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文人重其精神 百姓愛其吉祥

2021-01-13 人民網

原標題:梅花:文人重其精神 百姓愛其吉祥

  宋 楊無咎 《四梅花圖》

  清 同治粉彩梅鵲紋碗

  吳昌碩 《鼎盛圖》

  明 孫克弘《梅竹圖》

  梅是我國的特產,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千百年來,人們對梅的認識早已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古代的文人墨客對梅花「凌歲寒而獨開」的精神無比敬仰,而普通百姓更喜歡梅花的吉祥寓意。歷代文人墨客皆喜賞花、詠花和畫花,流傳下來的作品自然也數不勝數。花有千萬種,其中哪一種花的作品最多?有人作過統計,結果發現,在我國文學藝術史上,梅詩和梅畫的數量之多,足可以讓任何一種花卉的作品望塵莫及。

  梅花是理想人格的象徵

  梅花為何如此深受文人墨客喜愛?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梅花之所以能夠成為古代知識分子的偶像,是因為它不僅「天質至美」、「韻逸香清」,而且還是理想人格的象徵。它不畏嚴寒,在眾芳搖落之時,與松、竹為友,凌歲寒而獨開。而到了春天百花齊放之時,卻無意與其他花卉爭妍鬥豔。這種在逆境中不屈不撓、自強不息,在順境中不媚於俗、超然物外的崇高品格和高貴氣節,正是古代知識分子所崇拜的「君子」人格的生動寫照。也正因如此,它才受到歷代文人墨客的追捧和敬仰。  

  梅花在我國深入人心,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不是來自異國他鄉,而是地地道道的「國產品牌」,有著純正的中國血統。作為中國特有的傳統花果,梅在中國已有3000多年的應用歷史。但在早期,人們對梅的認識主要停留在對梅子的應用上。如《尚書·說命》曰:「若作和羹,惟爾鹽梅。」意思是,要做一道好吃的羹湯,必須放鹽和用梅子做的醋。《詩經·召南·摽有梅》提到的「梅」,也是指梅子。不過,在《詩經·小雅·四月》中出現了「山有嘉卉,侯慄侯梅」的描述,詩人稱梅為「嘉卉」,已反映出對梅花的欣賞態度。

  對梅的認識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是從漢代開始。《西京雜記》記載:「漢初,修上林苑,遠方各獻名果異樹,有朱梅、胭脂梅。」證明漢初已興起賞梅花之風。西漢末年揚雄作《蜀都賦》云:「被以櫻、梅,樹以木蘭。」可見在西漢末年,梅已作為園林樹木用於城市綠化了。賞梅花之風興起後,便開始陸續出現詠梅之作。如晉代的清商曲辭《梅花落》詠道:「梅花落已盡,柳花隨風散。嘆我當春年,無人相要喚。」感嘆春光易逝。南北朝時期,陸凱有《贈範曄》詠梅名句:「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至唐、宋之後,詠梅詩更是佳作如雲,名句迭出。林和靖的《山園小梅》、王安石的《梅花》、盧梅坡的《雪梅》等名作,至今仍被人們廣為傳頌。  

  以梅入畫始於南北朝

  與此同時,畫梅之風也逐漸興起。據記載,古人以梅入畫始於南北朝,至唐代已出現畫梅名家,如於錫等。到了宋代,更是名家輩出,梅畫之多,堪稱歷朝之最。梅花於此時,不僅成為「歲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之一,還確立了百花之尊、群芳之首的地位。而畫梅的名家當中,華光長老的聲譽最隆。  

  華光長老即宋僧仲仁,他與黃庭堅是同時代人。北宋元祐年間,他來到衡州,寄居於瀟湘門外華光寺,號華光長老、華光道人。他酷愛梅花,曾植梅數株,花開時移床其下,吟詠終日,眾人不解其意。一天,他深夜未寢,此時明月當空,但見窗間疏影橫斜。他忽有所悟,手起筆落,迅速將眼前景物描繪下來。第二天一早起來,看昨夜之作,發現「殊有月下之思」,從此深得畫梅的其中三昧。傳說華光長老畫梅從不輕易下筆,作畫時必焚香禪定,至靈感一到,則「一掃而就」。及其臨老,縱心筆墨,愈作愈高,名動公卿。黃庭堅題其畫曰:「此超凡入聖法也,每率此為之,當冠四海而名後世。」元代大畫家趙孟頫在其《墨梅》題跋中亦稱:「世之論墨梅者,皆以華光為稱首。」華光長老畫梅突破前人技法,以水墨暈寫梅花的各種姿態而自成一家,被後人譽為「墨梅始祖」,可惜無作品流傳至今。    

  宋代畫梅名家,除華光長老外,還有宋徽宗趙佶、楊無咎、徐崇嗣、陳常、崔白、丁野堂等人。宋徽宗是花鳥畫大家,畫梅自然也不同凡響。他有一幅作品名為《臘梅山禽圖》,圖中畫一株臘梅斜出,枝幹略彎,互相交錯,疏朗有致。枝頭幾點梅花綻放,上宿白頭翁兩隻,一正一背,互相依偎。左下角有用瘦金體題寫的五言絕句:「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姿。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宋徽宗首創的梅花與白頭翁的組合,後來成為一種流行紋飾,梅花喻五福,白頭翁喻長壽,後人畫此圖,寓意幸福長壽。

  梅開五瓣 象徵五福

  楊無咎是宋代著名書畫家、詞人。字補之,自號逃禪老人、清夷長者、紫陽居士。繪畫尤擅畫梅,有《四梅花圖》留傳於世。該圖描寫梅花未開、欲開、盛開、將殘四種狀態,後面自書《柳梢詞》四首,分詠四梅。楊無咎的墨梅祖述華光長老而又有創新和發展,他改墨暈花瓣為墨筆圈線,「變黑為白」,更能表現梅花天生麗質、清氣逼人的神韻。其詠梅詞也婉約清麗,將梅花自含苞待放至凋謝的過程比作美人從少女到遲暮的一生,引發觀者無限的情思與感慨。  

  元代畫梅最有名的是王冕。他高才博學,愛梅成癖,曾在九旦山植梅千株,以賞梅、詠梅、畫梅為樂,後人評其所畫墨梅冠絕古今,傳世作品有《南枝春早圖》、《墨梅圖》等。明代的陳憲章、周德元、王謙,清代的羅聘、金農、李方膺、汪士慎等,也是畫梅名家。近現代以來,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董壽平、關山月等畫家畫梅也頗有創新,他們運用個人的學識修養和對梅花精神的獨特感悟,用不同的表現手法創作出風格各異的作品,使畫梅藝術更上一層樓。  

  文人墨客喜愛梅花的精神,民間則喜歡梅花的吉祥寓意。梅開五瓣,象徵五福。寒梅報春,「春夏秋冬春為首,梅李桃杏梅佔先」。梅具「四德」:初生為「元」,是開始之本;開花為「亨」,意味著亨通順利;結子為「利」,象徵事業有成;成熟為「貞」,代表堅定貞潔。此外,梅還是「天下尤物」,是美的象徵,始於南北朝的「梅花妝」,在古代流行了一千多年。以梅花為題材的吉祥畫,在民間也廣為流傳。這類吉祥畫有《喜鵲登梅圖》、《竹梅雙喜圖》、《梅開五福圖》、《喜報早春圖》等。(文、圖/鍾葵)

(責編:王鶴瑾、潘佳佳)

相關焦點

  • 客廳適合掛什麼畫 吉祥花鳥 各種寓意於以你來選
    很對家庭都很鍾愛於國畫花鳥畫,花鳥的世界不但很美,還會給人帶來視覺以及精神上的美觀享受,最重要的是寓意還十分的吉祥,掛在家中客廳可謂是錦上添花,畫龍點睛的一筆。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精心盤點了幾款名家手繪的花鳥畫作品,供大家欣賞。石開新品梅花圖《迎福納春》石開老師的梅花圖, 都十分的耐人尋味,令人一見鍾情。
  • 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既象徵了文人的高潔,又寓意吉祥
    在中國繪畫中,很多繪畫作品都具備一定的吉祥寓意,這是與中國民俗文化想聯繫的。從圖像學視角來解讀花鳥畫,能更深入地了解其民俗意蘊和圖像意義。在我國的繪畫史中,以荷花為題材的藝術精品層出不窮。謝稚柳 畫作 網絡圖故此,張大千畫荷的作品不但年年有,而且不斷推出新意。
  • 最適合入畫的「十大吉祥植物」,送人必知!
    以下介紹十種國畫中常見吉祥植物,包括對它們的寓意解析以及歷代名家將其作為描繪對象的畫作,與君共賞!梅花不僅以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讚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
  • 「四君子」與文人情懷
    之所以能成為中國畫的主流,其重要原因在於文人畫在繪畫中注重象徵意義和人格的體現。一方面是畫家自身人格的修煉,另一方面賦予描繪對象以象徵寓意。「四君子」即梅、蘭、竹、菊。它們共同的特徵是高潔、虛心、氣節、堅貞,不屈不撓。這與中國文化所崇尚的人格品質一致。因而歷代文人墨客用「四君子」來象徵崇高的人格並寄託自己的胸臆,文人畫家借繪畫抒情寄興、狀物言志,表現高潔品格,千百年來被反覆歌詠,經久不衰。
  • 凌冬梅花,不染煙塵
    四梅花圖揚無咎(北宋)紙本水墨37.2cm×358.8cm故宮博物院藏>揚無咎,字補之,號逃禪老人,從其號便可看出他追求禪修隱逸的文人情懷。這幅長卷中的四株梅花,並非簡單地並排陳列,而是將自然的時序變化、物候更迭隱含其中,從右至左呈現梅花含苞、初綻、盛放、凋零的過程。同時,梅花的枝幹形態和布局也頗具匠心,每一株梅花既可作為獨立的欣賞對象,又相互呼應形成和諧的整體畫面。揚無咎採用了類似草書的筆法畫梅花的枝幹,枯筆飛白恰到好處地表現出老枝蒼勁斑駁的質感。
  • 花開似錦,喜上枝頭——中國十大吉祥花木寓意何知?
    歷史上許多文人愛為它們賦詩、投墨,予以讚美。在民間傳統中有用放爆竹以除舊迎新、除邪惡報平安的習俗。所以竹在中國的裝飾繪畫上亦被作為平安吉祥的象徵。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交」,把良友喻為「蘭客」。
  • 中國國花是梅花還是牡丹?十大名花誰是花魁?
    中國目前仍延用梅花為國花,所以中國僅只有:「梅花、桂花、荷花(不含睡蓮)有國際登錄權。故此中國臺灣省的華航客機標微、和體育運動隊旗都以梅花為標誌。國花名稱必須經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國政府發布主席令,才能獲得國際上認可。至今,中國尚未確定發布過新國花的法規。
  • 八大吉祥植物是哪些?
    閒時愛種花草,研究之餘得知八大吉祥之植物,與大家分享。希望家家都吉祥如意!將松排第一,是因為松樹的丰姿雄態醉人千古。它是一種生命力極強的常青樹。毛主席湖南故居那片松林更是讓人敬仰。中國傳統名花,是一種以香著稱的花卉。它幽香清遠,一枝在室,滿屋飄香。
  • 牡丹、梅花,誰為「國花」?
    因此,在智利獲得國家獨立後,公眾一致贊成將「戈比愛」定為國花,並將其雕刻在國徽上。國花,是一個國家的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徵,體現了這個國家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風貌,從一個國家的國花,往往能窺探到這個國家的國民性情、文化、歷史、地理等特點。
  •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梅影尋蹤,詩畫合璧的梅花圖集
    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國傳統名花,也與松、竹合稱為歲寒三友。 它象徵著快樂、幸福、長壽、順利、和平。梅花和竹、蘭、菊並稱四君子。古代有很多畫家喜歡以梅主題進行繪畫,更有愛梅如命的宋伯仁,著有《梅花喜神譜》。梅花深受古代文人隱士的喜愛,是因為梅花代表:」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 是為高潔志士「的精神象徵。
  • 貓忽冷忽熱、高傲灑脫、難馴服,為何宋朝文人雅士還「追貓」成風?
    自西漢時期到現代,貓咪一直受中國文人喜愛,貓咪被親切地喚為「狸奴」。還有專門給人們指導養貓的《相貓經》。尤其是商品經濟發達的宋代,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養貓,一度興起了「養貓熱」。那麼,貓咪為什麼如此受人歡迎?貓咪與中國文人的性格又有哪些契合?
  • 代表著吉祥的不只是動物 還有那些植物花卉
    吉祥圖案在建築的屋脊或簷角、門樓、漏窗,乃至地面鋪裝中比比皆是,或雕刻、或彩繪、或拼接,花樣繁多。在這些圖案中,大量運用了植物花卉,與園林環境中的自然景觀相映成趣,美不勝收。 牡丹與吉祥之鳥鳳凰組合成『丹鳳戲牡丹』圖案;牡丹插於古壺之中,組成『富貴平安』,象徵吉祥共慶、國泰民安;與海棠、玉蘭等相配組成『玉堂富貴』;與蔓草相配組成『富貴萬代』,等等。在山西古典建築裝飾中,牡丹的形象隨處可見。
  • 15000流明高亮度 愛其XT5投影機特價售
    [中關村在線投影機頻道原創]愛其XT5投影機自帶EIKI專用真色彩管理軟體,戶可自行調整圖像局部色彩,除了能夠最真實還原色彩外,對大型拼接項目中色彩的整體協調控制有很大幫助,大大降低了調試的時間成本。
  • 古詩詞裡的梅花,美得徹骨
    二、妃子之梅  說起梅花,就不得不提唐玄宗寵極一時的妃子——梅妃江採蘋。  梅妃之所以得其名,是因為其酷愛梅花的緣故。她宛如一株清麗脫俗的梅花,在濃妝豔抹的後宮分外迷人。  六、兵家梅花  清代的彭玉麟將軍,也是極愛梅花的。  他不僅僅是一位鐵血將軍,也是一個柔情的男兒。
  • 寓意吉祥的玄關掛畫,這五款吉祥花鳥畫值得一看
    自古至今,牡丹在中國人心中都是吉祥美好的意像,「富貴牡丹」、「花開富貴」、「富貴吉祥」,它既是富貴的象徵,也是吉祥的代表。放在古今藝術家筆下的牡丹花,雍容華貴,極盡燦爛,選上一幅裝飾玄關,顏值高寓意也好。
  • 晚清被官方承認,民國則創議梅花
    這種堂而皇之的命名,可以算得上是一種「官宣」,經由士大夫文人的筆墨揄揚,讓牡丹的國花之名逐漸深入人心。到了晚明,著名詩人王次回在贈友詩中直言「國花第一數姚黃,更共明珠字夜光」,姚黃是牡丹四大名品之一,以富麗堂皇著稱,早在五代時已有「花品冠洛陽」之譽,正與「國花」的說法相合。
  • 國畫中十大吉祥植物的寓意
    一面牆 會因一幅好看的掛畫而發光 一個家 會因一系列好看的掛畫而驚豔 畫,在好看的同時也要有一定的寓意 往往國畫的寓意較多 國畫的取材也多取吉祥題材
  • 「最牛農民」建180畝梅園,靠賣梅花坐擁千萬,一株梅花曾賣28萬
    此文人畫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詔大號以繩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以夭梅病梅為業以求錢也。——《病梅館記》龔自珍在《病梅館記》之中說道,江寧的龍蟠,蘇州的鄧尉,杭州的西溪都盛產梅花,而許多的文人墨客又對梅花的體態有著過分的要求,不能夠太直,要曲折才夠姿態;不能夠太正,要歪斜才有景色,不能夠太密,要疏朗才有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