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錢江晚報】;
「神獸歸籠」,寧波各學校開學已經一周多了,但在寧波市康寧醫院兒少心理病房裡,因為各種心理問題住院治療的孩子們還是滿滿當當。網絡成癮、抑鬱、焦慮、強迫......他們因為各種原因住進這裡。
「醫生,能不能幫我勸勸他,讓他去上學!」病房探視窗外,這是家長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而在兒童心理專家看來,要讓孩子放鬆心情重返校園,需要醫生和家長甚至學校老師的共同努力。
01
16歲男孩網絡成癮
日夜顛倒玩手機
9月9日下午,寧波市康寧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病房的活動室裡,打桌球、下棋、聊天的孩子們都聚集在一起,這裡沒有課本和課堂,是他們暫時忘記生活、學業中種種壓力的避風港。
「40張病床,住了34位小患者,其中一半左右是暑假期間住進來後沒出院的,還有就是開學後適應不了陸續住院的。」兒童青少年心理病房主治醫師汪貝妮是孩子們眼裡的知心大姐姐,很多孩子會把從不對父母吐露的心聲說給她聽。
看著同病房的孩子打桌球,16歲的遠遠(化名)覺得很無聊。他也喜歡打桌球,不過不是在球桌上,而是在手機上玩打桌球的小遊戲。如果不是網絡成癮,遠遠本應該開啟全新的高中生活了。
和很多男生一樣,遠遠從上初中開始就喜歡打遊戲,剛開始他並不成癮,也能控制自己。但自從初二開始,原本成績中上的他成績開始往下掉,家人也頻頻給他壓力和責備。他開始嘗試在遊戲中找到快樂。
父母沒收了手機,他就用壓歲錢偷著買來二手手機,半夜裡玩。中考時他勉強上了普高線,這以後他就開始了日夜顛倒的遊戲生活,夜裡通宵遊戲,白天睡覺,一個人在房間把門窗關得死死的。
剛開始家人不幹涉他,但隨著開學日子的臨近,家人讓遠遠少玩手機,他激烈反抗,甚至在家裡動手。家人找到心理醫生求助。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遠遠好些了,但新生軍訓的時候,因為不能帶手機,他再次發作了。軍訓第二天,他就窩在寢室裡不肯出操,甚至砸東西。
無奈,家人只能把他送到心理病房來繼續治療。剛到病房的第一天晚上,遠遠主動找到醫生要安眠藥,因為經常熬夜打遊戲,他晚上已經睡不著了。
兒童青少年心理病房。
02
很多孩子都有手機依賴
病房裡有「手機醫囑」
手機不止是家長的「大敵」,也給醫護人員帶來煩惱。不管是哪一種心理問題,兒少心理病房的孩子們或多或少都有手機依賴的情況,病房裡怎麼管手機,是讓醫生也頭疼的事情。
經過不斷摸索,兒少心理病房裡推出了特別的「手機醫囑」。和正規的醫囑由醫生單方面制定不同的是,「手機醫囑」是醫生和孩子們協商的結果,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每個孩子可以自己選擇使用手機的頻次和時間段,還制定了獎懲機制。醫生會把雙方約定的「手機醫囑」交給護士,每天按照約定領取手機。
病房裡的孩子大多是十幾歲的年紀,朝夕相處之下,很容易打成一片。開心的時候他們會結伴在病房裡走動,把病房走廊變得和學校走廊一樣明媚。但往往不開心就出現在下一秒,所以,在病房裡經常能看到抱著玩偶一動不動的孤獨身影。
汪貝妮說,病區裡有一截相連的小走廊,孩子們把那裡稱作「自閉走廊」,不開心的時候很多人喜歡坐到走廊的地上,互相訴說不為人知的心事。這個時候,醫護人員不會去打擾他們,只會假裝無意走過,默默關注孩子們的一舉一動。
孩子們把這條走廊稱作「自閉走廊」。
03
很多孩子的背後都有不完整的家庭
一說起上學就不開心,緊張焦慮到沉默不語的果果;
感覺自己一無是處,對什麼都沒有興趣,甚至多次自傷的點點;
上課總是集中不了思想,總是反覆晃動手指的燕燕......
仔細了解這些孩子的情況會發現,他們大多數都有一個不完整的家庭,或者是家庭氛圍長期不正常。比如點點——
雖然已經休學一年了,但點點媽不再著急讓孩子重返校園,經歷很多事情以後,她意識到女兒的健康比什麼都重要。
點點生長在一個單親家庭,媽媽一個人照顧孩子不容易,因此小學之前,點點都在老家和祖輩生活在一起,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到了寧波之後,她成績不理想,還有些不好的習慣,成了班裡的問題孩子。
看到相依為命的女兒這樣讓人不省心,點點媽媽當然十分不滿,打罵、爭吵是母女倆的家常便飯。點點一方面嫌媽媽太煩,一方面又覺得自己確實不成器,這讓她十分痛苦。一次爭吵後,她開始自傷。媽媽發現後嚇壞了,趕緊帶她到醫院求助。這以後,點點休學在家養病一年,但病情仍然沒有好轉,這次住院是因為她再次出現了自傷的行為。因此媽媽決定不讓她上學了,先把病治好。
如何幫助孩子克服
復學路上的心理「攔路虎」?
家長的言語暴力比肢體暴力更可怕
每個有心理問題孩子的背後,都有好幾個痛苦成倍的家長。很多家長覺得孩子不可理喻,為什麼別人的孩子那麼優秀,自己的孩子卻總是讓人唉聲嘆氣。
但在汪貝妮醫生看來,每個有心理問題孩子的背後,家長的因素總是不可忽略的。親子之間長期沒有有效溝通,只有簡單粗暴的管教方法,或者是過高的期望帶來的無形壓力,都可能是引發孩子心理問題的最後一根稻草。
「很多孩子說起父母,總會想起父母說出的那些讓自己傷心的話,比如『我怎麼有這樣的孩子!』『生你有什麼用!』等等。」汪貝妮說,處於青春期前後的孩子,有強烈的自我意識,父母的言語暴力比肢體暴力帶來的傷害更大。
記者了解到,開學以來,寧波市康寧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求助的孩子明顯增加,開學後生活、學習環境的改變讓不少孩子不適應。
專家表示,大部分學生在假期結束返校前,都會有情緒上的波動,多數情況下他們會自行調節好心態,或經過家長和老師的鼓勵,順利返校開始新的學期。
少部分學生如果開學後出現失眠、早醒、經常做惡夢等睡眠問題,胃口變差,變得不理人,情緒波動性大、易怒、持續不開心、緊張焦慮、心慌,厭學情緒明顯,甚至出現自傷行為,則需要家長和老師重視,不要諱醫忌醫,及時帶到兒童青少年心理門診就診,進行評估和必要的治療。
來源:寧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