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南:黃河流域三大問題重疊交織 亟待制定保護法丨2019兩會

2020-12-06 第一財經

黃河被稱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也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但目前,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十分突出。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對第一財經記者說,由於水資源嚴重短缺、生態系統十分脆弱,長期以來以農業生產、能源開發為主的經濟社會發展方式與流域資源環境特點和承載能力不相適應,黃河流域經濟發展滯後、局部環境汙染、潛在風險突出三大問題重疊交織。

王金南在此前的調研發現,目前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存在五個方面的問題:

水資源嚴重短缺,開發利用率高,生態環境用水難以保障。黃河流域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僅為全國總量的2%,人均水資源量約為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三分之一,生態環境用水不足5%。

部分區域環境質量差,改善難度大。汾河等汙染嚴重水體多年來水質無明顯改善;汾渭平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傳輸通道城市重汙染天氣頻發。

生態系統退化,服務功能下降。三江源草原草甸溼地生態功能區水土流失和沙化面積逐年增多。

生態環境潛在風險高,且易轉化為社會風險。2014年蘭州市自來水苯超標事件、2017年欒川縣陶灣鎮龍宇鉬業有限公司榆木溝尾礦庫6號溢流井坍塌事件等,均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影響。

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偏低,不利於生態環境保護。流域發展意願強烈,生態環境若持續超載負重,極易形成貧困與生態環境破壞惡性循環。

「當前,亟待出臺一部充分體現黃河流域特徵、特點的法律,統籌黃河流域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王金南說,由於黃河流域自然資源稟賦與生態環境問題的特殊性、複雜性,迫切需要從流域整體性、系統性以及發展與保護的協調性出發,出臺專門的法律,將國家有關法律制度與黃河的特點和實際緊密結合併使之具體化。

王金南建議,考慮到黃河流域在我國生態安全格局中的重要性和生態系統的脆弱性,首要任務是加強空間管控,明確生產、生活、生態空間開發管制界限。將編制實施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總體規劃作為法定要求,由生態環境部門會同自然資源、發展改革、水利、林草等部門共同編制。

對於水資源管理和水環境保護的問題,王金南建議,將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則納入本法,包括用水總量、用水效率等方面的要求,並明確提出流域用水總量只能減少、不能增加的剛性約束。統籌大氣、土壤、生態等要素,對汙染較重河流的明確產業準入與淘汰要求。借鑑國內外關於流域綜合管理的理論和實踐,建立黃河流域統籌協調、系統高效的綜合管理制度,如建立流域內各級黨委、政府保護黃河的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完善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制度等。

相關焦點

  • ...黃河流域各區域用水指標 進一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陸航)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提出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戰略。黃河流域合理的水資源分配是實現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是實現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格局、加快「一帶一路」倡議的客觀需要,也是實現我國經濟產業結構轉型、促進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必然要求。全國人大代表、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方蘭在今年的兩會上提出,沿黃地區要構建縱貫黃河的「幾」字形經濟帶,更好地服務於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短期內首先要進行合理的水資源分配。
  • 破解黃河流域複雜水問題的基本思路
    伴指的是水的伴生過程,如水沙關係、水鹽關係、水汙染物等,黃河面臨的核心問題就是水沙關係不協調,河套平原的鹽鹼化問題是水鹽關係問題,大量的汙染排放超過了水體自淨能力也造成了水環境汙染問題。    當前我國新老水問題交織,老問題就是地理氣候環境決定的水時空分布不均以及由此帶來的水災害,新問題主要是水資源短缺、水生態損害、水環境汙染。
  • 黃河流域氣候及水資源變化現狀及預估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2019 年 9 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千秋大計」,並強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國家戰略,對一些重大問題要深入研究、科學論證。
  • 施懿宸:關於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的建議
    黃河發源於中國青海省巴顏喀拉山脈,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陝西、山西、河南、山東9個省區,以內蒙古河口鎮和河南省桃花峪為上中下遊分界點。水量上,黃河流域呈現出明顯的時空分布不均的特徵。汛期時防洪問題依舊突出,但年際上黃河流域徑流量日益減少,人均水資源量低於國際公認的極度缺水標準。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框架、路徑與對策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黃河流域橫跨我國北方東、中、西三大地理階梯,是我國重要生態屏障的密集區和「一帶一路」陸路的重要地帶。黃河流域自然生態脆弱,水資源短缺,土地、能礦、生物等資源稟賦區域差異明顯。目前,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滯後,貧困面廣、量大、程度深,是我國生態安全保障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地區。
  • 構建主體多元化的治理與保護體系,助力黃河流域綠色發展
    儘管如此,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依然面臨著一些困境與難題。為此,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治理過程中,需要各參與方有針對性地作出部署,以問題導向為切入點,構建參與主體多元化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治理體系,為黃河流域生態治理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制度支撐。
  • 【專家視角】董戰峰: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思路與重點
    分析了當前黃河流域生態補償實踐進 展,評估了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設的基本思路、重點 方向以及實施路徑,為黃河流域實施大保護大治理提供管理技術支撐。  1現狀分析  黃河流域不同於長江流域,主要問題是水源涵養、 水土保持、生態修復保護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在 原環境保護部、財政部等的推動引導下,以及地方基於 需求自發探索推進下,黃河流域生態補償在三江源水源 涵養區、陝甘渭河跨省流域上下遊、沿黃九省區重點生 態功能區以及省內流域生態補償等開展了一些實踐冷]。
  • 李奉利:港口應發揮三大功能支撐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在日前由中國經濟信息社《經濟分析報告》舉辦的「多想圓桌會」之「黃河流域城市發展合作」研討會上,山東省港口集團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李奉利表示,要支撐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港口關鍵是做好接口、樞紐和平臺三大功能。
  • 「黃河戰略」落地生根——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
    「現在修了多條慢行道路,大家可以很方便地感受黃河美景,真是太好了!」正和朋友在這裡遊玩的市民王霞高興地說。 如今,已經成為網紅打卡地的黃河灘地公園是鄭州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落地見效的重點項目之一。去年以來,正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把握機遇,積極作為,謀劃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範區,努力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示範。
  • 省自然資源廳召開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3月19日上午,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劉金山主持召開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廳長張興遼,省林業局局長原永勝,廳一級巡視員李軍出席會議。  會議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
  • 探訪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
    盧氏縣地處河南省西部邊陲,與陝西省的洛南、丹風、商南三縣接壤,橫跨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脈,以熊耳山為界,南部為長江流域,北部為黃河流域。當地嚮導讓我們在此下車合影留念,我們背後就是熊耳山。這是北部為黃河流域的房屋,所謂的分界線只是地理概念,這裡的房屋,民俗生活習慣都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在降水方面,南方的要比北方的降水多。這裡的居民比較少,一般都是獨居戶,居民之間的居住至少要有一公裡,這裡的農作物耕種,都是順山勢而跟耕種。遠處的獨居戶像世外桃源一樣。這裡的房屋都有上百年的歷史。這裡的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休。
  • 「生態文明@溼地」保護黃河三角洲,實現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鄭重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相併列,新時代治理黃河的藍圖和路徑由此明晰。
  • 習近平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我一直很關心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多次實地考察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發展情況,多次就三江源、祁連山、秦嶺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建設提出要求。
  • 黃河流域十大城市經濟排名!誰來扛起黃河經濟帶大旗?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經被明確為重大國家戰略,打造沿黃經濟帶,振興北方經濟,使黃河、長江這兩條中國著名的大河在經濟上也能夠交相呼應,已經成為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政策的主要導向。黃河流域在我國的經濟版圖中,如果以大江大河來劃分,中國的傳統經濟腹地正好從北向南可以分為4個區:京津冀的海河流域
  • 智庫|張永生:以生態文明新思維重新定義黃河流域發展
    千百年來,奔騰不息的黃河,孕育出中華文明,滋養著華夏兒女。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以下簡稱「黃河流域座談會」),首次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掀開了新時代黃河治理與保護的新篇章。
  • 黃河流域煤炭礦區踐行「兩山」理論的思考
    該流域有12個探明儲量超過100億噸的大煤田,包括寧東、陝北、神東、晉北、晉中、晉東、黃隴、河南和魯西等九大國家大型煤炭基地;查明煤炭資源儲量約佔全國的45%,原煤產量約佔全國的60%。黃河流域煤炭資源開發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既保障了國家能源安全,同時也促進了山西、內蒙古、陝西、寧夏等重點產煤省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然而,黃河流域主要處於乾旱、半乾旱地區,生態環境脆弱。
  • 以中心城市建設推進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為貫徹落實好這一戰略,應著重發揮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帶動引領作用,提升黃河流域綜合承載力和資源配置效率,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因此,發揮中心城市帶動作用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  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有助於增強黃河流域地區間經濟聯繫。黃河流域面積廣袤,部分城市群還處於形成和發展階段,城市間的經濟聯繫相對較弱。
  • 生態保護與協同創新 助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9月18日在河南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時提出,「著力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召開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記者石喻涵 實習生 王超傑)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經濟地帶,黃河流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區域,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月5日上午,來自全省相關領域的專家齊聚西安工程大學,參加第二屆「黃河流域(陝西段)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討會」。
  • 流域溼地保護遭威脅,「鳥聲」與「民生」緣何難以調和
    針對以上問題,光明日報記者進行了調研式採訪。為加強區域內的協調合作,2019年,黑龍江流域溼地保護網絡成立。「目前,中國已成立長江中下遊溼地保護網絡、黃河流域溼地保護網絡和沿海溼地保護網絡等,這些網絡在溼地保護中發揮了關鍵作用。黑龍江流域溼地保護網絡不僅要加強流域內不同地區之間的合作,更要加強國際間的合作。」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東北項目辦公室黑龍江流域項目總監劉培琦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