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醫療植皮」一樣修復生態,上海科創青年研發「大地皮膚」

2020-08-14 新華社

新華社上海8月14日電(記者仇逸)「從本科、碩士到博士,我一直從事生態科學研究,我的理想就是做一份對環境修復有幫助的事。」瑛菲生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王豐毅告訴記者。

和許多喜歡待在實驗室裡做研究的大學生不同,王豐毅在實地觀測和勞動中度過了大量學習時間,他看到修復工人的辛苦勞作和並不理想的修復效果後,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2017年,還在華東師範大學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讀書的王豐毅和3位同學憑著對生態修復的共同熱愛走到了一起,組隊開始創業。

如今,他的團隊已經擴容到20多人,研發的「生態界面修復系統」項目已經成功運用於新疆伊犁鹽鹼地修復、河北草地修復、平湖海岸帶修復和上海、江蘇城市河道、溼地公園建設等。

王豐毅介紹,當前,一些地方的生態修復項目仍然停留在手工種樹、種草的傳統方法,耗費人力物力,修復效果也不穩定。此外,修復工作受環境制約很大,許多需要修復的地表水土流失嚴重、土壤有機質含量偏低,修復的同時維護成本很高。

生態學、材料學、紡織技術、生物、生化技術、工程設計……來自不同專業的年輕人在碰撞中形成設想——利用可循環使用的紡織品製作一層「大地皮膚」,裡面有適合當地生長的植物種子,有支撐植物生長的各類環境調節劑。將這層皮膚覆蓋在生態受損區域後,經過陽光、降水等自然條件作用,既能重新長出「綠色」,又能與原來地表逐漸合二為一。

根據這一思路,「生態界面修復系統」孕育而生,該系統主要利用廢紡、椰殼、秸稈等材料,將它們進行無害化處理,並結合緩釋肥料與保水材料,合成一種特殊的基材。這種基材能模擬適合植物生長的形態結構,還具有保溼和營養的生態功能。

同時,團隊針對不同自然氣候條件,建立了儲備30餘種生態修復工程物種的種子庫,精心培育高抗逆性品系,可耐受乾旱、水淹、鹽鹼等環境不利條件,並為每一款產品定製了最適合輔助植物生長的配方。

在實地應用中,只需將基材與篩選的植物種子相結合,再像「醫療植皮」一樣,將這層無公害可降解的生態薄膜覆蓋在需要恢復生態的土地、溼地、礦山等上面,就可以實現快速修復的目的。

據介紹,這一修復系統具有節水蓄水的特點,能大幅度降低維護難度,縮短生態修復周期,一般1到2年可以見效。更重要的是,該系統沒有二次汙染,可以逐漸與生態系統有機融合、清除人工修復的痕跡。

「在我們的努力下,鹽鹼地上蘇丹草和苜蓿等牧草長勢良好,海岸帶有了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更強大的植物群落,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等為河道治理、溼地保護髮揮作用。」王豐毅說,「在生態文明建設中,一定有我們廣闊的發展創業空間。」

相關焦點

  • 像「醫療植皮」一樣修復生態 上海科創青年研發「大地皮膚」
    新華社上海8月14日電(記者仇逸)「從本科、碩士到博士,我一直從事生態科學研究,我的理想就是做一份對環境修復有幫助的事。」瑛菲生態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王豐毅告訴記者。和許多喜歡待在實驗室裡做研究的大學生不同,王豐毅在實地觀測和勞動中度過了大量學習時間,他看到修復工人的辛苦勞作和並不理想的修復效果後,萌生了創業的想法。
  • 崑山爆炸事故追蹤:燒傷員工獲植皮 神秘人工皮膚顯身手
    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組織,是與外界環境接觸的屏障,一旦缺損容易造成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植皮救治是治療燒傷後的一項重要措施,在崑山爆炸事故傷員救治中,眾多傷員成功接受植皮。植皮是一種怎樣的手術,新皮膚從哪來?   對於燒傷的分度,現在主要採用的是三度四分法,分別為一度、淺二度、深二度、三度。西南醫院燒傷科主任醫師彭代智說,一度燒傷在採取一些緊急處理措施後,無需醫學處理就能夠自愈。
  • 人工植皮像貼創可貼 神奇人造皮膚叫響"江蘇造"
    今年50多歲的興化市永豐鎮農民倪美華怎麼也想不到,他花費數萬元,跑了南京、上海多家大醫院都沒治好的足底潰瘍,前不久只花了4000多元錢,就在家門口泰州奇蹟般地治癒了。     「你們也就是給我上了上藥、包紮包紮,怎麼就治好了呢?」日前,在泰州中國醫藥城醫院外科教授朱雲回訪時,老倪不解地問。
  • 讓進口的細胞、血液更快到達上海的實驗室,上海海關推出支持科創...
    如果通關速度大大提高,這對於上海方興未艾的細胞治療產業是一個重大利好,對於企業而言,也可以降低研發成本,從而降低產品價格。」科濟生物醫藥(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李宗海博士話裡透著期待。今天下午,上海海關出臺了支持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涉及便捷通關、保稅研發等多個務實創新舉措。科濟生物成為10家「海關創新示範點」企業之一。
  • 上海: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進軍
    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表示,站上新的臺階,上海要緊緊圍繞形成符合科技創新規律的資源配置方式這個關鍵,把各方面創新要素的活力充分激發出來,形成科創中心建設「滿盤皆活」的生動局面。5年來,上海生物醫藥產值年均增長9.9%,生物醫藥產業總體處於全國領先水平,研發創新能力領跑全國,細胞治療、高端醫療裝備等領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例達4%,比5年前提升0.35個百分點;2018年,上海科學家在國際權威期刊《科學》《自然》《細胞》上共發表原創論文85篇,佔全國總量的32.2%。
  • 四個維度構築科創中心「四梁八柱」
    、豐富特色承載區,到最廣泛的創新生態——當下,上海正按照「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初衷,圍繞四個維度謀布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的「四梁八柱」。  大科學集群及功能性平臺,圍繞「卡脖子」技術展開攻關  「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明年將形成基本框架。」市科技工作黨委書記劉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全市科技系統正以習近平總書記對上海科技創新工作的總要求為指引,瞄準世界科技前沿,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強化基礎研究,籌建全球化的創新平臺,培育豐沃的創新生態,全面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
  • 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發中心落戶上海 助力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創新型分子影像研發中心落戶上海 助力國際科創中心建設 2020-01-14 13:49: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湃 責任編輯:劉湃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6期:斯坦福研發出可穿戴無線皮膚...
    BodyNet形態非常小,可以像一張小創可貼一樣貼在患者需要觀測的皮膚表面,便於使用。BodyNet將首先被用在醫療方面,如監測患有睡眠障礙的患者夜間睡覺質量,呼吸心跳肌肉等表現;或長期觀測心臟病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心臟表現。鮑教授團隊的目標是開發穿著舒適,可以隨著皮膚拉伸或收縮,並且不需要電池或剛性電路的材料。
  • 萎縮性疤痕能修復嗎
    核心提示:萎縮性疤痕可以修復的,具體治療方法就看疤痕的嚴重程度了,面積小且淺的疤痕,臨床多會採用雷射修復,它可以促使皮膚膠原蛋白再生,讓皮膚組織的自我更新,並且撫平傷痕。如果較嚴重的疤痕可以採用皮膚組織擴張術、植皮等大項目修復。
  • 致力中國醫療機器人產業化,微創醫療機器人擬登科創板
    來源:資本邦1月8日,資本邦獲悉,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微創醫療機器人」)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並於2020年12月31日與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金公司」)籤訂了《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輔導對象)與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 微創醫療機器人擬登科創板
    雷鋒網消息,據IPO早知道報導,上海微創醫療機器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於2020年12月31日同中金公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擬科創板掛牌上市。2020年12月21日,「微創系」的微創電生理與華泰聯合證券籤署上市輔導協議,同樣計劃登陸科創板。稍早之前的2020年11月6日,微創心通已正式向港交所遞表擬主板掛牌上市。
  • 小秋蓉四次植皮康復出院 曾被親生父親用開水燙
    經過大半年救治,小秋蓉在廣州市紅十字會醫院完成四次植皮整形手術,昨日康復出院。  感人的是,出院第一件事,小秋蓉的家人將孩子用不完的救助捐款,轉捐3萬元救助了一名與小秋容同齡的重度燒傷男孩。  新快報記者李斯璐 通訊員胡穎儀 崔豔玲  喜:成功植皮今年可上小學  去年採訪小秋蓉時,醫生告知孩子因為全身皮膚大面積被開水燙傷,2011年11月完成了第一階段治療後,燙傷處增生出一塊塊瘢痕,引起攣縮,影響到她的生長發育和正常生活。
  • 人造皮膚不僅能自己癒合,還能像真皮膚一樣感知冷暖?
    研究這種人造皮膚的人叫Khatib,是以色列理工學院Wolfson化學工程系的一名在讀博士,其先後在兩本著名的學術期刊上發表了論文,分別介紹了他的這項發明中所包含的兩項創新研究成果:一項是創新性人造皮膚材料解碼,另一項是修復與感知系統集成。
  • 跟橡皮筋一樣的蛋白質!澳洲團隊研發新材質,可望替代人工皮膚
    由澳洲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科學家所分拆(spin-off)出來的醫療應用團隊 Elastagen,專注於工業生產蛋白質技術,並開發出與橡皮筋一樣延展性極強的蛋白質,能夠成為人工皮膚的替代品。這項技術的基礎是所謂的彈性蛋白(elastin),可以延展到原本長度的 8 倍之多,能成為肺臟或心血管系統等重要器官的理想組成材料。
  • 蔡司中國深耕上海致力推動科創發展
    蔡司致力於開發和行銷光刻技術、測量技術、顯微鏡、醫療技術、眼鏡片、相機與電影鏡頭、望遠鏡和天象儀技術。憑藉其解決方案,公司不斷推動世界光學發展和技術進步。公司共有四大業務部門:半導體製造技術、研究和質量技術、醫療技術和視力保健/消費光學產品。蔡司在40多個國家擁有30多座工廠、50多個銷售與服務機構以及約25個研發機構。蔡司與上海的淵源已久。
  • 讓更多青科人才選擇上海!優秀青年科學家新年茶話會舉行
    面對新變局,上海堅持人才引領發展戰略,特別把營造世界一流的青年人才發展生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更高起點上對上海人才政策進行升級、突破和拓展,以更加開放有力的政策集聚海內外優秀人才,以更加務實創新的舉措造就高水平人才隊伍,以更加靈活有效的政策激勵人才創新創業,以更加宜居宜業的環境打造最優人才發展生態。  近年來,在市人才辦的指導下,市科技兩委多舉措創造條件讓青年人才脫穎而出。
  • 上海科創金融實驗室:讓科企不再等貸,讓銀行不再難貸
    通過精準對接科創企業實際融資需求,以突破性的設計打通信息壁壘,以技術驅動為導向推動科技金融創新,8月24日,上海科創金融實驗室一屆一次理事會召開,會議審議通過對漫迪醫療儀器(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烯望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欣影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年期500萬元-1000萬元的貸款業務申請。
  • 湘潭市中心醫院燒傷創瘍整形外科疤痕創口修復治療中心:這束光...
    這裡,曾經憑藉雄厚的技術實力創造了多個業內亮點:全球首例使用人工真皮支架技術修復巨大顱骨外露;中國燒傷創瘍再生醫療技術規範化培養中心;全省最早開展燒傷創瘍整形專業的科室之一……這,就是湘潭市中心醫院燒傷創瘍整形外科;這,就是在科室主任、中華醫學會湖南省燒傷整形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主任醫師劉斌帶領下的一支意氣風發、不斷進取的燒傷創瘍整形外科團隊。
  • 燒傷治療,這種「人工皮膚」了解一下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生物醫用材料及植入器械實驗室主任劉偉強向記者介紹情況介紹深圳新聞網2019年7月13日訊(記者 劉夢婷)植皮救治是治療燒傷的重要措施除了傳統的患者自體皮膚提取,一種可替代材料——「人工皮膚」已經進入了臨床。7月13日,在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生物醫用材料及植入器械實驗室,記者了解到,8年前研究人員就是在這裡測試這種材料的實用性。
  • 「最強大腦」雲集上海 全球科創中心建設匯力提速
    新華社上海11月2日電(記者鍾源 王文博)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10月30日至11月1日在上海召開。近140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等全球「最強大腦」雲集,其中,諾貝爾獎得主6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