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點】日本東北大學研發出新複合氫化物鋰超離子導體

2021-01-21 汽車材料網


不久前,日本東北大學和高能加速器研究組織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複合氫化物鋰超離子導體。研究人員表示,通過設計氫簇(複合陰離子)結構實現的這一新材料,對鋰金屬顯示出了極高的穩定性,使鋰金屬有望成為全固態電池的最終陽極材料,催生出迄今能量密度最高的全固態電池。


  陽極為鋰金屬的全固態電池有望解決傳統鋰離子電池的電解質洩漏、易燃和能量密度有限等問題,人們普遍認為,鋰金屬是全固態電池的最佳陽極材料,因為它具有最高的理論容量和已知陽極材料中最低的電位。
  

鋰離子傳導固體電解質是全固態電池的關鍵組成部分,但問題是,大多數現有的固體電解質具有化學/電化學不穩定性,不可避免地會在界面處引起不必要的副反應,導致界面電阻增加,在重複充放電期間極大地降低電池的性能。
  


研究人員表示,複合氫化物在解決與鋰金屬陽極相關的問題時廣受關注,因為它們對鋰金屬陽極具有出色的化學和電化學穩定性。他們得到的新型固體電解質不僅擁有高離子導電性,且對鋰金屬也非常穩定,因此,對於使用鋰金屬陽極的全固態電池來說是一個真正的突破。
  

研究人員表示:「這一發展不僅有助於我們未來找到基於複合氫化物的鋰離子導體,還將開闢固體電解質材料領域的新趨勢,得到的新型固體電解質材料有望促進高能量密度電化學裝置的發展。」

相關焦點

  • 新複合氫化物鋰超離子導體問世
    有望催生高能量密度全固態電池  氫化物鋰超離子導體對鋰金屬陽極顯示出了極高的穩定性。圖片來自網絡   科技日報北京3月26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5日報導,日本東北大學和高能加速器研究組織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新的複合氫化物鋰超離子導體。
  •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型納米結構的高能量長壽命鋰/鈉複合空氣電池...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海霞 嚴振華)7月20日,南開大學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型納米結構的高能量長壽命鋰/鈉複合空氣電池」納米項目中期總結會在天津召開。南開大學副校長李靖出席會議。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我校科技處、項目組成員參加會議。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騰飛等綜述:設計高性能鋰離子電池或鋰金屬電池...
    英國皇家化學會旗艦期刊Chemical Science近期發表了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騰飛副研究員,東南大學章煒副教授,復旦大學餘學斌教授等人撰寫的綜述文章,總結了複合固態電解質的材料類型、結構設計理念、界面表徵及其在全固態鋰電方面的應用。
  • 北大李星國課題組在稀土金屬合金及其氫化物研究中取得了新的進展
    研究人員將Y-Pd薄膜構成儲氫/催化雙功能電極,利用Y氫化物的可逆儲氫性能有效抑制了氫氣產生,可使DBFC的能量效率提高40%(圖1)。[J. Mater. Chem. A, 2017, 5, 14310–14318.]
  • 日本在室溫下合成陶瓷柔性片狀電解質 可加速鋰金屬電池上市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日本首都大學東京(4月變更為東京都立大學)研發了一種為鋰金屬電池打造陶瓷柔性電解質薄片的新方法。電動汽車,黑科技,前瞻技術,電池,陶瓷柔性片狀電解質,鋰金屬電池,鋰金屬電池陶瓷電解質(圖片來源:東京都立大學)化石燃料滿足了全球大部分的能源需求,包括電力。不過,化石燃料正在被耗盡,而且燃燒化石燃料會導致二氧化碳和有毒氮氧化物等其他汙染物直接排放到大氣中。
  • 東華大學《AFM》:梯度結構複合固態電解質助力高穩鋰金屬電池
    針對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力學性能差、電場作用下易被極化以及界面穩定性差等問題,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宏志等人通過將高鹽濃度的聚合物離子導體與電化學穩定性優良的PVDF框架進行複合作為基體(Polymer-in-Separator),同時在相對於鋰金屬負極的一側修飾一層高密度Li6.4La3Zr1.4Ta0.6O12石榴石無機電解質(LLZT)顆粒層(Garnet-at-Interface),構築了一種具有梯度結構的複合固態電解質
  • 趙成龍:新型複合錳酸鋰技術在電動自行車上應用前景廣闊
    星恆電源基於多年來對輕型車用鋰電池的探索,經過壽命、重量、溫度、安全、成本等多方面考量後,得出複合三元的錳酸鋰電池綜合性能最符合電動自行車的需求,新型複合錳酸鋰技術在電動自行車上應用前景廣闊。10月13日,2020首屆「新國標」鋰電出行生態千人武林大會暨2020高工鋰電輕型電動車產業峰會在浙江義烏皇冠酒店隆重舉行。
  • 清華大學-日本東北大學學術研討會舉辦
    清華大學-日本東北大學學術研討會舉辦清華新聞網12月26日電 12月21日,「清華大學-日本東北大學學術研討會」在清華大學主樓接待廳舉行。會前,校長邱勇會見了日本東北大學校長裡見進(Susumu SATOMI)教授一行,就加強兩校科研合作、聯合培養研究生等議題交換了意見。
  • 東華大學《AFM》:梯度結構複合固態電解質助力高穩鋰金屬電池
    針對聚合物固態電解質力學性能差、電場作用下易被極化以及界面穩定性差等問題,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王宏志等人通過將高鹽濃度的聚合物離子導體與電化學穩定性優良的PVDF框架進行複合作為基體(Polymer-in-Separator),同時在相對於鋰金屬負極的一側修飾一層高密度Li6.4La3Zr1.4Ta0.6O12
  • 日內瓦大學開發不易燃固體電解質 助力打造鈉電池
    蓋世汽車訊 鋰電池可以為電動汽車和電子設備提供動力,但此類電池存在諸多缺點,例如,其電解質(使電子和正電荷在電極之間移動的介質)是易燃液體;此外,鋰是有限資源。
  • 【科技日報】硒的新型氫化物有望成為高溫超導體
    記者4月21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極端環境量子中心研究團隊,與義大利國家光學研究所專家合作,成功合成了硒的新型氫化物。該氫化物是一種潛在的高溫超導體,對超導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研究成果日前在線發表在著名國際期刊《物理評論B》上。
  • 美國研發新型柔軟固體電解質 可改善鋰金屬電池增加電動汽車續航
    蓋世汽車訊 為了研發能夠讓電動汽車(EV)的續航裡程達到數百英裡的可充電電池,科學家們都致力於用鋰金屬陽極取代現有電動汽車電池中使用的石墨陽極。 現在,據外媒報導,美國能源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Berkeley Lab)的研究人員與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合作,研發了一種新型的柔軟固體電解質。此種電解質由聚合物和陶瓷製成,可以在樹突擴散以導致電池失效之前,抑制樹突在早期成核。
  • 硒的新型氫化物有望成為高溫超導體
    原標題:硒的新型氫化物有望成為高溫超導體 記者21日從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獲悉,該院固體物理研究所極端環境量子中心研究團隊,與義大利國家光學研究所專家合作,成功合成了硒的新型氫化物。該氫化物是一種潛在的高溫超導體,對超導電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 2020年THE日本大學排名公布,東北大學首次位居第一
    下面來看一下今年日本大學的排名情況。這次位於日本仙臺市的東北大學綜合排名首次問鼎新科第一!京都大學緊隨其後,東京大學和東京工業大學並列排在第3位。此次排名東北大學令人眼前一亮,以綜合分數83.0取得日本第一,也是首次躍居日本綜合排名的榜首。
  • 日本名校之東北大學—始終低調卻實力卓群
    提到東北大學,如果不了解日本留學的人可能會問:「哪個東北大學?瀋陽那個嗎?」「日本也有東北大學嗎?」大抵上這個時候只要你跟他提魯迅,有些文學常識的人此時便會恍然大悟,哦,在仙臺。東北大學坐落日本東北地區的宮城縣仙臺市,七所舊帝大之一,是繼東京帝國大學、京都帝國大學之後的日本第三所舊制帝國大學。
  • 同濟大學羅巍團隊:可書寫的金屬鋰墨水
    受中國書法和墨汁的啟發,同濟大學車用新能源研究院羅巍等人通過將金屬鋰與碳顆粒進行複合,製備出一種可書寫的金屬鋰墨水,進而實現厚度可控的鋰金屬負極,並降低金屬鋰負極與固體電解質界面間的界面阻抗。但是,石榴石型固態電解質表現出的「疏鋰性」,導致其與金屬鋰負極間存在極大的界面阻抗,嚴重影響了固態鋰金屬電池的實際應用。
  • Nature Commun | 磷酸鐵鋰的二維鋰擴散行為和複合相變動力學
    而 Singh、Ceder 和 Bazant (SCB)首先提出,在磷酸鐵鋰充放電時,相界面的遷移受到表面反應控制(SRL),即反應受到電極/電解液界面鋰離子嵌入和脫出的速率控制;因此相界面是垂直於顆粒邊界勻速推進的。Morgan 等通過第一性原理計算表明,磷酸鐵鋰中鋰的遷移被限制在 [010] 方向,具有一維擴散特性。
  • 日本研發全固態氫負離子電池
    東京工業大學(Tokyo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員首次展示在基於氧化物的固態電池中以氫負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