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芳綸業務齊頭並進 泰和新材半年報業績亮眼

2020-11-24 中國證券網

  中國證券網訊 7月30日晚間,泰和新材披露了半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9.97億元,同比增長18.77%,連續兩年增幅超過1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0億元,同比增長62.66%,連續兩年增幅超過60%。公司預計,1-9月份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1.7億元,同比增長102-145%。

  結合2017年報、2018年一季報和半年報,泰和新材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已經連續三個季度上升,其中2018年二季度的單季的盈利更是高達6450萬元。根據公司前三季度業績預計,2018年第三季度的單季盈利約為4000-7000萬元,高景氣狀態仍將延續。

  公司業績大幅增長源於兩大芳綸業務齊頭並進,成為推動公司業績增長的主導力量。芳綸成為影響公司業績的核心業務。

  根據半年報,上半年公司的間位芳綸方面,受競爭環境改善、需求大幅增加影響,上半年市場供應持續緊張,間位芳綸產品銷量大幅增長。公司適時調整產品售價,確保產品供應,同時對產品結構進行梳理,加大高附加值產品的銷售比例,在公司的努力下,間位芳綸業務產銷兩旺,實現利潤的大幅增加。

  對位芳綸方面,下遊需求持續增加,產品供不應求,呈現出量價齊升的良好局面;同時,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均有較大提升,單位成本進一步下降。公司加大對細旦絲、色絲等高附加值產品的銷售力度,重點開拓防彈市場,經濟效益大幅增加。

  上半年,芳綸業務的毛利佔比高達82.86%,成為公司主要的利潤來源;收入佔比高達46.36%,與氨綸業務的收入佔比差距首次縮減至10個百分點之內。對比歷年的收入、利潤變化可以發現,公司收入、利潤與氨綸的相關性越來越弱,與芳綸業務的相關性正不斷增強。

  半年報顯示,經過十多年的自我調整,2017年以來芳綸行業產生了一些積極變化:一是某國際巨頭因戰略調整,間位芳綸、對位芳綸各關閉了一條生產線,導致全球供應減少;二是國內兩家生產企業因長期虧損退出競爭,低端領域的競爭壓力明顯減輕;三是受環保因素影響,國內需求增加,但供應因原料短缺等問題一度減少。受此影響,芳綸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產品價格逐步上漲。公司的芳綸毛利率變化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芳綸行業基本面的變化:2008年上市之初,公司芳綸業務的毛利率一度高達47%,之後受金融危機、新競爭者加入等因素影響一路下滑,並在20%以下徘徊三年,之後在行業的自我修復下,盈利能力逐步回升,2018年上半年恢復到30%-40%的正常水平。

  為滿足客戶日益增加的需求,提高對位芳綸市場保障能力,公司先後公告了「6000噸/年對位芳綸工程項目」和「3000噸/年高性能對位芳綸工程項目」投資方案,擬在現有對位芳綸生產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工藝創新和裝備升級,分別投資12億元和6億元,新建聚合、紡絲、溶劑回收裝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形成年產6,000噸差別化對位芳綸和3,000噸高性能對位芳綸的生產能力。項目達產後,預計年均可實現銷售收入8.10億元和4.27萬元,利潤總額1.77億元和1.02億元。

  根據公司發布的《未來五年發展規劃》,公司未來五年計劃投資35億元,形成間位芳綸、對位芳綸各1.2萬噸/年的生產能力,推進芳綸產品集群建設,突出鏈條化、多元化、規模化發展,提升產品集群綜合競爭力,保持並擴大在國內的絕對競爭優勢,鞏固提升在全球範圍內的相對競爭優勢,發展成為公司銷售收入、利潤和現金流來源的重要支柱。上述項目全部建成後,公司預計芳綸業務可實現銷售收入28億元,利潤總額7.2億元。「6000噸/年對位芳綸工程項目」和「3000噸/年高性能對位芳綸工程項目」是公司發展規劃的具體落實,芳綸業務對公司業績增長的支撐作用將更加明顯。(朱劍平)

相關焦點

  • 泰和新材:芳綸業務帶動2019年業績增長38.32%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3月30日晚,泰和新材發布2019年年報。雖然國內氨綸行業整體供過於求,但受益於間位芳綸、對位芳綸兩大業務板塊的增長,公司盈利水平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5.42億元,同比上升17.0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16億元,同比上升38.32%;基本每股收益0.35元,同比上升34.62%。
  • 芳綸產品供不應求 泰和新材業績持續大幅增長
    中國證券網訊 4月24日晚,泰和新材公布2017年報與2018年一季報。受生產裝置檢修影響,公司本年氨綸銷量降幅較大,氨綸業務實現的利潤出現下滑。面對這種局面,公司積極調整氨綸戰略,在原有的差別化競爭策略基礎之上,利用併購機會兼顧實施低成本擴張策略,以低成本、差別化、高質量、高效率的規模化生產,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重新構築氨綸業務的競爭優勢。
  • 泰和新材:芳綸量價齊升撐起業績增長 氨綸上新項目尋求突破
    從年報可以看出,供不應求、量價齊升的芳綸業務成為公司業績頂梁柱,而氨綸業務在全行業不景氣的情況下處於虧損狀態。公司策略則是一手抓芳綸擴產,滿足市場需求,同時謀求全球話語權,一手推進氨綸業務的產業升級,在公司本部建設差異化氨綸產品進行產品升級,在寧夏低成本基地擴產尋求低成本競爭優勢。
  • 氨綸扭虧為盈芳綸產能提升 泰和新材半年報業績同比增長31.2%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30日,泰和新材公布半年報業績快報: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公司收入有所下降,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0.89億元,同比下降14.18%。但由於公司採取了調結構、控成本、抓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氨綸板塊經濟效益有所改善,公司盈利水平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 泰和新材:對位芳綸國產替代,有序擴產增厚盈利
    投資要點 芳綸業務助力公司毛利率、盈利增長 22019年,受益於間位芳綸、對位芳綸兩大業務板塊的增長,公司盈利水平出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 泰和新材擬吸收合併控股股東同時收購芳綸紙龍頭民士達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萬華化學吸收合併控股股東實現整體上市受到多方肯定後,泰和新材亦將步其後塵。11月25日,泰和新材發布臨時公告並停牌。公司表示,擬由公司吸收合併煙臺泰和新材集團有限公司、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收購煙臺民士達特種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
  • 泰和新材2018年淨利1.56億 擬投12億擴大芳綸產能
    泰和新材2018年淨利1.56億 擬投12億擴大芳綸產能今日,煙臺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泰和新材. 002254.sz)披露2018年年報,實現營業收入21.72億元,同比增長39.7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56億元,同比增長56.25%。
  • 泰和新材(002254):芳綸擴產氨綸復甦,看好未來發展
    泰和新材
  • 泰和新材:北京市康達律師事務所關於公司吸收合併煙臺泰和新材集團...
    答覆: 一、本次泰和新材吸收合併泰和集團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一)泰和集團其他控股及參股公司的經營範圍及主要業務情況說明 泰和集團系持股型公司,不直接從事具體的生產經營業務。(二)泰和集團其他控股及參股子公司與上市公司業務的協同性情況說明 報告期內,泰和新材的主營業務為氨綸、芳綸等高性能纖維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泰和集團其他控股和參股公司與泰和新材的業務協同性具體如下: 1、裕興紙品 裕興紙品主要業務為向泰和新材提供紙管等配套紙製品包裝物。
  • 泰和新材:投資12億元建設6000噸對位芳綸產能
    中國證券網訊 日前,泰和新材發布公告,在現有對位芳綸生產技術的基礎上,將進行工藝創新和裝備升級,投資12億元,新建聚合、紡絲、溶劑回收裝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形成年產6000噸對位芳綸的生產能力。項目達產後,預計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8.10億元,利潤總額1.77 億元。
  • 口罩股泰和新材收購芳綸紙企業:股價不漲反跌不是每種防護服都用於...
    2月10日,A股上市公司泰和新材(002254,股吧)發布公告獲得煙臺國資委同意收購專業生產芳綸紙的新三板企業民士達特種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民士達),由於正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泰和新材本身是口罩、防護服等疫情防護產品原料的龍頭企業,因此引發投資者聯想是否因此擴大相關產能,進而帶來股價暴漲機會,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 泰和新材擬吸收合併控股股東 泰和集團作價21.69億元實現整體上市
    中證網訊(記者 康書偉)泰和新材(002254)1月20日晚間公告,公司擬吸收合併控股股東泰和集團,同時發行股份購買煙臺民士達特種紙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民士達」)65.02%股份,並向包括國豐控股在內的合計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以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募集配套資金。
  • 業績、人才、策略齊頭並進打造中加特色固收業務體系
    原標題:業績、人才、策略齊頭並進打造中加特色固收業務體系   閆沛賢深耕固收類投研12年,現任中加基金固定收益部總監,他管理的中加純債一年基金自2014年3月24
  • 泰和新材吸收合併泰和集團獲批 煙臺國企整體上市將再添一例
    本次吸收合併完成後,泰和新材作為存續公司承繼及承接泰和集團的全部資產、負債、業務、人員等,泰和集團的法人資格將被註銷,泰和集團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將被註銷,國豐控股、裕泰投資將成為吸收合併後上市公司的  三是泰和新材向包括國豐控股或其關聯企業在內合計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發行股份配套募資不超過5億元,扣除相關交易稅費後,將用於年產3000噸高性能芳綸紙基材料
  • 泰和新材5億定增獲近20億資金申購 重組完成競爭力將大幅提升
    發行完成後,泰和新材前七大股東未發生變化,國泰君安期貨通過旗下資產管理計劃以及寧波崑崙信元股權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將分別持有泰和新材686.68萬股,佔比1%,新進公司第八、第九大股東。據了解,去年12月8日泰和新材披露重組方案,公司將向國豐投資控股、裕泰投資發行股份吸收合併泰和集團,及向國盛控股、裕泰投資等12名自然人發行股份購買民士達65.02%股份並募集配套資金,分別用於建設年產3000噸高性能芳綸紙基材料
  • 泰和新材擬12億元投建6000噸/年對位芳綸工程項目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駱民)泰和新材9日晚間公告,公司擬在現有對位芳綸生產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工藝創新和裝備升級,投資12億元新建聚合、紡絲、溶劑回收裝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形成年產6,000噸對位芳綸的生產能力。項目達產後,預計每年可實現銷售收入8.10億元,利潤總額1.77億元。
  • 泰和新材(002254):未來幾年的發展重點主要在於芳綸產業
    泰和新材(002254)董秘、證代董旭海表示,未來幾年,公司的發展重點主要在於芳綸產業,以擴大在國內的相對競爭優勢,並縮小與國際大公司的差距。
  • 芳綸躋身航空航天關鍵材料 技術突破加速國產替代
    財聯社8月11日訊,據報導,全球兩大芳綸巨頭之一日本帝人利用對位芳綸製造的降落傘被美國「毅力號」火星車採用,將在明年2月火星著陸中發揮關鍵作用。採用芳綸製造的降落傘,可適應火星惡劣環境,質量較普通材料降低50%,是目前最可靠、最堅固且最有彈性的降落傘。
  • 泰和新材成為高性能纖維行業領軍者的秘密是什麼?
    「作為國內首家氨綸企業,目前公司產能穩居世界前六;芳綸產業方面,公司是行業的開拓者和領軍企業,產能均位居國內首位,其中間位芳綸產能居全球第二位,對位芳綸產能居全球第四。」宋西全告訴新材料在線®,持續的技術創新能力和獨特的創新市場運營思維正是泰和新材的核心競爭力。
  • [年報]泰和新材:2013年年度報告- CFi.CN 中財網
    報告期內,上述經營目標基本完成,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大幅提高,三大業務的產銷量、市場佔有率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公司實際經營業績較曾公開披露過的本年度盈利預測低於或高於20%以上的差異原因 □ 適用 √ 不適用 2、收入 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主要來源於氨綸、間位芳綸、對位芳綸三大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收入佔比為97.36%,與上年比無明顯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