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影響因子公布,中國雷射雜誌社英文刊國際影響力再攀高峰

2021-02-13 中國雷射

6月26日,科睿唯安發布最新的《期刊引證報告》,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主辦、中國雷射雜誌社出版的3種期刊Photonics Research (PR),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PL),Chinese Optics Letters (COL)均獲得最新影響因子,分別為5.242、3.143、1.948,其中PR和HPL位列光學類期刊Q1區。

PR 發表光學與光子學領域的高質量原創與綜述論文,影響因子連續3年穩步上升,今年在光學類92本期刊中排名第10。PR文章發表數量逐年增加,影響因子也保持穩步上升,說明PR的文章質量得到了廣大專家學者的認可。截至2017年底(2013-2017年),PR共發表文章375篇,總被引3384次(基於Web of Science,2018年6月26日統計)。PR現任主編為北京大學周治平教授。

HPL專注於高功率雷射科學與工程領域研究,在2017年被SCIE收錄後,今年獲得首個影響因子,並成為高功率雷射領域最有代表性的刊物之一。截至2018年6月13日,HPL已發表來自25個國家100餘個科研機構的文章194篇。其中不乏來自美國羅徹斯特大學、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日本大阪大學、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等世界著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優秀論文。HPL創刊主編為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林尊琪院士、英國Imperial College London的Colin Danson,執行主編為中科院上海光機所朱健強研究員。

COL是國內第一本光學類英文期刊,以快速、全方位地報導國際光學領域中的最新理論研究、科技成果和創新技術為宗旨。COL稿件的外審周期平均為30天,每年發表文章約250篇,是國內發表文章數量最多的SCI光學期刊。COL現任主編為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徐至展院士,執行主編為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周常河研究員、美國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的David Hagan 教授。

       近年來,中國雷射雜誌社出版的英文期刊學術影響力不斷提升,在已有3種英文期刊均被SCI收錄的情況下,2019年將聯合SPIE創辦高水平新刊Advanced Photonics, 發表領域內的突破性研究成果。屆時,中國雷射雜誌社將出版4種英文期刊和3種中文期刊,成為國際上出版光學期刊最多的機構之一。


推薦閱讀

五分鐘光學:上海光機所周常河研究員介紹新的二維位置編碼技術

一帶一路光學:俄羅斯世界盃明天開賽?別急,先讓我從俄羅斯光學講起

中國光學十大進展推薦: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RG-OPO創新技術突破超短脈衝OPO能量瓶頸

如需轉載,請直接留言。

商務合作:高先生 13585639202( 微信手機同號)

       本文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或網站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20個工作日之內來電或來函聯繫,我們將協調給予處理(按照法規支付稿費或刪除)。

       最終解釋權歸《中國雷射》雜誌社所有。

我們的微信矩陣戳這裡

相關焦點

  • 2019影響因子發布:中國雷射雜誌社英文刊學術影響力繼續提升
    在6月20日最新發布的《期刊引證報告》(JCR)中,中國雷射雜誌社出版的Photonics Research
  • 中國雷射雜誌社英文刊故事: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
    2009年中國雷射雜誌社成立,發展英文期刊成為重要任務,2013年同時創辦2種英文新刊——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和Photonics Research,2019年再次創刊Advanced Photonics。雜誌社由1種英文刊和3種中文刊變成了4種英文刊和3種中文刊的結構,期刊國際化比例由1:3變為4:3,英文刊也從一枝獨秀變成百花齊放。
  • 最新影響因子發布 | 中國雷射雜誌社英文期刊綜合實力繼續領跑!
    其中,PR影響因子6.099,在97本光學期刊排名第10,繼續穩居Q1區期刊行列,HPL和COL亦有不俗表現。2019年,中國雷射雜誌社出版的SCI期刊共發表論文514篇,佔國內英文光學SCI期刊總發文量的61%。期刊學術影響力和發文體量所呈現的綜合出版實力穩居國內前列。
  • 中國雷射雜誌社期刊出版再創佳績 影響因子繼續領先同類期刊
    11月26日,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2010版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中國雷射雜誌社出版的4本學術期刊獲得了業界認同。《光學學報》影響因子由去年的1.571上升到2.000,蟬聯物理類期刊第一名;總被引頻次達到3943次,由去年的第四名上升到第三名。
  • 影響因子首破20!上海科技期刊躋身國際一流期刊陣營
    根據科睿唯安最新公布的2019年度期刊引證報告(JCR),誕生於上海的《細胞研究》以20.507的影響因子,創下中國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新高,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一位科技出版行業資深人士表示,在上海,學術界和產業界對國際話語權的需求意識都相當明確,而科技期刊正是爭奪國際科技話語權、展現科創全球影響力的重要平臺。發出中國聲音,堅持科學優先厚植全球學術影響力影響因子只是衡量一本學術期刊質量的指標之一,最「硬核」的指標是它在科學家中的口碑,這才是國際學術影響力的真正體現。
  • 產業·動態丨影響因子首破20!上海科技期刊躋身國際一流期刊陣營
    根據科睿唯安最新公布的2019年度期刊引證報告(JCR),誕生於上海的《細胞研究》以20.507的影響因子,創下中國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新高,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發出中國聲音,堅持科學優先厚植全球學術影響力影響因子只是衡量一本學術期刊質量的指標之一,最「硬核」的指標是它在科學家中的口碑,這才是國際學術影響力的真正體現。立志於成為國際一流的上海科技期刊,瞄準「內容為王」鍛造核心競爭力。
  • 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 上海產生十大最具國際影響力英文學刊
    原標題:從自然科學到社會科學,它們影響因子均領跑全國,上海產生十大最具國際影響力英文學刊  提及國際權威學術雜誌,人們想到《自然》《科學》《細胞》等幾大學刊。其實,中國人也已經有了自己主導並高度國際化的一流學術刊物。而且,無論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上海出版的英文學術期刊在全國數一數二。
  • 影響因子首破20!上海科技期刊躋身國際一流期刊陣營
    根據科睿唯安最新公布的2019年度期刊引證報告(JCR),誕生於上海的《細胞研究》以20.507的影響因子,創下中國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新高,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一位科技出版行業資深人士表示,在上海,學術界和產業界對國際話語權的需求意識都相當明確,而科技期刊正是爭奪國際科技話語權、展現科創全球影響力的重要平臺。發出中國聲音堅持科學優先厚植全球學術影響力影響因子只是衡量一本學術期刊質量的指標之一,最「硬核」的指標是它在科學家中的口碑,這才是國際學術影響力的真正體現。
  • 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影響因子達6.495
    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創刊5年來影響因子快速提升。中國工程院 供圖中新網北京7月1日電(記者 孫自法)中國工程院1日通過官網發布消息說,根據科睿唯安《2020年期刊引證報告》最新數據,中國工程院院刊《Engineering》2019年影響因子達6.495,在工程綜合類期刊Q1區排名由上年的第7位上升至第4位,在SCI收錄的中國大陸253種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名達到第18位。
  • 這幾天,您被影響因子刷屏了嗎?
    中國本土優秀英文學術期刊首獲影響因子或影響因子提升顯著。 3.1.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主辦、中國雷射雜誌社出版的3種期刊Photonics Research (PR),High Power Las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PL),Chinese Optics Letters (COL)均獲得最新影響因子,分別為5.242、3.143、1.948,其中PR和HPL位列光學類期刊Q1區。
  • 上海《細胞研究》影響因子首破20
    前不久,誕生於上海的《細胞研究》影響因子突破20大關,創下我國本土學術期刊影響因子的歷史新高,在本學科領域期刊中排名世界第七、亞太第一;同樣是「上海智造」的《分子植物》影響因子突破12,在植物科學領域研究類期刊中穩居第二,連續9年在亞洲同領域期刊中排名第一;《光子學研究》在世界光學期刊中躋身前十
  • 《國家科學評論》影響因子達到8.0 位列全球綜合類期刊第五
    2014年創辦的我國第一份英文版綜述性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NSR)成為亮點之一,它的首個影響因子達到8.0,在全球綜合類期刊中緊隨《美國科學院院刊》,位列第5名。  NSR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科學出版社)主辦、《中國科學》雜誌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
  • 「兩刊」和《國家科學評論》SCI影響因子取得新突破
    《中國科學》系列(SCIENCE CHINA Series)和《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以下簡稱「兩刊」,均指英文刊)全部9種期刊的SCI影響因子創下歷史新高,平均提升51%,《中國科學:化學》和《科學通報》影響因子突破4;共有11種出版刊物邁入國際同領域期刊排名的Q1區,佔國內進入Q1區的35種期刊的31%。
  • NSR和「兩刊」SCI影響因子取得新突破—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系列(SCIENCE CHINA Series)和《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以下簡稱「兩刊」,均指英文刊)全部9種期刊的SCI影響因子創下歷史新高,平均提升51%,《中國科學:化學》和《科學通報》影響因子突破4;共有11種出版刊物邁入國際同領域期刊排名的Q1區,佔國內進入Q1區的35種期刊的31%。
  •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學術影響力再創佳績
    7月30日,美國湯森路透集團(Thomson Reuters)發布的最新期刊引證報告(2013版)顯示,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JMCB)(《分子細胞生物學報》)最新影響因子達到8.432,在SCI收錄的185種國際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名第27位。
  • 最新SCI影響因子公布 交大期刊表現亮眼
    6月20日,ISI出品的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公布了最新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273本中國期刊被檢索,其中影響因子超過5分的共22本。上海交通大學本次共9種期刊被SCI檢索,其中2種影響因子超過5分,學科分布橫跨醫學、數學、材料學、生物學和工程學。
  • 工力所主辦的《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英文刊)》入選「2020中國國際...
    2020年12月,工力所主辦的《地震工程與工程振動(英文刊)》(《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再次入選「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在參與統計評價的4175種科技期刊中,排名第191位、比去年上升9位。
  • Cell Research影響因子提升至11.981
    7月30日,據美國湯森路透集團(Thomson Reuters)發布的最新期刊引證報告(2013版)顯示,知名學術期刊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影響因子提升至11.981,在SCI收錄的185種國際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名第13位,在同領域亞太地區學術期刊中排名第一。
  • 上海英文學術期刊已進入國際頂尖評價體系
    近年來上海期刊業不斷在轉型中創新前行,老牌期刊如《細胞研究》、《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發展穩健,不斷攀上新高峰;一些新的品牌期刊也不斷湧現,如《高功率雷射科學與工程》(High Power LaserScience and Engineering)、《先進位造進展》(Advances in Manufacturing)等也有十分出色的表現。
  • 影響因子破20!中國創辦的《細胞研究》成國際頂尖學術期刊
    2019版最新期刊引證報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發布,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的國際知名學術期刊《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