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新材:芳綸量價齊升撐起業績增長 氨綸上新項目尋求突破

2020-11-24 東方財富網

  泰和新材(002254)4月21日晚間披露的年報顯示,2018年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21.72億元,同比增長39.7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56億元,同比增長56.25%。

  從年報可以看出,供不應求、量價齊升的芳綸業務成為公司業績頂梁柱,而氨綸業務在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處於虧損狀態。公司策略則是一手抓芳綸擴產,滿足市場需求,同時謀求全球話語權,一手推進氨綸業務的產業升級,在公司本部建設差異化氨綸產品進行產品升級,在寧夏低成本基地擴產尋求低成本競爭優勢。

  氨綸、芳綸苦樂不均

  公司氨綸、芳綸兩大業務2018年表現迥異。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氨綸絲貢獻營業收入12.38億元,佔公司收入比例的57%,因公司2018年在寧夏收購氨綸項目,收入實現了30.59%的增長,但毛利率僅有2.21%,同比下降8.72個百分點;芳綸絲實現收入9.18億元,佔公司收入比例的42.26%。芳綸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6.02%,同時毛利率同比增長11.89個百分點,達到37.41%,實現量價齊升。

  行業數據也支持這樣的巨大差異。短期看,氨綸行業整個行業產能過剩。數據顯示,2018年底國內氨綸產能達到78.6萬噸,同比增長約11%;需求量58.5萬噸,同比增長約10%。雖然下遊需求維持兩位數增長,但由於新增產能相對較多,落後產能退出較少,供大於求的問題仍然突出,行業維持弱勢下行調整,價格跌幅較為明顯,行業利潤比2017年出現下降;另一方面,2018年氨綸主原料價格全年均價較2017年均呈現上漲態勢,包裝成本和煤改氣導致的能源動力成本上漲,而氨綸價格延續單邊弱勢下跌,業內企業盈利壓力普遍上升,行業虧損面不斷擴大。根據中國化纖信息網預計,2019年國內氨綸的產能將達到86萬噸,增幅約9%,而表觀需求量預計僅64萬噸,增幅約5%,短期內供過於求的局面難以發生根本性改變,甚至可能存在競爭進一步加劇的風險。

  芳綸行業則從2017年起進入高景氣周期。氨綸行業競爭相對寡頭,市場容量相對較小,目前,全球芳綸產能約為12萬噸,主要產能被美國杜邦、日本帝人公司所佔據。其中,間位芳綸產能約為4萬噸,對位芳綸產能約為8萬噸。隨著新《環保法》和新《生產安全法》的實施,芳綸在環保過濾領域和安全防護領域均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隨著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國產芳綸在通信、汽車、航空、軌道交通等領域的用量也將逐步增加。自2017年起,由於供應偏緊、需求增長,行業供需環境發生較大變化,芳綸進入供不應求的局面,同時受到原料成本上漲的推動,芳綸價格持續上漲,盈利情況不斷改善。

  泰和新材是我國芳綸產業的開拓者和領軍企業,間位芳綸和對位芳綸產能均位居國內首位,其中間位芳綸產能居全球第二位。2018年,公司間位芳綸由於供應偏緊、需求增長,同時受到原料成本上漲的推動,銷售價格持續上漲,生產線滿負荷運行,產量、銷量均實現大幅增長,實現利潤的大幅增加。對位芳綸方面,公司多年來的市場培育取得成效,下遊需求持續增加,銷售價格不斷上漲,產品繼續滿產滿銷,軍用頭盔、戰術手套等軍民融合項目相繼落地,經濟效益大幅增加。

  為滿足市場需求,公司今年擬啟動年產8000噸高性能間位芳綸項目,該項目投資12億元,計劃於2019年5月底開工建設,2020年三季度投產。項目達產後,預計年均可實現銷售收入8.79億元,利潤總額2.1億元。目前,全球間位芳綸產能約4萬噸/年,其中美國杜邦公司年產能約為2萬噸,是全球最大的間位芳綸生產企業;公司產能7000噸,是全球第二大間位芳綸生產企業,是國內參與全球間位芳綸競爭的標杆企業。該項目建成達產後,公司部分老舊產能將淘汰,間位芳綸產能將達到1.2萬噸,能進一步滿足國內高端市場的需求,同時將進一步改變全球間位芳綸生產布局。

  氨綸低成本和差別化策略尋求突破

  儘管氨綸行業短期承壓,但公司認為,中長期來看,氨綸行業面臨難得的整合機遇。在環保等壓力下,自2017年以來,氨綸行業一些企業在停產、減產甚至申請破產,另一部分有資金實力、有技術實力、有市場網絡布局優勢的上市公司在擴大規模,氨綸行業落後產能的退出和新增的高效率、低成本產能的集中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會並存,整個行業會進入一個整合期,預計未來行業集中度將會不斷提升。

  同時,在行業整體過剩的背景下,未來5-10年乃至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高性能差別化氨綸將是新的重要發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由於我國的氨綸起步較晚,國內氨綸的發展基本是以產量增長為主,氨綸產業的差別化率很低,隨著我國紡織服裝業的迅速發展,下遊產業對氨綸絲的差別化要求越來越高。據初步統計,現在我國差別化氨綸的產量不足10%,90%以上為常規品種。而目前我國化纖差別化率已達32.5%,發達國家化纖差別化率更是高達60%。預計到2020年,國內差別化氨綸的需求量將會達到20-30萬噸,因此差別化氨綸纖維的市場空間極大。

  針對氨綸行業的發展趨勢,公司計劃實施雙基地建設,在煙臺開發區化工園新徵土地,瞄準國際一流水平,實施新園區建設,新建3萬噸高附加值的差別化氨綸項目,推動差別化產品提效率、上規模、增效益;同時,在生產要素價格相對較低的寧夏地區,大力實施低成本擴張策略,著重發展規模化、低成本、高效率氨綸產品,積極參與行業重整,初步規劃氨綸產能為6萬噸/年。同時根據新項目的實施進度,逐步對落後產能進行淘汰。

  具體項目進展方面,公司董事會決定2019年投資10億元,通過控股子公司寧夏寧東泰和新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3萬噸/年綠色差別化氨綸智能製造工程項目,項目建成後預計年均可實現銷售收入約10億元,利潤總額1.79億元。該項目計劃於2019年3季度開工建設,2020年12月底投料試車,建設資金計劃通過自籌、貸款等方式解決。同時,2019年還將在煙臺開發區化工園投資建設1.5萬噸/年高效差別化粗旦氨綸工程項目,項目建成後預計年均可實現銷售收入5.51億元,利潤總額9561.5萬元。

(責任編輯:DF381)

相關焦點

  • 芳綸產品供不應求 泰和新材業績持續大幅增長
    中國證券網訊 4月24日晚,泰和新材公布2017年報與2018年一季報。公告顯示:由於芳綸產品銷售與帶來的利潤拉動,公司2017年共實現營業利潤12,333.03萬元,同比上升79.3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006.78萬元,同比上升70.07%;基本每股收益0.16元,同比上升60.00%。同樣由於芳綸產品供不應求,公司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37億元,比上年增長3.81%,淨利潤3571.13萬元,同比增長28%。
  • 泰和新材:芳綸業務帶動2019年業績增長38.32%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3月30日晚,泰和新材發布2019年年報。雖然國內氨綸行業整體供過於求,但受益於間位芳綸、對位芳綸兩大業務板塊的增長,公司盈利水平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5.42億元,同比上升17.0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16億元,同比上升38.32%;基本每股收益0.35元,同比上升34.62%。
  • 泰和新材(002254):芳綸擴產氨綸復甦,看好未來發展
    泰和新材
  • 兩大芳綸業務齊頭並進 泰和新材半年報業績亮眼
    中國證券網訊 7月30日晚間,泰和新材披露了半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9.97億元,同比增長18.77%,連續兩年增幅超過1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0億元,同比增長62.66%,連續兩年增幅超過60%。
  • 氨綸扭虧為盈芳綸產能提升 泰和新材半年報業績同比增長31.2%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30日,泰和新材公布半年報業績快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收入有所下降,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0.89億元,同比下降14.18%。但由於公司採取了調結構、控成本、抓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氨綸板塊經濟效益有所改善,公司盈利水平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 泰和新材2018年淨利1.56億 擬投12億擴大芳綸產能
    泰和新材2018年淨利1.56億 擬投12億擴大芳綸產能今日,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泰和新材. 002254.sz)披露2018年年報,實現營業收入21.72億元,同比增長39.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6億元,同比增長56.25%。
  • 泰和新材:對位芳綸國產替代,有序擴產增厚盈利
    在煙臺園區新建高效差別化粗旦氨綸項目(1.5萬噸/年),推動差別化產品提效率、上規模、增效益;在寧夏地區,大力實施低成本擴張策略,著重發展規模化、低成本、高效率氨綸產品,新建綠色差別化氨綸智能製造工程項目(3萬噸/年)。根據實施進度,逐步對落後產能進行淘汰。通過新舊動能轉換,重築氨綸業務的競爭新優勢。
  • 泰和新材:投資12億元建設6000噸對位芳綸產能
    中國證券網訊 日前,泰和新材發布公告,在現有對位芳綸生產技術的基礎上,將進行工藝創新和裝備升級,投資12億元,新建聚合、紡絲、溶劑回收裝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形成年產6000噸對位芳綸的生產能力。項目達產後,預計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8.10億元,利潤總額1.77 億元。
  • 泰和新材成為高性能纖維行業領軍者的秘密是什麼?
    「作為國內首家氨綸企業,目前公司產能穩居世界前六;芳綸產業方面,公司是行業的開拓者和領軍企業,產能均位居國內首位,其中間位芳綸產能居全球第二位,對位芳綸產能居全球第四。」宋西全告訴新材料在線®,持續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獨特的創新市場運營思維正是泰和新材的核心競爭力。
  • 口罩股泰和新材收購芳綸紙企業:股價不漲反跌不是每種防護服都用於...
    2月10日,A股上市公司泰和新材(002254,股吧)發布公告獲得煙臺國資委同意收購專業生產芳綸紙的新三板企業民士達特種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民士達),由於正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泰和新材本身是口罩、防護服等疫情防護產品原料的龍頭企業,因此引發投資者聯想是否因此擴大相關產能,進而帶來股價暴漲機會,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 泰和新材: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關於公司吸收合併煙臺泰和新材集團...
    人員買賣泰和新材股票資產報告等其他文件一同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網站上公告;本所已就深圳證券交易所2020年2月5日出具的《關於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組問詢函》相關法律問題進行核查並出具了《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關於深圳證券交易所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重組問詢函>之回覆意見》,並隨公司關於深圳證券交易所重組問詢函的回覆等其他文件一同在深圳
  • 煙臺氨綸:氨綸往下、芳綸往上
    公司公布2010年報,實現收入14.91億元、淨利潤2.56億元,分別同比增長31.6%和134.6%,EPS0.981元,業績超過我們預期。  公司同時公布2011年一季報,實現收入4.14億元、淨利潤6773萬元,分別同比增長20.8%和7.8%。  經營分析    10年下半年氨綸價格反彈是業績超我們預期的主要原因:10年下半年由於棉價暴漲的示範效應,氨綸價格從年中的51000元漲至最高69000元,這使得氨綸毛利率高於我們預期。
  • [年報]泰和新材:2013年年度報告- CFi.CN 中財網
    在防護領域,以集團消費為重點,通過產業聯盟合作等方式,加大泰美達.間位芳綸在軍警等領域的推廣力度,多個項目取得階段性突破;與參股子公司聯合開發的民士達.間位芳綸紙,在軍工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為我軍某新型通用直升機的唯一設計指定用材。在公司的不斷努力下,泰美達.間位芳綸的銷量實現同比增長,但由於受低端領域價格下滑的拖累,本報告期的盈利能力出現回落。
  • [年報]泰和新材:2011年年度報告
    2007年1月至今,任煙臺泰和新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2009年5月起,任煙臺民士達特種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董裕集團公司副總經理,煙臺星華氨綸有限公司董事長。現任煙臺市國資委科長、本公司董事、煙臺泰和新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2011年4月至今,任本公司董事。2011年3月至今,任煙臺泰和新材集團董事。2007年1月起任煙臺市國資委科長。李雪村 中國籍,1971年出生,中共黨員,本科學歷。
  • 煙臺氨綸:氨綸與芳綸比翼雙飛
    :中國的氨綸生產雖然起步較晚,但經過近20年的發展,目前我國產能已經出現過剩,普通氨綸產品的價格難以持續的維持堅挺。而差別化氨綸產品是日後氨綸行業發展的重點。公司作為國內首家氨綸企業,擁有自己的技術體系,公司在差別化產品開發的力度逐步加大。目前公司有2000噸醫用氨綸,11月仹將新增5000噸,公司7000噸舒適氨綸預計明年6月仹建成投產。差別化氨綸產品仌有望於享受較高的價格和毛利。公司芳綸1313仌有望維持較高毛利率:目前國內市場芳綸1313產品供應依舊有缺口。
  • 泰和新材5億定增獲近20億資金申購 重組完成競爭力將大幅提升
    >(002254.SZ)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配套資金事項順利完成,意味著此次資產重組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泰和新材披露三季報,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85億元;淨利潤1.82億元,同比增長12.12%。上述重組完成後,泰和新材整體競爭力將有明顯提升。
  • 泰和新材擬吸收合併控股股東 泰和集團作價21.69億元實現整體上市
    中證網訊(記者 康書偉)泰和新材(002254)1月20日晚間公告,公司擬吸收合併控股股東泰和集團,同時發行股份購買煙臺民士達特種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民士達」)65.02%股份,並向包括國豐控股在內的合計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以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募集配套資金。
  • 國家標準委發布批准發布《間位芳綸短纖維》等354項國家標準
    國家標準委發布批准發布《間位芳綸短纖維》等354項國家標準 2015-09-21 11:23:47 來源:中國紡織報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公布了
  • 泰和新材吸收合併泰和集團獲批 煙臺國企整體上市將再添一例
    原標題:泰和新材吸收合併泰和集團獲批 煙臺國企整體上市將再添一例   泰和集團整體上市邁出關鍵一步。
  • 泰和新材擬吸收合併控股股東同時收購芳綸紙龍頭民士達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萬華化學吸收合併控股股東實現整體上市受到多方肯定後,泰和新材亦將步其後塵。11月25日,泰和新材發布臨時公告並停牌。公司表示,擬由公司吸收合併煙臺泰和新材集團有限公司、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煙臺民士達特種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