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券網訊 7月30日晚間,泰和新材披露了半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9.97億元,同比增長18.77%,連續兩年增幅超過1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0億元,同比增長62.66%,連續兩年增幅超過60%。公司預計,1-9月份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4-1.7億元,同比增長102-145%。
結合2017年報、2018年一季報和半年報,泰和新材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已經連續三個季度上升,其中2018年二季度的單季的盈利更是高達6450萬元。根據公司前三季度業績預計,2018年第三季度的單季盈利約為4000-7000萬元,高景氣狀態仍將延續。
公司業績大幅增長源於兩大芳綸業務齊頭並進,成為推動公司業績增長的主導力量。芳綸成為影響公司業績的核心業務。
根據半年報,上半年公司的間位芳綸方面,受競爭環境改善、需求大幅增加影響,上半年市場供應持續緊張,間位芳綸產品銷量大幅增長。公司適時調整產品售價,確保產品供應,同時對產品結構進行梳理,加大高附加值產品的銷售比例,在公司的努力下,間位芳綸業務產銷兩旺,實現利潤的大幅增加。
對位芳綸方面,下遊需求持續增加,產品供不應求,呈現出量價齊升的良好局面;同時,產品品質和生產效率均有較大提升,單位成本進一步下降。公司加大對細旦絲、色絲等高附加值產品的銷售力度,重點開拓防彈市場,經濟效益大幅增加。
上半年,芳綸業務的毛利佔比高達82.86%,成為公司主要的利潤來源;收入佔比高達46.36%,與氨綸業務的收入佔比差距首次縮減至10個百分點之內。對比歷年的收入、利潤變化可以發現,公司收入、利潤與氨綸的相關性越來越弱,與芳綸業務的相關性正不斷增強。
半年報顯示,經過十多年的自我調整,2017年以來芳綸行業產生了一些積極變化:一是某國際巨頭因戰略調整,間位芳綸、對位芳綸各關閉了一條生產線,導致全球供應減少;二是國內兩家生產企業因長期虧損退出競爭,低端領域的競爭壓力明顯減輕;三是受環保因素影響,國內需求增加,但供應因原料短缺等問題一度減少。受此影響,芳綸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產品價格逐步上漲。公司的芳綸毛利率變化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芳綸行業基本面的變化:2008年上市之初,公司芳綸業務的毛利率一度高達47%,之後受金融危機、新競爭者加入等因素影響一路下滑,並在20%以下徘徊三年,之後在行業的自我修復下,盈利能力逐步回升,2018年上半年恢復到30%-40%的正常水平。
為滿足客戶日益增加的需求,提高對位芳綸市場保障能力,公司先後公告了「6000噸/年對位芳綸工程項目」和「3000噸/年高性能對位芳綸工程項目」投資方案,擬在現有對位芳綸生產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工藝創新和裝備升級,分別投資12億元和6億元,新建聚合、紡絲、溶劑回收裝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形成年產6,000噸差別化對位芳綸和3,000噸高性能對位芳綸的生產能力。項目達產後,預計年均可實現銷售收入8.10億元和4.27萬元,利潤總額1.77億元和1.02億元。
根據公司發布的《未來五年發展規劃》,公司未來五年計劃投資35億元,形成間位芳綸、對位芳綸各1.2萬噸/年的生產能力,推進芳綸產品集群建設,突出鏈條化、多元化、規模化發展,提升產品集群綜合競爭力,保持並擴大在國內的絕對競爭優勢,鞏固提升在全球範圍內的相對競爭優勢,發展成為公司銷售收入、利潤和現金流來源的重要支柱。上述項目全部建成後,公司預計芳綸業務可實現銷售收入28億元,利潤總額7.2億元。「6000噸/年對位芳綸工程項目」和「3000噸/年高性能對位芳綸工程項目」是公司發展規劃的具體落實,芳綸業務對公司業績增長的支撐作用將更加明顯。(朱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