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和新材(002254)4月21日晚間披露的年報顯示,2018年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21.72億元,同比增長39.7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6億元,同比增長56.25%。
從年報可以看出,供不應求、量價齊升的芳綸業務成為公司業績頂梁柱,而氨綸業務在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處於虧損狀態。公司策略則是一手抓芳綸擴產,滿足市場需求,同時謀求全球話語權,一手推進氨綸業務的產業升級,在公司本部建設差異化氨綸產品進行產品升級,在寧夏低成本基地擴產尋求低成本競爭優勢。
氨綸、芳綸苦樂不均
公司氨綸、芳綸兩大業務2018年表現迥異。年報顯示,公司2018年氨綸絲貢獻營業收入12.38億元,佔公司收入比例的57%,因公司2018年在寧夏收購氨綸項目,收入實現了30.59%的增長,但毛利率僅有2.21%,同比下降8.72個百分點;芳綸絲實現收入9.18億元,佔公司收入比例的42.26%。芳綸業務收入同比增長56.02%,同時毛利率同比增長11.89個百分點,達到37.41%,實現量價齊升。
行業數據也支持這樣的巨大差異。短期看,氨綸行業整個行業產能過剩。數據顯示,2018年底國內氨綸產能達到78.6萬噸,同比增長約11%;需求量58.5萬噸,同比增長約10%。雖然下遊需求維持兩位數增長,但由於新增產能相對較多,落後產能退出較少,供大於求的問題仍然突出,行業維持弱勢下行調整,價格跌幅較為明顯,行業利潤比2017年出現下降;另一方面,2018年氨綸主原料價格全年均價較2017年均呈現上漲態勢,包裝成本和煤改氣導致的能源動力成本上漲,而氨綸價格延續單邊弱勢下跌,業內企業盈利壓力普遍上升,行業虧損面不斷擴大。根據中國化纖信息網預計,2019年國內氨綸的產能將達到86萬噸,增幅約9%,而表觀需求量預計僅64萬噸,增幅約5%,短期內供過於求的局面難以發生根本性改變,甚至可能存在競爭進一步加劇的風險。
芳綸行業則從2017年起進入高景氣周期。氨綸行業競爭相對寡頭,市場容量相對較小,目前,全球芳綸產能約為12萬噸,主要產能被美國杜邦、日本帝人公司所佔據。其中,間位芳綸產能約為4萬噸,對位芳綸產能約為8萬噸。隨著新《環保法》和新《生產安全法》的實施,芳綸在環保過濾領域和安全防護領域均迎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隨著我國高端裝備製造業的發展,國產芳綸在通信、汽車、航空、軌道交通等領域的用量也將逐步增加。自2017年起,由於供應偏緊、需求增長,行業供需環境發生較大變化,芳綸進入供不應求的局面,同時受到原料成本上漲的推動,芳綸價格持續上漲,盈利情況不斷改善。
泰和新材是我國芳綸產業的開拓者和領軍企業,間位芳綸和對位芳綸產能均位居國內首位,其中間位芳綸產能居全球第二位。2018年,公司間位芳綸由於供應偏緊、需求增長,同時受到原料成本上漲的推動,銷售價格持續上漲,生產線滿負荷運行,產量、銷量均實現大幅增長,實現利潤的大幅增加。對位芳綸方面,公司多年來的市場培育取得成效,下遊需求持續增加,銷售價格不斷上漲,產品繼續滿產滿銷,軍用頭盔、戰術手套等軍民融合項目相繼落地,經濟效益大幅增加。
為滿足市場需求,公司今年擬啟動年產8000噸高性能間位芳綸項目,該項目投資12億元,計劃於2019年5月底開工建設,2020年三季度投產。項目達產後,預計年均可實現銷售收入8.79億元,利潤總額2.1億元。目前,全球間位芳綸產能約4萬噸/年,其中美國杜邦公司年產能約為2萬噸,是全球最大的間位芳綸生產企業;公司產能7000噸,是全球第二大間位芳綸生產企業,是國內參與全球間位芳綸競爭的標杆企業。該項目建成達產後,公司部分老舊產能將淘汰,間位芳綸產能將達到1.2萬噸,能進一步滿足國內高端市場的需求,同時將進一步改變全球間位芳綸生產布局。
氨綸低成本和差別化策略尋求突破
儘管氨綸行業短期承壓,但公司認為,中長期來看,氨綸行業面臨難得的整合機遇。在環保等壓力下,自2017年以來,氨綸行業一些企業在停產、減產甚至申請破產,另一部分有資金實力、有技術實力、有市場網絡布局優勢的上市公司在擴大規模,氨綸行業落後產能的退出和新增的高效率、低成本產能的集中在一段時間內可能會並存,整個行業會進入一個整合期,預計未來行業集中度將會不斷提升。
同時,在行業整體過剩的背景下,未來5-10年乃至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高性能差別化氨綸將是新的重要發展方向,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由於我國的氨綸起步較晚,國內氨綸的發展基本是以產量增長為主,氨綸產業的差別化率很低,隨著我國紡織服裝業的迅速發展,下遊產業對氨綸絲的差別化要求越來越高。據初步統計,現在我國差別化氨綸的產量不足10%,90%以上為常規品種。而目前我國化纖差別化率已達32.5%,發達國家化纖差別化率更是高達60%。預計到2020年,國內差別化氨綸的需求量將會達到20-30萬噸,因此差別化氨綸纖維的市場空間極大。
針對氨綸行業的發展趨勢,公司計劃實施雙基地建設,在煙臺開發區化工園新徵土地,瞄準國際一流水平,實施新園區建設,新建3萬噸高附加值的差別化氨綸項目,推動差別化產品提效率、上規模、增效益;同時,在生產要素價格相對較低的寧夏地區,大力實施低成本擴張策略,著重發展規模化、低成本、高效率氨綸產品,積極參與行業重整,初步規劃氨綸產能為6萬噸/年。同時根據新項目的實施進度,逐步對落後產能進行淘汰。
具體項目進展方面,公司董事會決定2019年投資10億元,通過控股子公司寧夏寧東泰和新材有限公司投資建設3萬噸/年綠色差別化氨綸智能製造工程項目,項目建成後預計年均可實現銷售收入約10億元,利潤總額1.79億元。該項目計劃於2019年3季度開工建設,2020年12月底投料試車,建設資金計劃通過自籌、貸款等方式解決。同時,2019年還將在煙臺開發區化工園投資建設1.5萬噸/年高效差別化粗旦氨綸工程項目,項目建成後預計年均可實現銷售收入5.51億元,利潤總額9561.5萬元。
(責任編輯:DF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