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岷文藝獎設立的可行性在哪裡」……圍繞這個話題,12月5日下午,馬平、熊焱、劉曉雙、凸凹等20餘位文學名家齊聚成都龍泉驛區洛帶古鎮,在「文藝名家走基層」座談會上紛紛建言獻策。
據了解,王叔岷的影響不僅僅在中國,還輻射到了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覆蓋全球漢學文化區。為此,有專家認為,設立「王叔岷國際文學獎」能達到更專一、更深遠的效果,還有利於用名人效應拉升洛帶旅遊。
起底「王叔岷」
「從胡適到傅斯年,從傅斯年到王叔岷,師徒傳承的學術薪火呈現出近現代中國最精粹的一脈。」作家凸凹介紹道,王叔岷1914年出生於龍泉驛洛帶古鎮,在四川大學、北京大學等研讀,師從傅斯年、湯用彤,任職於臺灣大學中文系;還曾任教新加坡大學、馬來西亞大學、新加坡南洋大學等。
「王叔岷在海內外的學術成就及影響,從中華書局引進版權的《莊子校詮》《史記斠證》等王叔岷著作精裝本19種30冊,就明了了。關於王叔岷的生平,翻一翻《慕廬憶往——王叔岷回憶錄》,就豁然了。」凸凹說,在1998年北大百年校慶上,作為校友,王叔岷與任繼愈、季羨林等一起受到校方的隆重禮遇。彼時在照大合影時,校方專門把「第一學人」的位置留給了王叔岷。王叔岷稱得上是蜚聲海內外的莊學泰鬥、校讎名家、國學大家。
1937年,王叔岷與楊尚淑結婚,兩人可謂郎才女貌。楊尚淑出身潼南縣望族,王叔岷的祖父王松茂曾任甑子場「第一行政長官」——保正。王叔岷夫婦的長子王國簡退休前任龍泉驛區政協副主席,次子王國瑜居美國,女兒王國瓔寫有《中國山水詩研究》《雪地裡的春天》《彼岸》等。
2002年,王叔岷落葉歸根,回到家鄉長子王國簡家安度晚年,辭世後葬於燃燈寺公墓。
長孫計劃帶王叔岷珍貴史料回故鄉
「作為家屬,未來我們準備將(王叔岷)中國臺灣的珍貴史料帶回故鄉傳承下去。」王叔岷的長孫王永平表示,王叔岷在臺灣地區獲得「終身文化成就獎」後,把獎金加上自己的儲蓄共計750萬新臺幣捐出,在臺灣大學文學院成立了「王叔岷基金」,至今用於獎勵學業優秀的學生。
現在中國越來重視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洛帶鎮爺爺故居旁立有爺爺石像,另外在洛帶文軒廣場樹有爺爺銅像,一條街也命名為『叔岷路』,人們走在洛帶古鎮上不僅被洛帶的古色古香吸引,更被洛帶的人文氣息感染。」看到洛帶古鎮關於王叔岷的紀念,孫王永很感動,他表示相信洛帶古鎮將會建設成為中國乃至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鎮、文化之鎮。
紅星新聞記者 曾琦 陳謀 攝影報導
編輯 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