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娃讀大學英語教材 網友: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2020-11-29 中國青年網

網絡配圖

  為了測試出這個9歲男孩英語水平,記者現場隨機在《新編大學英語》教材中挑選了一篇近2000字的長文章給陳聖傑讀,可這依然沒有難倒他,陳聖傑一邊朗讀,還一邊向記者解釋語句的意思,全文下來,記者也沒能找出他一處說錯的地方。「孩子現在的詞彙量應該在3000多,雖然還不及大學畢業生的水平,但要遠高於普通高中生。」陳先生對兒子的表現非常滿意。

  英語水平讓老師上課不敢提問。除了英語能力超常,陳聖傑的其他各科成績同樣不弱,今年陳聖傑的成績單上,幾乎所有的考試成績都是滿分,考得最少的分數也是98分。英語能力出類拔萃,這讓陳聖傑在學校裡成了「名人」,提到陳聖傑的名字,老師很學生們都很熟悉。「現在的小學也都開設英語課了,一般的小學生還處在認詞讀句階段,可我家孩子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水平,所以他在上英語課時顯得就很特殊,老師課堂上凡是所講的,已經沒有他不懂的。」父親陳先生說,由於孩子活潑自信,每當老師發出提問,陳聖傑總能站出來說個沒完,對答得頭頭是道。所以,時間一長,英語老師對陳聖傑的學習早已不擔心,「反而是老師在課堂是不敢輕易向陳聖傑提問,因為只要他站起來回答,就會打斷正常教學節奏。」

相關焦點

  • 明星是如何學習英語的?網友: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網友: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劉亦菲的標準流利的英文水平很多網友都拍手稱讚。其實劉亦菲在十歲的時候就出國了,在國外就有了得天獨厚的語言環境。並且在國外,她的媽媽也有給她報英語補習班。後來劉亦菲回國讀大學,國內大學的英語教學水平已經達不到她的學習標準,於是她也自己請了老師一對一對自己進行英語教學,老師不僅僅教給了他純正的英文發音,更教授了她較多的西方禮儀,這為劉亦菲後續在國外影視界的發展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古代人是如何學習英語的?網友: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流下來
    目前,學習英語已經是全國普及,那麼中國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學習英語的呢?古代人又是怎麼學習英語的呢?網友: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流下來其實古代沒有英語,除了清朝。在清朝,很少有學習英語的地方,而會英語的多數是從國外留學回來的。而像清朝的皇帝溥儀,英語也是由國外專業的輔導老師一對一進行教學的。
  • 網友:知道真相,眼淚掉下來
    近日,有網友在微博發出常用名言完整版,眾多網友看後紛紛表示:這些一直當作人生座右銘的名言,其原意與今意居然大相逕庭。這些名言被溯源後「反轉」得是否正確?記者昨日邀請專家進行了解讀。    網友    知道真相,眼淚掉下來    看了名言的完整含義,不少網友表示長知識了。有網友認為,我們一直在誤讀古人的經典,應該更正過來。網友「心靜則靜008」就說:學不可以虎頭蛇尾、淺嘗輒止,看到此才如夢方醒。
  • 越來越少人用太陽能熱水器了,知道真相的我眼淚差點掉下來
    知道真相的我眼淚差點掉下來……為什麼越來越少人用太陽能熱水器了?看天吃飯太陽能熱水器行業飽受「看天吃飯」頑疾困擾,一到冬季或遇到陰天下雨就「罷工」。這時候,市面上出現了電熱水器、燃氣熱水器等其他類型的熱水器,解決了這一難題,從而分散了太陽能的市場份額。高層樓盤不好安裝現在大部分商品房都是高層的,包括農村。
  • 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哈哈哈
    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哈哈哈……教師的工資一直是很受關注的話題。有人說教師的工資高,各種福利待遇,還有寒暑假,教師工作簡直不要太好太舒服太令人羨慕嫉妒恨;有人說教師工資低,剛入職的新教師,拿著兩千多塊的薪水,要是沒有老的「啃」,連自己都養不活。今天也看到一則跟教師工資有關的新聞,跟大傢伙兒分享一下。
  • 英語牛娃修煉手冊:8歲過PET,9歲衝FCE。外刊閱讀有多重要?
    本文家長的孩子8歲通過PET,大量的閱讀讓孩子的成績水到渠成。為提高閱讀NONFICTION文章的能力,選擇了藍思外刊。幾個月下來,感受到了孩子的進步,目前準備衝擊FCE,讓我們一起為孩子加油!坐標上海,娃今年9歲,就讀於靜安區某公辦小學三年級。隊友理工男,老母親華師大教育系,都是第一次當爹媽,對育娃也只能是一路摸索前行,些許心得分享如下:我家娃從小班開始在快樂的英語機構唱唱跳跳了三年。一年級下的時候,通過朋友介紹在機構開始系統地學習WONDERS。
  • 外國人的漢語教材,不會讀用諧音標記,網友:漢語比英語難學多了
    這幾年我國家發展的越來越好,我們的語言也開始被世界所認識,在2007年的時候發行了一首《中國話》,當時這首歌非常的受歡迎,很多「歪果仁」也開始學習中國話。尤其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以後,我們大中國的漢字就被世界上更多的人所認識。
  • 一年級娃四個月背會新概念英語二、三冊,看碩士雙學位的媽媽如何雞娃
    工作之餘分享最真實的育兒感悟、具體可操作的家庭英語啟蒙經驗,已幫助上萬個家庭開展英語啟蒙,期待你我共同成長,歡迎關注來和我一起抱團雞娃吧。 我是來自長沙的 Manuel媽媽,本科英語,美國讀了TESOL的碩士,然後又讀了個商科碩士,美國6年,聽了不少西語。
  • 6歲自主閱讀章節書,娃的英語啟蒙,我走對了這3步!
    最近很多家長問到英語學習路徑的問題。逃逃本身的經歷比較特殊,他5歲多開始在美國上學,有大量的英語環境,從零基礎到自主閱讀耗時較短,也比較順利。所以今天我不打算說他的事,而是以國內一閨蜜的兒子學英語為例,和大家分享,幫助孩子從零基礎到自主閱讀章節書,該怎麼做。閨蜜自稱為英語「渣媽」,其實大學那會兒還好,只是後來的工作完全用不上英語,丟開了很多年。等到再次撿起來,就是輔導兒子Ethan的時候。
  • 知道真相我眼淚掉下來 遊戲中被濫用的生僻字
    【範例】:小丨學生2.灬【讀音】:huǒ 或 biāo,音「火」或「飆」【真實含義】:讀(huǒ)時,古同"火"。讀(biāo)時,是表示烈火的意思。當然由於拼音,也可以理解為貨和傢伙的意思,比如2灬,蠢灬等。
  • 一文告訴你,點讀筆、詞典筆,小學生學英語,什麼值得買
    我本來想退掉阿爾法蛋詞典筆,後來想想漢王年紀也大了,就把它留下了,現在我只想說「真香」。點讀筆的問題在於太受教材限制了。我這三支點讀筆,能讀的範圍各不相同,小達人的雖然可以加入自製教材包,但一則教材包不那麼好找,二則導進去本身就很麻煩。對於懶人來講,光是找材料包,再導進去,這番折騰就足夠我把它打入冷宮了。
  • 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了
    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了 在釀酒中,不管是小酒坊、大型酒廠、家庭釀酒,基本就是三種釀酒發酵方式:1、生料液態釀酒,2、熟料液態釀酒,3、熟料固態釀酒。
  • 選擇英語教材前,這些防坑乾貨,你需要先知道……
    我有個閨蜜,她和她娃的教材之路,是從wonders開始的,線上+線下,也是學的高高興興。前兩天她突然找我吐槽,說學G1G2的時候還挺高興的,學到G3開始吃力,現在馬上要學G4了,發現根本推不動了,孩子外教課上完,記住了幾個單詞, 讀了一篇課文,但是書裡的精華,似乎根本不能理解啊,她現在陷入了兩難的困境: 是硬著頭皮繼續往下推
  • 帶快易準英語字幕的走遍美國教材第72集。字幕37916個單詞都會讀
    最優秀的電視連續劇走遍美國 《走遍美國》Family Album U.S.A.一套在大陸暢銷數百萬冊、在全球35個國家同步使用的生活化美語教材。由美國新聞總署贊助,美國麥克米倫公司製作。在數十位英語專家和作者通力合作之下,費了8年(1983-1991)的時間,才製作完成這部劃時代的巨作。
  • 一年級小學生語文教材裡有個東西,可能你都沒學過!
    我還真聽說過,是俺爹和俺娘小時候學過的東西,有一次娃她外公曾經提起過,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什麼鬼,跟我學的拼音完全不一樣,大概是什麼俄羅斯拼音。結果前兩天我就震驚地發現,這個殭屍特麼死灰復燃了呀!小朋友回來給我說,她們學了一個很奇怪的拼音,她完全不會讀。我還心想,別特麼逗了,拼音也學了,英語也學了,還有你沒聽說過的。然後我一看,就昏了,這玩意也能隔代遺傳的嗎?
  • 大學畢業都被難倒,網友:懷疑我讀的假書
    自己或身邊人有孩子的,都應該知道輔導作業時的崩潰情景,網上有些家長甚至發出了感嘆:如果我哪天聯繫不上了,很可能是昨天輔導作業氣暈了。但這道題是真實存在的,此刻我的大腦已經死機。 題目二:開放式題型 小雞和小鴨一起在路上走,小鴨掉到坑裡了,小雞怎麼把它救上來?
  • 在家早教小結:賞畫,讀經,背詩,數數,學英語,看牙,觀北極光
    我們先來賞畫,教材是德福寶寶胎嬰幼教套裝中的中西經典名畫,我和惠暄一人閃了一半,倆娃看得很認真,尤其是大寶謙謙,對媽媽十分熱情,時不時還抱抱媽媽(也可能是讓媽媽抱抱),謙謙坐在媽媽右邊,君子坐在媽媽左邊,就像左右護法一樣圍繞著、保護著媽媽,惠暄也開心的一直在笑。
  • 鯨魚小班英語的教材是國外原版教材嗎?老師怎麼樣?了解的來聊聊
    鯨魚小班英語的教材都是使用英美原版教材,引進的都是在英美備受認可的頂級出版社的教材,比如北美權威教材Reach和牛津閱讀樹,而且他們家會對課程進行二次開發,使得更適合中國孩子學習。鯨魚的老師也很厲害,都是英美本土中小學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上課也很幽默。
  • 大學老師吐槽:英語教材差錯太多,北大、北航在列
    兩年前,北京林業大學英語教師、博士施兵偶然發現一本大學英語教材出錯。本應示範的教材,結果卻出現了失範的差錯,怎麼能用來教學生呢?之後,他開始給大學英語教材「找茬」,翻閱了近100本大學英語教材和相關書籍,發現問題的確不少。
  • 看完小學一年級的教材,我決定自己給娃辦個幼小銜接班
    我一直都是一個秉持著要給孩子一個完美童年的教育理念的娘,自然沒有在上小學前做過多準備。而且幼兒園也不教小學知識,造成我家孩子在知識方面確確實實仿佛一張白紙。但是前段時間的一件事兒改變了我悠閒的心態,我有一個朋友,她家孩子也是9月份上小學,她總是想給孩子找幼小銜接班,但是趕上疫情,教育機構統統沒開門,只能讓她自己親自上陣。每天下班就開始給孩子「補課」,連著好幾個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