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內瓦大學開發不易燃固體電解質 助力打造鈉電池

2020-12-04 蓋世汽車資訊

蓋世汽車訊 鋰電池可以為電動汽車和電子設備提供動力,但此類電池存在諸多缺點,例如,其電解質(使電子和正電荷在電極之間移動的介質)是易燃液體;此外,鋰是有限資源。

(圖片來源:techxplore)

據外媒報導,日內瓦大學(UNIGE)的結晶學專家開發了一種可以在室溫下工作的不易燃固態電解質,而且它能夠輸送儲量豐富的鈉,而不是鋰,有助於打造動力更強的電池。這種電解質是由硼和氫組成的硼氫化物,其晶體結構使電池獲得理想性能。

開發電動汽車取決於是否有強大、安全的電池。鋰電池是當前解決這些挑戰的答案。不幸的是,鋰需要液態電解質,這些電解液一旦發生洩漏,很容易爆炸。UNIGE博士後研究員Fabrizio Murgia表示:「更重要的是,地球上的鋰資源儲量較少,因此鈉成為很好的替代品,二者的化學和物理性質頗為接近。」

主要研究人員、UNIGE博士後研究員Matteo Brighi表示:「問題是鈉比鋰重。在電解質中很難移動。」因此,有必要開發能夠運輸鈉等陽離子的電解質。2013和2014年,日本和美國的研究小組發現,在超過120°C的溫度下,硼氫化物是良好的鈉導體。但對於日常使用的電池來說,這個溫度過高。

日內瓦大學的結晶學家們開始著手降低傳導溫度。UNIGE結晶學實驗室的教授和項目負責人Radovan Cerny表示:「我們使用硼氫化物作為電解質並獲得成功,從室溫到250°C均未出現安全問題。更重要的是,它們能抵抗更高的電位差,因此,電池能儲存更多的能量。」

研究人員利用晶體學方法來製造電解質。據介紹,其研究提供了可以用來製造和破壞硼氫化物結構的案例。硼氫化物的結構允許出現硼球和帶負電荷的氫。這些球形空間為帶正電荷的鈉離子留下了足夠的空間。Brighi表示:「然而,由於正負電荷互相吸引,我們需要在結構中製造混亂來擾亂硼氫化物,讓鈉移動。」

相關焦點

  • 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大連化物所研製出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團隊發展出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其表現出優異的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基於交聯網絡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助力無枝晶、寬溫度範圍鋰金屬電池
    由於平臺標題字數限制,原標題為:基於交聯網絡的凝膠聚合物電解質助力無枝晶、寬溫度範圍鋰金屬電池【研究背景】鋰金屬電池由於具有極高的能量密度,已成為最有前景的能源儲存系統之一。由於引入了具有高熱穩定性和不易燃性質的離子液體,凝膠聚合物電解質顯示了優異的熱穩定性,熱分解溫度(5% 質量損失)為250 °C以上,且同樣不易燃燒(圖1f),保證了電池應用的高安全性。
  • 日本開發出耐寒全固態電池用電解質
    日本靜岡大學講師守谷誠與東京工業大學教授一杉太郎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了可用作「全固態電池」電解質的有機分子結晶。全固態電池是被期待應用於純電動汽車(EV)等的新一代蓄電池。研究小組開發的分子結晶的特點是,與以往的技術相比,容易在低溫下發揮作用。
  • 高性能鉀電池採用非易燃電解質 打造下一代儲能系統
    ,可應用於鉀和鉀離子電池,促進鋰技術以外的下一代儲能系統發展。新型電解質基於有機磷酸鹽,使電池更加安全,而且可以在低濃度下運行,這是大規模應用的必要條件。 目前,鋰離子電池技術在儲能市場佔據主導位置,但是,這種電池存在價格、環境問題和電解液易燃等固有缺點。在開發下一代電池技術時,科學家們嘗試用鉀離子等更豐富、更便宜的材料,來取代鋰離子。然而,鉀和鉀離子電池也存在安全問題,比如電解質易燃。
  • 大連化物所吳忠帥研究員團隊AEM:研製出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電解質並用於固態鈉金屬電池
    近日,大連化物所催化基礎國家重點實驗室二維材料化學與能源應用研究組(508組)吳忠帥研究員團隊發展了一種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表現出優異室溫離子電導率、寬電化學窗口和出色的柔韌性,並以此構築出高比能、高倍率、長循環性能的鈉金屬電池。
  • 香港利用護膚霜成分制電解質 製成不易燃且安全的水系鋰離子電池
    此種電解質通常用於護膚霜,價格便宜、不易燃、毒性小、對環境友好,還能產生穩定電壓,供日常使用。(圖片來源:香港中文大學)手機、筆記本電腦,甚至電動汽車等電子設備和電子產品在很多方面改善了我們的日常生活,而它們都使用了鋰離子電池。由於鋰離子電池可以充電且能穩定地輸出能量,因而成為了此類產品的核心。
  • 胡勇勝&索鎏敏等AM:惰性陽離子輔助水系電解質助力高電壓水系鈉...
    相反的趨勢表明,溶液中的陽離子-陰離子相互作用程度遵循Na+-OTF->H3O+-OTF->TEA+-OTF-,這也可以很好地解釋δ(CF3)彎曲的趨勢,如圖3a所示:晶體NaOTF(775 cm-1)>9 mol kg–1NaOTF電解質(769 cm-1)>9 mol kg–1NaOTF+22 mol kg–1TEAOTF電解質(759 cm-1)>晶體TEAOTF
  • 固態鈉金屬電池新突破:大連化物所研製出新型電解質
    IT之家12月7日消息 中科院 11 月 30 日發布消息,稱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團隊發展出一種 「高室溫離子電導率的光聚合凝膠準固態電解質」,可以用於高倍率、長壽命的納金屬固態電池。IT之家了解到,鈉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使用成本更低,在鋰離子電池發展遇到瓶頸的今天
  • 日本開發出耐寒的全固態電池用電解質
    日經中文網23日早間消息,日本靜岡大學講師守谷誠與東京工業大學教授一杉太郎等人組成的研究小組,開發出了可用作「全固態電池」電解質的有機分子結晶。研究小組開發的分子結晶的特點是,與以往的技術相比,容易在低溫下發揮作用。因此,在冬季最低氣溫達到零度以下的寒冷地區,應用於當地使用的汽車等將成為可能。新開發的電解質在常溫下傳導率跟過去開發的分子結晶電解質的最高值相當,但在攝氏零下20度時,傳導率達到原來100倍。在寒冷地區也能順暢工作,因此可以期待成為純電動汽車用全固態電池的材料。
  • 《ACS Energy Letters》:超穩定的全固態鈉離子可充電電池
    論文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nergylett.0c01432本文採用固相法在O2氣氛中1250℃下製備了Na3.2+2xZr2-xZnxSi2.2P0.8O12 (x=0,0.05,0.1,0.15,0.3,0.4;簡寫為Zn0,Zn0.05,Zn0.1
  • 北化揭示醚、酯類電解質中固體電解質界面層差異及對儲鈉性能影響
    該研究以鉍基合金化負極材料為研究對象,揭示了在醚類和酯類電解質中固體電解質界面層的顯著差異及其對儲鈉性能的影響。Bi/C負極材料在醚類電解質和酯類電解質中的儲鈉循環性能,形貌演變及阻抗分析雖然合金化負極材料具有較高的理論比容量,但其充放電過程中較大的體積膨脹使得固體電解質界面層難以穩定,從而造成電解液的持續分解並降低電池的循環壽命。對負極材料進行納米化及碳包覆是目前主要的研究方向。
  • 我科學家通過重構陰離子溶劑化結構助力鋅/石墨電池高電壓電解質...
  • 「無序」造就理想電池
    電動汽車的普及是實現可持續發展計劃的關鍵,它不會排放溫室氣體,其發展與強大、安全的電池模塊息息相關。目前,鋰電池是相對理想的解決方案。然而,鋰電池需要使用液態電解質,一旦發生洩漏,會有極大的爆炸風險。更重要的是,鋰並不是地球上的富元素,鋰資源的爭奪很可能引發與石油類似的地緣政治問題。
  • 科學家研發「理想」電池
    此外,電池所用的鋰是一種有限資源。近日,瑞士日內瓦大學(UNIGE)結晶學專家開發了一種不易燃的固態電解質,後者可以在室溫下工作。該電池的輸送工具是地球上隨處可見的鈉,而不是鋰。研究人員認為,這是一個成功的組合,也意味著有可能製造出更強大的電池。這些「理想」電池的性質將基於電解質的晶體結構,即由硼和氫組成的硼酸鹽。
  • 東華大學《AFM》:梯度結構複合固態電解質助力高穩鋰金屬電池
    該電解質室溫下具有較高的離子電導率 (2.73×10-4S/cm),同時具有高的鋰離子遷移數(0.65)和耐氧化電位(4.77V)。所嵌入的PVDF框架與高密度的LLZT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陰離子的遷移(鋰離子遷移數為0.65),同時又能有效地增強電解質整體的電化學穩定性(極限氧化分解電位為4.77V)。通過COMSOL多物理場模擬發現,具有高介電常數的PVDF框架與高離子導-低電子導的LLZT層可以均衡電解質中的電場分布,調控有效離子束流在界面處的穩定沉積,從而提高了電解質的工作穩定性。
  • 科學家研發新型半固態電解質,通過重新構想的電池組件實現
    新加坡的科學家們現在正在研究一種新型的半固態電解質,這種電解質可以提高鋰硫電池的安全性,鋰硫電池在儲能方面具有巨大的尚未開發的潛力。目前,這項研究發表在《納米能源》雜誌上。該團隊還開發了製備LLZO薄片的新方法,用於構建電解質框架,並將這種製作3D框架的一步法,命名為「紙杯蛋糕法」。 然後加熱該「杯子蛋糕」將導致形成液體注入的多孔膜,該膜由高導電性和化學穩定性的片材組成。使用這種半固態的3D薄板堆疊作為電解質,可以與陰極和陽極良好接觸,但可以使其在充電過程中保持穩定。
  • 鈉-氯化鎳(Zebra)電池
    鈉-氯化鎳(Zebra )電池(以下稱Zebra 電池)是以鈉離子傳導的b²-Al2O3固體電解質構成的一種新型高能電池,它與同一電池體系中先前已研發的鈉-硫電池(以下稱NaS電池)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Zebra 電池實際上就是在NaS電池研製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 混亂帶來的「無序」,反而能讓電池實現理想的去鋰化
    然而,鋰電池需要使用液態電解質,一旦發生洩漏,會有極大的爆炸風險。更重要的是,鋰並不是地球上的富元素,鋰資源的爭奪很可能引發與石油類似的地緣政治問題。據報導,瑞士日內瓦大學(UNIGE)的結晶學家開發了一種能在室溫下工作的不易燃固態電解質。該成果有望促成「理想」鈉電池的開發。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雜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