媽媽現在沒有錢給你讀書。」7歲的鐘嫻抹著淚追問:「能不能帶我跟弟弟一起移植?我也要變成健康的孩子。」
茂名人鍾嫻姐弟是一對不幸的重型地中海貧血患兒。2013年初,李金萍帶著兩個孩子來廣州治病,走投無路時曾求助新快報天天公益,而當母子三人的遭遇見報後(詳見2013年4月25日A29版相關報導),廣東公益恤孤助學促進會和眾多愛心讀者都伸出援手,為孩子捐助輸血費,幫他們渡過難關。新快報記者昨日了解到,李金萍的兒子鍾大鵬已確定在下月12日進行骨髓移植。「熬了4年才等到這個機會,我們不能錯過。」李金萍說。
儘管如此,新快報記者了解到,無論李金萍一家人多麼努力,還是湊不夠20萬元入倉費。
姐弟倆輸血耗盡父母收入
「嘖嘖,你這倆孩子,一點兒都不像地貧患兒。」護士的話,讓李金萍深感欣慰。她告訴新快報記者,4年前在廣州得到過很多人的幫助,她和丈夫全力救治兒女的信念因此更堅定。「吃飯、穿衣、讀書……這些錢都可以省,唯獨給孩子輸血的費用不能省」。
不能省的輸血錢,無疑是一筆大費用。李金萍告訴新快報記者,姐弟倆的用血周期一致,每次都是拉著手一起去醫院,「3個月(輸血)兩次,每次1400多元」。
李金萍算過帳,加上昂貴的排鐵藥,4年間,花在鍾嫻與大鵬身上的醫藥費接近15萬元——這是孩子爸爸4年總收入的九成多。鍾家三代同堂,鍾爸爸是全家的頂梁柱,一直在廣州市增城區的建築工地打工,寡言的他與妻子有相同的目標:攢錢,為苦命的孩子做骨髓移植手術。
靠打工收入攢足移植費用,談何容易?李金萍說,雖然夫妻倆節衣縮食,但姐弟倆的常規治療仍耗盡了所有收入,因為沒錢繳足入倉費,大鵬的移植手術一拖再拖,也讓捐髓志願者等了4年。
入倉費缺口高達十餘萬元
大鵬在2013年配型成功,與他匹配相合的捐獻者是一位臺灣女孩。「我們跟骨髓庫一直有聯繫,知道她(捐髓人)從24歲等到28歲。」李金萍感激地說,素未謀面的捐贈者並未因大鵬的一次次改期而反悔,「特別感謝她,她是孩子的大恩人!」
這一次,大鵬已接到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的入倉通知,還有26天,他將在婦兒中心的移植倉輸入臺灣大姐姐的造血幹細胞,告別血袋,走向新生。「撐了這麼久,終於等到這一天。」金萍很激動,卻又滿心擔憂地說:「都怪我們沒存到錢,入倉費需要20萬元,但到了今天才借到幾萬元。」
李金萍記得,最近一次帶大鵬和鍾嫻去輸血時,大鵬笑嘻嘻地對護士說:「姐姐,我以後不用輸血了,我就要變成健康孩子了。」護士聞言莞爾一笑,鼓勵他說:「真棒!你要加油,一定要成功!」
公益指引
●公益熱線 020-87776333
●公益QQ 800082020
●公益郵箱 xkb_gongyi@163.com
●公益說客http://shequ.10086.cn/XKBshuoke
●公益新浪微博新快報天天公益●公益帳號:中國農業銀行越秀支行帳號(036301040000267)
●帳戶名稱:廣州市慈善會(網上銀行轉帳請在帳號前加44)
注:捐款時請註明「新快報溫暖×號×××(受助者姓名)」,如「新快報溫暖1號吳再鋒」。如需捐款收據,請在匯款時附註捐款收據回郵地址、聯繫人姓名及電話。請務必將銀行的轉帳回執傳真至新快報(傳真號碼:020-85180284),逐日登報明細以傳真為準,分批公示以天天公益基金到帳為準。
■本版統籌:新快報記者 潘芝珍 ■本版採寫:新快報記者 嚴蓉 潘芝珍 ■本版攝影:新快報記者 王飛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