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鬧媽媽輔導鬧鬧作業讓這原本安靜的樓道「熱鬧」起來,後來聽鬧鬧媽媽說:原本想讓鬧鬧坐那看會書,我打掃衛生,誰知道鬧鬧坐那還沒兩分鐘呢,就到處亂跑,要麼就是在我扭頭瞬間看書,我沒看的時候左顧右盼不知道想啥呢!鬧鬧媽媽很生氣就對著鬧鬧說:「你看你一天天的都不能坐那待五分鐘,我一轉頭你就裝模作樣,看書專心點想啥呢?」
鬧鬧媽媽也是很頭疼,因為馬上就該上小學二年級了,現在學習壓力大,一年級因為鬧鬧愛動,班主任告訴鬧鬧媽好多次,而且一整年成績都不好;二年級不能再讓鬧鬧「鬧」下去了,不然以後我就更管不了了。這是我和鬧鬧媽閒聊的時候說的。
很多孩子都和鬧鬧一樣的情況,不能夠完全沉下心來去看書、學習,這是很多家長都苦惱的事情。
一、為什麼孩子的專注度總是不夠?
為什麼孩子喜歡看電視,不喜歡看書?為什麼孩子喜歡出去玩,不喜歡呆在家?為什麼孩子能夠刷抖音一小時都不覺得久?為什麼孩子學習十分鐘仿佛過了一世紀?
再弄清楚娃為什麼不專注這個問題之前,先好好想想這幾個問題:
因為電視有畫面感,看起來方便,書看起來枯燥乏味;
因為外邊的世界更美好,能有更多好東西,更大的空間去玩,而呆在家裡悶得慌,玩具也沒人陪自己一起玩;
因為刷抖音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而課本和試卷明明不喜歡還要去刷。
這是小侄女瑤瑤告訴我的答案。根據瑤瑤的回答可以推斷,孩子專注度差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孩子缺乏興趣引導
對於孩子來說不學習不可怕,一旦失去了興趣,可以肯定的說做不成什麼大事!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如果一個孩子在學習中體會到了樂趣,他就會在學習的海洋中不斷探索,去尋找更加深奧的知識,孩子們往往在解決一道自己感興趣但又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時,他們會靠著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興趣,尋求他人幫助或是查閱資料,最終解決這個問題。
正是因為感興趣,所以才會把自己全部注意力放上去,最終才能得以解決。
2、孩子對結果的焦慮
其實有娃的媽媽們都會發現,自己孩子如果這段時間沒有好好去學習,在面對接下來月底考試的時候就會非常擔心,老師也給家長反映說孩子考試的時候心不在蔫、左顧右盼,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考試中,而在糾結結果。
3、缺乏自信心
之前鬧鬧要參加一個演講比賽,前期在家準備的挺好的,但是鬧鬧自己覺得沒有準備好,在上臺演講的時候由於缺乏自信心,把演講比賽搞砸了!他比賽完之後給我和他媽媽說,他覺得自己不行,然後就在想別人的看法,覺得有的家長會說「這個孩子沒準備好還上來!」有的同學會說「咦,他演講的真差還不如我呢」,由缺乏自信心導致的不專注,進而影響了整個狀態的發揮。
4、外在環境的影響
其實一個人的專注不僅僅會取決於本身,還會受外在環境的影響。如果身邊的大人們都在玩手機,孩子們是不可能會專心的學習,之前有個孩子對爸爸說:「爸,你能不能不要老時打擾我」,這個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爸爸一會過來給孩子倒杯水,一會過來給孩子送水果,孩子剛有的思路就全部被打亂了。因此要想讓孩子更加專注,除了孩子自身還需要給他們創造良好的環境。
二、專注度過差,對孩子的未來會產生哪些影響?
歌德說過「把精力集中在有價值的東西上面,把一切對你沒有好處和對你不相宜的東西都拋開。」一個人對待事情的專注程度不夠會造成哪些影響?
1、做事情拖拉,成績不好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作業就不可能高效率的完成,考試起來成績總是不及格;做事不專注,老是完不成,拖拖拉拉。其實這些都是連鎖反應,一系列的結果都是孩子專注度不夠導致的。
2、成為問題孩子的機率更大
有機構研究得出:孩子如果在學習的時候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時東張西望,做事情總是安不下心,上課的時候總是做這樣做那樣,會造成孩子在感覺上的失調,這樣長大的孩子更容易在成長的過程中給家長弄出不少的問題,添加更多的麻煩,在成長的過程中會出現愛打遊戲,打架,早戀,逃學等不少的問題。
3、影響人際關係
有的家長會說:「注意力不集中怎麼還會影響人際關係?」這樣不是完全沒有道理,比如你的孩子正在和別的孩子溝通,孩子聽著聽著就走神了,出現這樣的狀況會讓別人覺得自己說的話根本沒有得到你的重視,很容易讓對方對你的印象分有所下降,漸漸地身邊人都認為你不會聽別人講話,也就不想和這樣的人做朋友了。
4、做事缺乏自信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成績不好,家長老師會責備孩子,長時間來孩子的自信心自然而然的受到傷害,這樣會對孩子今後的發展造成很大的困擾,讓孩子覺得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底氣,膽怯、畏手畏腳、懦弱……
面對一系列的影響,不少家長開始捉急,到底應該如何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呢?接下來的方法希望能夠為各位媽媽所用?「閾限法」媽媽了解一下。
三、如何通過「閾限法」提高孩子專注力
一個人專注能力再強,一天之內能夠專注去做的事情也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率做一些重要的事情呢?家長們不妨試試「閾限法」。
所謂「閾限法」百度百科給出的解釋是這樣的:
即通過一種刺激呈現的特別程序,使本要引起的消極反應不再出現,從而破除已經建立的條件聯繫。其過程主要是逐次呈現本要引起消極反應的一個刺激,刺激的強度可逐次增加,但每次均以不引起消極反應為限。這樣,在最終呈現最大強度的刺激時, 消極反應便可不再被引起,以前習得的條件反射即可破除。
簡單來說就是幼兒有意注意的時間比較短,而且年齡越小的幼兒有意注意的時間越短。他們往往做一件事情堅持不了多長時間。為了提高幼兒的堅持性,教師使用某種方法,逐漸地延長幼兒的有意注意時間,但是,每一次延長都不能讓幼兒覺察到。結果,幼兒最終延長了完成有意任務的時間,提高了堅持性,並且這些幼兒進入小學能更快地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
根據以上解釋得出,對於提高孩子專注力的辦法有以下幾點:
1、幫助孩子放鬆心情
就像上面所講的案例,由於沒有好好複習,考試時緊張,擔心結果,沒能專注考試;
在考試前,媽媽應該告訴孩子:「沒事,這只是一次小考試,我知道你前段時間沒能好好學習,等這次考試完了,我們一起分析一下原因,把不會得、漏掉的都給補回來,但是答應媽媽認真對待這次考試,專心去寫,這次我們不要求你的成績,你也不用在意結果,老師那邊這次我也會去說。你覺得怎麼樣?」孩子聽完媽媽的話之後肯定沒有那麼緊張,也不去思考結果如何,只想好專心考試就行了。其實雖說沒有在意成績如何,但是在放鬆的狀態下,大腦能夠集中注意力,同時也能夠讓孩子發揮自己正常水平從而一步步慢慢提高。
2、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
只有讓孩子心安定下來,孩子才會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否則只會惶恐糾結於內心一些不安定的因素。如果想讓孩子讀書,沒問題,先放一首輕音樂,然後了解一下孩子沒有任何要求下能夠坐多長時間,其次根據「閾限法」,讓孩子比剛開始多坐10分鐘,慢慢的20分鐘、30分鐘……我相信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孩子能夠更加專注的去讀書。
3、對孩子施行「延遲幫助」
孩子在遇到不會的問題時不要急於告訴孩子結果,先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孩子如果多次嘗試,仍舊無法找到解決辦法,家長再幫忙。這就是所謂的「延遲幫助」。
聽說琪琪媽媽是這樣輔導孩子作業的:面對琪琪不會的問題時,剛開始媽媽認為琪琪作業這麼多問的話直接告訴答案會快一點,可是後來琪琪媽媽發現,琪琪學會了不動腦子,總想著作業寫完看動畫片,寫著作業看著電視(雖然電視沒開)。媽媽知道琪琪注意力肯定沒在學習上,於是琪琪媽改變了輔導辦法,遇到不會的先讓琪琪自己解決,琪琪解決不了的問題媽媽告訴琪琪步驟,這樣孩子的專注力比之前好多了,雖然節奏慢了點,但是都是為了孩子,不能偷懶。
孩子專注度培養其實沒有那麼難,但是需要父母細心觀察和耐心輔導。希望「閾限法」能夠對家長有所幫助,也祝願每一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專心、專注的人,在未來都能成大事。